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压力可控型预应力桩的施工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33039345 阅读:13 留言:0更新日期:2022-04-15 09:19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压力可控型预应力桩的施工方法,预应力桩施工技术领域,基于预应力加载装置,预应力加载装置包括桩帽、加载缸体、连接构件、加载管路;加载缸体由上部缸体和下部缸体相互嵌套组成,下部缸体顶端设置多层密封且底端与桩帽之间采用焊接形式连接;加载管路上设置有控制阀门;采用如下步骤对预应力桩进行压力可控式加载的施工方法:预压钢管桩;安装预应力加载装置;运行预应力加载装置;完成预应力桩施工。本发明专利技术通过在桩顶安装桩帽与加载缸体,并在加载缸体顶进行注浆,达到施加预应力的效果,在此期间,锚杆静压桩机可继续施工下一根桩,从而提高了施工效率,节省了工期。期。期。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压力可控型预应力桩的施工方法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预应力桩施工
,特别涉及到一种压力可控型预应力桩的施工方法。

技术介绍

[0002]对既有建筑物进行基础加固纠偏常用的技术是锚杆静压桩技术,其施工工艺是在既有建筑物基础上按照设计要求开凿压桩孔和锚杆孔,用黏结剂埋好锚杆,然后安装压桩架与建筑物基础连成一体,并利用既有建筑自重作反力,用千斤顶将预制桩段逐段压入土中,桩段间用硫磺胶泥或焊接连接。当压桩力或压入深度达到设计要求后,再将桩头与原基础用微膨胀混凝土浇筑在一起,桩开始受力,从而达到提高地基基础承载力和控制沉降的目的。
[0003]但是传统的锚杆静压桩施工时间较长,施工效率低,为解决此问题,本专利技术提出了一种压力可控型预应力桩的施工方法,可大幅提高锚杆静压桩机的施工效率。

技术实现思路

[0004]针对现有技术中存在的上述技术问题,本专利技术提出了一种压力可控型预应力桩的施工方法,克服了现有技术的不足。在锚杆静压桩打入土层一定深度后即可撤下锚杆静压桩机,通过在桩顶安装本专利技术所提出的桩帽与加载缸体,并在加载缸体顶进行注浆,达到施加预应力的效果,在此期间,锚杆静压桩机可继续施工下一根桩,从而提高了施工效率,节省了工期。
[0005]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采用如下技术方案:一种压力可控型预应力桩的施工方法,其特征在于,基于预应力加载装置,所述预应力加载装置包括桩帽、加载缸体、连接构件、加载管路;所述加载缸体由上部缸体和下部缸体相互嵌套组成,下部缸体顶端设置多层密封且底端与桩帽之间采用焊接形式连接;所述加载管路上设置有控制阀门;采用如下步骤对预应力桩进行压力可控式加载的施工方法:步骤1:预压钢管桩;对既有建筑底板上的设定孔位范围进行钢筋混凝土破除,采用锚杆静压桩设备将钢管桩压入至设定深度;步骤2:安装预应力加载装置;将预应力加载装置安放于钢管桩上方,钢管桩顶部嵌套于桩帽内,高压注浆泵与加载管路连接;加载缸体外部与底板上的钢筋采用焊接连接,采用高强混凝土将加载缸体外部与底板之间的空隙进行填充,直至高强混凝土达到设计强度;步骤3:运行预应力加载装置;开启控制阀门并启动高压注浆泵,向加载缸体腔体内泵送无泌水无收缩水灰比为0.3

0.5的水泥浆,直至达到设计压力后关闭控制阀门;
步骤4:完成预应力桩施工;待加载缸体腔体内水泥浆凝固且达到设计强度后,移除连接构件、加载管路、高压注浆泵,并对底板进行找平处理,进而完成预应力桩施工。
[0006]优选地,所述采用锚杆静压桩设备将钢管桩压入至设定深度后对钢管桩位置进行微调,当钢管桩顶部嵌套于桩帽内之后,使得加载缸体顶部与底板上部所处的平面重合。
[0007]优选地,所述加载管路上设置有压力表,压力表介于连接构件与控制阀门之间,当高压注浆泵向加载缸体内注入水泥浆,通过压力表显示压力降低时,打开控制阀门并启动高压注浆泵继续注浆,直至到达设计压力后关闭控制阀门。
[0008]优选地,所述完成预应力桩施工后向钢管桩内部及钢管桩外侧注入水泥浆或高强灌浆料。
[0009]优选地,所述加载缸体下部设置有泄压孔,加载缸体密封设计压力大于高压注浆泵最大注浆压力。
[0010]本专利技术所带来的有益技术效果:(1)提高锚杆静压桩法对预应力桩的施工效率,通过采用桩帽与加载缸体的装置,并向加载缸体内注浆,实现预应力的施加,不需要锚杆静压桩机施加预应力,从而缩短锚杆静压桩机对每根桩的施工时间。(2)预应力可控,通过调节加载缸体顶部的可控型注浆口,从而调节缸体内压力,达到预应力可控的效果。(3)加固效果好,由于预应力是在桩顶与基础底板通过浇筑混凝土连接后施加的,故预应力损失更小,加固效果更好。
附图说明
[0011]图1为本专利技术一种压力可控型预应力桩的施工方法的流程图。
[0012]图2为本专利技术一种压力可控型预应力桩的施工方法的结构示意图。
[0013]图3为本专利技术一种压力可控型预应力桩的施工方法的结构剖面图。
[0014]图中:1

桩帽、2

加载缸体、3

连接构件、4

加载管路。
具体实施方式
[0015]下面结合附图以及具体实施方式对本专利技术作进一步详细说明:实施例1:如图1~3所示,一种压力可控型预应力桩的施工方法,基于预应力加载装置,所述预应力加载装置包括桩帽1、加载缸体2、连接构件3、加载管路4;所述加载缸体2由上部缸体和下部缸体相互嵌套组成,下部缸体顶端设置多层密封且底端与桩帽1之间采用焊接形式连接;所述加载管路4上设置有控制阀门;采用如下步骤对预应力桩进行压力可控式加载的施工方法:步骤1:预压钢管桩;对既有建筑底板上的设定孔位范围进行钢筋混凝土破除,采用锚杆静压桩设备将钢管桩压入至设定深度;步骤2:安装预应力加载装置;将预应力加载装置安放于钢管桩上方,钢管桩顶部嵌套于桩帽1内,高压注浆泵与加载管路4连接;加载缸体2外部与底板上的钢筋采用焊接连接,采用高强混凝土将加载缸
体2外部与底板之间的空隙进行填充,直至高强混凝土达到设计强度;步骤3:运行预应力加载装置;开启控制阀门并启动高压注浆泵,向加载缸体2腔体内泵送无泌水无收缩水灰比为0.3

0.5的水泥浆,直至达到设计压力后关闭控制阀门;步骤4:完成预应力桩施工;待加载缸体2腔体内水泥浆凝固且达到设计强度后,移除连接构件3、加载管路4、高压注浆泵,并对底板进行找平处理,进而完成预应力桩施工。
[0016]优选地,所述采用锚杆静压桩设备将钢管桩压入至设定深度后对钢管桩位置进行微调,当钢管桩顶部嵌套于桩帽1内之后,使得加载缸体2顶部与底板上部所处的平面重合。
[0017]优选地,所述加载管路4上设置有压力表,压力表介于连接构件3与控制阀门之间,当高压注浆泵向加载缸体2内注入水泥浆,通过压力表显示压力降低时,打开控制阀门并启动高压注浆泵继续注浆,直至到达设计压力后关闭控制阀门。
[0018]优选地,所述完成预应力桩施工后向钢管桩内部及钢管桩外侧注入水泥浆或高强灌浆料。
[0019]优选地,所述加载缸体2下部设置有泄压孔,加载缸体2密封设计压力大于高压注浆泵最大注浆压力。
[0020]实施例2:对本专利技术介绍的一种压力可控型预应力桩的施工方法进行小模型试验,实验过程如下:如图1~3所示,基于预应力加载装置,所述预应力加载装置包括桩帽1、加载缸体2、连接构件3、加载管路4;所述加载缸体2由上部缸体和下部缸体相互嵌套组成,下部缸体顶端设置多层密封且底端与桩帽1之间采用焊接形式连接;所述加载管路4上设置有控制阀门;采用如下步骤对预应力桩进行压力可控式加载的施工方法:步骤1:预压钢管桩;在实验室模型箱内进行试验,在模型箱下部夯实土体,上部浇筑混凝土,在混凝土上破除钢管桩所需孔洞,采用千斤顶设备将钢管桩压入至设定深度;步骤2:安装预应力加载装置;将预应力加载装置安放于钢管桩上方,钢管桩顶部嵌套于桩帽1内,高压注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压力可控型预应力桩的施工方法,其特征在于,基于预应力加载装置,所述预应力加载装置包括桩帽、加载缸体、连接构件、加载管路;所述加载缸体由上部缸体和下部缸体相互嵌套组成,下部缸体顶端设置多层密封且底端与桩帽之间采用焊接形式连接;所述加载管路上设置有控制阀门;采用如下步骤对预应力桩进行压力可控式加载的施工方法:步骤1:预压钢管桩;对既有建筑底板上的设定孔位范围进行钢筋混凝土破除,采用锚杆静压桩设备将钢管桩压入至设定深度;步骤2:安装预应力加载装置;将预应力加载装置安放于钢管桩上方,钢管桩顶部嵌套于桩帽内,高压注浆泵与加载管路连接;加载缸体外部与底板上的钢筋采用焊接连接,采用高强混凝土将加载缸体外部与底板之间的空隙进行填充,直至高强混凝土达到设计强度;步骤3:运行预应力加载装置;开启控制阀门并启动高压注浆泵,向加载缸体腔体内泵送无泌水无收缩水灰比为0.3

0.5的水泥浆,直至达到设计压力后关闭控制阀门;步骤4:完成预应力桩施工;待加载缸体腔体内...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宋伟杰朱庆凯李建平麻学博刘光磊武思宇
申请(专利权)人:北京中岩大地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