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C3位带有侧链的联芳结构手性吡哆醛催化剂及其制备方法与应用技术

技术编号:33295577 阅读:51 留言:0更新日期:2022-05-01 00:24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一种C3位带有侧链的联芳结构手性吡哆醛催化剂及其制备方法与应用,手性吡哆醛类化合物具有如式1所示的结构式:式中,R1为H、C1‑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C3位带有侧链的联芳结构手性吡哆醛催化剂及其制备方法与应用


[0001]本专利技术属于有机合成
,涉及一种C3位带有侧链的联芳结构手性吡哆醛催化剂及其制备方法与应用。

技术介绍

[0002]含有自由氨基的化合物可以在生物体内直接参与多种反应。例如,在酶催化的条件下,甘氨酸可以对亲电试剂(如醛)发生直接加成生成β

羧基α

氨基酸。该反应条件温和,甘氨酸无需任何保护基,可直接参与反应。在该反应中,酶的活性中心是维生素B6,其在体内以磷酸的形式存在,即磷酸吡哆胺(PMP)和磷酸吡哆醛(PLP),主要是作为辅酶因子参与多种酶催化的反应。化学家们发现,在没有酶存在的情况下,吡哆醛也可以诱导甘氨酸对醛的加成。Kuzuhara和Breslow课题组在手性吡哆醛参与的甘氨酸对醛的加成反应中,做出了很多开创性的工作[H.Kuzuhara,N.Watanabe,M.Ando,J.Chem.Soc.,Chem.Commun.1987,95

96;M.Ando,H.Kuzuhara,Bull.Che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C3位带有侧链的联芳结构手性吡哆醛类化合物,其特征在于,该手性吡哆醛类化合物具有如式1所示的结构式:式中,R1为H、C1‑
24
的烃基或卤素基团中的一种,R2、R3分别为H或C1‑
24
的烃基,其中所述的烃基包括烷基、芳基或稠环芳基中的一种。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C3位带有侧链的联芳结构手性吡哆醛类化合物,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手性吡哆醛类化合物具有如式(R,S)

1、(S,S)

1、(R,R)

1或(S,R)

1所示的至少一种结构式: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C3位带有侧链的联芳结构手性吡哆醛类化合物,其特征在于,R1为H、甲基、乙基、正丙基、异丙基、正丁基、叔丁基、环戊基、环己基、环庚基、苯基、苄基、(1

苯基)乙基、1

萘基或2

萘基中的一种;R2、R3分别为H、甲基、乙基、正丙基、异丙基、正丁基、叔丁基、环戊基、环己基、环庚基、苯基、苄基、2

联苯、3

联苯、4

联苯、2,6

二联苯、3,5

二联苯、1

萘基或2

萘基中的一种。4.如权利要求1至3任一项所述的一种C3位带有侧链的联芳结构手性吡哆醛类化合物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该方法包括以下步骤:S1:将式5所示的化合物与式6所示的化合物在钯络合物的作用下,进行偶联反应,得到式7所示的化合物;
S2:将式7所示的化合物经过对甲苯磺酸处理,得到式8所示的化合物;再经过碱性处理,得到式9所示的化合物;S3:将式9所示的化合物用(S)

BINOL进行拆分,分别得到式(S,S)

10、(R,S)

10所示的化合物;S4:将式(S,S)

10所示的化合物在碱性试剂的作用下脱去BINOL后,再经过酸化,得到式(S)

9所示的化合物;将式(R,S)

10所示的化合物在碱性试剂的作用下脱去BINOL后,再经过酸化,得到式(R)

9所示的化合物;
S5:将式(S)

9或(R)

9所示的化合物与式11所示的手性氨基酸酯进行缩合反应,得到式12所示的化合物;S6:将式12所示的化合物在酸性试剂的作用下进行水解,得到所述的手性吡哆醛类化合物。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C3位带有侧链的联芳结构手性吡哆醛类化合物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S1包括:将式5所示的化合物、式6所示的化合物、Pd2(dba)3、配体、碱性试剂于溶剂中在室温

120℃下搅拌反应1

24h,即得到式7所示的化合物;其中,所述的式5所示的化合物、Pd2(dba)3、配体、碱性试剂、式6所示的化合物的摩尔比为1:(0.025

1.0):(0.05

2.0):(1

5):(1

5);步骤S2包括:在溶剂原甲酸三乙酯中,将式7所示的化合物与对甲苯磺酸以摩尔比1:(0.1

5)混合,并在90℃至120℃下反应1

24h,得到式8所示的化合物;再在溶剂中,将式8所示的化合物与氢氧化钠以摩尔比1:(2

20)混合,并在40

120℃下反应1

72h,即得到式9所示的化合物。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一种C3位带有侧链的联芳结构手性吡哆醛类化合物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S3包括:在溶剂中,将式9所示的化合物、(S)

BINOL、缩合剂、碱性试剂混合,并在室温

50℃下搅拌反应3

24h,即得到式(S,S)

10、(R,S)

10所示的化合物;其中,式9所示的化合物、(S)

BINOL、碱性试剂、缩合剂的摩尔比为1:(1

5):(1

5):(1

5);所述的缩合剂包括1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赵宝国陈雯雯马继国高斌
申请(专利权)人:上海师范大学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