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盐城工学院专利>正文

一种高强高韧鱼线的制备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33376111 阅读:15 留言:0更新日期:2022-05-11 22:43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高强高韧鱼线的制备方法,属于鱼线生产领域,一种高强高韧鱼线的制备方法,包括有以下步骤:S1、线形拉伸,将各种原料混合在一起加工成线状,形成受力线;S2、间隙层包裹,将间隔材料包裹在受力线在外侧,形成间隙层;S3、遮光套管成型,将遮光材料包裹在间隙层的外侧,形成遮光套管;S4、间隙层拆除,通过加热对位于受力线和遮光套管之间的间隙层进行去除,S5、染色,对受力线和遮光套管进行上色处理,它可以实现,减小受力线和日光的接触,降低受力线受到日光照射后出现的老化现象,保证受力线的强度和韧性,且生产工序较为简单,生产难度较低,生产成本较小。生产成本较小。生产成本较小。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高强高韧鱼线的制备方法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鱼线生产领域,更具体地说,涉及一种高强高韧鱼线的制备方法。

技术介绍

[0002]如申请公布号为CN101348067B所公开的CN110820335A,其虽然鱼线抗拉强度和剪切强度高,热塑性和耐磨性差,便于鱼线的加工使用;
[0003]但是并未解决现有鱼线与日光接触后会快速老化,导致鱼线的强度和韧性随着鱼线的老化程度而逐渐降低的问题,为此我们提出一种高强高韧鱼线的制备方法。

技术实现思路

[0004]1.要解决的技术问题
[0005]针对现有技术中存在的问题,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高强高韧鱼线的制备方法,它可以实现,减小受力线和日光的接触,降低受力线受到日光照射后出现的老化现象,保证受力线的强度和韧性,且生产工序较为简单,生产难度较低,生产成本较小。
[0006]2.技术方案
[0007]为解决上述问题,本专利技术采用如下的技术方案。
[0008]一种高强高韧鱼线的制备方法,包括有以下步骤:
[0009]S1、线形拉伸,将各种原料混合在一起加工成线状,形成受力线;
[0010]S2、间隙层包裹,将间隔材料包裹在受力线在外侧,形成间隙层;
[0011]S3、遮光套管成型,将遮光材料包裹在间隙层的外侧,形成遮光套管;
[0012]S4、间隙层拆除,通过加热对位于受力线和遮光套管之间的间隙层进行去除。
[0013]进一步的,所述S1包括有以下步骤:
[0014]S101、原料混合,对聚乙烯纤维、硫酸铝钾、氯磺化聚乙烯、纳米二氧化钛、纳米氧化银进行配料并搅拌,直至原料充分搅拌均匀;
[0015]S102、原料热熔,对混合后的原料进行加热,直至原料加热成流体;
[0016]S103、丝线成型,将热熔后的原料通过机械设备生产成线形,形成受力线。
[0017]进一步的,所述聚乙烯纤维、硫酸铝钾、氯磺化聚乙烯、纳米二氧化钛、纳米氧化银按照的配料比例为80~82:5~6:3~4:1~1.5:3~5。
[0018]进一步的,所述原料热熔的加热温度为240℃~300℃,加热时长为0.5℃~0.8℃。
[0019]进一步的,所述S2包括有以下步骤:
[0020]S201、间隔材料溶解,对间隔材料进行加热,使间隔材料融化成间隔液;
[0021]S202、线形管穿管,将受力线穿入线形管的内部,并使受力线位于线形管的中间位置;
[0022]S203、灌浆成形,将间隔液灌入线形管内部,对线形管和受力线之间的缝隙进行填充;
[0023]S204、静置成型,对灌浆完成后的间隔液进行静置,直至其冷却形成间隙层;
[0024]S205、线形管拆除,将线形管从成型后的间隙层外侧拆除。
[0025]进一步的,所述间隔材料为甲酸、甲酰胺、1,2-二溴乙烷、乙二胺中的任意一种。
[0026]进一步的,所述S3包括有以下步骤:
[0027]S301、遮光材料溶解,对遮光材料进行加热,使遮光材料融化成遮光液;
[0028]S302、遮光液包裹,通过机械包裹设备将遮光液包裹在间隙层的外侧;
[0029]S303、冷却成型,对包裹有遮光液的间隙层进行静置,直至其冷却形成遮光套管。
[0030]进一步的,所述S4包括有以下步骤:
[0031]S401、间隙层加热,通过对间隙层进行加热,直至间隙层重新融化成间隔液;
[0032]S402、间隔液水洗,利用水对受力线和遮光套管之间的间隔液进行冲洗,直至间隔液完全从受力线和遮光套管之间去除;
[0033]S403、干燥处理,对去除间隙层后的受力线和遮光套管进行加热,加热时长为0.5h~08h。
[0034]进一步的,所述制备方法还包括有以下步骤:
[0035]S5、染色,对受力线和遮光套管进行上色处理;
[0036]S6、耐磨层上浆,将耐磨材料包裹在受力线和遮光套管的外侧,形成耐磨层。
[0037]进一步的,所述S6包括有以下步骤:
[0038]S601、耐磨材料溶解,对耐磨材料进行加热,使耐磨材料融化成耐磨液;
[0039]S602、耐磨材料包裹,通过机械动力设备带动受力线和遮光套管匀速从耐磨液中穿过,使耐磨材料包裹在受力线和遮光套管的外侧;
[0040]S603、机械冷却,通过机械冷却设备对包裹在受力线和遮光套管外侧的耐磨材料进行冷却,使其快速形成耐磨层包裹在受力线和遮光套管的外侧。
[0041]3.有益效果
[0042]相比于现有技术,本专利技术的优点在于:
[0043](1)本方案通过在受力线的外侧设置遮光套管能够有效的减小受力线和日光的接触,有效的降低受力线受到日光照射后出现的老化现象,从而有效的保证受力线的强度和韧性,同时,本专利技术的各个工序较为简单,生产难度较低,生产成本较小。
附图说明
[0044]图1为本专利技术的流程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45]下面将结合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专利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专利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专利技术保护的范围。
[0046]实施例1:
[0047]请参阅图1所示,一种高强高韧鱼线的制备方法,包括有以下步骤:
[0048]第一步:线形拉伸,将各种原料混合在一起加工成线状,形成受力线;
[0049]具体的,第一步包括有以下步骤:
[0050]原料混合,将聚乙烯纤维、硫酸铝钾、氯磺化聚乙烯、纳米二氧化钛、纳米氧化银按照80~82:5~6:3~4:1~1.5:3~5的比例进行配料,并对配料完成的原料进行搅拌,直至原料充分搅拌均匀,搅拌时长优选为0.3℃~0.5h;
[0051]原料热熔,对混合后的原料进行加热,直至原料加热成流体,其加热温度优选为240℃~300℃,加热时长优选为0.5℃~0.8℃;
[0052]丝线成型,将热熔后的原料通过机械设备生产成线形,形成受力线。
[0053]第二步:间隙层包裹,将间隔材料包裹在受力线在外侧,形成间隙层;
[0054]第二步包括有以下步骤:
[0055]间隔材料溶解,对间隔材料进行加热,使间隔材料融化成间隔液;
[0056]在此,间隔材料为熔点低于10℃的材料,优选为甲酸、甲酰胺、1,2-二溴乙烷、乙二胺中的任意一种;
[0057]线形管穿管,将受力线穿入线形管的内部,并使受力线位于线形管的中间位置;
[0058]灌浆成形,将间隔液灌入线形管内部,对线形管和受力线之间的缝隙进行填充;
[0059]静置成型,对灌浆完成后的间隔液进行静置,直至其冷却形成间隙层;
[0060]线形管拆除,将线形管从成型后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高强高韧鱼线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有以下步骤:S1、线形拉伸,将各种原料混合在一起加工成线状,形成受力线;S2、间隙层包裹,将间隔材料包裹在受力线在外侧,形成间隙层;S3、遮光套管成型,将遮光材料包裹在间隙层的外侧,形成遮光套管;S4、间隙层拆除,通过加热对位于受力线和遮光套管之间的间隙层进行去除。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高强高韧鱼线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S1包括有以下步骤:S101、原料混合,对聚乙烯纤维、硫酸铝钾、氯磺化聚乙烯、纳米二氧化钛、纳米氧化银进行配料并搅拌,直至原料充分搅拌均匀;S102、原料热熔,对混合后的原料进行加热,直至原料加热成流体;S103、丝线成型,将热熔后的原料通过机械设备生产成线形,形成受力线。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高强高韧鱼线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聚乙烯纤维、硫酸铝钾、氯磺化聚乙烯、纳米二氧化钛、纳米氧化银按照的配料比例为80~82:5~6:3~4:1~1.5:3~5。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高强高韧鱼线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原料热熔的加热温度为240℃~300℃,加热时长为0.5℃~0.8℃。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高强高韧鱼线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S2包括有以下步骤:S201、间隔材料溶解,对间隔材料进行加热,使间隔材料融化成间隔液;S202、线形管穿管,将受力线穿入线形管的内部,并使受力线位于线形管的中间位置;S203、灌浆成形,将间隔液灌入线形管内部,对线形管和受力线之间的缝隙进行填充;S204、静置成型,对灌浆完成后的间隔液进行静置,直至其冷却形成间隙层;S205、线形管拆除,将线形管从成型后的间隙层外侧拆除。6...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王丽丽高大伟袁铁军郑成辉
申请(专利权)人:盐城工学院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