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产腹泻性贝毒的原甲藻人工海水驯化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33351905 阅读:51 留言:0更新日期:2022-05-08 09:59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产腹泻性贝毒的原甲藻人工海水驯化方法,该方法包括以下步骤:S1、将原甲藻种子液接至一级混合海水培养液中,充分摇匀体系,进行静置培养;S2、吸取上一步得到的藻液,将其接种至二级混合海水培养液中,进行静置培养;S3、按照上一步的方法将得到藻液转接到三级混合海水培养液中,培养15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产腹泻性贝毒的原甲藻人工海水驯化方法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藻类的人工海水驯化
,尤其涉及一种产腹泻性贝毒的原甲藻人工海水驯化方法。

技术介绍

[0002]利玛原甲藻(Prorocentrum lima)属甲藻门(Pyrrophyta)、原甲藻科(ProrocentraceaeStein)、原甲藻属(Prorocentrum Ehrenbeg),是一种能产生腹泻性贝毒DSP的海洋底栖甲藻,分布范围广,遍布于热带和温带沿海水域。腹泻性贝毒(Diarrhetic shellfish poison,DSP)是赤潮毒素中的一类重要毒素,因其中毒症状以腹泻为主而命名。腹泻性贝毒主要包括okadaic acid(OA),dinophysistoxin

1(DTX

1)、DTX

2和DTX

3。OA是一种丝氨酸/苏氨酸蛋白磷酸酶(PP1和PP2A)的高选择有力抑制剂,能够调制细胞内蛋白新陈代谢和对真核生物的细胞进程产生广泛影响,已成为研究磷酸化调控细胞进程的极为有效的工具。由于其潜在的生理活性、毒理机制及药理作用,已被列入十大海洋生物毒素之列。DSP毒素在世界各地广泛分布,很多沿海地区均多次发生过由于误食有毒赤潮生物污染的贝类引起的人体中毒事件,我国虽没有腹泻性贝毒中毒事件的报道,但我国沿海有能产生腹泻性贝毒的藻种分布,不能排除DSP毒素发生的可能。因此,对利马原甲藻培养条件、产毒能力的研究具有广阔的应用价值。
[0003]目前,现有海洋微藻(利马原甲藻)的培养方法普遍以天然海水作为培养基的基底,配合一定的培养液母液(如:K、朱氏10号)的添加,在一定环境条件(如温度、光照强度、光周期)的设定下对目标藻株进行培养。
[0004]但是,由于天然海水成分复杂,且不同海域、不同时间采集的海水营养盐成分差异较大,会对实验、生产的精确性产生影响,难以人为控制。同时,受限于天然海水的获取,该方法对远离海域的内陆区域具有较大的限制性,难以获取或成本太高。
[0005]而人工海水的配方是人为配置,成分便于掌控,且使用方便、成本低廉且不受地域限制;但是,由于人工海水不同于天然海水,海洋微藻在现有的人工海水进行培养时,往往会出现藻株细胞生长缓慢、继代困难甚至种质衰退的现象,该种情况极大地影响了藻株培养的效率和生产安全性。
[0006]因此,目前需要找到一种原甲藻人工海水驯化方法,使驯化后的藻株适应人工海水的培养环境,提高该藻株在人工海水条件下的培养成活率和生长速度。但是,目前未见有效的人工驯化原甲藻的方法的报告。

技术实现思路

[0007]针对上述问题,本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产腹泻性贝毒的原甲藻人工海水驯化方法,该方法操作简单,
[0008]为了解决上述问题,本申请提供以下技术方案:
[0009]一种产腹泻性贝毒的原甲藻人工海水驯化方法,其包括以下步骤:
[0010]S1、将原甲藻种子液接至一级混合海水培养液中,充分摇匀体系,进行静置培养,每日摇瓶2次以上,培养15

25天;
[0011]S2、吸取上一步得到的藻液,将其接种至二级混合海水培养液中,充分摇匀体系,进行静置培养,每日摇瓶2次以上,培养15

25天;
[0012]S3、按照上一步的方法将得到藻液转接到三级混合海水培养液中,培养15

25天后,再将藻液转接到下一级混合海水培养液中进行培养;重复该步骤到,将藻液转接至最后一级混合海水培养液中,培养15

25天;
[0013]S4、最后在将得到的藻液接种到人工海水中,完成原甲藻的人工海水驯化。
[0014]其中,混合海水培养液主要由人工海水和天然海水组成,多级混合海水培养液中,人工海水和天然海水的体积比随着转接次数的增加呈逐级梯度递增。
[0015]优选地,所述产腹泻性贝毒的原甲藻人工海水驯化方法中,人工海水和天然海水的体积比均匀递增,转接次数为至少五次以上,最后一次转接的混合海水培养液中人工海水和天然海水的体积比为8.5~9.5。
[0016]优选地,所述产腹泻性贝毒的原甲藻人工海水驯化方法中,第一次到第五次转接培养中,混合海水培养液中人工海水和天然海水的体积比依次分别为1:9、3:7、5:5、7:3、9:1。
[0017]优选地,所述产腹泻性贝毒的原甲藻人工海水驯化方法中,所述混合海水培养液还包括:f/2培养液,f/2培养液在混合海水培养液中被稀释了1000倍。
[0018]优选地,所述人工海水由以下含量的各成分组成:所述人工海水由以下含量的各成分组成:氯化钠25~30g/L、氯化镁4~6g/L、硫酸镁6~8g/L、氯化钾0.1~1g/L、碳酸氢钠0.1~0.5g/L、硫酸锰0.001~0.005g/L、磷酸氢二钠0.001~0.005g/L、氯化锂0.001~0.005g/L、钼酸钠0.001~0.005g/L、氯化锶0.01~0.05g/L、氯化钙1~3g/L、碘化钾0.01~0.2mg/L、溴化钾0.01~0.04mg/L、硫酸铜1~5mg/L、硫酸铝0.1~0.5mg/L、硫酸钴0.01~0.1mg/L、氯化铷0.1~0.8mg/L、硫酸锌0.05~0.2mg/L。PH为7.6

7.8。
[0019]优选地,所述产腹泻性贝毒的原甲藻人工海水驯化方法中,S1中使用天然海水培养的原甲藻藻液作为种子液;S4步骤中,将得到的藻液接种到添加有f/2培养液母液的人工海水中,f/2培养液母液的稀释比例为1000倍。
[0020]优选地,所述产腹泻性贝毒的原甲藻人工海水驯化方法中,培养条件为:温度19.0

21.0℃,光周期12L:12D,光照强度3500

4500lux。
[0021]优选地,所述产腹泻性贝毒的原甲藻人工海水驯化方法中,每次吸取藻液时,选择藻液表面聚集呈“纱网状”的高密度藻液进行吸取。由于利马原甲藻为底栖特性,游动性差,细胞密度增加时,自然积聚成细胞团,表观呈“纱网状”。当表观呈“纱网状”时,指示该藻处于良好的生长状态,且细胞密度较高。吸取聚集呈“纱网状”的高密度藻液,不仅其密度高,且生长状态佳。
[0022]本专利技术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0023]本专利技术开创性地提供一种原甲藻的人工海水驯化方法,通过该方法驯化后的原甲藻在人工海水中的长势与在天然海水中长势基本一致,实现该藻种的完全人工海水培养,不仅极大地降低了该藻种的培养成本,打破了海洋微藻培养的地域限制,有利于腹泻性贝毒相关产品的研究和生产;此外,推动了原甲藻的完全人工海水培养的实现,便于对目标藻
株进行全营养的人工控制的实验或生产,也降低了利用目标藻株生产腹泻性贝毒的成本,提高了其可工业生产过程的精确控制。
具体实施方式
[0024]下面将对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产腹泻性贝毒的原甲藻人工海水驯化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S1、将原甲藻种子液接至一级混合海水培养液中,充分摇匀体系,进行静置培养,每日摇瓶2次以上,培养15

25天;S2、吸取上一步得到的藻液,将其接种至二级混合海水培养液中,充分摇匀体系,进行静置培养,每日摇瓶2次以上,培养15

25天;S3、按照上一步的方法将得到藻液转接到三级混合海水培养液中,培养15

25天后,再将藻液转接到下一级混合海水培养液中进行培养;重复该步骤到将藻液转接至最后一级混合海水培养液中,培养15

25天;S4、最后在将得到的藻液接种到人工海水中,完成原甲藻的人工海水驯化;其中,混合海水培养液主要由人工海水和天然海水组成,多级混合海水培养液中,人工海水和天然海水的体积比随着转接次数的增加呈逐级梯度递增。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产腹泻性贝毒的原甲藻人工海水驯化方法,其特征在于,人工海水和天然海水的体积比均匀递增,转接次数为至少五次以上,最后一次转接的混合海水培养液中人工海水和天然海水的体积比为8.5~9.5。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产腹泻性贝毒的原甲藻人工海水驯化方法,其特征在于,第一次到第五次转接培养中,混合海水培养液中人工海水和天然海水的体积比依次分别为1:9、3:7、5:5、7:3、9:1。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产腹泻性贝毒的原甲藻人工海水驯化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混合海水培养液还包括...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刘红兵高伟于秋香陈晓磊
申请(专利权)人:青岛普瑞邦生物工程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