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住宅楼基础沉降加固抬升的工程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33062486 阅读:28 留言:0更新日期:2022-04-15 09:51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住宅楼基础沉降加固抬升的工程方法,包括地层结构勘探、帷幕加固、浅层加固补强、深层加固、中间层稳定抬升和复合地基加固支撑体。本发明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是:浅层加固补强采用前进式分层加固工艺,稳固地基减小沉降速率。浅层加固补强的目的是在抬升作业时起到缓冲带的作用,抬升受力更均匀;建筑抬升高度达到要求后,对建筑全平面基础底板以下地基进行补浆加固,形成整体的筏型复合地基加强体,从而使建筑基础达到沉降稳定要求和纠偏的目的;在建筑四角和室内主要承重墙的下方施作类似桩基的复合地基支撑体,通过反复的后退和前进注浆形成支撑上部荷载的结构体。建筑地基加固完成后,使建筑基础达到沉降稳定要求和纠偏的目的。偏的目的。偏的目的。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住宅楼基础沉降加固抬升的工程方法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住宅楼基础加固抬升工程,具体为一种住宅楼基础沉降加固抬升的工程方法,属于建筑基础加工抬升


技术介绍

[0002]在建筑施工中筏板基础因其承载能力大,可适应地基承载力较弱的土层以及整体性好被广泛应用。随着高层建筑或超高层建筑的施工,建筑对所在场地的地质条件也要求越高。
[0003]建筑地基土层主要为粉质粘土和粉土组成,属中、高压缩性土层,不均匀地基,地基承载力低,地基自身土层性质差是建筑不均匀沉降的重要原因,另外,对于位于黄海冲积泛滥平原单元,地下水位较高,长期的地下水侵蚀地基,弱化土层也会引起不均匀沉降,而在建筑物附近堆载大面积地基土会对桩基的桩周土体在堆载作用下产生较大的沉降,对桩身产生负摩阻力,另外桩周土体的侧向变形对邻近的桩基产生挤压,导致桩身水平侧移并产生挠曲变形。当桩顶承受荷载作用时,桩顶荷载与负摩阻力及侧向挤压力相互作用,影响桩基的工作性状,甚至引起较大的二次弯矩和剪力从而导致桩身断裂。

技术实现思路

[0004]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就在于为了解决问题而提供一种住宅楼基础沉降加固抬升的工程方法。
[0005]本专利技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来实现上述目的:一种住宅楼基础沉降加固抬升的工程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0006]步骤一、地层结构勘探,根据土的类型、颜色、状态及包含物等差异,将勘探深度范围内的地层分为9层,各层土的特征及分布情况如下:
[0007]第1层为稍密粉土层、第2层为稍密粉质粘土层、第3层为中密粉土层、第4层为粉土夹粉质粘土层、第5层为粉土层、第6层为可塑粉质粘土层、第7层为细砂层、第8层为可塑

硬塑粉质粘土层、第9层为细砂层;
[0008]步骤二、帷幕加固,对建筑四周进行帷幕注浆加固施工,采取跳孔法后退式分层加固进行施工,每加固一段,提拔钻杆0.5~1.0m,继续加固,循环向上至基础底;对建筑基础四周形成帷幕墙;
[0009]步骤三、浅层加固补强,在筏板基础下粉质粘土层进行加固补强处理,提高地基土层的密实度和刚度;其目的是在抬升作业时起到缓冲带的作用,抬升受力更均匀;
[0010]步骤四、深层加固,继续向下钻至第5层粉土,开始对原桩周土后退式分层加固处理,提高桩周土摩阻力,形成整体的结石体;
[0011]步骤五、中间层稳定抬升,上下两层加固体完成后,在沉降侧的中间地基层中稳定抬升,在沉降侧适当调整注浆压力和浆液配比,通过浆液对地基土层不断的填充

挤密,地基土层随着密实度的增加和压力的升高,形成抬升力,从而实现了建筑抬升效果,即提高了
地基的承载力,又达到了建筑抬升纠偏的目的(抬升纠偏量应根据现场实际情况并结合建筑结构的安全性确定);地基加固抬升完成后形成整体的筏型复合地基;
[0012]步骤六、复合地基加固支撑体,在建筑加固抬升达到要求后形成的筏型复合地基的下部施作多个复合地基加固支撑体,加固深度至桩底以下约3m位置,以提高桩端持力层承载力,使建筑基础达到沉降稳定要求。
[0013]作为本专利技术再进一步的方案:所述步骤一中,各层土的特征及分布情况具体包括:
[0014]稍密粉土层:
[0015]黄褐色,湿,稍密,摇振反应迅速,土质均匀,无光泽反应,干强度低,韧性低,局部表现为松散粉砂薄层,表层为耕植土,含有少量植物根系,土层局部夹有可塑状粉质粘土;
[0016]稍密粉质粘土层:
[0017]黄褐色,湿,稍密,摇振反应中等,土质均匀,无光泽反应,干强度低,韧性低,含铁质斑点,云母片和少量姜石,局部粘粒含量高,夹有软塑~可塑的粉质粘土薄层或透镜体;
[0018]中密粉土层:
[0019]黄褐色,湿,中密,干强度低,摇振反应迅速,无光泽反应,韧性低。局部夹有粉砂薄层,砂粒含量较高,主要成份为石英、长石,该层分布不连续,局部尖灭;
[0020]粉土夹粉质粘土层:
[0021]黄褐色~褐灰色,湿,稍密,摇振反应中等,无光泽反应,干强度低,韧性低,层间夹有软塑~可塑的粉质粘土薄层或透镜体;
[0022]粉土层:
[0023]黄褐色,湿,稍密,干强度低,摇振反应中等,无光泽反应,韧性低。局部混有粉粘薄层,含少量云母片,铁质氧化物;
[0024]可塑粉质粘土层:
[0025]灰褐色,可塑为主,干强度中,无摇振反应,韧性中等,稍有光泽,见少量铁质氧化物、小姜石、钙质结核、蜗牛屑等。局部夹有中密的粉土硬层;
[0026]细砂层:
[0027]黄褐色,饱和,密实,颗粒级配一般,其主要矿物成份为石英和长石,含铁锰质、云母片、偶见蜗牛碎屑及小姜石;
[0028]可塑

硬塑粉质粘土层:
[0029]褐黄色,可塑

硬塑,干强度中,无摇振反应,韧性中等,稍有光泽,见少量钙质结核、蜗牛屑等,局部夹有中密的粉土薄层。
[0030]作为本专利技术再进一步的方案:所述步骤一中,帷幕加固的孔位布置在建筑基础底板外侧,孔位间距约2.5m,孔深为基础底板以下12.0m,且帷幕加固范围为建筑基础外扩3.0m。
[0031]作为本专利技术再进一步的方案:所述步骤二和步骤三中,加固孔均为室内布孔,并呈梅花形布置,垂直打孔,浅层加固补强钻孔深度为基础底以下4.0m,深层加固钻孔深度为基础底以下7.0m~12mm,且浅层加固补强和深层加固的范围均为筏板基础全面积加固。
[0032]作为本专利技术再进一步的方案:所述步骤五中,所布置的抬升孔在建筑沉降的一侧利用部分加固孔作为抬升孔,孔深为基础底板以下4.0m~7.0m。
[0033]作为本专利技术再进一步的方案:所述步骤五中,浆液选用高铝铁复合浆液进行注浆
施工,浆液填充毛石混凝土的空隙和岩溶裂隙中固结形成新的结构体。
[0034]作为本专利技术再进一步的方案:所述步骤六中,复合地基支撑体范围为建筑四角和主要承重墙下。
[0035]作为本专利技术再进一步的方案:进行注浆施工时,加固注浆压力0.3~1.2MPa,抬升注浆压力0.5~2.5Mpa。
[0036]作为本专利技术再进一步的方案:进行注浆施工时,具体包括
[0037]定孔位
[0038]按照图纸要求,根据现场实际情况做出定位标示。垂直或倾斜钻孔,按现场具体情况调整;在凿孔定点上,施工人员要严格按照要求进行钻孔;
[0039]钻机就位
[0040]钻机就位后,对钻机进行调平,对中,调整钻杆的角度,对准孔位后,钻机不得移位,钻孔前对设备进行空运转,保证钻机的正常施工;
[0041]钻机成孔
[0042]成孔采用钻注一体机,钻孔直径为42mm,成孔前先将混凝土保护层破除,在相邻钢筋中间成孔,结合现场实际情况,在成孔过程中,施工人员随时注意钻孔的变化,确保成孔顺利进行。钻进过程中要做好记录,为注浆作业提供参考数据;
[0043]配置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住宅楼基础沉降加固抬升的工程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步骤一、地层结构勘探,根据土的类型、颜色、状态及包含物差异,将勘探深度范围内的地层分为9层,各层土的特征及分布情况如下:第1层为稍密粉土层、第2层为稍密粉质粘土层、第3层为中密粉土层、第4层为粉土夹粉质粘土层、第5层为粉土层、第6层为可塑粉质粘土层、第7层为细砂层、第8层为可塑

硬塑粉质粘土层、第9层为细砂层;步骤二、帷幕加固,对建筑四周进行帷幕注浆加固施工,采取跳孔法后退式分层加固进行施工,每加固一段,提拔钻杆0.5~1.0m,继续加固,循环向上至基础底;对建筑基础四周形成帷幕墙;步骤三、浅层加固补强,在筏板基础下粉质粘土层进行加固补强处理,提高地基土层的密实度和刚度;其目的是在抬升作业时起到缓冲带的作用,抬升受力更均匀;步骤四、深层加固,继续向下钻至第5层粉土,开始对原桩周土后退式分层加固处理,提高桩周土摩阻力,形成整体的结石体;步骤五、中间层稳定抬升,上下两层加固体完成后,在沉降侧的中间地基层中稳定抬升,在沉降侧适当调整注浆压力和浆液配比,通过浆液对地基土层不断的填充

挤密,地基土层随着密实度的增加和压力的升高,形成抬升力,从而实现了建筑抬升效果,即提高了地基的承载力,又达到了建筑抬升纠偏的目的;地基加固抬升完成后形成整体的筏型复合地基;步骤六、复合地基加固支撑体,在建筑加固抬升达到要求后形成的筏型复合地基的下部施作多个复合地基加固支撑体,加固深度至桩底以下约3m位置,以提高桩端持力层承载力,使建筑基础达到沉降稳定要求。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住宅楼基础沉降加固抬升的工程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一中,各层土的特征及分布情况具体包括:稍密粉土层:黄褐色,湿,稍密,摇振反应迅速,土质均匀,无光泽反应,干强度低,韧性低,局部表现为松散粉砂薄层,表层为耕植土,含有少量植物根系,土层局部夹有可塑状粉质粘土;稍密粉质粘土层:黄褐色,湿,稍密,摇振反应中等,土质均匀,无光泽反应,干强度低,韧性低,含铁质斑点,云母片和少量姜石,局部粘粒含量高,夹有软塑~可塑的粉质粘土薄层或透镜体;中密粉土层:黄褐色,湿,中密,干强度低,摇振反应迅速,无光泽反应,韧性低。局部夹有粉砂薄层,砂粒含量较高,主要成份为石英、长石,该层分布不连续,局部尖灭;粉土夹粉质粘土层:黄褐色~褐灰色,湿,稍密,摇振反应中等,无光泽反应,干强度低,韧性低,层间夹有软塑~可塑的粉质粘土薄层或透镜体;粉土层:黄褐色,湿,稍密,干强度低,摇振反应中等,无光泽反应,韧性低。局部混有粉粘薄层,含少量云母片,铁质氧化物;可塑粉质粘土层:
灰褐色,可塑为主,干强度中,无摇振反应,韧性中等,稍有光泽,见少量铁质氧化物、小姜石、钙质结核、蜗牛屑等。局部夹有中密的粉土硬层;细砂层:黄褐色,饱和,密实,颗粒级配一般,其主要矿物成份为石英和长石,含铁锰质、云母片、偶见蜗牛碎屑及小姜石;可塑

硬塑粉质粘土层:褐黄色,可塑

硬塑,干强度中,无摇振反应,韧性中等,稍有光泽,见少量钙质结核、蜗牛屑等,局部夹有中密的粉土薄层。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住宅楼...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崔腾跃
申请(专利权)人:北京恒祥宏业基础加固技术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