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单结构体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3339500 阅读:15 留言:0更新日期:2022-05-08 09:24
一种单体结构(10),其包括第一层(20)和第二层(30)。所述第一层(20)与所述第二层(30)具有分子连续性。所述第一层(20)和所述第二层(30)中的每一个均具有特征力学性能。所述第一层(20)的材料的特征力学性能值不同于所述第二层(30)的特征力学性能值。二层(30)的特征力学性能值。二层(30)的特征力学性能值。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一种单结构体


[0001]本公开涉及一种单结构体。
[0002]特别涉及一种单铸单结构体。

技术介绍

[0003]抗冲击结构是众所周知的并且具有许多应用。例如,阻尼器/保险杠可以应用于工厂中的墙壁以限制车辆对墙壁的损坏。在其中一个例子中,可在货物装卸区墙壁上安装阻尼器、保险杠和/或缓冲器,以保护装卸区在车辆倒车至装卸区装卸货物时免受损坏。抗冲击护柱也是众所周知的。保险杠安装在车辆的前部,以吸收和消散撞击时的能量,从而最大限度地减少或避免对车身的损坏。
[0004]这种抗冲击结构通常包括不同的材料,例如塑料,其由单一材料组成,具有均一特性,可支撑在金属基底上。虽然在对不同部件的力学性能进行选择以获得最佳阻尼性能和结构完整性方面具有优势,但不同材料的接合可能会增加制造过程的复杂性或导致结构的固有缺陷,因为随着时间的推移,结构内的不同材料之间可能倾向于分离。一旦分离,结构可能会完全失效,或者至少其性能会极大地降低。
[0005]因此,高度期望一种制品,其不仅可以提供现有技术的实例中的冲击保护和/或阻尼能力并对其进行改进,还可以克服现有技术解决方案中的接合多种材料的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0006]本公开提供了一种如所附权利要求书中所述的单结构体和构件。本专利技术的其他特征将从从属权利要求和下文的描述中可见。
[0007]据此,提供了一种单结构体(10),其包括:第一层(20)和第二层(30),其中,所述第一层(20)与所述第二层(30)具有分子连续性,所述第一层(20)和所述第二层(30)中的每一层具有特征力学性能,且所述第一层(20)的特征力学性能值与所述第二层(30)的特征力学性能值不同。
[0008]所述第一层(20)的特征力学性能值可以与所述第二层(30)的特征力学性能值极大地不同。
[0009]所述特征力学性能可以是下述中的一种:
[0010]a、硬度;
[0011]b、弹性模量;
[0012]c、密度;
[0013]d、极限抗拉强度;
[0014]e、保证强度(Proof strength);
[0015]f、屈服强度;
[0016]g、屈服应变;
[0017]h、高疲劳强度,或
[0018]i、蠕变强度和/或延性。
[0019]所述特征力学性能可以是硬度,所述第一层(20)的硬度值与所述第二层(30)的硬度值极大地不同。
[0020]所述特征力学性能可以是弹性模量,所述第一层(20)具有与第二层极大不同的弹性模量值。
[0021]所述单结构体可以是铸造结构。
[0022]所述的层中的至少一个可以包括发泡区域。
[0023]所述层可以由聚合物制成。所述层可以由相同的聚合物制成。
[0024]提供了一种构件(50),其包括如本公开所述的一种单结构体。
[0025]所述构件(50)可以是细长的并且具有长度(L),并且所述第一层(20)的长度可以为长度(L)的至少50%。
[0026]所述构件(50)还可以包括第三层(40),所述第三层(40)通过所述第二层(30)与所述第一层(20)隔开,所述第三层(40)与所述第二层(30)整体成形,并且具有分子连续性,所述第三层(40)具有特征力学性能,所述第三层(40)的特征力学性能值与所述第二层的特征力学性能值不同,所述第二层(30)比所述第一层(20)或所述第三层(40)更具柔性,从而在所述第一层(20)和所述第三层(40)之间形成可枢转的连接。
[0027]所述特征力学性能可以是硬度,并且所述第一层(20)的硬度值可以大于所述第二层(30)的硬度值,以及大于所述第三层(40)的硬度值。
[0028]特征力学性能可以是弹性模量,并且所述第一层(20)的弹性模量值可以大于所述第二层(30)的弹性模量值,以及大于所述第三层(40)的弹性模量值。
[0029]所述构件(50)可以是平的,所述构件(50)的长度和宽度(breadth)均大于其厚度(width)。
[0030]还提供了一种形成单结构体的冲击吸收柱。
[0031]据此,提供了一种冲击吸收柱(100、102、104),其包括第一层(20)、第二层(30)和第三层(40),所述第一层(20)、第二层(30)和第三层(40)形成为单结构体(10),并且具有长度(L)。所述第三层(40)可以通过所述第二层(30)沿着所述冲击吸收柱(100、102、104)的长度(L)与所述第一层(20)间隔开。所述第三层(40)可以被配置为安装到支撑基材(60)上。所述第二层(30)和所述第一层(20)可以在远离所述支撑基材(60)的方向上延伸。所述第二层(30)可以比所述第一层(20)或所述第三层(40)更具柔性,从而在所述第一层(20)和所述第三层(40)之间形成可枢转的连接。
[0032]所述第一层(20)可以与所述第二层(30)具有分子连续性。所述第三层(40)可以与所述第二层(30)具有分子连续性。所述的层(20、30和40)可以由聚合物制成,例如非线性聚合物或橡胶。
[0033]所述冲击吸收柱(100、102和104)的所述层(20、30和40)可以限定侧壁(110),所述侧壁(110)在所述冲击吸收柱(100、102和104)中限定空腔,使得所述冲击吸收柱(100、102和104)沿其长度(L)的至少一部分为中空。
[0034]所述侧壁(110)的厚度可以是至少5mm,但不超过30mm。
[0035]所述侧壁(110)的厚度可以是至少9mm,但不超过15mm。
[0036]所述冲击吸收柱(100、102、104)可以沿着由所述第一层(20)限定的所述冲击吸收
柱(100、102、104)的长度的至少一部分为中空。
[0037]所述冲击吸收柱(100、102、104)可以沿着由所述第二层(30)限定的所述冲击吸收柱(100、102、104)的长度的至少一部分为中空。
[0038]所述冲击吸收柱(100、102、104)可以沿着由所述第三层(40)限定的所述冲击吸收柱(100、102、104)的长度的至少一部分为中空。
[0039]所述第三层(40)可以被配置为至少部分地安装在支撑基材(60)中,以使其从所述支撑基材(60)的表面下方延伸。所述第二层(30)的长度为长度(L)的至少2%但不超过长度(L)的10%。所述第三层(40)的长度为长度(L)的至少8%但不超过长度(L)的20%。
[0040]所述第二层(30)的长度可以为长度(L)的约4%。所述第三层(20)的长度可以为长度(L)的约14%。
[0041]所述第三层(40)被配置为安装在所述支撑基材(60)上并从支撑基材(60)的外表面上延伸。所述第二层(30)的长度为长度(L)的至少2%,但不超过长度(L)的10%。所述第三层(20)的长度为长度(L)的至少3%,但不超过长度(L)的2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1.一种单结构体(10),其作为抗冲击构件或阻尼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单结构体由单一材料整体形成,其包括:第一层(20),与第一层整体成形的第二层(30),所述第一层(20)与所述第二层(30)具有分子连续性,所述第一层(20)和所述第二层(30)中的每一层的材料具有特征力学性能,所述第一层(20)的材料的特征力学性能值不同于所述第二层(30)的特征力学性能值;和,当所述特征力学性能为硬度时,所述第一层(20)具有远大于所述第二层(30)的硬度值。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单结构体,其特征在于,所述特征力学性能是以下之一:a、硬度;b、弹性模量;c、密度;d、极限抗拉强度;e、保证强度;f、屈服强度;g、屈服应变;h、高疲劳强度,或i、蠕变强度和/或延性。3.如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单结构体,其特征在于,所述结构为铸造结构。4.如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单结构体,其特征在于,所述层中的至少一层包括发泡区域。5.如权利要求1至4中任一项所述的单结构体,其特征在于,所述层由聚合物制成。6.一种构件(50),其包括如权利要求1至5中任一项所述的单结构体。7.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构件(50...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卢克
申请(专利权)人:思瑞史密斯集团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