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强度与持续时间融合的拥挤量计算方法及系统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城市轨道交通
,尤其涉及一种强度与持续时间融合的拥挤量计算方法及系统。
技术介绍
[0002]目前,交通运力运量矛盾日益突出,尽管在运营中采取了限流等客运组织措施,但由于线路运力不足、车站设备设施能力受限等原因,仍处于高负荷运转状态,造成列车拥挤、站台滞留等现象。
[0003]城市道路交通系统、城市轨道交通系统是组成城市交通系统的基础和骨干,是最重要的两个子系统。关于城市交通系统运行状态的评价,道路交通系统有相对独立的评价体系。一些城市设置“交通拥堵指数”对城市道路交通系统的运行状况进行监测与评价。“交通拥堵指数”是根据道路通行情况,综合反映道路网畅通或拥堵的概念性指数值,相当于把拥堵情况数字化。以北京为例,以道路的车流运行速度和密度指标进行分级设计对应的拥堵指数,拥堵指数在0至2之间为“畅通”,2至4之间为“基本畅通”,4至6之间为“轻度拥堵”,6至8之间为“中度拥堵”,8至10之间为“严重拥堵”。
[0004]城市轨道交通系统缺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强度与持续时间融合的拥挤量计算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确定计算区间拥挤量的行车区间;获取区间满载率和运行区间信息,其中,所述运行区间信息为区间长度或运行时间;对所述区间满载率和所述运行区间信息进行计算处理得到区间拥挤量,其中,所述区间拥挤量包括长度区间拥挤量和时间区间拥挤量;基于所述区间拥挤量,为需求者提供服务信息。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强度与持续时间融合的拥挤量计算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确定计算拥挤量的行车区间具体包括根据轨道交通运营企业公示的车站信息,明确需要计算区间拥挤量的起始车站与终点车站,从而确定计算区间拥挤量的行车区间。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强度与持续时间融合的拥挤量计算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获取区间满载率和运行区间信息具体包括在确定了计算拥挤量的行车区间后,通过轨道交通运营企业公开信息获取所述区间满载率和所述运行区间信息,其中,所述区间满载率是每日动态更新的。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强度与持续时间融合的拥挤量计算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长度区间拥挤量采用下式计算:其中,为长度区间拥挤量,P为区间满载率,L为区间长度。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强度与持续时间融合的拥挤量计算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时间区间拥挤量采用下式计算:其中,为时间区间拥挤量,P为区间满载率,T为运行时间。6.一种强度与持续时间融合的拥挤量计...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李健,吴爱枝,刘艳,于富才,杨博,窦园园,李红涛,王琼,单耀,薛新聪,
申请(专利权)人:北京市应急管理科学技术研究院,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