卡扣结构及其光学连接器插座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3340003 阅读:72 留言:0更新日期:2022-05-08 09:25
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一种卡扣结构,设置于光学连接器插座内,光学连接器插座内具有第一结合结构,卡扣结构包括支撑件、第一耦接结构以及第二耦接结构。支撑件具有第一侧以及第二侧。第一耦接结构位于支撑件的第二侧,第一耦接结构上具有第一对位结构。第二结合结构设置于支撑件上并往第一侧延伸,其上具有第二对位结构,第二结合结构与第一结合结构组合,以形成第二耦接结构。卡扣结构除了可以拆卸让用户任意配置之外,更可以通过颜色或识别文字以及特定的第一对位结构的位置与形状提供用户识别以及限制相应的光学连接器与所述卡扣结构相结合。限制相应的光学连接器与所述卡扣结构相结合。限制相应的光学连接器与所述卡扣结构相结合。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卡扣结构及其光学连接器插座


[0001]本专利技术为一种光学连接器耦接结构的设计,特别是指一种可以拆卸且具有可识别的特征以和特定光学链接器耦接的卡扣结构及其光学连接器插座。
[0002]本申请请求根据2020年11月3日提交的申请号为63/108,896的美国临时专利申请案授予的权益,其完整内容在此通过引用结合于此。

技术介绍

[0003]由于光纤具有高带宽、低损耗的优点,近年来已广泛作为讯号的传输媒介。光纤的使用,已经在通讯产业中,产生了重大革命性的影响。现今100G光模块通讯已经不敷使用,未来可预期的是将走向400G光模块通讯的时代。
[0004]在400G光通讯的领域里,光纤模块的封装设计也有很多种设计,其中一种名为四路倍增密度的小型封装可插拔收发器(Quad Small Form Factor Pluggable

Double Density,QSFF

DD)的规格,以兼具向下兼容的设计,受到诸多大厂的注目,纷纷推出相应规格的光通讯模块产品。
[0005]光纤会通过连接器作为传输讯号的媒介,连接器插设在光学连接器插座内,用以将讯号传至到目的地。随着网络传输与应用的蓬勃发展,连接器插座在单位空间中能够容纳的密度越高越好。而在某些使用情境上,为了信息保护的缘故,又或者是方便机房管理者可以有效的管控网络硬件配置与网络资源的分配,实务上会有需要限制特定的连接器仅能插入某一特定的光学连接器插座内,如此可以简化管理的复杂度以及维护信息传输安全。
[0006]为了解决上述的需求,在习用技术中,主要是通过对位特征,例如:视觉可辨识的颜色、文字或者是对位结构,来达到限制特定的连接器仅能插入某一特定的光学连接器插座内。虽然光学连接器具有对位的特征,但是习用技术的对位特征,都是一体成形于光学连接器插座上,因此一旦生产之后,使用者就不能更改,如此会造成使用上的不便与管理上的成本。
[0007]基于上述的需求,需要有一种可以有利于用户识别配对好的光学连接器插座与连接器,可以让使用者可以快速的将两者连接在一起,同时也需要一种可以根据用户在配置上的需要,调整或改变配对的位置,不会受限于连接器与插座出厂时的固有设定。
[0008]在上述背景说明段落中所揭露的内容,仅为增进对本专利技术的
技术介绍
的了解,因此,上述的内容含有不构成阻碍本专利技术的先前技术,且应为本领域习知技艺者所熟知。

技术实现思路

[0009]本专利技术提供一种卡扣结构及其光学连接器插座,具有视觉上可识别的特征,例如:对位结构、颜色或文字,使得卡扣结构装入到连接器插座之后,用户可以通过视觉的辨识就能分辨出插槽的特征,而选择对应的光学连接器插入到对应的光学连接器插座内。
[0010]本专利技术提供一种卡扣结构及其光学连接器插座,卡扣结构具有可以拆卸的特点,因此使用者可以根据需要选择或变换卡扣结构,如此可以解决习用技术中,用户或制造者
必须事先知道无法更改的对位特征的顺序,才能让每一个特定的光学连接器可以正确无误地插入到对应的插座内的问题,达到使用便利与有效管理的效果。
[0011]在一实施例中,本专利技术提供一种卡扣结构,设置于光学连接器插座内,所述光学连接器插座内具有一第一结合结构,所述卡扣结构包括支撑件、第一耦接结构以及第二耦接结构。支撑件具有第一侧以及第二侧。第一耦接结构位于支撑件的第二侧,第一耦接结构上具有第一对位结构。第二结合结构设置于支撑件上并往所述第一侧延伸,第二结合结构与第一结合结构组合,以构成第二耦接结构,第二结合结构上具有第二对位结构。
[0012]在另一实施例中,本专利技术提供一种光学连接器插座,包括壳体以及至少一卡扣结构。所述的壳体两侧分别具有一第一插入口,以及一第二插入口,所述壳体内部具有一容置空间,所述壳体内具有至少一第一结合结构。每一个卡扣结构设置于所述光学连接器插座内,每一卡扣结构包括支撑件、第一耦接结构以及第二耦接结构。支撑件具有第一侧以及第二侧。第一耦接结构位于支撑件的第二侧,第一耦接结构上具有第一对位结构。第二结合结构设置于支撑件上并往所述第一侧延伸,第二结合结构与第一结合结构组合,以构成第二耦接结构,第二结合结构上具有第二对位结构。
[0013]而为了让上述目的、技术特征以及实际实施后的增益性更为明显易懂,于下文中将系以较佳的实施范例辅佐对应相关的图式来进行更详细的说明。
附图说明
[0014]经由详细描述和附图,将仅对本专利技术的实施例的附图进行更全面的理解;因此,以下附图仅用于解释本专利技术实施例,并不限制本专利技术的申请专利范围;
[0015]图1A与图1B分别为本专利技术的卡扣结构的不同视角实施例立体示意图;
[0016]图1C为第一耦接通孔与第一对位结构或第一结合件与第二对位结构的位置关系正视示意图;
[0017]图2A为光学连接器插座立体示意图;
[0018]图2B为光学连接器插座的壳体局部剖面分解示意图;
[0019]图2C为光学连接器插座剖面示意图;
[0020]图3A为本专利技术壳体的一实施例中,从第一插入口侧的视角示意图;
[0021]图3B为本专利技术壳体的一实施例中,从第二插入口侧的视角示意图;
[0022]图4A为本专利技术的光学连接器插座具有不同卡扣结构示意图;及
[0023]图4B为本专利技术的与光学连接器插座的卡扣结构匹配的光学连接器示意图;
[0024]附图标记说明:
[0025]2、2a

卡扣结构;20

支撑件;20A、20B

端部;21、21a

第一耦接结构;210、210a

第一对位结构;211

第一耦接通孔;212

第二耦接通孔;22

第二结合结构;22A

第一结合件;22B

第二结合件;220

第二对位结构;23

延伸臂;230

识别特征;231

第一卡扣件;232

第二卡扣件;24A

第一导引板;24B

第二导引板;240

第一导引体;241

第二导引体;3

光学连接器;30

壳体;30A

第一插入口;30B

第二插入口;30C

容置空间;30D、30E

插槽;300

第一卡扣槽;301

第二卡扣槽;31

第一结合结构;310

抵靠面;311

结合件;32

第二耦接结构;33

第一导引槽;330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卡扣结构,设置于一光学连接器插座内,所述光学连接器插座内具有一第一结合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一支撑件,具有一第一侧以及一第二侧;一第一耦接结构,位于所述支撑件的所述第二侧,所述第一耦接结构上具有一第一对位结构;以及一第二结合结构,设置于所述支撑件上并往所述第一侧延伸,所述第二结合结构与所述第一结合结构组合,以构成一第二耦接结构,所述第二结合结构上具有一第二对位结构。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卡扣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撑件的一端更具有一延伸臂,其具有一识别特征。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卡扣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识别特征为颜色。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卡扣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延伸臂上更具有一第一卡扣件,且所述延伸臂的一端更具有一第二卡扣件,其更具有一识别结构。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卡扣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识别结构为文字或图案。6.一种光学连接器插座,其特征在于,包括:一壳体,两侧分别具有一第一插入口,以及一第二插入口,所述壳体内部具有一容置空间,所述壳体内具有至少一第一结合结构;以及至少一卡扣结构,设置于所述光学连接器插座内,所述每一卡扣结构包括:一支撑件;一第一耦接结构,由所述支撑件往所述第二插入口延伸,所述第一耦接结构上具有一第一对位结构,所述第一耦接结构用以和由...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曾崇铭
申请(专利权)人:立佳兴业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