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提高岩黄连发芽势和发芽率的种子处理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33295692 阅读:46 留言:0更新日期:2022-05-01 00:24
本发明专利技术属于岩黄连栽培技术领域,提供一种提高岩黄连发芽势和发芽率的种子处理方法。所述方法为:将采集得到的岩黄连种子置于4℃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提高岩黄连发芽势和发芽率的种子处理方法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岩黄连栽培
,具体涉及一种提高岩黄连发芽势和发芽率的种子处理方法。

技术介绍

[0002]岩黄连(Corydalis saxicola)属罂粟科(Papaveracease)紫堇属(Corydalis)石生黄堇组植物,主要分布于广西、贵州、云南等地的岩溶地区,野生资源量很少。岩黄连为多年生草本植物,其次生代谢产物以生物碱类物质为主,具有多种药用功能,在治疗炎症、疼痛、肿瘤等方面具有优势,已被开发成注射液和片剂用于临床治疗。
[0003]岩黄连的药用功效显著,但因人为大量采挖及生存环境变化等原因导致野生资源濒临枯竭,已被列入国家2021年9月公布的《国家重点保护野生植物名录》。为了解决野生资源保护与药材利用的矛盾,亟需开展岩黄连的人工繁育和种植研究工作。但是,岩黄连种子发芽率较低,即采即播发芽率也仅为20

30%,并且随着存储时间增加发芽率不断降低,室温存储1年后发芽率低于5%(蒋运生,朱鸿杰,蒋水元等.岩黄连种子繁殖研究[J].广西科学,2006(04):324

326)。岩黄连种子除了发芽率低以外,还存在发芽周期长的问题,在自然条件下播种后2个多月都还能持续观察到新的幼苗萌发,萌发时间过长导致种苗的整齐度差,严重制约了其人工规模化种植和产业化利用。
[0004]开展岩黄连种子发芽实验,是实现岩黄连药用资源持续利用的首要任务。公开号为CN104186061B的中国专利技术专利公开了一种提高岩黄连种子萌发的方法:种子先经过2

6周低温湿藏,有效打破其休眠,促进萌芽;然后在15度左右低温下交替进行光照和避光培养,以此模拟岩黄连的自然生长环境,该方法使种子发芽率达35%以上。该方法虽然提高了种子萌发率,但是种子萌发周期长达55

65天,而且没有涉及种子发芽的整齐度问题。如何对种子进行萌发前处理,以实现既提高种子发芽率又提高发芽势,是现阶段岩黄连种苗繁育需要解决的重要难题。

技术实现思路

[0005]本专利技术的专利技术目的在于:针对上述存在的问题,提供一种提高岩黄连发芽势和发芽率的种子处理方法。采用本专利技术的方法,岩黄连种子发芽率从20

30%提高到46%;播种后3

6天种子开始萌发,此后15天内发芽率达43%,种子萌发完成时间从80天左右缩短至1个月,大幅提高岩黄连种子发芽率和萌发的整齐度,有利于岩黄连大规模播种育苗。
[0006]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采用的技术方案如下:
[0007]一种提高岩黄连发芽势和发芽率的种子处理方法,所述方法为:将采集得到的岩黄连种子置于4℃
±
1℃密封干燥冷藏;播种前将干燥冷藏后的种子与河沙、水混合密封后置于4℃
±
1℃条件下保湿冷藏处理,在保湿冷藏50

70天后取出进行播种发芽。
[0008]本专利技术中,作为优选,所述保湿冷藏的温度为4℃。
[0009]本专利技术中,作为优选,所述保湿冷藏的时间是60天。
[0010]本专利技术中,作为优选,所述保湿冷藏的种子与河沙、水的体积比为1:10:3。
[0011]本专利技术中,作为优选,所述密封采用的是塑料封口袋。
[0012]本专利技术中,作为优选,所述干燥冷藏和保湿冷藏均是在冰箱内进行。
[0013]综上所述,由于采用了上述技术方案,本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是:
[0014]1、本专利技术的岩黄连种子萌发前处理的方法能够使其种子发芽势(以第1粒种子萌发后第15天的发芽率作为发芽势)最高达到43%,发芽率最高达到46%,种子萌发完成时间从80天左右缩短至1个月,大幅提高岩黄连种子发芽率和萌发的整齐度,有利于岩黄连大规模播种育苗。
[0015]2、本专利技术的方法简单,方便操作,成本低,利于产业化利用。
附图说明
[0016]图1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6

9中2021年岩黄连种子采取混沙保湿冷藏不同天数的发芽情况;
[0017]图2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5、10

12中不同年份岩黄连种子采用常温播种及混沙保湿冷藏60天后播种的发芽情况。
具体实施方式
[0018]为了更清楚地表达本专利技术,以下通过具体实施例对本专利技术作进一步说明。以下实施例用于说明本申请,但不用于限制本申请的范围。在不背离本申请精神和实质的情况下,对本申请方法、步骤或条件所作的修改或替换,均属于本申请的范围。
[0019]若未特别指明,实施例按照常规实验条件或常规制造厂商说明书建议的条件。
[0020]若未特别指出,实施例中所用化学试剂及材料均为常规市售试剂材料,实施列中所用的技术手段为本领域技术人员所熟知的常规手段。
[0021]以下实施例中使用的植物材料为来自同一产地不同年份的岩黄连种子。
[0022]实施例1

5当年采收的岩黄连种子干燥冷藏发芽实验
[0023]1、种子的处理:
[0024](1)种子采集:岩黄连种子于2021年6月份采自广西东兰县。
[0025](2)干燥冷藏:把岩黄连种子装在信封中,外层套塑料封口袋后保存于4℃
±
1℃冰箱。
[0026]2、种子的播种试验:
[0027](1)室内培养皿播种:分别在干燥冷藏处理后的12、64和90天,取出种子进行播种。先在培养皿中装细沙至1/2处,按100粒种子/皿播种,播种后覆盖细沙1

2mm,每处理3个重复,按沙子:水体积比10:3的比例加水保湿,放置于实验室内室温条件下进行萌发处理,每隔2

3天加适量的水保持种子湿润,经过2个月的萌发,统计发芽种子数,计算平均发芽率。
[0028](2)露天育苗盘播种:分别在干燥冷藏处理后的52和54天,取出种子进行播种。采用100杯的常规育苗盘,按400粒/育苗盘的量播撒至育苗盘中,每天喷水保持湿润,经过2个月的萌发,统计发芽种子数,计算平均发芽率。
[0029]结果见表1,可以看出,当年采收的岩黄连种子,在干燥冷藏保存的情况下,随着冷藏时间的增加,种子发芽率呈逐渐提高的趋势,冷藏时间60天以内播种的发芽率普遍偏低,
干燥冷藏90天播种发芽率最高达17.67%。
[0030]表1实施例1

5的播种发芽率
[0031] 种子处理方式播种方式发芽率(%)实施例1干燥冷藏12天室内培养皿播种1.5实施例2干燥冷藏52天露天育苗盘播种1.23实施例3干燥冷藏54天露天育苗盘播种3.6实施例4干燥冷藏64天室内培养皿播种3.67实施例5干燥冷藏90天室内培养皿播种17.67
[0032]实施例6

9当年采收的岩黄连种子混沙保湿冷藏发芽实验
[0033]1、种子的处理:
[0034](1)种子采集:岩黄连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提高岩黄连发芽势和发芽率的种子处理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为:将采集得到的岩黄连种子置于4℃
±
1℃密封干燥冷藏;播种前将干燥冷藏后的种子与河沙、水混合密封后置于4℃
±
1℃条件下保湿冷藏处理,在保湿冷藏50

70天后取出进行播种发芽。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种子处理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保...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郭伦发潘燕林王新桂张怡彬秦洪波
申请(专利权)人:广西壮族自治区中国科学院广西植物研究所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