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真空油泵保护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33318857 阅读:15 留言:0更新日期:2022-05-06 12:39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真空油泵保护装置,包括:与待抽真空装置出气口连接的第一连接管;第一冷却装置上设置有供第一连接管伸入的第一开口,第一冷却装置上还设置有供第一连接管伸出的第二开口;过滤装置上设置有供第一连接管伸入的第三开口,过滤装置的上部设置有供过滤装置内的气体流出的第四开口;与第四开口连通的第二连接管,第二连接管的出气口端与真空油泵进气口连通;以及第二冷却装置,第二冷却装置上设置有供第二连接管伸入的第五开口,第二冷却装置上还设置有供第二连接管伸出的第六开口。气体经过初步冷却、过滤以及再次冷却之后,再进入真空油泵,可保持进入真空油泵内的气体不含损害其内部零件的物质,进而有效保护真空油泵。保护真空油泵。保护真空油泵。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真空油泵保护装置


[0001]本技术涉及真空油泵领域,具体涉及一种真空油泵保护装置。

技术介绍

[0002]真空油泵在当前工业上有极广的应用,通过真空油泵对装置进行抽真空处理,使得装置内处于极限真空负压状态,降低液体沸点,使其更易蒸馏出来。然而,在真空油泵使用过程中,某些装置内蒸馏出来的腐蚀性气体(酸性、碱性、有机等)会沿着抽气管进入油泵,而这些腐蚀性气体很容易附着在真空泵的内部零件上,进而腐蚀油泵内部零件,部分粒径比较大的颗粒甚至还会卡死油泵叶片,以致于损坏油泵,严重降低油泵的使用寿命,不利于研发、生产等工作的正常进行,并且还大大提升了工业成本。因此,这就需要对真空油泵用的保护装置进行进一步的改进。
[0003]专利号为CN206730816U的技术专利,具体公开了一种真空泵用干燥过滤气体装置,在吸嘴与真空泵的吸气口之间增加干燥过滤装置,其中的凹型槽可以有效滞留在进气过程中吸进的液体,在塑料夹层中的硅胶干燥剂有效过滤病吸收掉近期提中的水分或者一些酸性气体,进而有效保护真空泵的零件。这种方式是通过对真空泵吸入气体进行滞留和过滤,在气体进入真空泵之前首先进行处理,但这种方式凹型槽滞留气体携带的液体的手段并不能充分将气体与液体进行分离,并且过滤只是依靠硅胶干燥剂的过滤作用,这对硅胶干燥机的消耗量影响巨大,并且气体还会携带硅胶干燥剂中的颗粒进入真空油泵,使得真空油泵中依然存在零件容易受损,降低其使用寿命的问题。
[0004]专利号为CN206409388U的技术专利,具体公开了一种带有除杂滤芯的真空油泵油水分离器,在壳体内设置纤维滤芯,纤维滤芯的上方设置除杂滤芯,壳体被纤维滤芯分割呈上腔体和下腔体,通过纤维滤芯和除杂滤芯的组合,来对真空泵吸入的气体进行除杂和除油,但这种设置方式较为复杂,并且会产生纤维滤芯和除杂滤芯的大量消耗,需要定期更换滤芯,这就造成了设备生产成本加大以及使用不方便的问题。
[0005]由此可见,现有技术中真空油泵保护装置的发展并不是很成熟,现有技术中依然存在油气分离成本较大,且真空油泵保护装置使用方便性低下的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0006]本技术的目的在于针对现有技术中真空油泵抽气时,油气分离成本较大以及真空油泵保护装置使用方便性低下的缺陷,而提供一种大幅度降低油气分离成本、且使用方便的真空油泵保护装置。
[0007]本技术的目的是这样实现的:真空油泵保护装置,包括:
[0008]一与待抽真空装置出气口连接的第一连接管;
[0009]一第一冷却装置,所述第一冷却装置上设置有供所述第一连接管伸入的第一开口,所述第一冷却装置上还设置有供所述第一连接管伸出的第二开口,所述第一冷却装置内的冷却介质与所述第一连接管的外表面紧密接触;
[0010]一过滤装置,所述过滤装置上设置有供所述第一连接管伸入的第三开口,所述过滤装置的上部设置有供所述过滤装置内的气体流出的第四开口;
[0011]一与所述第四开口连通的第二连接管,所述第二连接管的出气口端与真空油泵进气口连通;以及
[0012]一第二冷却装置,所述第二冷却装置上设置有供所述第二连接管伸入的第五开口,所述第二冷却装置上还设置有供所述第二连接管伸出的第六开口,所述第二冷却装置上的冷却介质与所述第二连接管的外表面紧密接触。
[0013]优选的,所述第一冷却装置为第一水桶,所述第一水桶的上部设置有所述第一开口和所述第二开口,所述第一连接管在所述第一水桶内呈S型分布。
[0014]优选的,所述过滤装置为油桶。
[0015]优选的,所述第三开口和所述第四开口均设置于所述油桶的上部,所述第一连接管的出气口端距离所述油桶底部的距离小于所述油桶高度的三分之一。
[0016]优选的,所述第三开口设置在所述油桶一侧、且与所述油桶底部的距离小于所述油桶高度的三分之一位置处,所述第四开口设置在所述油桶上、且与所述第三开口相对的一侧。
[0017]优选的,所述第二冷却装置为第二水桶,第五开口和第六开口均设置在所述第二水桶的上部,所述第二连接管在所述第二水桶内呈S型分布。
[0018]优选的,所述第一连接管和所述第二连接管的内径均为0.5~1cm,外径为1~1.5cm。
[0019]优选的,所述第一冷却装置、过滤装置和第二冷却装置均为长方体型,且长宽高分别为15
×
15
×
30cm。
[0020]基于上述技术方案,本技术具有以下特点:
[0021]第一,真空油泵保护装置中利用第一冷却装置对气体进行初步冷却,实现初步气液分离,再经过气体经过过滤装置进行充分过滤之后,再经过第二冷却装置冷却,实现气液的再次分离,进而确保进入真空有泵内的气体不含腐蚀真空油泵内部零件的物质,进而保护真空油泵,结构设置简单,提高真空油泵保护装置使用的方便性。
[0022]第二,第一冷却装置和第二冷却装置为水桶,过滤装置为油桶,充分降低真空油泵的使用成本,并且利用有机物互溶的原理,利用油桶中的油与气体进行对流,并且大颗粒杂质都被留存在油桶中,进一步提高气体的过滤效果,且过滤之后的气体内,基本上不含大颗粒物质。
[0023]第三,气体流动通路上分成第一连接管和第二连接管,且第一连接管和第二连接管分开设置,能进一步延长气体流动的通路,且能有效避免气流通路上发生倒流现象。
附图说明
[0024]图1是本技术真空油泵保护装置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25]下面将结合附图对本技术作进一步说明。
[0026]本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真空油泵保护装置,以解决现有技术中真空油泵保
护装置使用方便性低下以及使用成本较高的问题。为进一步公开本技术,现结合说明书附图,对本技术做进一步说明。
[0027]参照附图1,真空油泵保护装置包括第一连接管1、第一冷却装置2、过滤装置3、第二连接管4以及第二冷却装置5,其中,第一连接管1的一端与待抽真空装置(图中未示出)出气口连接,第一冷却装置2上设置有第一开口21和第二开口22,第一连接管1的另一端伸入第一开口21内,并从第二开口22伸出,且第一连接管1的外表面与第一冷却装置2内的冷却介质紧密接触,过滤装置3上设置有第三开口31和第四开口32,第一连接管1的端部从第三开口31伸入过滤装置3内,第一连接管1内的气体从其端部进入过滤装置3内,并从过滤装置3的上部设置的第四开口32流出,第四开口32与第二连接管4的一端连接,第二冷却装置5上设置有第五开口51和第六开口52,第二连接管4的另一端从第五开口51伸入第二冷却装置5内,并从第六开口52伸出,第二连接管4的外表面与第二冷却装置5内的冷却介质紧密接触,第二连接管4的端部与真空油泵(图中未示出)进气口连接。在真空油泵保护装置工作的过程中,真空油泵启动,为经过真空油泵保护装置的气体运动提供动力,气体从待抽真空装置的出气口流出,进入第一连接管1内并沿着第一连接管1的通路流动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真空油泵保护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一与待抽真空装置出气口连接的第一连接管;一第一冷却装置,所述第一冷却装置上设置有供所述第一连接管伸入的第一开口,所述第一冷却装置上还设置有供所述第一连接管伸出的第二开口,所述第一冷却装置内的冷却介质与所述第一连接管的外表面紧密接触;一过滤装置,所述过滤装置上设置有供所述第一连接管伸入的第三开口,所述过滤装置的上部设置有供所述过滤装置内的气体流出的第四开口;一与所述第四开口连通的第二连接管,所述第二连接管的出气口端与真空油泵进气口连通;以及一第二冷却装置,所述第二冷却装置上设置有供所述第二连接管伸入的第五开口,所述第二冷却装置上还设置有供所述第二连接管伸出的第六开口,所述第二冷却装置上的冷却介质与所述第二连接管的外表面紧密接触。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真空油泵保护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冷却装置为第一水桶,所述第一水桶的上部设置有所述第一开口和所述第二开口,所述第一连接管在所述第一水桶内呈S型分布。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真空油泵保护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过滤装置为油桶。4...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魏剑刚李晨赵荣安
申请(专利权)人:上海典范医疗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