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新型非道路后处理封装全覆盖式防护结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3349583 阅读:9 留言:0更新日期:2022-05-08 09:52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一种新型非道路后处理封装全覆盖式防护结构,属于柴油机后处理技术领域,包括用于完全包覆住筒体的两个均为半圆柱状结构的与筒体可拆卸连接的筒体防护罩和用于完全包覆住尾管的两个均为半圆柱状结构的与尾管可拆卸连接的尾管防护罩,所述筒体防护罩的顶部内侧向上延伸形成半圆环状结构的挡板,所述挡板设置在尾管防护罩内,所述筒体防护罩在挡板下方设置由内上方向外下方延伸的第一斜面。本发明专利技术能够解决现有的防护结构焊接困难、无法做到全封闭式防护和存在严重的安全隐患的问题。患的问题。患的问题。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新型非道路后处理封装全覆盖式防护结构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柴油机后处理
,尤其涉及一种新型非道路后处理封装全覆盖式防护结构。

技术介绍

[0002]非道路移动机械是指不在道路上行驶,主要在工地、田间、厂矿企业内使用的工程机械、装卸机械和挖掘机械等。非道路移动机械一般使用柴油作为能源进行驱动,非道路后处理封装指的是柴油机后处理装置。柴油机后处理装置的一端与柴油机的尾气出口连接,对尾气进行处理使尾气达到排放要求。
[0003]现有的柴油机后处理装置包括筒体1以及与筒体连接的尾管2,筒体内设置DOC和DPF等装置。
[0004]随着非道路国四的标准出台,满足其国标的后处理也随之日益种类繁多,非道路移动机械工作环境多变,多为厂区、农田,容易接触易燃物,在国三升级国四后,隔热防护对于后处理应用极为重要,目前现有的后处理隔热为两半式加棉隔热罩6(两半式加棉隔热罩外壳为不锈钢材质、内部填充棉),焊接困难,无法做到全封闭式防护,且存在杂草、杂物等易燃物钻入后处理堆积后引发的火灾问题,存在严重的安全隐患。

技术实现思路

[0005]本专利技术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新型非道路后处理封装全覆盖式防护结构,解决现有的防护结构焊接困难、无法做到全封闭式防护和存在严重的安全隐患的问题。
[0006]本专利技术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新型非道路后处理封装全覆盖式防护结构,包括用于完全包覆住筒体的两个均为半圆柱状结构的与筒体可拆卸连接的筒体防护罩和用于完全包覆住尾管的两个均为半圆柱状结构的与尾管可拆卸连接的尾管防护罩,所述筒体防护罩的顶部内侧向上延伸形成半圆环状结构的挡板,所述挡板设置在尾管防护罩内,所述筒体防护罩在挡板下方设置由内上方向外下方延伸的第一斜面。
[0007]进一步的,所述第一斜面的倾斜角度为10
o

30
o

[0008]进一步的,所述筒体防护罩的底部由外上方向内下方延伸形成第二斜面,所述第二斜面的倾斜角度为10
o

30
o

[0009]进一步的,至少其中一个筒体防护罩的表面向内凹陷形成凹陷部。
[0010]进一步的,所述筒体防护罩和尾管防护罩上均设置若干阵列排布的通孔,所述通孔的直径为5

7mm。
[0011]进一步的,所述第一斜面上设置与筒体防护罩可拆卸连接的吊耳。
[0012]进一步的,所述防护结构还包括同时与尾管底部和筒体顶部可拆卸连接的吊耳安装架,所述吊耳与筒体防护罩和吊耳安装架均通过螺纹可拆卸连接。
[0013]进一步的,所述防护结构还包括焊接在两半式加棉隔热罩表面的几字形支架,所
述筒体防护罩与几字形支架通过螺栓可拆卸连接。
[0014]进一步的,所述防护结构还包括焊接在尾管表面的环形支架,所述尾管防护罩与环形支架通过螺栓可拆卸连接。
[0015]本专利技术具有如下有益效果:本专利技术的防护结构的筒体防护罩的顶部内侧向上延伸形成半圆环状结构的挡板,挡板设置在尾管防护罩内,能够防止雨水、杂草等杂物从筒体防护罩和尾管防护罩之间进入,做到了全封闭防护,避免杂草等杂物在进入后引起火灾,也避免雨水在进入后引起内部腐蚀和损坏的问题。
[0016]本专利技术的防护结构的筒体防护罩在挡板下方设置由内上方向外下方延伸的第一斜面。第一斜面能够防止工作时雨水、杂草等杂物在此堆积,产生隐患。
[0017]柴油机后处理装置安装到车辆上时,后处理装置底部会与车辆的支架和前轮等结构发生干涉。本专利技术的防护结构的筒体防护罩的底部由外上方向内下方延伸形成第二斜面,第二斜面的倾斜角度为10
o

30
o
。第二斜面的设置节约了空间,避免了干涉的发生,同时使得非道路后处理封装整体更加美观。
附图说明
[0018]图1为本专利技术的防护结构装配在筒体和尾管上之后的立体图;图2为筒体上安装两个筒体防护罩而尾管上仅安装其中一侧的尾管防护罩时的局部立体图;图3为筒体上仅安装其中一侧的筒体防护罩且尾管上仅安装其中一侧的尾管防护罩时的立体图;图4为筒体上未安装筒体防护罩且尾管上未安装尾管防护罩时的立体图;图5为图4中A处放大图;图6为图4中B处放大图;图7为图4中C处放大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19]下面结合附图对本专利技术的具体实施方式进行详细说明。
[0020]实施例1:如图1

7所示,一种新型非道路后处理封装全覆盖式防护结构,包括用于完全包覆住筒体1的两个均为半圆柱状结构的与筒体1可拆卸连接的筒体防护罩3和用于完全包覆住尾管2的两个均为半圆柱状结构的与尾管2可拆卸连接的尾管防护罩4,所述筒体防护罩3的顶部内侧向上延伸形成半圆环状结构的挡板35,所述挡板35设置在尾管防护罩4内,所述筒体防护罩3在挡板35下方设置由内上方向外下方延伸的第一斜面31。
[0021]本专利技术的防护结构的筒体防护罩的顶部内侧向上延伸形成半圆环状结构的挡板,挡板设置在尾管防护罩内,能够防止雨水、杂草等杂物从筒体防护罩和尾管防护罩之间进入,做到了全封闭防护,避免杂草等杂物在进入后引起火灾,也避免雨水在进入后引起内部腐蚀和损坏的问题。
[0022]本专利技术的防护结构的筒体防护罩在挡板下方设置由内上方向外下方延伸的第一
斜面。第一斜面能够防止工作时雨水、杂草等杂物在此堆积,产生隐患。
[0023]所述第一斜面31的倾斜角度为10
o

30
o

[0024]所述筒体防护罩3的底部由外上方向内下方延伸形成第二斜面34,所述第二斜面34的倾斜角度为10
o

30
o

[0025]柴油机后处理装置安装到车辆上时,后处理装置底部会与车辆的支架和前轮等结构发生干涉。本专利技术的防护结构的筒体防护罩的底部由外上方向内下方延伸形成第二斜面,第二斜面的倾斜角度为10
o

30
o
。第二斜面的设置节约了空间,避免了干涉的发生,同时使得非道路后处理封装整体更加美观。
[0026]至少其中一个筒体防护罩3的表面向内凹陷形成凹陷部32。
[0027]凹陷部32类似与加强筋,能够增加筒体防护罩3整体的结构强度。
[0028]所述筒体防护罩3和尾管防护罩4上均设置若干阵列排布的通孔5,所述通孔5的直径为5

7mm。
[0029]通孔5用于散热和通风。
[0030]所述第一斜面31上设置与筒体防护罩3可拆卸连接的吊耳36。
[0031]非道路后处理封装在装配本专利技术的防护结构后发货至整车客户处。由于非道路后处理封装整体重量较大,完全依靠人工装配难度较大。设置吊耳之后,整车客户能够通过航吊或机械手将非道路后处理封装吊运至待安装位置,再通过安装人员手动将非道路后处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新型非道路后处理封装全覆盖式防护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用于完全包覆住筒体(1)的两个均为半圆柱状结构的与筒体(1)可拆卸连接的筒体防护罩(3)和用于完全包覆住尾管(2)的两个均为半圆柱状结构的与尾管(2)可拆卸连接的尾管防护罩(4),所述筒体防护罩(3)的顶部内侧向上延伸形成半圆环状结构的挡板(35),所述挡板(35)设置在尾管防护罩(4)内,所述筒体防护罩(3)在挡板(35)下方设置由内上方向外下方延伸的第一斜面(31)。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新型非道路后处理封装全覆盖式防护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斜面(31)的倾斜角度为10
o

30
o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新型非道路后处理封装全覆盖式防护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筒体防护罩(3)的底部由外上方向内下方延伸形成第二斜面(34),所述第二斜面(34)的倾斜角度为10
o

30
o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新型非道路后处理封装全覆盖式防护结构,其特征在于,至少其中一个筒体防护罩(3)的表面向内凹陷形成凹...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刘屹曹君房涛胡义伍汪俊何路明俞洪涛王许华宋志良
申请(专利权)人:安徽艾可蓝环保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