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沉管对接端防海生物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33357497 阅读:11 留言:0更新日期:2022-05-10 15:25
本申请提供的沉管对接端防海生物装置,包括设置在沉管两端的第一防护膜和第二防护膜,使用该防护膜对沉管两端裸露在海水中的部分进行防护,防海生物吸附生长,效果良好,并且防护膜防护作用时间长久,对于浸泡在海水中长达五个月之久的沉管,仍然有较好的防护效果,并且在沉管对接前进行防护膜清理拆除,易于清理,清除防护膜之后的沉管,其对接端摩擦系数不受影响,因而对沉管的对接端的GINA止水带及端钢壳之间的对接安装无影响。在经济成本方面,与其他防海生物吸附措施相比,使用防护膜一定程度上能节约成本。一定程度上能节约成本。一定程度上能节约成本。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沉管对接端防海生物装置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海底隧道施工
,特别是涉及一种沉管对接端防海生物装置。

技术介绍

[0002]海底隧道采用沉管对接进行施工,沉管预制采用干坞法进行预制,单个坞室可预制3节沉管,共有东西两个坞室。根据沉管出坞计划,若单个坞室出坞系泊区寄存2节沉管,若东西坞室同时出坞,沉管系泊区可寄存5节沉管,根据沉管安装顺序,系泊区最后一节沉管从出坞至安装寄存时间最多可达到5个月。沉管在系泊区寄存时间越久沉管上的海生物生长数量及种类就越多。
[0003]沉管安装为对接安装,首端为GINA止水带,尾端为端钢壳,沉管对接时首端与尾端相接触,通过压缩GINA止水带进行对接。沉管对接需确保对接端保持干净,摩擦系数足够大,也同时防止对接端生长的海生物在对接时划破止水带。为了保持对接端GINA止水带与对接端端钢壳摩擦系数充足及对接端断面干净整洁,需将对接端GINA止水带与端钢壳生长的海生物进行清理,保持干净。沉管在系泊区寄存时间长久,海生物种类繁多生长数量种类较多,需要有效抑制海生物生长吸附,并能长时间抑制海生物生长。
[0004]防海生物吸附的方法有很多,根据现有的方法可分为物理法和化学法。根据防海生物防吸附措施及沉管系泊区域位置,可选择涂刷防污涂料方法进行防护。对于涂刷防污涂料方法来说,由于沉管最长时间存放时间达到5个月时间,涂刷海生物防吸附涂料作用时间为2

3个月,无法长时间对海生物生长吸附起到抑制作用,另外,涂刷在止水带与端钢壳上的防污涂料,无法清理,因此防污涂料粘附的GINA止水带和端钢壳表面摩擦系数发生改变,会影响止水带的对接效果。因此,沉管对接端防海生物污损不仅需要考虑长时间抑制海生物生长,还需要确保容易清理,保证清理完成后不影响沉管对接安装。

技术实现思路

[0005]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本申请提供一种沉管对接端防海生物装置,技术方案具体如下。
[0006]一种沉管对接端防海生物装置,设置于沉管端部,包括:
[0007]第一防护结构,所述第一防护结构设置于所述沉管的第一端部,包括:
[0008]贴附于所述沉管的第一端部的第一防护膜,所述第一防护膜沿第一端部设置一圈;
[0009]第二防护结构,所述第二防护结构设置于所述沉管的第二端部,包括:
[0010]贴附于所述沉管的第二端部的第二防护膜,所述第二防护膜沿第二端部设置一圈。
[0011]在本申请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第一防护结构和所述沉管第一端部之间通过第一粘合剂层,使得所述第一防护结构贴附于所述沉管第一端部上;
[0012]所述第二防护结构和所述沉管第二端部之间通过第二粘合剂层,使得所述第二防
护结构贴附于所述沉管第二端部上。
[0013]在本申请一些实施例中,所述沉管的第一端部设置有一圈GINA止水带,所述第一防护膜贴附在所述GINA止水带外表面上。
[0014]在本申请一些实施例中,所述沉管的第二端部设置有一圈端钢壳,所述第二防护膜贴附在所述端钢壳外表面上。
[0015]在本申请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第一防护膜为外表面光滑的亮膜,所述第二防护膜亦为外表面光滑的亮膜。
[0016]在本申请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第一防护膜的形状与所述第一端部的GINA止水带相匹配。
[0017]在本申请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第二防护膜的形状与所述第二端部的端钢壳相匹配。
[0018]在本申请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第一粘合剂层选用粘结力耐长时间海水浸泡,从而使得所述第一防护膜稳定贴附于所述GINA止水带上;所述第二粘合剂层选用粘结力耐长时间海水浸泡,从而使得所述第二防护膜稳定贴附于所述端钢壳上。
[0019]在本申请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第一防护膜和所述第二防护膜的材质为聚苯硫醚。
[0020]在本申请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第一防护膜的厚度为0.8

2mm;所述第二防护膜的厚度为0.8

2mm。
[0021]与现有技术相比,本申请的有益效果为:
[0022]本申请提供的沉管对接端防海生物装置,包括设置在沉管两端的第一防护膜和第二防护膜,使用该防护膜对沉管两端裸露在海水中的部分进行防护,防海生物吸附生长,效果良好,并且防护膜防护作用时间长久,对于浸泡在海水中长达五个月之久的沉管,仍然有较好的防护效果,并且在沉管对接前进行防护膜清理拆除,易于清理,清除防护膜之后的沉管,其对接端摩擦系数不受影响,因而对沉管的对接端的GINA止水带及端钢壳之间的对接安装无影响。在经济成本方面,与其他防海生物吸附措施相比,使用防护膜一定程度上能节约成本。
附图说明
[0023]图1是本申请一种实施方式的沉管对接端防海生物装置的剖视结构示意图;
[0024]图2是图1中A部分的局部放大图;
[0025]图3是图1中B部分的局部放大图;
[0026]图4是本申请一种实施方式的沉管对接端防海生物装置的侧视结构示意图;
[0027]图5是本申请一种实施方式的沉管对接端防海生物装置的另一视角的侧视结构示意图
[0028]图中编号:10、沉管;101、第一端部;102、第二端部;1、第一防护结构;11、第一防护膜;2、第二防护结构;21、第二防护膜;3、GINA止水带;4、端钢壳。
具体实施方式
[0029]以下结合具体实施方式对本申请的技术方案进行详实的阐述,然而应当理解,在没有进一步叙述的情况下,一个实施方式中的元件、结构和特征也可以有益地结合到其他
实施方式中。
[0030]在本申请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第一”、“第二”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一个或者更多个该特征。
[0031]在本申请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相连”、“连接”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专利技术中的具体含义。
[0032]所述的实施方式仅仅是对本申请的优选实施方式进行描述,并非对本申请的范围进行限定,在不脱离本申请设计精神的前提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对本申请的技术方案作出的各种变形和改进,均应落入本申请权利要求书确定的保护范围内。
[0033]如图1所示,为本申请第一种实施方式提供的沉管对接端防海生物装置,设置于沉管端部,包括:
[0034]第一防护结构1,所述第一防护结构1设置于所述沉管的第一端部101,包括:
[0035]贴附于所述沉管的第一端部101的第一防护膜11,所述第一防护膜11沿第一端部101设置一圈;
[0036]第二防护结构2,所述第二防护结构2设置于所述沉管的第二端部102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沉管对接端防海生物装置,设置于沉管端部,其特征在于,包括:第一防护结构,所述第一防护结构设置于所述沉管的第一端部,包括:贴附于所述沉管的第一端部的第一防护膜,所述第一防护膜沿第一端部设置一圈;第二防护结构,所述第二防护结构设置于所述沉管的第二端部,包括:贴附于所述沉管的第二端部的第二防护膜,所述第二防护膜沿第二端部设置一圈。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沉管对接端防海生物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防护结构和所述沉管第一端部之间通过第一粘合剂层,使得所述第一防护结构贴附于所述沉管第一端部上;所述第二防护结构和所述沉管第二端部之间通过第二粘合剂层,使得所述第二防护结构贴附于所述沉管第二端部上。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沉管对接端防海生物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沉管的第一端部设置有一圈GINA止水带,所述第一防护膜贴附在所述GINA止水带外表面上。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沉管对接端防海生物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沉管的第二端部设置有一圈端钢壳,所述第二防护膜贴附在所述端钢壳外表面上。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沉管对接端防海生物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防护膜为外表面光滑的亮膜,所述第二防护膜亦为外表面光滑的亮膜。6.根据...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王殿文潘伟尚乾坤朱春峰赫亚锋李竹堂宋江伟吕护生李德洲张浩男林恒義林树栋王鹏飞霍彦同张成武贾延铄徐良李鹏佟洪磊
申请(专利权)人:中交第一航务工程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