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组装式气动压带机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3365974 阅读:10 留言:0更新日期:2022-05-11 22:26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组装式气动压带机,包括压带支架,所述压带支架顶部外侧设有气缸、加热箱和引风机,所述加热箱的另一端连接有热风管道,所述压带支架底部内侧设有下压带块,所述下压带块上方设有上压带块,所述上压带块的顶部固定连接支撑板,所述支撑板中心位置固定连接伸缩杆,所述伸缩杆的另一端与气缸固定连接,所述上压带块内设有第一热风腔,所述第一热风腔的出风口设置在上压带块的底部,所述下压带块内设有第二热风腔,所述第二热风腔的进风口设置设在下压带块的顶部,所述下压带块两侧设有夹持机构,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为:能对气动压带机的上压带块和下压带块同时预热,且加热更加均匀,有效的提高压带的质量和效率。和效率。和效率。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组装式气动压带机


[0001]本技术属于压带机
,尤其涉及一种组装式气动压带机。

技术介绍

[0002]电子元器件在编带后进行检验过程中会发现不良品,需要用刀片将上带开口挑出不良品,然后用烙铁对上带处进行粘合,用烙铁手动粘合上带效率慢且不稳定,因此采用气动压带机取代手工压带,提高压带的稳定性和效率。
[0003]在电子元器件压带过程中,一般会采用热风机对其进行加热处理,以增强压带效率,提高压带的质量,当现有的热风机往往设置在压带机的外部,对压带机的上下压带块加热时会出现加热不均匀的情况,影响压带的效果。

技术实现思路

[0004]针对上述不足,本技术提供了一种组装式气动压带机,能对气动压带机的上压带块和下压带块同时预热,且加热更加均匀,有效的提高压带的质量和效率。
[0005]本技术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的:一种组装式气动压带机,包括压带支架,所述压带支架顶部外侧设有气缸、加热箱和引风机,所述加热箱一端连接引风机,所述加热箱的另一端连接有热风管道,所述压带支架底部内侧设有下压带块,所述下压带块上方设有上压带块,所述上压带块的顶部固定连接支撑板,所述支撑板中心位置固定连接伸缩杆,所述伸缩杆的另一端与气缸固定连接,所述上压带块内设有第一热风腔,所述第一热风腔的出风口设置在上压带块的底部,所述下压带块内设有第二热风腔,所述第二热风腔的进风口设置设在下压带块的顶部,所述第一热风腔的出风口与第二热风腔的进风口相对设置,所述热风管道远离加热箱的底端与第一热风腔连通,所述下压带块两侧设有夹持机构,所述夹持机构包括螺纹杆、旋转块、压板、连接板、连接杆、限位块,所述压带支架侧壁上开始有螺纹通孔,所述螺纹杆设置在螺纹通孔内,且通过螺纹与螺纹通孔转动连接,所述螺纹杆设置在压带支架内的一端固定连接连接板,所述螺纹杆设置在压带支架外的一端固定连接旋转块,所述压板设置在连接板内侧,所述压板的外侧固定连接连接杆,所述连接杆的另一端贯穿连接板,且固定连接限位块,所述连接板与压板之间的连接杆上套接有第一弹簧,所述第一弹簧的一端与压板的外侧固定连接,所述第一弹簧的另一端与连接板的内侧固定连接。
[0006]作为本技术的一种优选技术方案,所述加热箱内设有电加热丝。
[0007]作为本技术的一种优选技术方案,所述连接板与压带支架内壁之间的螺纹杆上套接有第二弹簧,所述第二弹簧的一端与连接板的外侧固定连接,所述第二弹簧的另一端与压带支架的内壁固定连接。
[0008]作为本技术的一种优选技术方案,所述伸缩杆两侧设有套筒,所述套筒的顶部与压带支架的顶部固定连接,所述套筒底部套接有套杆,所述套杆的底部与支撑板固定连接。
[0009]作为本技术的一种优选技术方案,所述压板的内侧设有防滑橡胶层。
[0010]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的有益效果为:
[0011](1)通过在上压带块和下压带块内设置第一加热腔和第二加热腔,在进行压带前,将第一加热腔和第二加热腔连通,再利用引风机、加热箱、热风管道对上压带块和下压带块进行预热处理,使得上压带块和下压带块同时预热,且加热更加均匀,有效的提高压带的质量和效率;
[0012](2)利用旋转块、螺纹杆、螺纹通孔、连接板、压板的配合使用,通过转到旋转块,将夹持机构在下压带块上左右移动,完成需要压带的电子元器件进行的固定,防止电子元器件在下压带块上移动,保证压带的效果。
附图说明
[0013]图1是本技术的结构示意图;
[0014]图2是图1中A处的放大图。
[0015]附图标记列表:1、压带支架;2、气缸;3、加热箱;4、引风机;5、热风管道;6、下压带块;7、上压带块;8、支撑板;9、伸缩杆;10、第一热风腔;11、第二热风腔;12、夹持机构;13、螺纹杆;14、旋转块;15、压板;16、连接板;17、连接杆;18、限位块;19、螺纹通孔;20、第一弹簧;21、第二弹簧;22、套筒;23、套杆;24、防滑橡胶层。
具体实施方式
[0016]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进一步阐明本技术,应理解下述具体实施方式仅用于说明本技术而不用于限制本技术的范围。需要说明的是,下面描述中使用的词语“前”、“后”、“左”、“右”、“上”和“下”指的是附图中的方向,词语“内”和“外”分别指的是朝向或远离特定部件几何中心的方向。
[0017]如图1

2所示一种组装式气动压带机,包括压带支架1,所述压带支架1顶部外侧设有气缸2、加热箱3和引风机4,所述加热箱3一端连接引风机4,所述加热箱3的另一端连接有热风管道5,所述压带支架1底部内侧设有下压带块6,所述下压带块6上方设有上压带块7,所述上压带块7的顶部固定连接支撑板8,所述支撑板8中心位置固定连接伸缩杆9,所述伸缩杆9的另一端与气缸2固定连接,所述上压带块7内设有第一热风腔10,所述第一热风腔10的出风口设置在上压带块7的底部,所述下压带块6内设有第二热风腔11,所述第二热风腔11的进风口设置设在下压带块6的顶部,所述第一热风腔10的出风口与第二热风腔11的进风口相对设置,所述热风管道5远离加热箱3的底端与第一热风10腔连通,所述下压带块6两侧设有夹持机构12,所述夹持机构包括螺纹杆13、旋转块14、压板15、连接板16、连接杆17、限位块18,所述压带支架1侧壁上开始有螺纹通孔19,所述螺纹杆13设置在螺纹通孔19内,且通过螺纹与螺纹通孔19转动连接,所述螺纹杆13设置在压带支架1内的一端固定连接连接板16,所述螺纹杆13设置在压带支架1外的一端固定连接旋转块14,所述压板15设置在连接板16内侧,所述压板15的外侧固定连接连接杆17,所述连接杆17的另一端贯穿连接板16,且固定连接限位块18,所述连接板16与压15板之间的连接杆17上套接有第一弹簧20,所述第一弹簧20的一端与压板15的外侧固定连接,所述第一弹簧20的另一端与连接板16的内侧固定连接。
[0018]作为本技术的一种实施例,所述加热箱3内设有电加热丝,通过电热丝对空气进行加热。
[0019]作为本技术的一种实施例,所述连接板16与压带支架1内壁之间的螺纹杆13上套接有第二弹簧21,所述第二弹簧21的一端与连接板16的外侧固定连接,所述第二弹簧21的另一端与压带支架1的内壁固定连接,第二弹簧21能够增强连接板16的夹持的稳定性。
[0020]作为本技术的一种实施例,所述伸缩杆9两侧设有套筒22,所述套筒22的顶部与压带支架1的顶部固定连接,所述套筒22底部套接有套杆23,所述套杆23的底部与支撑板8固定连接,套筒22和套杆23能够增强支撑板8上下移动的稳定性。
[0021]作为本技术的一种实施例,所述压板15的内侧设有防滑橡胶层24,增强压板15和电子元器件的摩擦力。
[0022]本技术工作时,在压带之前,先启动气缸2,伸缩杆9推动支撑板8和上压带块7向下运动,使得上压带块7和下压带块6接触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组装式气动压带机,其特征在于:包括压带支架,所述压带支架顶部外侧设有气缸、加热箱和引风机,所述加热箱一端连接引风机,所述加热箱的另一端连接有热风管道,所述压带支架底部内侧设有下压带块,所述下压带块上方设有上压带块,所述上压带块的顶部固定连接支撑板,所述支撑板中心位置固定连接伸缩杆,所述伸缩杆的另一端与气缸固定连接,所述上压带块内设有第一热风腔,所述第一热风腔的出风口设置在上压带块的底部,所述下压带块内设有第二热风腔,所述第二热风腔的进风口设置设在下压带块的顶部,所述第一热风腔的出风口与第二热风腔的进风口相对设置,所述热风管道远离加热箱的底端与第一热风腔连通,所述下压带块两侧设有夹持机构,所述夹持机构包括螺纹杆、旋转块、压板、连接板、连接杆、限位块,所述压带支架侧壁上开设有螺纹通孔,所述螺纹杆设置在螺纹通孔内,且通过螺纹与螺纹通孔转动连接,所述螺纹杆设置在压带支架内的一端固定连接连接板,所述螺纹杆设置在...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王志猛谭晓东丁艺叶小飞蒋雪刚
申请(专利权)人:淮安市文善电子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