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学连接器及其光学连接器模块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1158014 阅读:16 留言:0更新日期:2021-12-04 09:56
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一种光学连接器包括第一耦接模块、第一保护壳体部以及一第二盖体部。第一保护盖体部具有第一开口,以及第一盖体部,其中,第一盖体部设置于所述第一开口的一侧,第一盖体部的一端凸伸出第一板体。第二盖体部可拆卸地与第一保护壳体部相耦接,第二盖体部与第一盖体部之间构成容置空间,用以容置光学连接器的第一耦接模块,第二盖体部的一端凸出第二板体,与所述第一板体相互平行。在另一实施例中,利用所述光学连接器可以与另一光学连接器耦接在一起构成光学连接器模块。器耦接在一起构成光学连接器模块。器耦接在一起构成光学连接器模块。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光学连接器及其光学连接器模块


[0001]本专利技术系关于一种光学连接器的技术,特别是指具有保护以及可拆卸的保护结构的一种光学连接器及其光学连接器模块。
[0002]本申请请求根据2020年5月31日提交的申请号为63/032,630的美国临时专利申请案授予的权益,其完整内容在此通过引用结合于此。

技术介绍

[0003]随着通讯需求的增加以及技术的进步,数据中心需要有更好的讯号传输媒介以满足数据量及传输速度不断增加的需求。在各种讯号传输媒介中,由于光纤具有高带宽、低损耗的优点,近年来已广泛作为讯号的传输媒介。光纤的使用,已经在通讯产业中,产生了重大革命性的影响。现今100G光纤模块通讯已经不敷使用,未来可预期的是将走向400G光纤模块通讯的时代。
[0004]在光纤通讯的应用领域中,光学连接器是很重要的零组件,习用技术中,作为讯号传输的光纤头端需要被保护,以免使用过程中使用者误碰或是受到污染。如图1所示,该图为习用之光学连接器示意图。习用技术的光学连接器10的光纤头100端部具有防撞叉结构101。虽然这样可以保护光纤头100,但是如果遇到有需要清洁或是检查是否被污染的情况,就变得很困难。
[0005]综合上述,因此需要一种光学连接器及其光学连接器模块,来解决习用技术不足之处。
[0006]在上述背景说明段落中所揭露之内容,仅为增进对本专利技术之
技术介绍
的了解,因此,上述之内容含有不构成阻碍本专利技术之先前技术,且应为本领域习知技艺者所熟知。

技术实现思路

[0007]本专利技术提供一种光学连接器,其系具有保护叉,用以保护光学连接器光纤头免于受到污染以及防止误插的情况发生。此外,本专利技术之保护叉可以拆卸,以利用户进行维修与保养光纤头。
[0008]本专利技术提供一种光学连接器,利用保护叉结构可拆卸的设计,光学连接器包含光纤头的主结构可以沿着光学连接器轴向进行移动,因此整个光学连接器端部的主结构可以最后再装上,不需要事先套入,提供主结构现场应变的变化性。此外,也因为光纤头主结构可以移动,在进行保养时,可以将光纤头拉出进行保养清洁,在保养之后,将光纤头拉回保护叉内,增加了维修保养的便利性。
[0009]在一实施例中,本专利技术提供一种光学连接器,包括第一耦接模块、第一保护壳体部以及第二盖体部。第一保护壳体部具有第一开口,第一保护壳体部在第一开口的一侧具有第一盖体部,其一端凸伸出一第一板体。第二盖体部可拆卸地与第一保护壳体部相耦接,第二盖体部与第一盖体部之间构成容置空间,用以容置光学连接器的第一耦接模块,第二盖体部的一端凸出第二板体与所述第一板体相互平行。
[0010]在一实施例中,本专利技术提供一种光学连接器模块,包括第一光学连接器以及与所述第一光学连接器的第二光学连接器。其中,第一光学连接器包括有第一耦接模块,第一保护壳体部以及第二盖体部。第一保护壳体部具有第一开口,第一保护壳体部在第一开口的一侧具有第一盖体部,第一盖体部的一端凸伸出第一板体,第二盖体部可拆卸地与第一保护壳体部相耦接。第二盖体部与所述第一盖体部之间构成一第一容置空间,用以容置第一耦接模块,第二盖体部的一端凸出第二板体。第二光学连接器,与第一光学连接器相耦接,第二光学连接器具有第二耦接模块,第二保护壳体部,以及第四盖体部。第二保护壳体部具有第二开口,第二保护壳体部在第二开口的一侧具有第三盖体部,第三盖体部的一端凸伸出第三板体。第四盖体部可拆卸地与第二保护壳体部相耦接,第四盖体部与第三盖体部之间构成第二容置空间,用以容置所述第二耦接模块,第四盖体部的一端凸出第四板体。其中,当第二光学连接器与所述第一光学连接器耦接时,第一与第二耦接模块相互耦接,第二板体与第四盖体部相结合,第四板体与第二盖体部相结合,第一板体抵靠于第四板体的一侧,第三板体抵靠于第二板体的一侧。
[0011]而为了让上述目的、技术特征以及实际实施后之增益性更为明显易懂,于下文中将系以较佳之实施范例辅佐对应相关之图式来进行更详细之说明。
附图说明
[0012]经由详细描述和附图,将仅对本专利技术的实施例的附图进行更全面的理解;因此,以下附图仅用于解释本专利技术实施例,并不限制本专利技术的专利要求范围;
[0013]图1为习用之光学连接器示意图;
[0014]图2A与图2B分别为本专利技术之光学连接器立体示意图以及剖面示意图;
[0015]图3A为第一耦接模块之一实施例立体示意图;
[0016]图3B与3C为本专利技术之第一耦接模块的定位件从第一位置移动至第二位置示意图;
[0017]图4A为本专利技术之弹性组件与第一光学模块连接之一实施例示意图;
[0018]图4B为Z轴向的导引块调整角度示意图;
[0019]图5A与图5B为本专利技术之光学连接器模块之一实施例局部分解立体示意图;
[0020]图5C为本专利技术之第二光学连接器之一实施例剖面示意图;
[0021]图5D为本专利技术之光学连接器模块中两光学连接器组合示意图;及
[0022]图6为本专利技术之光学连接器第二盖体部拆卸示意图;
[0023]附图标记说明:
[0024]10-光学连接器;100-光纤头;101-防撞叉结构;
[0025]2、2A-光学连接器;2B-气密套件;20-第一保护壳体部;20A-第二保护壳体部;201-第一盖体部;201A-第三盖体部;201a-四定位结构;201b-第二结合部;202-第一板体;202A-第三板体;203、203A-容置空间;204-四卡扣结构;204A-六卡扣结构;205-容置空间;206-弹性组件;207-套膜;208-环槽;209-气密组件;21-第二盖体部;21A-第四盖体部;210-第二板体;210A-第四板体;211-第五卡扣结构;211A-第七卡扣结构;212-第一压板结构;212A-第二压板结构;213-夹扣板;214-第一定位结构;214A-第二定位结构;215-第三定位结构;216-第一结合部;217-按压体;30-第一耦接模块;30A-第二耦接模块;30a-导引销固定结构;300-固定座;300a-贯通槽;300b-第一槽口;300c-表面;300d-通孔;300e-侧面;300f-第
一卡扣结构;300g,300h-夹板;300i-顶面;300j、300k-凸壁;300l-凸体;300m、300n-导引块;300o、300p-曲面;300q-第二槽口;302-导引销;302a-环状凹槽;301-定位件;301a-连接板;301b-侧板;301c,301d-子连接板;301e-第二卡扣结构;301f-第三卡扣结构;301g-定位板;301h-抵靠结构;301i-延伸板;302-导引销;302a-环状凹槽;303-挟持座;303a-导线槽;304-耦接头;304a-观察窗;304b-穿孔;304c-线材通道;304d-导线空间;4-光学连接器模块;9-通讯线材;90-子线材。
具体实施方式
[0026]为了使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技术方案及优点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结合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光学连接器,其特征在于,包括:一第一耦接模块;一第一保护壳体部,具有一第一开口,所述第一保护壳体部在所述第一开口的一侧具有一第一盖体部,所述第一盖体部的一端凸伸出一第一板体;以及一第二盖体部,可拆卸地与所述第一保护壳体部相耦接,所述第二盖体部与所述第一盖体部之间构成一容置空间,用以容置所述光学连接器的所述第一耦接模块,所述第二盖体部的一端凸出一第二板体。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光学连接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耦接模块更具有一导引销固定结构,其系具有:一固定座,具有一贯通槽,在所述贯通槽之一第一槽口的表面上且位于所述第一槽口两侧分别设置有一通孔,用以提供容置一导引销,在所述固定座的两侧面分别形成一第一卡扣结构;以及一定位件,设置在所述固定座上,所述定位件具有一对平行的侧板,分别滑接在所述固定座两侧面上,每一侧板上具有第二卡扣结构,每一侧板更延伸有一定位板,抵靠在所述表面上,每一定位板上具有一抵靠结构;其中所述定位件于一第一位置时,所述第二卡扣结构与所述第一卡扣结构相结合,所述抵靠结构用以拘束所述导引销,所述定位件于一第二位置时,所述第二卡扣结构脱离所述第一卡扣结构,使所述抵靠结构脱离所述导引销。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光学连接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定位件更具有一第三卡扣结构,其系于所述第二位置时,与所述第一卡扣结构相结合。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光学连接器,其特征在于,位于所述固定座的贯通槽之另一端的第二槽口更具有复数个导引块,其系与设置在所述第一保护壳体部内部的一弹性组件相连接,所述复数个导引块用以调整所述第一耦接模块在不同轴向上的角度。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光学连接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保护壳体部具有一第四卡扣结构,所述第二盖体部具有一第五卡扣结构形成于所述第二盖体部的一第一压板结构上,所述第五卡扣结构与所述第四卡扣结构相卡合,所述第二盖体部之两侧更具有一夹扣板,其上具有一第一定位结构。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光学连接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耦接模块更具有:一夹持座,以一第一端与所述固定座相耦接,所述夹持座具有一导线槽以提供一通讯线材通过;以及一耦接头,与所述夹持座之一第二端相耦接,所述耦接头内具有提供所述通讯线材通过的一导线空间,与所述导线空间相连通的一观察窗,用以提供所述通讯线材所具有的复数个子线材通过的复数个导线信道,以及一对导销通孔,分别使所述导引销通过。7.一种光学连接器模块,其特征在于,包括:一第一光学连接器,包括一第一耦接模块,一第一保护壳体部,以及一第二盖体部,所述第一保护壳体部具有一第一开口,所述第一保护壳体部在所述第一开口的一侧具有一第一盖体部,所述第一盖体部的一端凸伸出一第一板体,所述第二盖体部可拆卸地与所述第一保护壳体部相耦接,所述第二盖体部与所述第一盖体部之间构成一第一容置空间,用以容置所述第一耦接模块,所述第二盖体部的一端凸出一第二板体;以及
一第二光学连接器,与所述第一光学连接器相耦接,所述第二光学连接器具有一第二耦接模块,一第二保护壳体部,以及一第四盖体部,所述第二保护壳体部具有一第二开口,所述第二保护壳体部在所述第二开口的一侧具有一第三盖体部,所述第三盖体部的一端凸伸出一第三板体,所述第四盖体部,可拆卸地与所述第二保护壳体部相耦接,所述第四盖体部与所述第三盖体部...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曾崇铭
申请(专利权)人:立佳兴业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