基础轨道梁与基础轨道梁和移动轨道梁的连接系统技术方案

技术编号:33417653 阅读:18 留言:0更新日期:2022-05-19 00:11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属于沉管隧道、干坞、船坞、围堰等拦水结构工程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基础轨道梁与基础轨道梁和移动轨道梁的连接系统。基础轨道梁,包括轨道梁本体,所述轨道梁本体的上部设置有通槽,所述轨道梁本体的顶面设置有槽口,所述通槽位于所述槽口的下方,所述通槽与所述槽口相连通,且所述通槽用于与移动轨道梁的结构适配。通过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所提供的基础轨道梁,即使浅坞钢闸门基础轨道梁的顶面标高要高于移动轨道梁的顶面标高,也不会使移动轨道梁与基础轨道梁之间发生干涉,并且能够保证移动轨道梁上的移动小车能够顺利地通过基础轨道梁,进而使施工正常运行。进而使施工正常运行。进而使施工正常运行。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基础轨道梁与基础轨道梁和移动轨道梁的连接系统


[0001]本技术属于沉管隧道、干坞、船坞、围堰等拦水结构工程
,具体涉及一种基础轨道梁及基础轨道梁和移动轨道梁的连接系统。

技术介绍

[0002]随着大型沉管隧道工程的发展,沉管预制完成后,必须通过浅坞蓄水。浅坞钢闸门轨道与浅坞钢闸门共同组成了隔绝浅坞灌水区与生产区的挡水防线。而在实际作业时,因生产要求,往往浅坞钢闸门基础轨道梁的顶面标高要高于移动轨道梁的顶面标高,从而会造成移动轨道梁与基础轨道梁之间发生干涉,无法使移动轨道梁上的移动小车通过,进而影响正常施工。

技术实现思路

[0003]本技术的专利技术目的在于:针对现有技术中,浅坞钢闸门基础轨道梁的顶面标高要高于移动轨道梁的顶面标高,从而会造成移动轨道梁与基础轨道梁之间发生干涉,无法使移动轨道梁上的移动小车通过,进而影响正常施工的问题,提供一种基础轨道梁与基础轨道梁和移动轨道梁的连接系统。
[0004]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采用的技术方案为:
[0005]基础轨道梁,包括轨道梁本体,所述轨道梁本体的上部设置有通槽,所述轨道梁本体的顶面设置有槽口,所述通槽位于所述槽口的下方,所述通槽与所述槽口相连通,且所述通槽用于与移动轨道梁的结构适配。
[0006]在本技术所提供的基础轨道梁中,轨道梁本体上设置有通槽,通槽和移动轨道梁的结构适配;应当注意,轨道梁本体上通槽的布置方向应当与移动轨道梁的安装方向相同,从而在实际作业时,可以使移动轨道梁从轨道梁本体上的通槽中穿过,进而可以避免因基础轨道梁的顶面标高高于移动轨道梁的顶面标高,而造成移动轨道梁与基础轨道梁之间发生干涉的问题。并且在本基础轨道梁中,轨道梁本体的顶面还设置有与通槽相连通的槽口,通槽位于槽口的下方;应当注意,本基础轨道梁槽口的整体尺寸应当大于移动轨道梁上的移动小车的整体尺寸,以便移动小车能够在槽口内顺利移动;本基础轨道梁槽口的布置方向应当与通槽的布置方向相同,且在沿槽口的布置方向上,槽口贯穿轨道梁本体。进而在使移动轨道梁从轨道梁本体上的通槽穿过后,可以使移动轨道梁上的移动小车从槽口中通过。
[0007]所以,通过本技术所提供的基础轨道梁,即使浅坞钢闸门基础轨道梁的顶面标高要高于移动轨道梁的顶面标高,也不会使移动轨道梁与基础轨道梁之间发生干涉,并且能够保证移动轨道梁上的移动小车能够顺利地通过基础轨道梁,进而使施工正常运行。
[0008]作为本技术的优选方案,在本技术所提供的基础轨道梁中,所述槽口处设置有挡块,所述挡块的侧面上安装有止水结构,所述止水结构用于与所述槽口止水密封,以及所述止水结构用于与所述移动轨道梁止水密封。通过上述结构,在实际施工中,有利于
建立隔绝浅坞灌水区与生产区的挡水防线。
[0009]作为本技术的优选方案,在本技术所提供的基础轨道梁中,所述挡块与所述槽口适配,所述挡块为楔形块,所述楔形块的大端上设置有耳板;且所述挡块、所述耳板和所述槽口被配置为:所述挡块安装在所述槽口内后,所述耳板位于所述槽口的迎水侧;所述楔形块的侧面和底部均安装有所述止水结构。通过上述结构,在实际施工中,有利于保证挡块、槽口和移动轨道梁之间的密封连接。
[0010]在本基础轨道梁中,挡块的侧面安装有止水结构,挡块的大端设置有耳板,耳板位于槽口的迎水侧,进而使得迎水侧的水压越大,挡块和槽口之间连接的可靠性越好,止水效果越好。在本基础轨道梁中,轨道梁本体的顶部会承受钢闸门的压力,而槽口设置在轨道梁本体的顶面,从而槽口的开口端朝上,且挡块与槽口适配,挡块的底部设置有止水结构,进而当钢闸门从挡块上移动时,有利于保证挡块和移动轨道梁之间的密封连接,有利于保证挡块和移动轨道梁之间连接的可靠性,有利于保证挡块和移动轨道梁之间的止水效果。
[0011]作为本技术的优选方案,在本技术所提供的基础轨道梁中,所述挡块为“L”形,且所述挡块包括第一挡板和第二挡板,且所述挡块与所述槽口被配置为:所述挡块安装在所述槽口处后,所述第一挡板位于所述槽口的上方,所述第二挡板位于所述槽口的迎水侧;在所述第一挡板的底部以及在所述第二挡板上均安装有所述止水结构,且所述第二挡板上的所述止水结构位于所述第二挡板和所述轨道梁本体之间。通过上述结构,在实际施工中,有利于保证挡块、槽口和移动轨道梁之间的密封连接。
[0012]在本基础轨道梁中,挡块包括第一挡板和第二挡板,第一挡板的底部安装有止水结构,而轨道梁本体的顶部会承受钢闸门的压力,而槽口设置在轨道梁本体的顶面,从而槽口的开口端朝上,且挡块安装在槽口处后,第一挡板位于槽口的上方,进而当钢闸门从第一挡板上移动时,有利于保证挡块和移动轨道梁之间的密封连接,有利于保证挡块和移动轨道梁之间连接的可靠性,有利于保证挡块和移动轨道梁之间的止水效果。本基础轨道梁在第二挡板上均安装有止水结构,且第二挡板上的止水结构位于第二档板和轨道梁本体之间,而第二挡板位于槽口的迎水侧,进而使得迎水侧的水压越大,挡块和槽口之间连接的可靠性越好,止水效果越好。
[0013]作为本技术的优选方案,在本技术所提供的基础轨道梁中,所述止水结构包括橡胶止水带。通过上述结构,能够有效地隔绝浅坞灌水区与生产区的流水。
[0014]另一方面,本技术提供了一种基础轨道梁和移动轨道梁的连接系统,包括移动轨道梁,所述移动轨道梁上设置有移动小车,还包括上述所述的基础轨道梁,所述基础轨道梁的顶面标高高于所述移动轨道梁的顶面标高,所述通槽的布置方向与所述移动轨道梁的安装方向相同,所述槽口的布置方向与所述通槽的布置方向相同,在沿所述槽口的布置方向上,所述槽口贯穿所述轨道梁本体。
[0015]在本技术所提供的基础轨道梁和移动轨道梁的连接结构中,轨道梁本体上设置有通槽,通槽和移动轨道梁的结构适配,轨道梁本体上通槽的布置方向应当与移动轨道梁的安装方向相同,从而在实际作业时,可以使移动轨道梁从轨道梁本体上的通槽中穿过,进而可以避免因基础轨道梁的顶面标高高于移动轨道梁的顶面标高,而造成移动轨道梁与基础轨道梁之间发生干涉的问题。并且在本连接结构中,轨道梁本体的顶面还设置有与通槽相连通的槽口,通槽位于槽口的下方;应当注意,槽口的整体尺寸应当大于移动轨道梁上
的移动小车的整体尺寸,以便移动小车能够在槽口内顺利移动;槽口的布置方向与通槽的布置方向相同,且在沿槽口的布置方向上,槽口贯穿轨道梁本体。进而在使移动轨道梁从轨道梁本体上的通槽穿过后,可以使移动轨道梁上的移动小车从槽口中通过。
[0016]所以,通过本技术所提供的基础轨道梁和移动轨道梁的连接结构,即使浅坞钢闸门基础轨道梁的顶面标高要高于移动轨道梁的顶面标高,也不会使移动轨道梁与基础轨道梁之间发生干涉,并且能够保证移动轨道梁上的移动小车能够顺利地通过基础轨道梁,进而使施工正常运行。
[0017]综上所述,由于采用了上述技术方案,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是:
[0018]1、通过本技术所提供的基础轨道梁,即使浅坞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基础轨道梁,包括轨道梁本体(1),其特征在于:所述轨道梁本体(1)的上部设置有通槽(11),所述轨道梁本体(1)的顶面设置有槽口(12),所述通槽(11)位于所述槽口(12)的下方,所述通槽(11)与所述槽口(12)相连通,且所述通槽(11)用于与移动轨道梁(2)的结构适配。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基础轨道梁,其特征在于:所述槽口(12)处设置有挡块(3),所述挡块(3)的侧面上安装有止水结构(4),所述止水结构(4)用于与所述槽口(12)止水密封,以及所述止水结构(4)用于与所述移动轨道梁(2)止水密封。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基础轨道梁,其特征在于:所述挡块(3)与所述槽口(12)适配,所述挡块(3)为楔形块,所述楔形块的大端上设置有耳板(5);且所述挡块(3)、所述耳板(5)和所述槽口(12)被配置为:所述挡块(3)安装在所述槽口(12)内后,所述耳板(5)位于所述槽口(12)的迎水侧;所述楔形块的侧面和底部均安装有所述止水结构(4)。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基础轨道梁,其特征在于:所述挡块(3)为“L”形,且所述挡块(...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嵇廷黄文慧陈伟彬张文森杨洋邹正周戴双全
申请(专利权)人:中交四航局第二工程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