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重庆大学专利>正文

一种汽车后视镜的调节装置及后视镜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33297678 阅读:9 留言:0更新日期:2022-05-06 12:02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一种机电控制技术,具体涉及汽车后视镜的调节装置,包括与驱动装置相连的行星齿轮机构,齿圈上设有外环齿圈,并配设与外环齿圈相啮合的齿圈从动齿轮,所述齿圈从动齿轮连有第一蜗杆传动机构,所述行星架连有第二蜗杆传动机构,在第一蜗杆传动机构和第二蜗杆传动机构上均设有制动装置,并且与第一蜗杆传动机构配设有第一向旋转齿轮、与第二蜗杆传动机构配设有第二向旋转齿轮。该调节装置巧妙利用行星轮机构,配合设置第一蜗杆传动机构和第二蜗杆传动机构,形成两个方位的轴向运动,整个装置只需一个驱动装置实现后视镜两个方位的调节,整个调节装置结构简单、体积小,利于控制装配精度和装配质量、并控制成本。并控制成本。并控制成本。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汽车后视镜的调节装置及后视镜


[0001]本技术涉及一种机电控制技术,特别是一种汽车后视镜的调节装置及后视镜。

技术介绍

[0002]现有汽车的外后视镜的调节装置,包括两个方向的转动,一个是绕近似与地面垂直的轴进行转动,以完成外后视镜的收折和展开;另一个是绕近似与地面平行的轴进行转动,以完成外后视镜的俯仰,这种方式的两个方向转动是通过两个分离的控制装置得以实现的。
[0003]如中国专利:汽车后视镜镜面驱动器、申请号:2011101854496,公开了一种汽车后视镜镜面驱动器,它包括底座、上盖、浮动板、浮动杆、传动装置及二个与传动装置连接的电机和弧形齿条;提供了一种调节时稳定性较好、噪声较小、承载力大、手动调节顺畅及调节角度较大的汽车后视镜镜面驱动器。但该镜面驱动器在满足调节功能的同时,存在以下缺点:两个分离的控制装置需要传动装置及两个电机,造成结构分散、复杂、部件整体体积大,不利于控制装配精度、质量以及控制成本。

技术实现思路

[0004]本技术的专利技术目的在于:针对现有后视镜调节装置存在结构分散、复杂、部件整体体积大,不利于控制装配精度、质量及成本的技术问题,提供一种汽车后视镜的调节装置及后视镜,该调节装置巧妙利用行星轮机构,配合设置第一蜗杆传动机构和第二蜗杆传动机构,形成两个方位的轴向运动,整个装置只需一个驱动装置实现后视镜两个方位的调节,整个调节装置结构简单、体积小,利于控制装配精度和装配质量,并控制生产成本。
[0005]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采用的技术方案为:
[0006]一种汽车后视镜的调节装置,包括与驱动装置相连的行星齿轮机构,所述行星齿轮机构包括太阳轮、行星轮、行星架和齿圈,所述齿圈上设有外环齿圈,并配设与外环齿圈相啮合的齿圈从动齿轮,所述齿圈从动齿轮连有第一蜗杆传动机构,所述行星架连有第二蜗杆传动机构,在第一蜗杆传动机构和第二蜗杆传动机构上均设有制动装置,并且与第一蜗杆传动机构配设有第一向旋转齿轮、与第二蜗杆传动机构配设有第二向旋转齿轮,所述第一向旋转齿轮和第第二向旋转齿轮均与安置后视镜的壳体相连。
[0007]该调节装置巧妙利用行星轮机构,并设置外环齿圈及齿圈从动轮,配合设置第一蜗杆传动机构和第二蜗杆传动机构,利用第一向旋转齿轮及第二向旋转齿轮形成两个方位的轴向运动,实现整个调节装置及后视镜的动作需求;在第一蜗杆传动机构和第二蜗杆传动机构上均设制动装置,当第一蜗杆传动机构被制动时,齿圈从动齿轮及齿圈均被制动,驱动装置带动行星轮自转并公转,并带动行星架及第二蜗杆传动机构转动,实现第二向旋转齿轮的转动,实现后视镜的第二向调节;反之,当第二蜗杆传动机构被制动时,行星架被制动,行星轮公转被限位,驱动装置带动行星轮自转、齿圈转动,带动第一蜗杆传动机构转动,
实现第一向旋转齿轮的转动及后视镜的第二向调节,整个装置只需一个驱动装置实现后视镜两个方位的调节,整个调节装置结构简单、体积小,利于控制装配精度和装配质量、并控制成本。
[0008]作为本技术的优选方案,与所述第一蜗杆传动机构配设水平轴齿轮,与第二蜗杆传动机构配设竖向轴齿轮。相反,也可与第一蜗杆传动机构配设竖向轴齿轮,与第二蜗杆传动机构配设水平轴齿轮,实现后视镜两个方向的转动调节。
[0009]作为本技术的优选方案,所述第一蜗杆传动机构包括设于齿圈从动齿轮上的第一传动蜗杆,并在第一传动蜗杆上设有第一蜗杆齿,所述水平轴齿轮与第一蜗杆齿配对形成蜗轮蜗杆结构。
[0010]作为本技术的优选方案,所述第二蜗杆传动机构包括设于行星架上的第二传动蜗杆,并在第二传动蜗杆上设有第二蜗杆齿,所述竖向轴齿轮与第二蜗杆齿配对形成蜗轮蜗杆结构。该装置将蜗轮蜗杆机构与行星齿轮机构结合,利用蜗轮蜗杆机构结构紧凑、传动比大、运行平稳、噪音小企且具自锁性能,进一步简化结构、减小整个调节装置体积,保证后视镜的动作精度,并保证长期运行后的稳定性能。
[0011]作为本技术的优选方案,所述制动装置包括电磁阀、弹簧及制动盘,并在第一传动蜗杆和第二传动蜗杆上分别设有摩擦盘。通过控制电磁阀的通断实现制动盘与摩擦盘的接触或分离,进而实现或停止制动,控制第一传动蜗杆和第二传动蜗杆的转动或停止转动动作,实现整个调节装置的转向,为实现精准调节汽车后视镜位置起到关键作用。
[0012]作为本技术的优选方案,所述竖向轴齿轮连有支座,汽车后视镜的调节装置部件设置在壳体内,所述支座与壳体球铰连接。支座用于将整个调节装置安置在汽车上,支座与壳体球铰连接便于带动壳体及后视镜收折和展开动作。
[0013]针对在外后视镜壳体和镜片之间存在间隙,密封性不好,容易进水进灰尘,对产品寿命有不良影响的技术问题:
[0014]作为本技术的优选方案,所述壳体包括内壳体和外壳体,所述内壳体与外壳体球铰连接,所述水平轴齿轮设置在外壳体上,其余汽车后视镜的调节装置部件设置在内壳体内,所述内壳体与支座球铰连接,所述后视镜镜片安装在外壳体上。水平轴齿轮设置在外壳体,内壳体与外壳体球铰连接,在水平轴齿轮旋转带动后视镜俯仰动作时,无需内壳体内的其他部件运动,减少磨损,同时也能减小后视镜壳体和镜片之间的间隙,提高密封性,减少灰尘进入,确保性能。
[0015]作为本技术的优选方案,所述驱动装置包括驱动电机,驱动电机的输出轴上连有驱动蜗杆,并与驱动蜗杆配设从动蜗轮,所述从动蜗轮的输出轴与行星齿轮机构的太阳轮相连。通过对行星轮机构的转动控制,达到只用一个驱动电机实现汽车后视镜两个方向的调节,整体结构简化、减小装置体积,节约成本。
[0016]一种汽车后视镜,该后视镜内包括上述的汽车后视镜的调节装置。
[0017]综上所述,由于采用了上述技术方案,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是:
[0018]1、该调节装置巧妙利用行星轮机构,配合设置第一蜗杆传动机构和第二蜗杆传动机构,形成两个方位的轴向运动,整个装置只需一个驱动装置实现后视镜两个方位的调节,整个调节装置结构简单、体积小,利于控制装配精度和装配质量、并控制成本;
[0019]2、该装置将蜗轮蜗杆机构与行星齿轮机构结合,利用蜗轮蜗杆机构结构紧凑、传
动比大、运行平稳、噪音小企且具自锁性能,进一步简化结构、减小整个调节装置体积,保证后视镜的动作精度,并保证长期运行后的稳定性能;
[0020]3、通过控制电磁阀的通断实现制动盘与摩擦盘的接触或分离,进而实现或停止制动,控制第一传动蜗杆和第二传动蜗杆的转动或停止转动动作,实现整个调节装置的转向,为实现精准调节汽车后视镜位置起到关键作用;
[0021]4、通过对行星轮机构的转动控制,达到只用一个驱动电机实现汽车后视镜两个方向的调节,整体结构简化、减小装置体积,节约成本。
附图说明
[0022]图1是本技术汽车后视镜的调节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0023]图2为实施例中本专利技术汽车后视镜的调节装置的另一方向示意图。
[0024]图中标记:1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汽车后视镜的调节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与驱动装置相连的行星齿轮机构,所述行星齿轮机构包括太阳轮、行星轮、行星架和齿圈,所述齿圈上设有外环齿圈,并配设与外环齿圈相啮合的齿圈从动齿轮,所述齿圈从动齿轮连有第一蜗杆传动机构,所述行星架连有第二蜗杆传动机构,在第一蜗杆传动机构和第二蜗杆传动机构上均设有制动装置,并且与第一蜗杆传动机构配设有第一向旋转齿轮、与第二蜗杆传动机构配设有第二向旋转齿轮,所述第一向旋转齿轮和第第二向旋转齿轮均与安置后视镜的壳体相连。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汽车后视镜的调节装置,其特征在于,与所述第一蜗杆传动机构配设水平轴齿轮,与第二蜗杆传动机构配设竖向轴齿轮。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汽车后视镜的调节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蜗杆传动机构包括设于齿圈从动齿轮轴心的第一传动蜗杆,并在第一传动蜗杆上设有第一蜗杆齿,所述水平轴齿轮与第一蜗杆齿配对形成蜗轮蜗杆结构。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汽车后视镜的调节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蜗杆传动机构包括设于行星架轴心的第二传动蜗杆,并在第二传动蜗杆上设...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卢海峰阳小光王攀庞利波
申请(专利权)人:重庆大学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