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D胸外按压心肺复苏仪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3363658 阅读:20 留言:0更新日期:2022-05-11 22:20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3D胸外按压心肺复苏仪,包括外壳及设置于其内的驱动机构、按压机构、导向机构,当所述偏心轮在电机驱动下偏心转动时,其带动所述按压杆、拉带杆上下往复运动;所述心肺复苏仪还包括支撑机构,其包括底板及安装于底板上的滑杆、与滑杆固定连接的支撑杆,所述支撑杆将所述外壳支撑于底板正上方。本申请是一款能适应各种体型患者的3D按压心肺复苏仪,采用了全胸腔包裹式3D按压方式,仪器能快速地作出调整,在最短的时间内进行符合标准的胸外按压,且能做到在同样的按压效果下深度更浅,同等的按压深度下效果更好,减少了对患者造成二次损伤的概率,实现在移动过程中不中断心肺复苏这一人工心肺复苏所不具有的功能。的功能。的功能。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3D胸外按压心肺复苏仪


[0001]本技术涉及一种医疗器械,具体为一种3D胸外按压心肺复苏仪。

技术介绍

[0002]心脏骤停是公共卫生和临床医学领域中最危急的情况之一,表现为心脏机械活动突然停止,患者对刺激无反应、无脉搏、无自主呼吸或濒死叹息样呼吸,如不能得到及时有效救治,常致患者即刻死亡,即心脏性猝死(sudden cardiac death,SCD)。心脏停搏很普遍,我国SCD的发生率为每年41.84/10万(0.04%),以13亿人口推算,我国每年发生SCD 54.4万例。
[0003]对于心脏骤停患者的复苏处理措施有:清理患者的气道使其通畅,对患者进行人工呼吸,并且进行胸部按压使血液流向患者的心脏、脑等其它重要器官。如果患者具有可电击心律,则复苏处理还应包括除颤治疗。初步评估、气道维持、呼气换气(人工呼吸)、胸部按压、这几项在一起时被称为“基本生命支持”(BLS)。当结合全部三种处理:气道呼吸、血液循环、胸部按压时,称为“心肺复苏(CPR)”。
[0004]患者从发生心脏骤停到进行除颤治疗之间,每耽误1分钟,其生存几率大约会下降约10%。因此,CPR操作的现场性、及时性、简便性至关重要。美国心脏学会(AHA)最新指南指出,标准的CPR需对患者胸部施加约45~90kg的力,从而使胸骨的按压达到5~6cm的推荐深度,按压速率为0.6秒施加一次按压,即每分钟按压次数大于100次。在人工CPR操作期间,负责执行胸部按压的救援者的体能消耗巨大,往往产生因力竭而被迫停止CPR的情况,而在更换救援者时则会使按压暂停(10~30秒),CPR暂停期间内没有血液被输送至心脏、大脑和其他重要器官,这对抢救效果产生巨大影响。此外,在心脏骤停患者的抢救中,由于病发地不确定,导致现场施救者施救水平参差不齐,经常会有非专业人员参主导实施的情况,往往会导致在专业救助到达之前或者在患者已经苏醒的情况下以错误的方式进行CPR,对患者造成二次伤害。
[0005]传统手动心肺复苏的优点包括:无需准备工作,可以适应任何大多数环境进行,不需要额外的设备进行。但是,人工心肺复苏存在一些不可忽视的缺点:操作技术不易达标,按压人员易疲劳,在运输过程中无法实施,在进行人工呼吸和胸外按压时存在较大的间隔。现有的CPR设备往往包括心肺复苏仪、吸引器、氧气供应系统等,且需配备训练有素的专业医生。这些设备体积大、质量大、且需要外部动力和调整维护。因此导致心肺复苏术往往只能在设施完备的急诊科、ICU进行,使患者丧失了最佳的抢救时机。
[0006]目前,对公共场所或院外场所的急救而言,国内院前心脏骤停生存率极低(低于2%),如何在极短时间内实施高质量的现场抢救,并保证在患者的运送途中保证其心、脑及其他重要器官的血液供应,对于提高心肺复苏成功率至关重要。
[0007]因此,急需一种高效、轻便、使用便捷的CPR设备,代替人工对心脏骤停患者进行准确、标准、连续的CPR操作。

技术实现思路

[0008]为解决上述问题,本申请提供了一种3D胸外按压心肺复苏仪,本设备能够适应各种不同体型的患者,快速的作出调整,在最短的时间内进行符合标准的胸外按压,可以保证患者在接受专业医生或医疗机构治疗之前,其血液可被输送至心脏、大脑和其他重要器官,维持其生命,对于公共卫生体系具有巨大意义。
[0009]本技术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为:
[0010]3D胸外按压心肺复苏仪,包括外壳及设置于其内的
[0011]驱动机构,包括电机,所述电机的动力轴前端安装有偏心轮;
[0012]按压机构,包括通过连接件活动安装于所述偏心轮下侧的按压杆;
[0013]导向机构,包括通过连接件活动安装于所述偏心轮上侧的拉带杆;
[0014]当所述偏心轮在电机驱动下偏心转动时,其带动所述按压杆、拉带杆上下往复运动;
[0015]所述心肺复苏仪还包括支撑机构,其包括底板及安装于底板上的滑杆、与滑杆固定连接的支撑杆,所述支撑杆将所述外壳支撑于底板正上方。
[0016]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改进,所述电机与动力轴之间设置有减速器。
[0017]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改进,所述外壳内设有前支撑架、后支撑架,所述按压机构、导向机构设置于前支撑架与后支撑架之间,所述前支撑架与后支撑架之间还设有若干导向轴。
[0018]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改进,所述前支撑架与后支撑架之间上下侧各设有两个导向轴,且位于下侧的两个导向轴之间的间距小于位于上侧的两个导向轴。
[0019]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改进,所述动力轴穿过所述前支撑架、后支撑架,并分别通过轴承固定于其上。
[0020]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改进,所述按压杆、拉带杆的连接件与偏心轮之间均通过角接触球轴承活动连接。
[0021]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改进,所述按压杆、拉带杆外侧套设有导向限位块。
[0022]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改进,所述拉带杆顶部开设有孔槽,用于通过绑带。
[0023]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改进,所述外壳底部设置有容置槽,用于收纳按压杆。
[0024]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改进,所述滑杆包括位于下侧的外滑杆与套设于其内的内滑杆,二者之间通过调节销和橡胶套固定。
[0025]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改进,所述外滑杆呈L型,其通过旋转轴可转动的安装于底板上,并通过锁定块、锁定块轴固定。
[0026]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改进,所述底板上开设有把手槽,且把手槽处设有斜度。
[0027]本技术带来的有益效果有:
[0028]本申请是一款能适应各种体型患者的3D按压心肺复苏仪。该仪器采用了全胸腔包裹式3D按压方式,结合胸泵和心脏泵的理论,仪器能快速地作出调整,在最短的时间内进行符合标准的胸外按压,且能做到在同样的按压效果下深度更浅,同等的按压深度下效果更好,减少了对患者造成二次损伤的概率,实现在移动过程中不中断心肺复苏这一人工心肺复苏所不具有的功能。
[0029]作为一种代替人工心肺复苏的装置,该装置可以将医护工作者从繁重的心肺复苏
中解放出来,使他们能够更加专注于进行高级生命支持从而提高心肺复苏成功率。同时,机械装置对于使用者的要求更低,可以更加快速的开始对患者的心肺复苏。
[0030]本申请结合了现有的心肺复苏仪,加以完善和创新实现了心肺复苏的基本功能,对于提高院外呼吸心脏骤停的存活率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是完善现代公共卫生体系重要的一部分。
附图说明
[0031]下面结合附图及具体实施例对本技术作进一步说明,
[0032]图1为本3D按压心肺复苏仪的局部剖视图;
[0033]图2为本3D按压心肺复苏仪的结构侧视图(拆去后外壳与后支撑架);
[0034]图3为本3D按压心肺复苏仪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0035]图中:1

后外壳;2

电机;3

减速器;4

后支撑架;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3D胸外按压心肺复苏仪,其特征在于:包括外壳及设置于其内的驱动机构,包括电机,所述电机的动力轴前端安装有偏心轮;按压机构,包括通过连接件活动安装于所述偏心轮下侧的按压杆;导向机构,包括通过连接件活动安装于所述偏心轮上侧的拉带杆;当所述偏心轮在电机驱动下偏心转动时,其带动所述按压杆、拉带杆上下往复运动;所述心肺复苏仪还包括支撑机构,其包括底板及安装于底板上的滑杆、与滑杆固定连接的支撑杆,所述支撑杆将所述外壳支撑于底板正上方。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3D胸外按压心肺复苏仪,其特征在于:所述电机与动力轴之间设置有减速器。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3D胸外按压心肺复苏仪,其特征在于:所述外壳内设有前支撑架、后支撑架,所述按压机构、导向机构设置于前支撑架与后支撑架之间,所述前支撑架与后支撑架之间还设有若干导向轴。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3D胸外按压心肺复苏仪,其特征在于:所述前支撑架与后支撑架之间上下...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李慧平孙海伦党均益文地云王朝晖董祎帆曹棕源王智超徐腾飞王涵志王一凡
申请(专利权)人:天津科技大学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