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清华大学专利>正文

故障限流器直流控制系统技术方案

技术编号:3341723 阅读:311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故障限流器直流控制系统,属于饱和铁芯型电力线路故障限流器技术领域,具特征在于含有:磁能释放回路、快速开关IGBT1、励磁恢复回路、恒流回路以及快速开关IGBT2。磁能释放回路由压敏电阻箝位、大电容C1吸收能量,可控高电压电源来解决磁能释放时间。励磁恢复回路通过快速开关2的导通来提供恢复励磁的能量,利用可控中电压源来调整励磁恢复时间。恒流回路在正常状态维持磁通。本发明专利技术用一个与上位机具有通信接口的单片机来实现全自动地完成,三个典型运行状况:限流器稳态运行、限流状态、重合闸状态。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属于饱和铁芯型电力线路故障限流器直流控制

技术介绍
近年来,电力系统容量逐年增加,电网短路电流也随之增大,目前已成为制约电网运行和发展的重要因素。因此,限制电力系统短路电流已成为一个有待解决的问题。传统的饱和铁芯型电力线路限流器直流控制技术是仅仅是使用压敏电阻吸收能量,使铁芯中的磁场退出磁饱和状态,而这种控制系统速度慢,维修量大,成本高。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个全自动的饱和铁芯型电力线路故障限流器的控制系统。饱和铁心型电力线路故障限流器安装在变电站出口、母线联络线间等位置,用于限制电网中的短路故障电流。在电网正常运行时,限流器对电网的运行影响很小;电网发生短路故障时,限流器阻抗变大,将短路电流限制到满足后级断路器断开所要求的电流水平;电网重合闸也需要限流器的配合。限流器这些功能的实现都需要限流器直流控制回路在各种情况下做出相应地动作。图1中所示为单相限流器的电路结构示意图,限流器包括交流绕组、铁心、直流绕组和直流控制回路,直流控制回路中又应该包括直流恒流源、快速开关以及磁能释放回路等功能器件。限流器的工作状态可以归结为三个典型的状态 限流器稳态运行; 限流状态; 重合闸状态;对应于这三个状态,直流控制回路必须具有相应地动作。限流器长期在稳态情况下运行,此时直流控制回路中开关处于闭合状态,直流恒流源提供的励磁电流将铁心偏置到深度饱和态,交流绕组呈现小阻抗。电网发生短路故障后,限流器的控制系统检测到故障发生后,向直流控制回路发出信号,直流控制回路中的快速开关快速断开,动作时间要迅速。直流绕组中存储了大量的磁能,在开关断开的瞬间会产生较大的切断高压,控制回路中的磁能释放回路能将直流绕组内的磁能迅速吸收,并将直流绕组电压钳制在安全的水平,保证直流回路迅速完全断开。这时铁心退出饱和,交流绕组呈现大阻抗,限制了电网的短路故障电流,后级断路器能够安全断开。延迟一段时间后,电网中的断路器重合闸。为满足在断路器重合闸之前,限流器的交流绕组呈现小阻抗,故在断路器重合闸之前,直流恒流源已经将限流器铁心偏置到深度饱和态,所以要求直流绕组的充磁时间必须控制在断路器重合闸延时的这段时间之内。断路器安全重合闸。如果电网中故障已经消除,电网及限流器进入稳态运行,否则重复上述动作过程,直到故障完全消除本专利技术的特征在于含有直流绕组电感L1、磁能释放回路、快速开关IGBT1、励磁恢复回路以及恒流回路,其中励磁恢复回路,包含压敏电阻R0,其箝位电压为12KV,该压敏电阻R0直流绕组电感L)并联;第一串联支路,由二极管D1与大电容C1串联而成,C1=500μF/12KV,该第一支串联支路与压敏电阻R0并联,电阻R2,起能量缓慢释放作用,与大电容C1并联;第二串联支路,由可控高电压源V1、二极管D2、电阻R1依次串联而成,二极管D2的阴极与该可控高电压源V1的负极相连,V1=0~10KV,该第二串联电路与大电容C1并联;励磁释放回路,包含第三串联支路,由可控中电压源V2、电阻R3、3300V/500A的快速开关IGBT2依次串联而成,电阻R3接该可控中压电源V2正极,该快速开关IGBT2的集电极接电阻R3,而发射极接直流绕组电感L1,电容C2为32000μF/1600V,两端分别与该可控中电压源V2的负极,与该快速开关IGBT2的集电极相连,快速开关IBGT1,15KV/500A,发射极与该可控中电压源V2的负极相连,而集电级接该二极管D1的正极,恒流回路包含恒流源I1,0~5V/500A,其一端接快速开关IGBT1的发射极,而另一端正向接一个隔离二极管D3后与铁芯直流绕组电感L1相连,依次正向串联的二极管D7、D6、D5以及D4,该二极管D4的负极接快速开关IGBT1的发射极,二极管D7的正极接二极管D3的正极;在快速开关断开后,磁能向所选磁能释放回路释放;恒流源I1用于充磁后维持磁通,在正常充磁后控制二极管D3和直流绕组电感L1,快速开关IGBT1的压降小于二极管D4、D5、D6、D7压降之和;在磁能吸收和充磁状态下,恒流电流通过串联的二极管D4、D5、D6、D7续流;在充磁阶段后期,当直流绕组电感L1的电流接近恒流源电流时,快速开关IGBT2断开,直流绕组电感L1的电流由恒流源电流续流。所述直流控制系统由一个具有与上位机通信接口的单片机来控制,该单片机设有直流绕组电感L1的电流、电压,两个电容C1、C2的电压,恒流源I1输出电流的采样输入,该单片机还设有两个快速开关IGBT1、IGBT2,可控高压电源V1,可控中电压源V2的以及恒流源I1的控制信号的控制输出。本专利技术在单机控制下能实行全自动控制。附图说明图1单相限流器电路结构示意图,三相对应具有六个铁心,L1为直流绕阻。图2本专利技术的电路原理图。具体实施例方式现把本专利技术的主要部分介绍如下1、磁能释放回路如原理图中所示D1、C1、R2、V1、D2、R1、R0组成的回路V1高压电压源0~10kV可调,功率1kW(0.1A)C1、R1、D2V1通过R1、D2向C1充电,正常稳态工况时VC1=V1R2能量缓慢释放电阻R0压敏电阻,箝位电压12kVC1选择大容量电容,V1调至10kV,则VC1=10kV。IGBT1断开后,iL1给C1充电,由于C1较大,VC1上升缓慢,能量由L1的磁能转变为C1的储能,并由R1缓慢释放。磁能释放时,L1两端加上-10kV的箝位电压VL1,由于 故dB=VL1NSdt,]]>L1中的磁感应强度快速下降,起到磁能释放的作用。系统要求在5ms内将L1中的B尽量快速降低,以便使L1退出深饱和,使磁路系统产生限流效果,若VL1=-10kV,由于N=600,S=0.9m2,在Δt=5ms内,ΔB=∫05×10-3-10×103600×0.9dt=-0.092T.]]>如果该ΔB1不能够使磁路系统产生理想限流效果,要增大ΔB的绝对值,从上式中可以看出可提高|VL1|或增大Δt如果Δt不允许增大,只有提高|VL1|。C1的选择选C1=500uF/12kV,一次磁能吸收后,VC1由10kV变为VC1’,有12C1(VC1′2-VC12)=5000J,]]>则VC1’=10954V,VC1增大954V,第二次磁能吸收后,VC1’=11832V。2、励磁恢复回路如原理图中所示V2、R3、C2、IGBT2组成的回路V2中压电压源,0~1600V可调,功率1kW(0.625A)C2、R3V2通过R3向C2充电,正常稳态工况时VC2=V2 磁能恢复时,IGBT1、IGBT2导通,VC2通过IGBT2加到L1两端,VL1=VC2>0,据dB=VL1NSdt,]]>L1中的磁感应强度增加,当V2=1350V时,在Δt=0.8秒内,ΔB=∫00.81350600×0.9dt=2T,]]>因此,只要V2≥1350,就可以满足在要求的时间内将励磁恢复。取C2=32000uF/1600V,一次励磁恢复后,VC2由1600V降至VC2’,则有12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故障限流器直流控制系统,其特征在于,含有:直流绕组电感(L1)、磁能释放回路、快速开关(IGBT1)、励磁恢复回路以及恒流回路,其中:励磁恢复回路,包含:压敏电阻(R0),其箝位电压为12KV,该压敏电阻(R0)与直流绕组电 感(L1)并联;第一串联支路,由二极管(D1)与大电容(C1)串联而成,(C1)=500μF/12KV,该第一支串联支路与压敏电阻(R0)并联,电阻(R2),起能量缓慢释放作用,与大电容(C1)并联;第二串联支路,由 可控高电压源(V1)、二极管(D2)、电阻(R1)依次串联而成,二极管(D2)的阴极与该可控高电压源(V1)的负极相连,(V1)=0~10KV,该第二串联电路与大电容(C1)并联;励磁释放回路,包含:第三串联支路,由可控中电 压源(V2)、电阻(R3)、3300V/500A的快速开关(IGBT2)依次串联而成,电阻(R3)接该可控中压电源(V2)正极,该快速开关(IGBT2)的集电极接电阻(R3),而发射极接直流绕组电感(L1),电容(C2)为32000 μF/1600V,两端分别与该可控中电压源(V2)的负极,与该快速开关(IGBT2)的集电极相连,快速开关(IBGT1),15KV/500A,发射极与该可控中电压源(V2)的负极相连,而集电级接该二极管(D1)的正极,恒流回 路包含:恒流源(I1),0~5V/500A,其一端接快速开关(IGBT1)的发射极,而另一端正向接一个隔离二极管(D3)后与铁芯直流绕组电感(L1)相连,依次正向串联的二极管(D7)、(D6)、(D5)以及(D4),该二极管 (D4)的负极接快速开关(IGBT1)的发射极,二极管(D7)的正极接二极管(D3)的正极;在快速开关断开后,磁能向所选磁能释放回路释放;恒流源(I1)用于充磁后维持磁通,在正常充磁后控制二极管(D3)和直流绕组电感(L1) ,快速开关(IGBT1)的压降小于二极管(D4)、(D5)、(D6)、(D7)压降之和;在磁能吸收和充磁状态下,恒流电流通过串联的二极管(D4)、(D5)、(D6)、(D7)续流;在充磁阶段后期,当直流绕组电感(L1)的电流接近恒流源电流时,快速开关(IGBT2)断开,直流绕组电感(L1)的电流由恒流源电流续流。...

【技术特征摘要】
1.故障限流器直流控制系统,其特征在于,含有直流绕组电感(L1)、磁能释放回路、快速开关(IGBT1)、励磁恢复回路以及恒流回路,其中励磁恢复回路,包含压敏电阻(R0),其箝位电压为12KV,该压敏电阻(R0)与直流绕组电感(L1)并联;第一串联支路,由二极管(D1)与大电容(C1)串联而成,(C1)=500μF/12KV,该第一支串联支路与压敏电阻(R0)并联,电阻(R2),起能量缓慢释放作用,与大电容(C1)并联;第二串联支路,由可控高电压源(V1)、二极管(D2)、电阻(R1)依次串联而成,二极管(D2)的阴极与该可控高电压源(V1)的负极相连,(V1)=0~10KV,该第二串联电路与大电容(C1)并联;励磁释放回路,包含第三串联支路,由可控中电压源(V2)、电阻(R3)、3300V/500A的快速开关(IGBT2)依次串联而成,电阻(R3)接该可控中压电源(V2)正极,该快速开关(IGBT2)的集电极接电阻(R3),而发射极接直流绕组电感(L1),电容(C2)为32000μF/1600V,两端分别与该可控中电压源(V2)的负极,与该快速开关(IGBT2)的集电极相连,快速开关(IBGT1),15KV/500A,发射极与该可控中电压源(V2)的负极相连,而集电级接该二极管(D1)的正极,恒流回路包含恒...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周伟松曾嵘赵前哲志大器黄新
申请(专利权)人:清华大学清华大学电力电子厂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11[中国|北京]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