隧道洞口半明半暗段的斜角套拱结构及施工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33351390 阅读:71 留言:0更新日期:2022-05-08 09:57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一种隧道洞口半明半暗段的斜角套拱结构及施工方法。山区隧道进口轴线与山体地形线斜交时,洞口段存在偏压,进洞困难。本结构位于隧道洞口的半明半暗段,包括斜角套拱和等截面套拱;斜角套拱位于半明半暗段内与明挖段衔接的部分;斜角套拱的内侧沿隧道纵向方向自前向后逐渐内缩,环向长度沿隧道纵向方向自前向后逐渐递减;等截面套拱位于半明半暗段内与暗挖段衔接的部分;等截面套拱的环向长度与所述斜角套拱后端的环向长度相同,所述等截面套拱环向长度沿隧道纵向方向自前向后均相同。本发明专利技术通过沿山体斜角度、分段施作的套拱结构,降低了对周边山体的开挖破坏,能有效地解决严重偏压地形下隧道进洞的技术难题。解决严重偏压地形下隧道进洞的技术难题。解决严重偏压地形下隧道进洞的技术难题。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隧道洞口半明半暗段的斜角套拱结构及施工方法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隧道工程施工
,具体涉及一种隧道洞口半明半暗段的斜角套拱结构及施工方法。

技术介绍

[0002]山区公路隧道洞口受地形的影响,容易出现隧道进口轴线与山体地形线斜交的情况,洞口段往往存在偏压问题,进洞困难。由于隧道洞口山体一般比较陡峻,靠外侧又临空不能直接按暗洞工法进行施工,而传统的半明半暗进洞工法,在洞口全断面布设套拱和管棚,直接从明暗交界处开始刷坡、开挖及防护,会造成山体大开大挖,严重破坏生态环境。
[0003]为保护山体自然环境,尽量做到少开挖进洞,需要提出一种新的结构和施工方法,降低对周边山体的开挖,保护的隧道周边山体的自然环境。

技术实现思路

[0004]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隧道洞口半明半暗段的斜角套拱结构及施工方法,以至少解决传统的半明半暗进洞工法在洞口全断面布设套拱和管棚、山体大开大挖、严重破坏生态环境的问题。
[0005]为了达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所采用的技术方案为:
[0006]隧道洞口半明半暗段的斜角套拱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隧道洞口半明半暗段的斜角套拱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结构位于隧道洞口明挖段(13)和暗挖段(14)之间的半明半暗段(12),包括斜角套拱(15)和等截面套拱(8);所述斜角套拱(15)位于半明半暗段(12)内与明挖段(13)衔接的部分;所述斜角套拱(15)的内侧沿隧道纵向方向自前向后逐渐内缩,环向长度沿隧道纵向方向自前向后逐渐递减;所述等截面套拱(8)位于半明半暗段(12)内与暗挖段(14)衔接的部分;所述等截面套拱(8)的环向长度与所述斜角套拱(15)后端的环向长度相同,所述等截面套拱(8)环向长度沿隧道纵向方向自前向后均相同。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隧道洞口半明半暗段的斜角套拱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斜角套拱(15)和所述等截面套拱(8)的下方为山体自然坡面一侧的明洞(1)和山体自然坡面另一侧的暗洞(2),所述明洞(1)与所述暗洞(2)的衬砌结构(10)呈整体构造。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隧道洞口半明半暗段的斜角套拱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斜角套拱(15)和所述等截面套拱(8)外侧设置有纵向的耳墙(4),所述耳墙(4)与所述斜角套拱(15)和所述等截面套拱(8)之间设置有明洞回填(5);所述明洞回填(5)下方对应明洞(1),上方铺设有黏土隔水层(7)和种植土(6)。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隧道洞口半明半暗段的斜角套拱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耳墙(4)上设置有横向的排水管;排水管内端接入所述明洞回填(5),外端通向所述耳墙(4)外侧。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王万平岳林博曹校勇寇宝文徐平杨绍战
申请(专利权)人:中交第一公路勘察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