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适用于强放射性环境的组合式远传行星机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3281170 阅读:12 留言:0更新日期:2022-04-30 23:41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适用于强放射性环境的组合式远传行星机构,包括设置在热室内的公转台、自转轮、输出轮、第一动力装置和第二动力装置;公转台的轴心处贯穿设置有第一转轴,公转台可绕第一转轴转动;自转轮安装在公转台上并通过第一转轴与公转台同轴连接;输出轮通过第二转轴偏心设置在公转台上且输出轮与自转轮传动连接;第一动力装置、第二动力装置均设置在热室外,第一动力装置通过第一中间组件驱动第一转轴转动;第二动力装置通过第二中间组件驱动公转台转动;将受辐照剂量敏感的电气设备及测量元件设置在屏蔽层外,可采用普通电气设备部件,成本低廉;强放射性环境内均为机械结构部件,耐辐照能力强,设备运行可靠。设备运行可靠。设备运行可靠。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适用于强放射性环境的组合式远传行星机构


[0001]本技术涉及在放射性废物处理、核设施反应堆退役拆解等场合中的动力传输结构,具体为一种适用于强放射性环境的组合式远传行星机构。

技术介绍

[0002]后处理厂对乏燃料或其他放射性物质进行物理、化学操作时,通常在具有强放射性的热室中进行,且需要设置屏蔽层将热室与外界隔离开。为避免因过量辐照导致设备部件的性能急速退化和破坏失效,不仅传感器等测控仪器需要布置在热室的屏蔽层外,电机等原动机一般也需要设置在热室外,并利用传动机构以实现热室内部的运动功能。
[0003]但是,这种将原动机置于热室外部的方式仅能实现单一的动作,如单纯的进给运动、旋转运动等。然而实际工况下常常会有组合运动的需求,目前,后处理厂热室中应用组合传动的方式主要采用直接将进口的专用耐辐照电机作为消耗品放置在热室内进行工作,其成本高昂、且检维修不便。
[0004]因此,需要设计一种机构,使其能够在强放射性环境中实现组合式运动,其同时具有便于进行参数设置和运行控制、传递负载能力大、结构紧凑、成本低廉、维修便利性好等优点。
[0005]放射性屏蔽层内部是放射性的环境,它和周围环境隔绝,布置于放射性屏蔽层内部的动力运动设备往往需要将外部原动机的动力

运动引入内部。如果将原动机布置于放射性屏蔽层内,由于放射性的存在,原动机寿命会很短,而且容易被污染,增加了检修、设施退役等方面的强度,所以往往把原动机布置于放射性屏蔽层外。
[0006]目前,后处理厂放射性屏蔽层中应用组合传动方式的设备,主要采用进口的专用耐辐照电机,成本高昂、且检维修不便。
[0007]因此,需要设计传动机构,使其能够适用于强放射性环境,便于进行参数设置、运行控制和售后维修,以达到结构紧凑降低成本的目的。

技术实现思路

[0008]针对现有技术中存在的如何设计一种结构实现在强放射性环境中传动的问题,本技术提出了一种方案,通过采用将动力装置外置和采用行星组合传动的方式以解决以上问题。
[0009]本技术提出的具体方案如下:
[0010]一种适用于强放射性环境的组合式远传行星机构,包括设置在热室内的公转台、自转轮、输出轮、第一动力装置和第二动力装置;
[0011]所述公转台的轴心处贯穿设置有第一转轴,所述公转台可绕所述第一转轴转动;所述自转轮安装在所述公转台上并通过所述第一转轴与所述公转台同轴连接;所述输出轮通过第二转轴偏心设置在所述公转台上且所述输出轮与所述自转轮传动连接;
[0012]所述第一动力装置、第二动力装置均设置在热室外,所述第一动力装置通过第一
中间组件驱动所述第一转轴转动;所述第二动力装置通过第二中间组件驱动所述公转台转动。
[0013]进一步的,所述第一动力装置通过第一贯穿件与所述第一中间组件传动连接;所述第二动力装置通过第二贯穿件与所述第二中间组件传动连接;所述第一贯穿件与所述第二贯穿件贯穿热室。
[0014]进一步的,所述第一中间组件包括第一连杆结构、自转驱动件和弹性联轴器,所述第一动力装置与所述第一连杆结构连接,所述第一连杆结构与自转驱动件连接,所述自转驱动件通过弹性联轴器驱动所述第一转轴转动。
[0015]进一步的,所述第二中间组件包括第二连杆结构和公转驱动件,所述第二动力装置与所述第二连杆结构连接,所述第二连杆结构通过公转驱动件驱动所述公转台转动。
[0016]进一步的,所述公转驱动件为采用齿轮圆周驱动、蜗轮蜗杆圆周驱动或直线连杆驱动。
[0017]进一步的,所述自转轮和所述输出轮均为齿轮,所述自转轮和所述输出轮啮合传动。
[0018]进一步的,还包括箱体,所述箱体固定在所述公转台上且所述自转轮和所述输出轮均设置在所述箱体内。
[0019]进一步的,所述第一动力装置和第二动力装置均为电机。
[0020]采用本技术方案所达到的有益效果为:
[0021](1)将受辐照剂量敏感的电气设备及测量元件设置在屏蔽层外,可采用普通电气设备部件,成本低廉;强放射性环境内均为机械结构部件,耐辐照能力强,设备运行可靠,维修检修方便。
[0022](2)远传的自转公转行星机构可实现诸如切削进给、夹持转运、行星式搅拌等各类组合驱动运动,适用范围广。
[0023](3)自转和公转运动的远传驱动相对独立,其负载能力不受运行动作和空间限制的影响,可传递大负载扭矩,且便于对每个动作独立进行参数设置和运行控制。
[0024](4)第一转轴和自转驱动件通过弹性联轴器进行连接,可补偿输出轮绕回转中心(第一转轴的轴心)公转时因加工和装配公差导致的对中度偏差,既能传递大负载扭矩,又具有较好的装配工艺性。
附图说明
[0025]图1为组合式远传行星机构的平面结构图。
[0026]图2为图1中A向的平面结构图。
[0027]图3为公转驱动件为齿轮时,组合式远传行星机构的平面结构图。
[0028]其中:10公转台、11第一转轴、20自转轮、30输出轮、31第二转轴、40第一动力装置、41第一贯穿件、50第二动力装置、51第二贯穿件、61第一连杆结构、62自转驱动件、63弹性联轴器、71第二连杆结构、72公转驱动件、100热室。
具体实施方式
[0029]以下结合附图对本技术的原理和特征进行描述,所举实例只用于解释本实用
新型,并非用于限定本技术的范围。
[0030]本实施例提供了一种适用于强放射性环境的组合式远传行星机构,通过在强放射性环境中设置本组合式远传行星机构,便于进行运行参数调节和控制,其传递负载能力大、结构紧凑、成本低廉、维修便利性好。
[0031]具体的,参见图1

图2,组合式远传行星机构包括设置在热室100内的公转台10、自转轮20、输出轮30、第一动力装置40和第二动力装置50。
[0032]其中,公转台10的轴心处贯穿设置有第一转轴11,公转台10可绕第一转轴11转动;自转轮20安装在公转台10上并通过第一转轴11与公转台10同轴连接;输出轮30通过第二转轴31偏心设置在公转台10上且输出轮30与自转轮20传动连接。
[0033]可以理解为,第一转轴11的转动将使得安装在第一转轴11上的自转轮20同步转动,而自转轮20与输出轮30传动连接;因此自转轮20的转动也将驱动输出轮30转动,输出轮30转动产生的转动动力通过第二转轴31进行传递。
[0034]可选的,自转轮20和输出轮30均为齿轮,自转轮20和输出轮30啮合传动。
[0035]为了实现输出轮30的公转,本方案中设计的公转台10能够绕着第一转轴11旋转,可以理解为此时的第一转轴11为回转中心,自转轮20绕着第一转轴11转动的同时驱动者输出轮30绕第二转轴31自转转动;同时公转台10能够绕着第一转轴11使得输出轮30绕着第一转轴11公转转动。
[0036]通过以上结构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适用于强放射性环境的组合式远传行星机构,其特征在于,包括设置在热室(100)内的公转台(10)、自转轮(20)、输出轮(30)、第一动力装置(40)和第二动力装置(50);所述公转台(10)的轴心处贯穿设置有第一转轴(11),所述公转台(10)可绕所述第一转轴(11)转动;所述自转轮(20)安装在所述公转台(10)上并通过所述第一转轴(11)与所述公转台(10)同轴连接;所述输出轮(30)通过第二转轴(31)偏心设置在所述公转台(10)上且所述输出轮(30)与所述自转轮(20)传动连接;所述第一动力装置(40)、第二动力装置(50)均设置在热室(100)外,所述第一动力装置(40)通过第一中间组件驱动所述第一转轴(11)转动;所述第二动力装置(50)通过第二中间组件驱动所述公转台(10)转动。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适用于强放射性环境的组合式远传行星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动力装置(40)通过第一贯穿件(41)与所述第一中间组件传动连接;所述第二动力装置(50)通过第二贯穿件(51)与所述第二中间组件传动连接;所述第一贯穿件(41)与所述第二贯穿件(51)贯穿热室(100)的放射性屏蔽层。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适用于强放射性环境的组合式远传行星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中间组件包括第一连杆结构(61)、自转驱动...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陈权张红亮王权熊志梁毕颖光王国强罗钰龙
申请(专利权)人:武汉海王新能源工程技术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