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覆膜装置及其加工方法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33399409 阅读:17 留言:0更新日期:2022-05-11 23:20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覆膜装置及其加工方法,包括基座、设于基座上方的传输机构、设于基座下方的控制机构和设于传输机构上方的覆膜机构,覆膜机构包括进料口、出料口、放膜板、压平辊、覆膜辊和辅助冷却辊,所述放膜板位于进料口和出料口之间,且具有45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覆膜装置及其加工方法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覆膜领域,具体涉及一种覆膜装置及其加工方法。

技术介绍

[0002]为了避免产品在运输过程中出现划伤等问题,在产品完成生产之后,包装之前,通常需要在产品的表面贴上保护膜用来;覆膜装置是一种用于纸类、薄膜专用设备,即涂型覆膜装置包括上胶、烘干、热压三部分,其适用范围宽,加工性能稳定可靠,是目前国内广泛使用的覆膜设备。
[0003]现有技术中通常采用的贴膜方式包括:(1)人工覆膜,这种贴膜方式,效率低,效果差,人力需求大;(2)利用市面上的自动贴膜机进行覆膜,但是现有的自动贴膜机大多结构复杂,且只能进行单方向贴膜,无法对非平面的产品进行贴膜,适用性较差。
[0004]现有的采用覆膜机进行覆膜的装置可分为即涂型覆膜装置和预涂型覆膜装置两大类;预涂型覆膜装置,无上胶和干燥部分,体积小、造价低、操作灵活方便,不仅适用大批量印刷品的覆膜加工,而且适用自动化桌面办公系统等小批量、零散的印刷品的覆膜加工,很有发展前途。
[0005]随着印刷技术的发展,越来越多的企业、学校甚至是家庭开始使用覆膜装置,但同时他们在使用时一般生产的量较少,而现有的覆膜装置设备体积较大、购置成本较高,对于小生产量的需求者吸引力不大,且现有的覆膜装置一般只能单面进行覆膜,如果需要双面覆膜还需要第二次的覆膜,而不是一次双面覆膜,这也导致了生产效率较为底下。

技术实现思路

[0006]基于此,针对上述问题,有必要提出一种覆膜装置及其加工方法,其采用覆膜装置进行自动覆膜,减少了人工成本;且可调整覆膜方向和角度,方便进行一次性双向覆膜,对薄膜进行拉紧,并实现交错的压平过程,使薄膜足够平整,结构统一,满足各种生产需求,使得生产效率得到提高,同时提高覆膜的质量。
[0007]本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覆膜装置及其加工方法,其技术方案如下:一种覆膜装置,包括基座、传输机构、控制机构和覆膜机构,所述控制机构设于基座下方,所述传输机构安装于基座上方表面,所述覆膜机构设于传输机构上方,且传输机构贯穿覆膜机构,覆膜机构包括进料口、出料口、放膜板、压平辊、覆膜辊和辅助冷却辊,所述放膜板具有45
°‑
60
°
的向上倾角,压平辊、覆膜辊和辅助冷却辊依次位于放膜板的上方,且紧贴放膜板;传输机构沿进料口方向移动,进料口连接放膜板的入口,放膜板的出口连接出料口,所述压平辊、覆膜辊和辅助冷却辊的两侧均设有传动辊,传动辊外接有控制电机,所述控制机构的第一信号输出端控制连接传输机构的信号输入端,控制机构的第二信号输出端控制连接所述控制电机的信号输入端。
[0008]薄膜跟随传输机构进入覆膜机构中,同时控制机构通过控制开启控制电机,带动
覆膜机构中的压平辊、覆膜辊和辅助冷却辊同向转动,薄膜顺着放膜板经压平辊、覆膜辊和辅助冷却辊最终进行剪裁覆膜在指定产品上;薄膜在覆膜机构中进行压平、覆膜、冷却等操作时,控制机构可以通过控制传动辊的转动频率来调整压平辊、覆膜辊和辅助冷却辊的转速,从而设定薄膜分别在压平辊、覆膜辊和辅助冷却辊中进行压平、覆膜生产的时间,进而获得更符合产品要求的薄膜;而且放膜板向上倾斜45
°‑
60
°
,使得薄膜能根据重力作用自动拉伸,不会造成薄膜重叠堆积而导致薄膜不均匀的情况,使压平、覆膜的效率更高,最终生成的薄膜质量更好。
[0009]作为上述方案的进一步优化,所述压平辊包括上下依次错位设置的多个压平辊,最靠近进料口的压平辊与进料口连接,最远离进料口的压平辊与覆膜辊的入口连接,覆膜辊的出口连接辅助冷却辊的进口,辅助冷却辊的出口与出料口连接。通过上下依次错位设置的多个压平辊,使薄膜进行弯折压平,薄膜在压平过程中更紧绷,增加薄膜的韧性,提高了压平的效率和质量。
[0010]作为上述方案的进一步优化,所述覆膜辊包括上下设置的第一覆膜辊和第二覆膜辊,且第一覆膜辊和第二覆膜辊之间具有刚好容纳一层薄膜的间隙。双层覆膜辊将薄膜夹在中间进行覆膜操作,且中间间隙刚好容纳下一层压平后的薄膜,实现对薄膜质量的检测,使得覆膜更顺畅,覆膜效率更高,防止多个薄膜同时覆膜而影响效果。
[0011]作为上述方案的进一步优化,所述传输机构与放膜板之间还设有用于拉紧薄膜的拉膜装置,所述控制机构的第三信号输出端控制连接拉膜装置的信号输入端,使其可在传输机构与放膜板之间沿覆膜机构上下移动。采用拉膜装置对进入覆膜机构的薄膜实现拉紧操作,且可控制拉膜装置在传输机构与放膜板之间移动,根据不同的产品需求调整拉紧强度,实现自动覆膜,使薄膜持续处于拉紧状态,提高覆膜的成功率以及优品率。
[0012]作为上述方案的进一步优化,所述放膜板为网格结构,且每个网格的直径为10

20mm。网格结构的放膜板起到透气的作用,既防止薄膜粘贴在放膜板上影响覆膜,同时提高散热效率。
[0013]作为上述方案的更进一步优化,所述放膜板的下方且正对辅助冷却辊处设有水冷装置,所述水冷装置包括水冷槽和通过水冷槽持续向辅助冷却辊输送风力的吹风装置。通过吹风装置向水冷槽吹风,将水冷槽的冷气持续输送向辅助冷却辊,当薄膜输送到达辅助冷却辊处时,实现对薄膜的冷却定型,其冷却效果好,不会对薄膜的结构产生影响,使薄膜能够快速的贴合到产品上,提高了覆膜效率。
[0014]作为上述方案的更进一步优化,所述辅助冷却辊下方的放膜板底部还设有红外传感器,所述红外传感器的信号输出端连接控制机构的信号输入端,控制机构的第四信号输出端连接吹风装置的信号输入端。如果吹风装置和水冷槽持续工作会增加生产成本,所以采用红外传感器,当检测到薄膜到达辅助冷却辊时,将感应信号传输给控制机构,由控制机构控制吹风装置工作,使得利用率大大提高,且降低了成本,避免了浪费;同时可控制吹风装置的风力强度,根据感应到的温度高低进行针对性的调整,最大限度保证对薄膜的冷却效率。
[0015]本专利技术还公开了一种覆膜装置及其加工方法,其技术方案如下:一种覆膜装置及其加工方法,包括以下步骤:a、将薄膜放入传输机构的一端,同时启动控制机构,薄膜沿传输机构进入覆膜机
构的进料口;b、控制机构控制拉膜装置移动到适当位置,并对进入进料口的薄膜执行拉紧操作;c、控制机构控制控制电机启动,控制电机带动传动辊实现压平辊、第一覆膜辊、第二覆膜辊和辅助冷却辊朝同向转动;d、当薄膜通过第一覆膜辊和第二覆膜辊进入辅助冷却辊位置后,红外传感器将感应信号传输至控制机构,控制机构通过接收到的感应信号控制吹风装置的风力,将水冷槽的冷气传送至辅助冷却辊。
[0016]在本专利技术中,控制机构可分别控制传输机构、拉膜装置、压平辊、第一覆膜辊、第二覆膜辊、辅助冷却辊和吹风装置的开闭或使用强度,当薄膜进入覆膜机构中,拉膜装置将薄膜拉紧贴在放膜板上,然后控制压平辊进行交错的上下拉伸压平操作,将压平后的薄膜继续传输到第一覆膜辊和第二覆膜辊之间进行覆膜操作,最后控制吹风装置的风力,将水冷槽的冷气传送至辅助冷却辊,实现对薄膜产品的冷却定型,整个流程自动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覆膜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基座、传输机构、控制机构和覆膜机构,所述控制机构设于基座下方,所述传输机构安装于基座上方表面,所述覆膜机构设于传输机构上方,且传输机构贯穿覆膜机构,覆膜机构包括进料口、出料口、放膜板、压平辊、覆膜辊和辅助冷却辊,所述放膜板具有45
°‑
60
°
的向上倾角,压平辊、覆膜辊和辅助冷却辊依次位于放膜板的上方,且紧贴放膜板;传输机构沿进料口方向移动,进料口连接放膜板的入口,放膜板的出口连接出料口,所述压平辊、覆膜辊和辅助冷却辊的两侧均设有传动辊,传动辊外接有控制电机,所述控制机构的第一信号输出端控制连接传输机构的信号输入端,控制机构的第二信号输出端控制连接所述控制电机的信号输入端。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覆膜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压平辊包括上下依次错位设置的多个压平辊,最靠近进料口的压平辊与进料口连接,最远离进料口的压平辊与覆膜辊的入口连接,覆膜辊的出口连接辅助冷却辊的进口,辅助冷却辊的出口与出料口连接。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覆膜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覆膜辊包括上下设置的第一覆膜辊和第二覆膜辊,且第一覆膜辊和第二覆膜辊之间具有刚好容纳一层薄膜的间隙。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覆膜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传输机构与放膜板之间还设有用于拉紧薄膜的拉膜装置,所述控制机构的第三信号输出端控制连接拉膜装置的信号输入端,使其可在传输机构与放膜板之间沿覆膜机构上下移动。5.根据权利要求1或4所述的覆膜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放膜板为网格结构,且每个网格的直径...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杨法江陈吉星
申请(专利权)人:东莞市卡菲博新材料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