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江湜玮专利>正文

中置灯组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33278601 阅读:23 留言:0更新日期:2022-04-30 23:38
一种中置灯组装置,将前照灯由侧方双置改为具备旋转移动结构(2)的中置前照灯组(1),根据智能驾驶的需要,两侧上前纵梁空间安装用于智能驾驶的双侧智能传感(8),上前纵梁延后构成上下前纵梁平齐结构(6),末端可安装上前纵梁纵梁吸能盒(4),并与下前纵梁和/保险杠相连构成前纵梁连接结构(5),中置前照灯组(1)同时具备角度调节功能的旋转移动结构(2),并可通过照射显示屏幕具备灯组投影(3)功能以及用车灯的闪烁等构成沟通方式的车语系统(7)。灯的闪烁等构成沟通方式的车语系统(7)。灯的闪烁等构成沟通方式的车语系统(7)。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中置灯组装置


[0001]本公开涉及交通工具照明及智能系统。

技术介绍

[0002]随着新能源车的日益普及,未来的汽车终将逐步淘汰前置进气的驱动方式,飞行器所需科技越来越具现化,可现阶段汽车的主要构架却没有做出更好的改变,更无法应对未来智能化甚至飞行汽车的需要。
[0003]现有技术中,车灯通常至于车辆两侧,而同处两侧的前纵梁则是汽车保护的主要结构之一,但在有限的空间内,车灯与上前纵梁(又称机舱纵梁)的重叠空间增大了设计难度。上前纵梁与前保险杠及下前纵梁连接较少,使车辆在与货车、半挂车等底盘较高车辆的碰撞中,短小的上前纵梁根本无法有效吸收伤害,A柱完全破碎甚至侵入驾驶舱,造成人员非死即伤的重大车祸。
[0004]车辆正面碰撞中,有超过三分之一的情况都是偏置碰撞。这一情况的模拟及结果,在速度仅64KM/H的汽车偏置碰撞测试中可以很明显看出,能得到五星评价的仅为少数车型。
[0005]同时,两侧大灯设计在成本和结构上都更加复杂,维修保养时,都需要二倍的支出,且发生碰撞时,双侧大灯容易损坏,中置大灯在碰撞中易损度更低。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中置灯组装置,其特征在于,前照灯位于车辆、汽车飞机、飞行器的前部中间位置,上前纵梁末端可呈上下前纵梁平齐结构(6)、安装上前纵梁吸能(4)、与下前纵梁和/保险杠相连构成上前纵梁连接结构(5)、安装智能传感(8)以上至少之一或多者组合。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中置灯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中置前照灯组(1),单或多组安装在车辆、汽车飞机和/或飞行器的前中部区域,上前纵梁之间的照明系统,由卤素照明、氙气照明、LED照明、激光照明、矩阵照明以上之一或多者组合构成,并可添加透镜调节、折射调节、反射调节以上之一或多者组合构成辅助组件,连接车辆、汽车飞机和/或飞行器的控制系统、电子系统、智能控制系统(9)进行控制。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中置灯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旋转移动结构(2),通过安装在上前纵梁和/或下前纵梁及其延展部分的单或多组的电机控制、机械控制、电磁控制、手动控制以上之一或多者组合构成,连接车辆、汽车飞机和/或飞行器的控制系统、电子系统、智能控制系统(9),对中置前照灯组(1)进行旋转和/或移动调节。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中置灯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灯组投影(3),连接车辆和/或飞行器的控制系统、电子系统、智能控制系统(9)获得需要显示的信息、内容,通过安装在中置前照灯组(1)的显示屏幕显示内容,旋转移动结构(2)调节中置前照灯组(1)的位置、角度,将显示内容投影至车辆、飞行器外物体表面和/或反射系统、单或多组的半透、背投、正投以上之一或多者组合的幕布系统。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中置灯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上前纵梁吸能(4),单或多组安装在上下前纵梁平齐结构(6)、上前纵梁的前端和/或中端的吸能盒、吸能材质装置,作用在于充分利...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五一IntClB六零Q一零四
申请(专利权)人:江湜玮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