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成都大学专利>正文

一种基于光触发活性氧敏感的具备肿瘤细胞膜靶向的纳米药物载体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3411327 阅读:14 留言:0更新日期:2022-05-11 23:40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基于光触发活性氧敏感的具备肿瘤细胞膜靶向的纳米药物载体,包括载药内核层,载药内核层由具有活性氧敏感性的高分子聚合载药胶束相互交织而成,载药内核层外部依次设置有靶向识别层、负电荷层和保护层。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通过载药内核层、靶向识别层、负电荷层和保护层的相互协同,可以提高药物的溶解度,大大延长药物作用时间,大幅度增加药物的肿瘤分布,同时通过光触发活性氧实现药物在肿瘤细胞膜的靶向控释作用提高生物利用度,实现实现光动力转换效应,提高系统生物安全性,同时还能通过跟踪纳米颗粒在体外细胞或者体内组织里的动态位置来引导抗肿瘤治疗进程。内组织里的动态位置来引导抗肿瘤治疗进程。内组织里的动态位置来引导抗肿瘤治疗进程。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基于光触发活性氧敏感的具备肿瘤细胞膜靶向的纳米药物载体


[0001]本技术涉及药物载体
,具体涉及到一种基于光触发活性氧敏感的具备肿瘤细胞膜靶向的纳米药物载体。

技术介绍

[0002]耐药性一般是细胞膜P

gp过表达引起的,其能将不同类型的化疗药排除细胞外,进而致使药物失去杀灭肿瘤的能力。为了解决这个难题,研究者们已经广泛地设计出各种各样的药物递送系统,用以规避P

gp转运蛋白介导的药物泵出。尽管如此,这些纳米载药系统主要将药物递送至细胞质中,药物在这个位置仍然很容易被P

gp泵识别并消除,最终导致低浓度的药物作用于靶位点。
[0003]近年来,纳米载药体系(nanoparticles,NP)在生物成像,疾病诊断和治疗方面有着广泛的应用;同时如何提高纳米载药体系的生物多样性也被广泛的研究。纳米载药体系不仅具有药物靶向作用,还可以维持疏水性药物的生物活性,降低药物的毒副作用。鉴于此,提供一种基于光触发活性氧敏感的具备肿瘤细胞膜靶向的纳米药物载体也就显得十分的有意义。

技术实现思路

[0004]针对上述不足,本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基于光触发活性氧敏感的具备肿瘤细胞膜靶向的纳米药物载体,解决现有纳米载药系统易被P

gp泵识别并消除而导致药物浓度低的问题。
[0005]为达上述目的,本技术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提供一种基于光触发活性氧敏感的具备肿瘤细胞膜靶向的纳米药物载体,包括载药内核层,载药内核层由具有活性氧敏感性的高分子聚合载药胶束相互交织而成,载药内核层外部依次设置有靶向识别层、负电荷层和保护层。
[0006]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本技术提供一种基于光触发活性氧敏感的具备肿瘤细胞膜靶向的纳米药物载体,在静脉注射后血液循环过程中,负电荷层能防止纳米颗粒因静电结合血液中的阴离子蛋白而团聚形成大颗粒,从而阻止被网状内皮系统快速代谢,延长药物作用半衰期;采用由具有活性氧敏感性的高分子聚合载药胶束相互交织而成作为载药内核层,在可见光照射下可产生产生的ROS能直接破坏纳米药物载体整体结构,实现纳米药物载体解体释放药物。本技术通过载药内核层、靶向识别层、负电荷层和保护层的相互协同,可以提高药物的溶解度,大大延长药物作用时间,大幅度增加药物的肿瘤分布,同时通过光触发活性氧实现药物在肿瘤细胞膜的靶向控释作用提高生物利用度,实现实现光动力转换效应,提高纳米药物载体生物安全性,同时还能通过跟踪纳米颗粒在体外细胞或者体内组织里的动态位置来引导抗肿瘤治疗进程,解决了现有纳米载药系统易被P

gp泵识别并消除而导致药物浓度低的问题。
[0007]进一步地,载药内核层、靶向识别层、负电荷层和保护层的厚度比为 2~5:1~2:1~2:1~2,优选为3:1:1:1。
[0008]采取上述进一步地方案的有益效果:载药内核层、靶向识别层、负电荷层和保护层的厚度比适宜,可提高纳米药物载体的生物利用度和生物安全性。
[0009]进一步地,靶向识别层为肿瘤细胞膜包被磷酸脂肪酸双分子层表面过表达的CD44受体蛋白特异性识别层。
[0010]采取上述进一步地方案的有益效果:通过靶向识别层可实现药物在肿瘤细胞膜的靶向控释作用。
[0011]进一步地,负电荷层为带有负电荷的阴离子组成。
[0012]采取上述进一步地方案的有益效果:负电荷层能防止纳米颗粒因静电结合血液中的阴离子蛋白而团聚形成大颗粒,从而阻止被网状内皮系统快速代谢,延长药物作用半衰期。
[0013]进一步地,保护层为包被的磷酸

脂肪酸叠合高分子层。
[0014]采取上述进一步地方案的有益效果:可提高纳米药物载体生物安全性。
[0015]进一步地,高分子聚合载药胶束上具有光触发结构。
[0016]采取上述进一步地方案的有益效果:本技术中高分子聚合载药胶束上具有光激发结构,可实现光动力转换效应,其还能作为自发光剂的来跟踪纳米颗粒在体外细胞或者体内组织里的动态位置,从而引导抗肿瘤过程。
[0017]进一步地,高分子聚合载药胶束的制备,包括以下过程:
[0018]1.乙酰化的硫酸软骨素多糖聚合体系(AC

CS)
[0019]①
对硫酸软骨素(CS)进行乙酰化聚合处理,将硫酸软骨素分散于甲酰胺,快速聚合混匀后,有机试剂吡啶和醋酸酐快速聚合使混合液澄清透明;
[0020]②
将上述混合液移至分子截留量为1000的透析袋中,用去离子水透析来得到纯化的乙酰化的硫酸软骨素聚合物;
[0021]③
待透析完后,将溶液进行冻干处理以获得乙酰化的硫酸软骨素(AC

CS) 冻干体系;
[0022]2.乙酰化的硫酸软骨素多糖聚合体系(AC

CS)与光敏剂二氢卟吩e6(Ce6) 的共价接枝
[0023]①
乙酰化的硫酸软骨素多糖聚合体系和4

二甲氨基吡啶分别分散至二甲基亚砜分子内部;
[0024]②
向上述混合体系中分别加入光敏剂二氢卟吩e6、N

羟基琥珀酰亚胺和 1

(3

二甲氨基丙基)
‑3‑
乙基碳二亚胺盐酸盐;
[0025]③
将乙酰化的硫酸软骨素多糖共价聚合接枝二氢卟吩e6(AC

CS

Ce6)的混合纳米药物递送体系转移至分子截留量为1000的透析袋内,用去离子水透析来纯化样品;经过冻干获得最终的高分子聚合载药胶束(AC

CS

Ce6)。
[0026]综上所述,本技术具有以下优点:
[0027]1、本技术提供了一种基于光触发活性氧敏感的具备肿瘤细胞膜靶向的纳米药物载体,通过载药内核层、靶向识别层、负电荷层和保护层的相互协同,可以提高药物的溶解度,大大延长药物作用时间,大幅度增加药物的肿瘤分布,同时通过光触发活性氧实现
药物在肿瘤细胞膜的靶向控释作用提高生物利用度,实现实现光动力转换效应,提高系统生物安全性,同时还能通过跟踪纳米颗粒在体外细胞或者体内组织里的动态位置来引导抗肿瘤治疗进程。
附图说明
[0028]图1为本技术纳米药物载体的示意图;
[0029]图2为本技术纳米药物载体的解体示意图;
[0030]图3为本技术中载药内核层的局部示意图;
[0031]图4为本技术中纳米药物载体的工作流程示意图;
[0032]其中,1、载药内核层;2、靶向识别层;3、负电荷层;4、保护层;5、被载药物一;6、高分子聚合载药胶束;7、光触发结构;8、被载药物二。
具体实施方式
[0033]下面结合附图对本技术的具体实施方式做详细的说明。...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基于光触发活性氧敏感的具备肿瘤细胞膜靶向的纳米药物载体,其特征在于,包括载药内核层,载药内核层由具有活性氧敏感性的高分子聚合载药胶束相互交织而成,载药内核层外部依次设置有靶向识别层、负电荷层和保护层。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基于光触发活性氧敏感的具备肿瘤细胞膜靶向的纳米药物载体,其特征在于,所述载药内核层、靶向识别层、负电荷层和保护层的厚度比为2~5:1~2:1~2:1~2。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基于光触发活性氧敏感的具备肿瘤细胞膜靶向的纳米药物载体,其特征在于,所述靶向识别层为肿瘤细胞...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魏枭宋明珠王晶王爔锐蒋贵荣黄婵胡旭麟靳光浩
申请(专利权)人:成都大学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