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是有关于半导体集成电路技术,特别有关于一种静电放电保护结构及其制造方法。
技术介绍
在集成电路(ICs)的应用上,导体、半导体及绝缘层等材料已被广泛使用,其中藉由薄膜沉积技术(Thin Film Deposition),即可将上述各材料分层沉积于待制晶片(wafer)表面,以形成半导体组件如晶体管或电容等。然而在半导体装置中,静电放电(ESDelectrostatic discharge)经常在干燥环境下因碰触带静电体而自芯片的输出入垫(I/O pad)侵入,造成集成电路损伤。当CMOS制程技术缩小到次微米阶段,先进的制程技术,例如更薄的栅极氧化层,更短的信道长度,更浅的漏极/源极接面深度,LDD(低掺杂浓度漏极)结构,以及金属硅化物(silicided)扩散层等,这些先进的制程反而严重地降低次微米CMOSIC的静电放电防护能力,根据前述,因MOS晶体管因其具有容易破裂(rupture)的薄栅极氧化层(thin gate oxide),因此对高电压放电(high voltage discharges)极为敏感,一般静电放电引起电子组件失效者可分为电压 ...
【技术保护点】
一静电放电保护电路,是连接于一输出入垫片与内部电路之间,该静电放电保护电路是包括:至少一第一晶体管,是接收由输出入垫片所传输的静电放电电源而导通,藉以传输静电放电电源;及至少一第二晶体管,具有一第一电极、第二电极及一第三电极 ,其中该第一电极是耦接至该输出入垫片至该内部电路的导电路径上,该第二电极是耦接至一低电源端,该第三电极是呈一浮接状态。
【技术特征摘要】
US 2003-10-27 10/694,1291.一静电放电保护电路,是连接于一输出入垫片与内部电路之间,该静电放电保护电路是包括至少一第一晶体管,是接收由输出入垫片所传输的静电放电电源而导通,藉以传输静电放电电源;及至少一第二晶体管,具有一第一电极、第二电极及一第三电极,其中该第一电极是耦接至该输出入垫片至该内部电路的导电路径上,该第二电极是耦接至一低电源端,该第三电极是呈一浮接状态。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静电放电保护电路,其中该第一晶体管及该第二晶体管为一NMOS晶体管。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静电放电保护电路,其中该第一晶体管及该第二晶体管为一PMOS晶体管。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静电放电保护电路,其中该第一电极为栅极、第二电极为源极及该第三电极为漏极。5.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静电放电保护电路,其中该第一电极为栅极、第二电极为漏极及该第三电极为源极。6.一滤波组件,是设于一静电放电保护电路中,其中该静电放电保电路是连接于一输出入垫片与内部电路之间,该滤波组件是包括一第一电极,是耦接至一输出入垫片至内部电路的导电路径上;一第二电极,是耦接至一低电源端;及一第三电极,是呈一浮接状态。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滤波组件,该滤波组件为一NMOS晶体管。8.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滤波组件,该滤波组件为一PMOS晶体管。9.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滤波...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施教仁,李建兴,陈遂泓,
申请(专利权)人:台湾积体电路制造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71[中国|台湾]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