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ESD保护结构及其制备方法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半导体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ESD保护结构及其制备方法。
技术介绍
[0002]芯片的静电防护(Electrostatic discharge,ESD)一直是很重要的环节,传统的可控硅防护等结构可以使得芯片耐ESD,然而这些器件的静态漏电较高(芯片正常工作时ESD器件的静态漏电),难以满足超低漏电的需求,如超低偏置电流放大器等高精度仪表放大器的漏电需求。
[0003]因此,设计一种超低漏电的ESD保护结构,已成为本领域技术人员迫切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之一。
技术实现思路
[0004]鉴于以上所述现有技术的缺点,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ESD保护结构及其制备方法,用于解决现有ESD保护结构静态漏电较高的问题。
[0005]为实现上述目的及其他相关目的,本专利技术提供一种ESD保护结构,所述ESD保护结构包括:全耗尽绝缘体上硅,由下至上依次包括硅衬底、埋氧层及顶层硅;硅化物层,形成于所述埋氧层的上表面,且形成于所述顶层硅的两侧;栅氧层,形成于所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ESD保护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ESD保护结构包括:全耗尽绝缘体上硅,由下至上依次包括硅衬底、埋氧层及顶层硅;硅化物层,形成于所述埋氧层的上表面,且形成于所述顶层硅的两侧;栅氧层,形成于所述顶层硅的上表面;隔离层,形成于部分所述硅化物层的上表面,且形成于所述栅氧层的两侧;控制栅,形成于部分所述栅氧层的上表面;可编程栅,形成于部分所述栅氧层及与其邻接的部分所述隔离层的上表面,且形成于所述控制栅的两侧,其中,所述可编程栅与所述控制栅之间具有间距;源极,形成于所述顶层硅一侧的所述硅化物层的上表面,且形成于所述隔离层远离所述可编程栅的一侧;漏极,形成于所述顶层硅另一侧的所述硅化物层的上表面,且形成于所述隔离层远离所述可编程栅的一侧。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ESD保护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控制栅形成于所述栅氧层的中心位置;两个所述可编程栅对称形成于所述控制栅的两侧,且沿所述栅氧层和所述隔离层的邻接处对称。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ESD保护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硅化物层由下至上依次包括硅化物及金属硅化物,所述金属硅化物的功函数位于硅禁带的中央;所述控制栅、所述可编程栅、所述源极及所述漏极的材质相同,为功函数位于硅禁带中央的金属。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ESD保护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ESD保护结构为N型器件,进行ESD保护时,所述源极作为阴极接地,所述漏极、所述控制栅及所述可编程栅彼此相连并作为阳极接入正向ESD脉冲。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ESD保护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ESD保护结构为P型器件,进行ESD保护时,所述漏极作为阴极接负向ESD脉冲,所述源极、所述控制栅及所述可编程栅彼此相连并作为阳极接入电源电压。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ESD保护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ESD...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刘尧,李建平,刘筱伟,班桂春,刘海彬,刘森,
申请(专利权)人:微龛广州半导体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