减震器及汽车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3385883 阅读:16 留言:0更新日期:2022-05-11 23:00
本申请公开了一种减震器,包括上支座、下支座、缓冲弹簧、活塞筒,活塞杆以及缓冲装置;缓冲装置包括第一缓冲件、第二缓冲件和第三缓冲件;第二缓冲件设置在第一缓冲件内,与第一缓冲件活动连接,第三缓冲件设置在第二缓冲件内,与第二缓冲件活动连接;第二缓冲件朝向下支座的一侧设置有第一弹性件,第一弹性件与下支座抵接,第一弹性件在自然状态下,将第二缓冲件相对于第一缓冲件抬升一预设高度;第三缓冲件内设置有第二弹性件,第二弹性件在自然状态下,将第三缓冲件在第二缓冲件内抬升一预设高度,且第三缓冲件不突出于第二缓冲件。本申请通过以上方式,使减震器的弹簧过度压缩时,形成多级缓冲,避免减震器损坏。避免减震器损坏。避免减震器损坏。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减震器及汽车


[0001]本申请涉及汽车制造
,尤其涉及一种减震器及汽车。

技术介绍

[0002]减震器作为改善机动车的行驶平顺性,增加行驶的稳定性和乘坐的舒适度的重要器件,广泛用于汽车、摩托车等不同的机动车种类中。
[0003]目前的减震器一般包括安装在车体上的压缸,该压缸内部容纳有高黏滞性的阻尼油且设有一活塞,该压缸的一端穿设一连杆,该连杆的一端固接于车轮的轮框,另一端与该压缸内的活塞固接,且该连杆的外部套设有弹簧。当刹车时,车体可经由该连杆带动该活塞以压缩压缸内部的阻尼油,以此获得缓冲作用。由于汽车仅依靠减震器弹簧进行缓冲,当车体突然受到剧烈振动时,减震器将弹簧过度压缩后,减震器的连杆容易与下支座发生撞击,极大程度上影响其使用寿命,甚至导致减震失效。
[0004]如何能够在机动车持续遇到剧烈振动使减震器的弹簧过度压缩时,形成多级缓冲,避免减震器损坏,成为本领域亟需解决的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0005]本申请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减震器及汽车,能够在机动车持续遇到剧烈振动使减震器的弹簧过度压缩时,形成多级缓冲,避免减震器损坏。
[0006]本申请公开了一种减震器,包括上支座、下支座、缓冲弹簧、活塞筒,活塞杆以及缓冲装置;所述缓冲装置设置在所述下支座内,所述活塞筒连接于所述下支座,所述活塞杆的一端与所述上支座连接,另一端伸入所述活塞筒内,与所述活塞筒活动连接,所述缓冲弹簧套设于所述活塞筒的外侧,且不与所述活塞筒接触,所述缓冲弹簧的一端与所述上支座抵接,另一端与所述下支座抵接;所述缓冲装置包括第一缓冲件、第二缓冲件和第三缓冲件;所述第二缓冲件设置在所述第一缓冲件内,与所述第一缓冲件活动连接,所述第三缓冲件设置在所述第二缓冲件内,与所述第二缓冲件活动连接;所述第二缓冲件朝向所述下支座的一侧设置有第一弹性件,所述第一弹性件与所述下支座抵接,所述第一弹性件在自然状态下,将所述第二缓冲件相对于所述第一缓冲件抬升一预设高度;所述第三缓冲件内设置有第二弹性件,所述第二弹性件在自然状态下,将所述第三缓冲件在所述第二缓冲件内抬升一预设高度,且所述第三缓冲件不突出于所述第二缓冲件。
[0007]可选的,所述第一弹性件和所述第二弹性件均为弹簧,所述第一缓冲件、所述第二缓冲件和所述第三缓冲件均为轴向方向上具有通孔的空心圆柱体,且所述第一缓冲件的高度大于所述第二缓冲件的高度,所述第二缓冲件的高度大于所述第三缓冲件的高度。
[0008]可选的,所述下支座对应所述第一缓冲件的位置设置有限位槽,所述第一缓冲件嵌入所述限位槽内,与所述下支座连接。
[0009]可选的,所述第一缓冲件设置有第一凸边,所述第一凸边围绕所述第一缓冲件的外侧壁设置,所述第二缓冲件设置有第二凸边,所述第二凸边围绕所述第二缓冲件的外侧
壁设置;所述第一凸边的横截面的宽度大于所述第二凸边的横截面的宽度。
[0010]可选的,所述第一凸边的横截面形状为六边形,且所述第一凸边的厚度范围占所述第一缓冲件的高度的四分之一至三分之一之间。
[0011]可选的,所述下支座的内侧壁设置有内螺纹,所述活塞筒靠近所述下支座的一端的外侧壁设置有外螺纹,所述外螺纹与所述内螺纹配合,将所述活塞筒与所述下支座螺接固定。
[0012]可选的,所述减震器还包括气囊装置和油管,所述下支座的侧壁设置有第一通孔,所述油管的一端与所述气囊装置连接,另一端与所述第一通孔连接。
[0013]可选的,所述第一通孔的内壁设置有内螺纹,所述油管靠近所述第一通孔的一端的外侧壁设置有外螺纹,所述第一通孔的内螺纹与所述油管的外螺纹配合,将所述油管与所述下支座螺接固定。
[0014]可选的,所述减震器还包括卡接件和卡簧,所述卡接件套设在所述活塞杆上,且与所述活塞杆活动连接;所述卡簧设置在靠近所述活塞筒的开口处的内侧壁上,所述卡接件与所述卡簧配合固定。
[0015]本申请还公开了一种汽车,包括底盘,和上述的所述减震器,所述减震器与所述底盘连接。
[0016]相对于仅依靠减震弹簧进行缓冲的减震器来说,本申请通过在下支座内设置缓冲装置,当减震弹簧处于过度压缩状态时,由缓冲装置进行进一步的缓冲,本申请的缓冲装置由三个部分组成,即第一缓冲件、第二缓冲件和第三缓冲件,第二缓冲件通过第一弹性件在自然状态下相对于第一缓冲件抬升一预设高度,第三缓冲件在第二缓冲件内,通过第二弹性件在自然状态下抬升一预设高度,这样当减震弹簧过度压缩时,减震器的活塞杆受到的压力会继续传导到第二缓冲件,在第二缓冲件形成第一次缓冲,而继续受到压力作用时,第二缓冲件会压缩第二弹性件,当第二弹性件压缩完成时,活塞杆的压力会传导到第三缓冲件,在第三缓冲件形成第二次缓冲,这样在下支座有限的空间可以做到多段缓冲,在机动车持续遇到剧烈振动使减震器的弹簧过度压缩时,避免减震器损坏。
附图说明
[0017]所包括的附图用来提供对本申请实施例的进一步地理解,其构成了说明书的一部分,用于例示本申请的实施方式,并与文字描述一起来阐释本申请的原理。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性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在附图中:
[0018]图1为本申请减震器的一实施例的示意图;
[0019]图2为本申请缓冲装置的一实施例的示意图:
[0020]图3为本申请下支座的一实施例的示意图;
[0021]图4为本申请活塞杆和活塞筒连接部位的一实施例的示意图;
[0022]图5为本申请汽车的一实施例的框图。
[0023]其中,10、减震器;100、上支座;200、下支座;210、限位槽;220、第一通孔;300、缓冲弹簧;400、活塞筒;500、缓冲装置;510、第一缓冲件;511、第一凸边;520、第二缓冲件;521、第一弹性件;522、弹簧;523、第二凸边;530、第三缓冲件;531、第二弹性件;600、活塞杆;
700、气囊装置;800、油管;810、卡接件;820、卡簧;830、汽车;840、底盘。
具体实施方式
[0024]需要理解的是,这里所使用的术语、公开的具体结构和功能细节,仅仅是为了描述具体实施例,是代表性的,但是本申请可以通过许多替换形式来具体实现,不应被解释成仅受限于这里所阐述的实施例。
[0025]在本申请的描述中,术语“第一”、“第二”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除非另有说明,限定有“第一”、“第二”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一个或者更多个该特征;“多个”的含义是两个或两个以上。术语“包括”及其任何变形,意为不排他的包含,可能存在或添加一个或更多其他特征、整数、步骤、操作、单元、组件和/或其组合。
[0026]另外,“中心”、“横向”、“上”、“下”、“左”、“右”、“竖直”、“水平”、“顶”、“底”、“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的术语,是基于附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减震器,包括上支座、下支座、缓冲弹簧、活塞筒,活塞杆以及缓冲装置;所述缓冲装置设置在所述下支座内,所述活塞筒连接于所述下支座,所述活塞杆的一端与所述上支座连接,另一端伸入所述活塞筒内,与所述活塞筒活动连接,所述缓冲弹簧套设于所述活塞筒的外侧,且不与所述活塞筒接触,所述缓冲弹簧的一端与所述上支座抵接,另一端与所述下支座抵接;其特征在于:所述缓冲装置包括第一缓冲件、第二缓冲件和第三缓冲件;所述第二缓冲件设置在所述第一缓冲件内,与所述第一缓冲件活动连接,所述第三缓冲件设置在所述第二缓冲件内,与所述第二缓冲件活动连接;所述第二缓冲件朝向所述下支座的一侧设置有第一弹性件,所述第一弹性件与所述下支座抵接,所述第一弹性件在自然状态下,将所述第二缓冲件相对于所述第一缓冲件抬升一预设高度;所述第三缓冲件内设置有第二弹性件,所述第二弹性件在自然状态下,将所述第三缓冲件在所述第二缓冲件内抬升一预设高度,且所述第三缓冲件不突出于所述第二缓冲件。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减震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弹性件和所述第二弹性件均为弹簧,所述第一缓冲件、所述第二缓冲件和所述第三缓冲件均为轴向方向上具有通孔的空心圆柱体,且所述第一缓冲件的高度大于所述第二缓冲件的高度,所述第二缓冲件的高度大于所述第三缓冲件的高度。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减震器,其特征在于,所述下支座对应所述第一缓冲件的位置设置有限位槽,所述第一缓冲件嵌入所述限位槽内,与所述下支座连接。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减震...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于孝达
申请(专利权)人:深圳扬宁汽车配件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