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黄淮学院专利>正文

一种建筑物分级顶升纠偏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33351543 阅读:34 留言:0更新日期:2022-05-08 09:58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建筑纠偏工程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建筑物分级顶升纠偏方法,该方法的步骤为:1)对需要纠偏的建筑物进行分析,确定建筑物顶升点的位置;2)根据建筑物整体荷载、重心以及顶升点的设置位置,确定每个顶升点的最适顶升力和最大顶升高度;3)根据每个顶升点的最大顶升高度和土体回弹提供的反力,计算每个顶升点的分级顶升级数和每级顶升高度;4)开挖施工作业坑、作业面,然后在每个顶升点设置顶升系统;5)顶升系统设置完成后,按照顶升级数和每级顶升高度,对建筑物基础进行顶升。本发明专利技术的方法是采用分级顶升、注浆的方式对建筑物沉降侧的基础进行顶升,不破坏建筑物的内部空间和整体结构,保证了建筑物的结构整体性和安全性。性。性。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建筑物分级顶升纠偏方法


[0001]本专利技术属于建筑纠偏工程
,具体涉及一种建筑物分级顶升纠偏方法。

技术介绍

[0002]地基不均匀沉降而导致的房屋倾斜在建筑工程中时有发生,而导致地基不均匀沉降的原因也是多种多样的,其中主要原因有基础承载能力不足、地基严重不均匀、回填土厚度较大且处理不善、湿陷性土泡水等。现有技术中常用的建筑物纠偏的方法包括迫降法、抬升法(顶升法)以及综合法。迫降法是指将沉降量较小的部分采取强制措施在短时间内增加其沉降,使建筑物的沉降量达到平衡。迫降法涉及土层范围太大,控制不好容易对建筑物造成二次破坏。抬升法是指将沉降量较大的部分采用抬升的方法,调整建筑物各部分的沉降,达到纠偏的目的。现有的抬升方法包括两类,一类是在建筑物沉降侧室内外墙处进行顶升作业,主要是将建筑物外墙与基础连接处断开,在断开处放入千斤顶对外墙进行顶升(参见图1);另一类是从基础上开孔,然后开孔处下方开挖作业面,打入静压锚杆桩,然后回填混凝土封堵基础上的开孔,并进行顶升(参见图2)。现有的抬升方法会破坏建筑物的内部空间及内部结构,进而影响建筑物的整体性和安全性。因此,继续寻找一种纠偏效果好,不破坏建筑物整体结构的纠偏方法。

技术实现思路

[0003]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问题和不足,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旨在提供一种建筑物分级顶升纠偏方法。
[0004]为实现专利技术目的,本专利技术采用的技术方案如下:一种建筑物分级顶升纠偏方法,包括以下步骤:(1)对需要纠偏的建筑物进行分析,根据纠偏需要,确定建筑物顶升点的设置位置,所述顶升点设置在建筑物沉降侧的基础底部,用于顶升建筑物基础;(2)根据需要纠偏建筑物整体荷载、重心以及顶升点的设置位置,通过杠杆原理计算每个顶升点的最大顶升力,分析计算待纠偏建筑物基础开裂的最大顶升力,根据每个顶升点的最大顶升力、建筑物基础开裂的最大顶升力综合确定每个顶升点的最适顶升力,所述最适顶升力小于等于每个顶升点的最大顶升力且小于建筑物基础开裂的最大顶升力;根据建筑物标准倾斜率和建筑物的容许倾斜量,计算每个顶升点位置建筑物的目标沉降量,然后求取每个顶升点建筑物的目标沉降量与实际沉降量的差值,得到每个顶升点的最大顶升高度;(3)根据每个顶升点的最大顶升高度和土体回弹提供的反力,采用杠杆原理计算每个顶升点的分级顶升级数和每级顶升高度,针对每个顶升点,每级顶升的顶升高度之和等于所述顶升点的最大顶升高度;(4)根据顶升点的设置位置,开挖相应的施工作业坑、作业面,然后在每个顶升点设置顶升系统,所述顶升系统包括千斤顶、承台及反力桩,所述反力桩设置在顶升点下方对
应的土体中,所述承台设置在反力桩的上方,所述千斤顶设置在承台的上方,所述千斤顶的顶升端与建筑物的基础接触;(5)顶升系统设置完成后,按照步骤(3)计算得到的分级顶升的顶升级数和每级顶升高度,采用顶升系统对建筑物基础进行顶升,每级顶升结束后,对建筑物基础与土体因顶升产生的间隙灌注注浆料I,待注浆料I凝固且强度符合要求后进行下一级顶升,重复顶升、注浆过程,直至每个顶升点顶升总高度达到最大顶升高度;然后将顶升系统中的千斤顶替换为支撑构件,回填施工作业面和作业坑,完成建筑物纠偏。
[0005]根据上述建筑物分级顶升纠偏方法,优选地,步骤(1)中,步骤(1)中,所述顶升点设置在建筑物发生竖向沉降的剪力墙正下方对应的基础底壁上。
[0006]根据上述建筑物分级顶升纠偏方法,优选地,步骤(4)中,所述施工作业坑布置在顶升点对应的剪力墙外侧,所述施工作业面设置在顶升点对应的基础位置正下方。
[0007]根据上述建筑物分级顶升纠偏方法,优选地,所述剪力墙为承重外墙。
[0008]根据上述建筑物分级顶升纠偏方法,优选地,步骤(3)中,每个顶升点的顶升级数相同,每个顶升点的每级顶升高度小于等于5mm。该设置能够就保证在顶升过程中各顶升点不会出现过大的沉降差,防止基础破坏。
[0009]根据上述建筑物分级顶升纠偏方法,优选地,步骤(4)中所述千斤顶设置在顶升点位置的正下方,所述千斤顶、承台和反力桩的中心在一条直线上。该设置能够保证在顶升过程中不会因为受力偏心使反力系统出现水平滑移。
[0010]根据上述建筑物分级顶升纠偏方法,优选地,步骤(4)中所述反力桩由多段钢管桩上下固定连接而成,上下相邻的两个钢管桩之间的垂直度偏差不大于钢管桩长度的1%。该设置能够保证管桩竖直,不会在受力时发生水平位移。
[0011]根据上述建筑物分级顶升纠偏方法,优选地,所述反力桩施工完成后,向反力桩的钢管桩中灌注注浆料II,所述注浆料II的强度等级不小于C30。
[0012]根据上述建筑物分级顶升纠偏方法,优选地,所述管桩的长度为0.5

1.0m。
[0013]根据上述建筑物分级顶升纠偏方法,优选地,上下相邻的两个钢管桩采用焊接的方式连接,所述钢管桩采用预制静压法设置。
[0014]根据上述建筑物分级顶升纠偏方法,优选地,步骤(5)中,所述支撑构建为钢管;建筑物室内地坪以下的施工作业坑、作业面采用微膨胀细石混凝土或轻质混凝土进行回填,建筑物室内地坪以上的施工作业坑采用素土进行回填。室内地坪以上采用素土进行回填,地坪以下采用弹性模量较高的微膨胀细石混凝土,这主要是为了保证地坪以下承载特性,建筑物能够压在可靠的持力层上,不会因为回填产生额外沉降。
[0015]根据上述建筑物分级顶升纠偏方法,优选地,所述注浆料I为膨胀水泥浆或聚氨酯灌浆料。
[0016]根据上述建筑物分级顶升纠偏方法,优选地,所述注浆料II为细石混凝土或灌浆料;更加优选地,所述灌浆料为高强无收缩灌浆料。
[0017]根据上述建筑物分级顶升纠偏方法,优选地,步骤(2)中,每个顶升点位置建筑物的目标沉降量的计算方法为:确定满足沉降要求的建筑物位置,以该位置作为标准点,然后根据建筑物倾斜率标准和建筑物的容许倾斜量,计算每个顶升点位置建筑物的目标沉降量,目标沉降量=标准点沉降值+(建筑物标准倾斜率
×
顶升点与标准点之间的间距)。
[0018]根据上述建筑物分级顶升纠偏方法,优选地,步骤(1)中,所述顶升点的设置数量为一个或两个以上。
[0019]与现有技术相比,本专利技术取得的积极有益效果如下:(1)本专利技术的顶升纠偏方法中,顶升点设置在建筑物沉降侧剪力墙正下方对应的基础底部,该设置能够确保顶升力施加在建筑物的剪力墙上,保证基础不会因为顶升发生开裂等安全事故,有效避免基础在顶升过程中开裂,提高了顶升过程的安全性。
[0020](2)本专利技术的顶升纠偏方法中,根据顶升点的设置位置来进行施工作业坑和施工作业面的布置,所述施工作业坑布置在顶升点对应的剪力墙外侧,所述施工作业面设置在顶升点对应的基础位置正下方,施工作业坑和施工作业面的设置不破坏建筑物的整体结构,不影响建筑物的整体结构稳定性。
[0021](3)本专利技术的顶升纠偏方法是采用分级顶升、注浆的方式对建筑物沉降侧的基础进行顶升,该顶升纠偏方法不破坏建筑物的内部空间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建筑物分级顶升纠偏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1)对需要纠偏的建筑物进行分析,根据纠偏需要,确定建筑物顶升点的设置位置,所述顶升点设置在建筑物沉降侧的基础底部,用于顶升建筑物基础;(2)根据需要纠偏建筑物整体荷载、重心以及顶升点的设置位置,通过杠杆原理计算每个顶升点的最大顶升力,分析计算待纠偏建筑物基础开裂的最大顶升力,根据每个顶升点的最大顶升力、建筑物基础开裂的最大顶升力综合确定每个顶升点的最适顶升力,所述最适顶升力小于等于每个顶升点的最大顶升力且小于建筑物基础开裂的最大顶升力;根据建筑物标准倾斜率和建筑物的容许倾斜量,计算每个顶升点位置建筑物的目标沉降量,然后求取每个顶升点建筑物的目标沉降量与实际沉降量的差值,得到每个顶升点的最大顶升高度;(3)根据每个顶升点的最大顶升高度和土体回弹提供的反力,采用杠杆原理计算每个顶升点的分级顶升级数和每级顶升高度,针对每个顶升点,每级顶升的顶升高度之和等于所述顶升点的最大顶升高度;(4)根据顶升点的设置位置,开挖相应的施工作业坑、作业面,然后在每个顶升点设置顶升系统,所述顶升系统包括千斤顶、承台及反力桩,所述反力桩设置在顶升点下方对应的土体中,所述承台设置在反力桩的上方,所述千斤顶设置在承台的上方,所述千斤顶的顶升端与建筑物的基础接触;(5)顶升系统设置完成后,按照步骤(3)计算得到的分级顶升的顶升级数和每级顶升高度,采用顶升系统对建筑物基础进行顶升,每级顶升结束后,对建筑物基础与土体因顶升产生的间隙灌注注浆料I,待注浆料凝固且强度符合要求后进行下一级顶升,重复顶升、注浆过程,直至每个顶升点顶升总高度达到最大顶升高度;然后将顶升系统中的千斤顶替换为支撑构件,回填施工作业面和作业坑,完...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周同和杨艳贾志刚张海军陈秀云侯思强
申请(专利权)人:黄淮学院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