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平地管段预制装置及方法
[0001]本专利技术属于沉管隧道
,特别涉及一种平地管段预制装置及方法。
技术介绍
[0002]沉管隧道管段原一般是在水域旁放坡开挖大型基坑,在基坑内完成管段预制后,再向干坞内注水,使管段起浮,然后水上拖运至隧道位置处沉放。
[0003]传统预制方案基坑开挖方量大,后期利用价值不高或还需回填,造价十分高昂,制约了沉管隧道的使用和推广。
技术实现思路
[0004]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平地管段预制装置及方法,无需在水域旁开挖大型临时基坑作为沉管隧道管段预制场地,而是将单节沉管隧道管段主体结构在平地浇筑,然后通过滑移轨道、水平拉伸及控制装置作为管段陆域运输载体,采用水平拉伸结合自重滑移方式将管段入水并通过拖轮浮运至隧址,完成从陆域到水域的过渡,工程造价低,工期短,有利于沉管隧道的使用和推广。
[0005]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实施例采用的技术方案如下:
[0006]第一方面,本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平地管段预制装置,包括依次设置的平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平地管段预制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依次设置的平地管段预制场(5)、入水平台(8)和拖船(7);其中,平地管段预制场(5)由近岸平地预制场(51)和若干个陆域平地预制场(52)连接组成;若干个陆域平地预制场(52)设置于近岸平地预制场(51)的内侧,且与近岸平地预制场(52)平行;近岸平地预制场(51)与陆域平地预制场(52)结构相同,均包括水平方向设置的滑移轨道梁(11)、加劲梁(21)、底钢板(31),多排滑移轨道梁(11)和多根加劲梁(21)垂直设置,滑移轨道梁(11)和加劲梁(21)位于同一水平面,底钢板(31)设置于多排滑移轨道梁(11)和多根加劲梁(21)上方,管段(4)在所述底钢板(31)上预制;所述滑移轨道梁(11)垂直岸线设置,陆域平地预制场(52)、近岸平地预制场(51)、入水平台(8)通过滑移轨道梁(11)依次连接;所述近岸平地预制场(51)和若干陆域平地预制场(52)组成矩形的平地管段预制场(5);近岸平地预制场(51)和内侧的陆域平地预制场(52)的滑移轨道梁(11)、加劲梁(21)底部设置有支撑柱(63),所述底钢板(31)下方设有若干个液压球形轴承支座(61),液压球形轴承支座(61)的顶部球形活塞(67)与底钢板(31)相接触;靠近入水平台(8)的近岸平地预制场(51)端部两侧设置有卷扬机(62),卷扬机(62)的缆绳与管段(4)连接,卷扬机给管段(4)提供垂直岸线的水平动力,管段(4)与底钢板(31)在液压球形轴承支座(61)的配合下,在滑移轨道梁(11)上水平移动;入水平台(8)由向下倾斜的滑移平台(81)及设置于所述滑移平台(81)下方的水域钢筋混凝土支撑桩(82)组成,平地管段预制场(5)的近岸平地预制场(51)与滑移平台(81)最高处一侧连接;管段(4)在平地管段预制场(5)上完成预制后与底钢板(31)通过入水平台(8)滑入水中,滑入水中的管段(4)通过拖船(7)浮运至隧址。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平地管段预制装置,其特征在于,液压球形轴承支座(61)由底座(64)、顶升支撑油缸(65)、中部支撑场(66)和顶部球形活塞(67)依次连接组成,所述顶部球形活塞(67)可实现各个方向的旋转;管段(4)预制完成后,液压球形轴承支座(61)通过顶升支撑油缸(65)顶升,顶部球形活塞(67)与底钢板(31)接触,底钢板(31)可在顶部球形活塞(67)上方滑动。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平地管段预制装置,其特征在于,滑移轨...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贺维国,胡斌,费曼利,范国刚,廖荣,田峰,邢永辉,于勇,褚凯,吕洋,曹威,曾珂,罗程正,杨肖,李源,
申请(专利权)人:中铁第六勘察设计院集团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