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植入式监测的轨道减振垫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2903362 阅读:11 留言:0更新日期:2022-04-07 11:53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植入式监测的轨道减振垫,为了解决无法实现植入式监测减振垫的情况的问题,包括减振垫本体,所述减振垫本体自上而下依次包括:覆盖层,用于与道床板及道砟直接接触;第一增强层,用于限制变形和均匀压力;中间层,用于均匀分布载荷;第二增强层,与所述第一增强层用处相同;阻尼层,用于提供弹性和阻尼,起隔振作用;通过在减振垫本体中设置监测层的方式,实现植入式监测减振垫的目的;监测层通过在橡胶材料中适当添加石墨烯、碳纳米等功能材料,改变橡胶的导电性能,进而通过电阻变化,监测载荷情况,从而实现植入式监测减振垫的目的。振垫的目的。振垫的目的。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植入式监测的轨道减振垫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轨道减振垫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植入式监测的轨道减振垫。

技术介绍

[0002]减振垫是轨道结构中的重要部件,其主要作用是缓冲车辆通过路轨时所产生的高速振动和冲击,保护路基和轨枕,并对信号系统进行电绝缘。通过在连续铺设的减振垫中间间隔布置具有智能监测的智能化减振垫,可以实时监测系统对减振垫进行刚度性能分析和寿命预测是十分重要的。
[0003]一种在中国专利文献上公开的“改良型轨道减振垫板”,其公告号CN211689686U,包括垫板本体,所述垫板本体为橡胶材质制作,其为具有一定厚度的矩形实体平板结构,所述垫板本体的下表面为平面,上表面设有多个呈阵列状排列的减振凸台,所述减振凸台为截圆锥状结构、圆柱结构或棱条结构,所述减振凸台包含第一减振凸台和第二减振凸台,所述第一减振凸台的高度低于第二减振凸台的高度;由此,本技术安装在钢轨与扣件或扣件与轨枕之间,能更好的缓冲车辆通过路轨时所产生的高速振动和冲击,有效保护路基和轨枕,更好的降低噪音,通过多种不同规格尺寸的弹性凸台组合,提供不同刚度的叠加,增加了垫板的刚度,提高减振效果。其不足之处:无法实现植入式监测减振垫的情况。

技术实现思路

[0004]本专利技术主要是为了解决无法实现植入式监测减振垫的情况的问题,提供一种植入式监测的轨道减振垫,可以实现植入式监测减振垫的情况。
[0005]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采用以下技术方案:一种植入式监测的轨道减振垫,包括减振垫本体,所述减振垫本体自上而下依次包括:覆盖层,用于与道床板及道砟直接接触;第一增强层,用于限制变形和均匀压力;中间层,用于均匀分布载荷;第二增强层,与所述第一增强层用处相同;阻尼层,用于提供弹性和阻尼,起隔振作用;所述第一增强层与所述中间层之间和/或所述中间层与第二增强层之间设有若干个监测层。
[0006]所述覆盖层位于所述减振垫本体的最上侧,用于覆盖所述减振垫本体的其他层。
[0007]所述第一增强层和所述第二增强层,将所述中间层和所述监测层夹在中间位置,便于增强所述减振垫本体的抗变形和抗压强度,从而起到保护所述中间层和所述监测层的作用。
[0008]所述中间层设在所述减振垫本体的最中部,用于平衡所述减振垫本体受到的载荷力,便于提高所述减振垫本体的寿命。
[0009]所述阻尼层设在所述减振垫本体的最下侧,实现减振等作用。
[0010]若干个所述监测层设在所述减振垫本体中,用于实现植入式监测减振垫的情况,可以通过检测所述监测层的情况来检测所述减振垫本体的情况。
[0011]所述监测层可以设置在所述中间层和所述第一增强层之间,也可以设置在所述中间层和所述第二增强层之间,还可以同时设置在所述中间层和所述第一增强层之间以及所述中间层和所述第二增强层之间,便于满足不同的监测需求。
[0012]作为优选,所述监测层用于改善所述减振垫本体的导电性能,所述监测层为形变后电阻改变的功能材料。
[0013]所述监测层可以通过在橡胶材料中适当添加石墨烯等功能材料,改变橡胶的导电性能,进而通过电阻变化,监测载荷情况,从而实现植入式监测减振垫的目的。除石墨烯外,还可以增加类似于可用于改善橡胶导电性能的其他材料,比如碳纳米材料等。
[0014]作为优选,所述监测层为条状和/或块状层,若干个所述监测层的宽度小于所述减振垫本体的宽度。
[0015]所述监测层通过设点分布在所述减振垫本体中,即每隔一段所述减振垫本体就设置一个所述监测层,在保证监测效果的同时,提高资源利用率。
[0016]作为优选,所述覆盖层、第一增强层、中间层、第二增强层和阻尼层的宽度均与所述减振垫本体中的宽度相同。
[0017]所述减振垫本体的每个位置均设有所述覆盖层、第一增强层、中间层、第二增强层和阻尼层,即在所述监测层未设置的位置上,所述减振垫本体均包括除监测层以外的所有层。
[0018]作为优选,若干个所述监测层在所述减振垫本体中的排列形式为并行排列和/或斜向排列和/或弧形排列。
[0019]通过不同的排列形式,满足不同监测环境或者监测位置的需求,便于在不同环境或监测位置时,保持监测的准确性和适用性。
[0020]作为优选,所述覆盖层、第一增强层、中间层、第二增强层和阻尼层均包含用于改善温度适用力的纳米材料。
[0021]所述覆盖层、第一增强层、中间层、第二增强层和阻尼层通过在橡胶材料中适当添加氧化锌等纳米材料,从而改善减振垫本体的温度适用能力,便于在不同温度环境下保持所述减振垫本体的完整性和抗热性。
[0022]通过上述方式还可以提高所述监测层监测的准确性。
[0023]作为优选,所述监测层两侧均连接有用于连接检测装置的接口,所述接口设置在所述减振垫本体两侧边缘处。
[0024]若干个所述监测层的宽度小于所述减振垫本体的宽度,这种设置方式是为了将所述接口设置在所述监测层上,且不会超出所述减振垫本体的宽度,从而保证了所述接口内置在所述减振垫本体中,提高所述接口的使用寿命。
[0025]作为优选,所述减振垫本体两侧与所述监测层两侧接触处均设有安装槽,所述安装槽中设有所述接口。
[0026]所述安装槽底部与所述监测层接触,所述安装槽开口处的平面与所述减振垫本体的侧面平齐。所述接口设在所述安装槽中并与所述监测层连接。
[0027]作为优选,所述接口包括导线和接头,所述监测层和所述接头通过所述导线连接,所述安装槽包括安装所述接口的接口槽和防水防尘盖。
[0028]所述导线连接所述监测层和所述接头,便于通过所述接头监测所述监测层的电阻变化,从而实现监测减振垫的载荷变化。
[0029]所述接口槽中设有所述接口,所述防水防尘盖设在所述接口槽开口处的内侧壁上,便于固定所述防水防尘盖且有利于提高密封性。
[0030]作为优选,所述防水防尘盖通过胶装固定在所述接口槽外侧表面,所述防水防尘盖外表面与所述减振垫本体两侧边缘平齐。
[0031]通过上述设置方式,可以保证所述防水防尘盖与所述接口槽固定连接,提高了安装槽的密封性,起到了保护所述接口的作用。
[0032]通过胶装的方式,首先可以保证较好的密封性,其次可以便于拆卸安装。
[0033]本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是:(1)通过在减振垫本体中设置监测层的方式,实现植入式监测减振垫的目的。
[0034](2)通过第一增强层和第二增强层,将中间层和监测层夹在中间位置,便于增强减振垫本体的抗变形和抗压强度,从而起到保护中间层和监测层的作用。
[0035](3)通过并行排列和/或斜向排列和/或弧形排列的排列形式,满足不同监测环境或者监测位置的需求,便于在不同环境或监测位置时,保持监测的准确性和适用性。
[0036](4)监测层通过在橡胶材料中适当添加石墨烯、碳纳米等功能材料,改变橡胶的导电性能,进而通过电阻变化,监测载荷情况,从而实现植入式监测减振垫的目的。
[0037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植入式监测的轨道减振垫,其特征在于,包括减振垫本体(1),所述减振垫本体(1)自上而下依次包括:覆盖层(11),用于与道床板及道砟直接接触;第一增强层(12),用于限制变形和均匀压力;中间层(13),用于均匀分布载荷;第二增强层(14),与所述第一增强层用处相同;阻尼层(15),用于提供弹性和阻尼,起隔振作用;所述第一增强层(12)与所述中间层(13)之间和/或所述中间层(13)与第二增强层(14)之间设有若干个监测层(16)。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植入式监测的轨道减振垫,其特征在于,所述监测层(16)用于改善所述减振垫本体(1)的导电性能,所述监测层(16)为形变后电阻改变的功能材料。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一种植入式监测的轨道减振垫,其特征在于,所述监测层(16)为条状和/或块状层,若干个所述监测层(16)的宽度小于所述减振垫本体(1)的宽度。4.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一种植入式监测的轨道减振垫,其特征在于,所述覆盖层(11)、第一增强层(12)、中间层(13)、第二增强层(14)和阻尼层(15)的宽度均与所述减振垫本体(1)中的宽度相同。5.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植入式监测的轨道减振垫,其特征在于,若干个所述监测层(16)在所...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厉敏辉陈天平许孔斌王博戚雪松张启春
申请(专利权)人:浙江天铁实业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