胀管器润滑结构及胀接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33295880 阅读:38 留言:0更新日期:2022-05-01 00:24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胀管器润滑结构及胀接装置,包括:轴承,与胀壳转动连接,且轴承的一侧向外延伸一圈环绕所述胀壳的接口,所述接口上设有连通胀壳外壁面的润滑油口;输油组件,通过管道连接所述润滑油口。本发明专利技术通过在胀管器上设置输油气口,输油组件通过输油气管连接润滑油口,使输油组件可以将润滑油吹至胀壳的外表面,胀管器工作时的旋转扩张过程中,胀壳会旋转自转同时向前移动,使润滑油均匀涂抹。从而实现自动涂抹润滑油,方便控制润滑油量,也不需要频繁更换胀管器。且Z型关节臂可以保持胀接过程稳定,防止抖动过大影响胀接质量。防止抖动过大影响胀接质量。防止抖动过大影响胀接质量。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胀管器润滑结构及胀接装置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管孔胀接
,特别是涉及一种胀管器润滑结构及胀接装置。

技术介绍

[0002]管壳式换热器(shell and tube heat exchanger)又称列管式换热器。是以封闭在壳体中管束的壁面作为传热面的间壁式换热器。这种换热器结构简单、造价低、流通截面较宽、易于清洗水垢;但传热系数低、占地面积大。可用各种结构材料(主要是金属材料)制造,能在高温、高压下使用,是应用最广的类型。其中,壳管式换热器管板与换热管的常用连接结构为强度胀结合,其连接接头的作用主要是承压与密封。中央空调用换热器主要是固定管板式换热器,管板兼做支撑用。其换热管与管板的装配形式都是将换热管从管板上的管板孔内穿入,换热管的端部与管板端面平齐,然后通过胀接使换热管扩张与管板紧密贴合,达到承压与密封的效果。
[0003]胀接过程胀管器需要手工润滑,以降低胀管器在管内的摩擦,润滑后干摩擦转为湿摩擦,增加对胀管器的散热保护,胀接过程不会刮伤换热管内表面,提高碾压力的转化。行业内一般喷壶喷洒的方式将润滑油预先喷洒到换热管内部,另外一种方式是通过多胀管器轮换浸泡。即无法控制润滑油量,还需要频繁更换胀管器,导致操作不便影响操作效率。

技术实现思路

[0004]本专利技术为了解决上述现有技术中胀管器润滑效率低的技术问题,提出一种胀管器润滑结构及胀接装置。
[0005]本专利技术采用的技术方案是:本专利技术提出了一种胀管器润滑结构,包括:轴承,与胀壳转动连接,且轴承的一侧向外延伸一圈环绕所述胀壳的接口,所述接口上设有连通至所述胀壳外壁面的润滑油口;输油组件,通过连接管连接所述润滑油口。
[0006]输油组件包括:气压输油泵,通过气管连接所述气压输油泵的气源,控制所述气源气压的电磁阀,所述气压输油泵通过输油气管连接所述润滑油口。
[0007]进一步的,所述润滑油口设置在所述接口的圆周面上。
[0008]本专利技术还提出一种胀接装置,包括:胀管器、上述的胀管器润滑结构、载具,安装在载具上的机械臂和控制输油组件的控制器,所述胀管器安装在所述机械臂末端的安装座上。
[0009]进一步的,安装座上还设有位移传感器,所述位移传感器的检测方向与所述胀管器的轴线方向平行。
[0010]当位移传感器检测到的距离参数小于预设参数时,所述控制器控制所述输油组件的电磁阀和气压输油泵开启,当位移传感器检测到的距离参数大于或等于预设参数时,所述控制器控制所述输油组件的电磁阀和气压输油泵关闭。
[0011]优选地,所述机械臂为多轴关节臂。
[0012]进一步的,所述载具上安装有竖直滑轨和可沿竖直滑轨上下滑动的基座,所述机械臂安装在所述基座上。
[0013]优选地,所述胀管器为三滚式胀管器。
[0014]与现有技术比较,本专利技术通过在胀管器上设置输油气口,输油组件通过输油气管连接润滑油口,使输油组件可以将润滑油吹至胀壳的外表面,胀管器工作时的旋转扩张过程中,胀壳会旋转自转同时向前移动,使润滑油均匀涂抹。从而实现自动涂抹润滑油,方便控制润滑油量,也不需要频繁更换胀管器。
附图说明
[0015]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专利技术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性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0016]图1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胀管器部分的结构示意图;图3为图2中胀壳的截面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17]为了使本专利技术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技术方案及有益效果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专利技术进行进一步详细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用以解释本专利技术,并不用于限定本专利技术。
[0018]下面结合附图以及实施例对本专利技术的原理及结构进行详细说明。
[0019]如图1至3所示,胀管器为常规的三滚胀管器,即胀壳的圆周面上均匀布设三条沿其轴向延伸的滚珠槽,本专利技术所提出的胀管器润滑结构具体包括:安装胀壳43的轴承41(具体为止推轴承或者滚动轴承)和输油组件,胀壳43和轴承41是胀管器的一部分,胀壳43与轴承41转动连接,且轴承41的一侧向外延伸一圈环绕胀壳的接口42,接口42呈管状,该接口42的外圆周面上设有通至胀壳表面的润滑油口44,输油组件通过输油气管连接润滑油口,输油组件可以将润滑油从润滑油口吹至胀壳的外表面,胀管器工作时的旋转扩张过程,胀壳会旋转自转,同时向前移动,使润滑油均匀涂抹。
[0020]输油组件具体包括:气压输油泵6、气源1、电磁阀(图中未示出),气压输油泵6通过气源1提供动力,电磁阀设置在气压输油泵上控制气源的气压,气压输油泵通过输油气管连接润滑油口,气压输油泵可以将油滴雾化通过输油气管输送到胀管器。
[0021]本发还提出一种胀接装置,胀管器4、上述胀管器润滑结构、载具3、机械臂33和控制器2。该胀接装置的胀管器4通过机械胀管的方式胀接,载具3的底部设有脚轮,方便搬运和移动。气压输油泵6和控制器2安装在载具上,方便供油以及控制,载具3上设有竖直滑轨31,以及对应竖直滑轨31的基座32,机械臂33的一端安装在基座32上,机械臂33的另一端设置一个安装座,安装座用于安装电动胀管机,其中胀管器4为电动胀管机的一部分。
[0022]且胀安装座上还设有位移传感器7,位移传感器7的检测方向和胀管器4的轴线方
向平行,即当胀管器4垂直管壳式换热器的管板时,位移传感器7正对管板检测位移传感器到管板之间的距离。当位移传感器检测到的距离参数小于预设参数时,控制器控制输油组件的电磁阀和气压输油泵开启,当位移传感器检测到的距离参数大于或等于预设参数时,所述控制器控制输油组件的电磁阀和气压输油泵关闭。电动胀管机的具体控制方式为判断电动胀管机的力矩值是否达到预设力矩值,若是,判定当前的管孔胀接完成,再控制胀壳从管孔内退出。
[0023]机械臂33为多轴关节臂,可以调整呈Z字型,同时因为机械臂安装在竖直滑轨上,使机械臂可以模仿机器人实现上下、前后、左右6个自由移动。可用于人工调整胀接位置。方便操作员操作。
[0024]具体操作方式为:操作人员移动载具的Z型关节臂使胀管器芯轴后退,此时位移传感器检测到与管板表面距离缩短,控制器控制输油组件在胀管器胀接前开始送油,胀接过程因为胀管器芯轴前进,位移传感器距离持续缩短,利用这一固定规则控制器可以保持输油组件持续开启直到胀接结束。胀接结束后操作人员移动载具的Z型关节臂,使胀管器退出换热器的换热管,此时位移传感器检测到与管板表面距离增大,超出设定值即预设参数时,控制自动关闭电磁阀、气压输油泵停止供油。
[0025]以上所述仅为本专利技术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以限制本专利技术,凡在本专利技术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和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专利技术的保护范围之内。
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胀管器润滑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轴承,与胀壳转动连接,且轴承的一侧向外延伸一圈环绕所述胀壳的接口,所述接口上设有连通至所述胀壳外壁面的润滑油口;输油组件,通过连接管连接所述润滑油口。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胀管器润滑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输油组件包括:气压输油泵,通过气管连接所述气压输油泵的气源,控制所述气源气压的电磁阀,所述气压输油泵通过输油气管连接所述润滑油口。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胀管器润滑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润滑油口设置在所述接口的圆周面上。4.一种胀接装置,包括:胀管器,其特征在于,还包括权利要求1至3任一项所述的胀管器润滑结构。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胀接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载具,安装在载具上的机械臂和控制输油组件的控制器,所述胀管器安装在...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杨久子李德华何五润李敏甘威胡立超
申请(专利权)人:珠海格力电器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