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缩短转炉冶炼周期的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33353651 阅读:23 留言:0更新日期:2022-05-08 10:05
本申请提供了一种缩短转炉冶炼周期的方法,通过装入流程优化、氧枪喷头设计优化、供氧及造渣制度优化、转炉底吹制度优化、出钢口长寿命使用、溅渣工艺优化、合并压缩辅助倒炉时长、TCO投弹式副枪控制引进与高效使用,实现了转炉单班具备稳定生产18炉,具备完成19炉生产能力,单炉冶炼周期稳定控制在25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缩短转炉冶炼周期的方法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转炉炼钢
,尤其是涉及一种缩短转炉冶炼周期的方法。

技术介绍

[0002]近年来,随着现代科学技术的发展,钢铁企业大力推行结构优化,炼钢生产正在向实现紧凑式连续化的专业生产线、实现高效率快节奏的生产工艺、进一步提高钢水的洁净度、实现生产和管理智能化、降低消耗和污染的方向发展。转炉冶炼周期是衡量转炉炼钢水平的综合技术指标之一,与转炉钢产量、操作工艺、钢水质量以及设备作业率等紧密联系。目前,先进钢企转炉冶炼周期水平已达≤25min。
[0003]某炼钢厂中,连铸机设计生产能力大于转炉的生产能力,目前转炉常规冶炼周期为30min~36min,转炉工序成为了瓶颈限制环节。因此,缩短转炉冶炼周期,实现高效率生产已成为迫在眉睫急需突破解决的问题;实现高效化快节奏生产,其意义已不仅仅是优化转炉技术经济指标,更重要的是实现全连铸的炉机匹配,铸坯直轧工艺保证,确保炼钢系统的生产稳定、均衡和顺行。
[0004]转炉冶炼周期包括吹炼时间和辅助时间(包括兑铁、出钢、溅渣、测温取样、倒渣等)两部分,先进钢企吹炼时间与辅助时间之比基本都在1:(1~0.8)左右,而部分钢企的转炉吹炼时间与辅助时间之比在1:(1.3~1.5),因此压缩吹炼时间与降低辅助时间的空间巨大,需进行技术改进,以释放更大产能,获得更大的效率与效益。

技术实现思路

[0005]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缩短转炉冶炼周期的方法。
[0006]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专利技术提出的技术方案为:
[0007]一种缩短转炉冶炼周期的方法,供氧制度改进:
[0008]1)吹炼开始之前的30s之内,氧枪在吹炼等待位,避免从高位下枪增加降枪时长;
[0009]2)采用干法除尘,且氧枪点火正常后加入粒钢1.5t~2.5t;
[0010]3)全氧吹炼过程采用恒枪变压操作,氧压为0.85MPa~0.95MPa,基础枪位为1.2m~1.3m;
[0011]4)终点前保证≥15s的压枪时间,终点C按照0.07%~0.09%控制。
[0012]优选的,氧枪采用正常吹炼时氧气流量的65%~70%的氧气流量进行点火;
[0013]当出现化渣有不良趋势,采取小幅动枪+0.2m及配加粒钢或除尘灰进行干预;
[0014]当出现低温溢渣时,采用快速高低枪位1.3m~1.5m进行提前干预;
[0015]终点前1min~1.5min,根据化渣实际,做好快提慢降高低枪位调渣操作,提枪至收火后多频次小幅度降枪,稳定终渣渣况与脱磷效果。
[0016]优选的,对装入流程进行细化、分解与改进:控制加废钢全流程≤30s,两部行车运行及挂钩的准备时间≤45s,兑铁水全流程≤105s,铁水罐与废钢斗距挡火门安全停靠距离不大于1.5m。
[0017]优选的,对氧枪喷头进行改进:喉口直径为12mm,Ma=2.03,夹角为13
°
,设计压力为0.85MPa,确保吹炼全流程供氧强度不低于4.1m3/min
·
t。
[0018]优选的,转炉底吹制度优化:前期底吹流量调大至0.06m3/min
·
t,有助于前期化渣和熔池快速升温;
[0019]吹炼4~8min进入返干期,炉中FeO含量低,此时将底吹流量调小至0.03m3/min
·
t,有助于缓解返干现象的发生,提高脱磷效率;
[0020]吹炼后期将底吹流量调大至0.06m3/min
·
t,有助于碳氧反应趋于平衡;
[0021]终点抬枪后底吹流量达到最大0.08m3/min
·
t,有利于降低钢中氧,控制渣层厚度与泡沫化程度,提高金属收得率与保证倒炉效果。
[0022]优选的,出钢口长寿命使用保障:出钢口材质改进为MT

10A,同时首砖设计为分体式;
[0023]通过保C控P提Mn操作方案,以实现C

Mn

O

FeO之间协调控制,降低化学侵蚀程度与速率;
[0024]同时结合不同铁耗的生产组织模式,在静态热平衡模型的指导下,达到出钢温度区间稳定控制在1600℃~1660℃。
[0025]优选的,溅渣工艺优化:采用轻烧镁球配合焦丁共同调渣;
[0026]当终点C>0.1%时,不加焦丁,按照下极限枪位+0.5~2.5m的枪位高

低交替操作,确保渣层均匀性与溅渣效果;
[0027]当0.08%<C≤0.1%时,加入焦炭后在吹炼基础枪位2.5m开始溅渣,待炉口渣粒减少后逐步降枪至(下极限枪位+0.5m);
[0028]当0.05%≤C≤0.08%时,加入焦炭后在枪位3.0m开始溅渣,待炉口红火消失后逐步降枪到吹炼基础枪位2.5m,炉口渣粒稀少后再逐步降枪;
[0029]当C<0.05%时,加入焦丁后枪位控制在3.2~3.5m,防止炉渣溢出,待炉口火焰消失后逐步降枪到2.5m,观察炉口渣粒稀少后逐步降枪。
[0030]优选的,合并压缩辅助倒炉时长:采用1炉全留渣+倒炉测温取样与1炉直倒+倒渣,2炉一循环降低辅助倒炉时间。
[0031]优选的,使用TCO投弹式副枪,操作要求:探头检测时化渣良好,探头检测前压枪时间大于30s,探头检测前3min不能加料,探头检测时钢水温度大于1590℃;
[0032]发现氧枪严重粘渣时,要清理氧枪后,再实施探头检测;
[0033]炉口粘渣严重时必须清理;
[0034]使用初期,终点提枪检测时在氧枪提枪至关氧点以上后方可执行投弹操作。
[0035]与现有技术对比,本申请取得了如下的有益的技术效果:
[0036](1).转炉单班具备稳定生产18炉,具备完成19炉生产能力,单炉冶炼周期稳定控制在25
±
1min,达到国内领先水平。
[0037](2).转炉一倒命中率不低于95%,转炉直接出钢比例不低于50%。
[0038](3).终点C提高不低于0.015%,终点余Mn含量提高不低于0.03%,终渣TFe降低不低于1.5%,出钢温度同比降低不低于10℃,精炼上钢温度降低不低于5℃。
[0039](4).通过对滑板挡渣出钢口的材质、结构、操作工艺进行针对性改进,出钢口达到长寿命450炉以上的使用效果。
[0040](5).结合氧枪喷头优化设计,供氧、造渣、留渣的全流程制度优化与提升,并结合TCO投弹式副枪控制系统的引进与使用,确保“1炉全留渣+倒炉测温取样

1炉直倒+倒渣”2炉一循环降低辅助倒炉时间新模式,确保“从下枪准备吹炼开始至出钢开始”全流程控制在14.5min以内。
[0041](6).制定完善的高效调渣溅渣工艺,达到留渣、溅渣、干法半氧点火、吹炼过程、倒炉全流程最大化融合,既达到缩短时间,又达到降本增效的效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缩短转炉冶炼周期的方法,其特征在于,供氧制度改进:1)吹炼开始之前的30s之内,氧枪在吹炼等待位,避免从高位下枪增加降枪时长;2)采用干法除尘,且氧枪点火正常后加入粒钢1.5t~2.5t;3)全氧吹炼过程采用恒枪变压操作,氧压为0.85MPa~0.95MPa,基础枪位为1.2m~1.3m;4)终点前保证≥15s的压枪时间,终点C按照0.07%~0.09%控制。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缩短转炉冶炼周期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氧枪采用正常吹炼时氧气流量的65%~70%的氧气流量进行点火;当出现化渣有不良趋势,采取小幅动枪+0.2m及配加粒钢或除尘灰进行干预;当出现低温溢渣时,采用快速高低枪位1.3m~1.5m进行提前干预;终点前1min~1.5min,根据化渣实际,做好快提慢降高低枪位调渣操作,提枪至收火后多频次小幅度降枪,稳定终渣渣况与脱磷效果。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缩短转炉冶炼周期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对装入流程进行细化、分解与改进:控制加废钢全流程≤30s,两部行车运行及挂钩的准备时间≤45s,兑铁水全流程≤105s,铁水罐与废钢斗距挡火门安全停靠距离不大于1.5m。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缩短转炉冶炼周期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对氧枪喷头进行改进:喉口直径为12mm,Ma=2.03,夹角为13
°
,设计压力为0.85MPa,确保吹炼全流程供氧强度不低于4.1m3/min
·
t。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缩短转炉冶炼周期的方法,其特征在于,转炉底吹制度优化:前期底吹流量调大至0.06m3/min
·
t,有助于前期化渣和熔池快速升温;吹炼4~8min进入返干期,炉中FeO含量低,此时将底吹流量调小至0.03m3/min
·
t,有助于缓解返干现象的发生,提高脱磷效率;吹炼后期将底吹流量调大至0.06m3/min
·
t,有助于碳氧反应趋于平衡;终点抬枪后底吹流量达到最大0.08m3...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李生根刘强满孝秦吴德亭赵磊武胜可李勇关勇
申请(专利权)人:山东钢铁集团永锋临港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