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连动控制机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3274804 阅读:27 留言:0更新日期:2022-04-30 23:33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一种连动控制机构,包括有基板、记忆金属丝、齿轮、第一作用件以及第二作用件,第一作用件、第二作用件具有分别啮合于齿轮的两相对侧的齿条;第一作用件、第二作用件分别与基板之间设置有复位弹簧;记忆金属丝包括有依次一体连接构成U形的第一线体部、弯折部以及第二线体部,第一线体部、第二线体部的端部各自位于基板且相对基板位置固定;弯折部设置于第一作用件上;利用记忆金属丝通电受热后会收缩且具有形状记忆功能之特性,来驱动第一作用件以及第二作用件,实现自动打开/关闭切换控制,其结构简单,有效降低了成本,适于推广应用。推广应用。推广应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连动控制机构


[0001]本技术涉及自动打开关闭结构领域技术,尤其是指一种连动控制机构,其可应用于箱体、门体自动打开关闭控制,例如汽车储物箱、储物柜、自动售货机等。

技术介绍

[0002]目前,在箱体、门体等方面,在打开、关闭操作时,大多采用手动操作,例如:现在的汽车储物箱一般是手动打开、关闭,使用不是很方便。也有些箱体、门体等设计了电控方式来实现打开、关闭,其电控方式一般是借助马达、减速箱等来驱动相应的锁栓位移动作,结构复杂,结构成本及电控制成本均较高。
[0003]因此,需要研究一种新的技术方案来解决上述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0004]有鉴于此,本技术针对现有技术存在之缺失,其主要目的是提供一种连动控制机构,其实现自动打开/关闭切换控制,其结构简单,利用记忆金属丝通电受热后会收缩且具有形状记忆功能之特性,来驱动第一作用件以及第二作用件,省去了传统技术之马达、减速箱等复杂机构及电控,只需控制通电、断电,有效降低了成本,适于推广应用。
[0005]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采用如下之技术方案:
[0006]一种连动控制机构,包括有基板、记忆金属丝、齿轮、第一作用件以及第二作用件,其中:
[0007]所述第一作用件具有第一齿条,所述第二作用件具有第二齿条,所述第一齿条、第二齿条分别啮合于齿轮的两相对侧;所述第一作用件与基板之间设置有第一复位弹簧,所述第二作用件与基板之间设置有第二复位弹簧;
[0008]所述记忆金属丝包括有依次一体连接构成U形的第一线体部、弯折部以及第二线体部,所述第一线体部、第二线体部的端部各自位于基板且相对基板位置固定;所述弯折部设置于第一作用件上。
[0009]作为一种优选方案,所述第一作用件的端部设置有第一作用部,所述第二作用件的端部设置有第二作用部,所述第一作用部远离电性连接端所在侧并靠近弯折部而设置,所述第二作用部远离弯折部所在侧并靠近电性连接端而设置。
[0010]作为一种优选方案,所述齿轮设置于基板的正面,所述记忆金属丝位于基板的背面。
[0011]作为一种优选方案,所述基板的背面设置有分隔条和分别位于分隔条两对侧的过线槽,所述第一线体部、第二线体分别位于分隔条的两对侧,且,第一线体部、第二线体穿过相应侧的过线槽。
[0012]作为一种优选方案,所述基板的正面设置有第一滑轨和第二滑轨,所述第一作用件、第二作用件分别穿过相应的第一滑轨和第二滑轨,且沿相应的第一滑轨和第二滑轨可平移设置。
[0013]作为一种优选方案,所述第一滑轨和第二滑轨内均设置有防止第一作用件、第二作用件脱出的止挡勾槽:所述第一作用件、第二作用件的侧边往外延伸有延伸边,所述延伸边伸入止挡勾槽内;所述第一作用件、第二作用件的侧边与相应的第一滑轨和第二滑轨的内侧边保持间距。
[0014]作为一种优选方案,所述第一作用件上设置有第一挂勾部,所述第二作用件上设置有第二挂勾部,所述基板的两侧分别设置有第三挂勾部和第四挂勾部,所述第一复位弹簧的两端分别挂设于第一挂勾部、第三挂勾部,所述第二复位弹簧的两端分别挂设于第二挂勾部、第四挂勾部。
[0015]作为一种优选方案,所述基板的正面设置有齿轮安装柱和围绕齿轮安装柱布置的若干第一接触凸点,所述齿轮安装柱的周侧面沿周向间距布置有若干个第二接触凸点,所述齿轮具有内孔和围绕内孔设置的周边齿,所述齿轮可转动式套设于齿轮安装柱上,所述第一接触凸点与所齿轮的背面接触,所述第二接触凸点与齿轮的内孔表面接触。
[0016]作为一种优选方案,所述第一作用件上朝向基板的背面凸设有第五挂勾部,所述第五挂勾部具有朝向第一作用部延伸的限位板,所述限位板与第一作用件之间形成限位槽,所述记忆金属丝的弯折部挂设于第五挂勾部上,且,所述记忆金属丝的弯折部穿过限位槽。
[0017]作为一种优选方案,所述记忆金属丝为镍钛合金丝或者钛丝。
[0018]本技术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明显的优点和有益效果,具体而言,由上述技术方案可知,其主要是通过基板、记忆金属丝、齿轮、第一作用件以及第二作用件的设置,使记忆金属丝通电后,记忆金属丝立即升温并自动收缩变短,以将第一作用件朝向电性连接端所在侧平移,第一齿条带动齿轮旋转,齿轮同时联动第二齿条,使得第二作用件沿第一作用件平移方向的反方向平移,此时第一复位弹簧、第二复位弹簧均处于储能状态;而使记忆金属丝断电后,记忆金属丝温度降低并自动复原,所述第一作用件、第二作用件在相应第一复位弹簧、第二复位弹簧的复位弹力作用下,相向平移。如此,实现自动打开/关闭切换控制,其结构简单,利用记忆金属丝通电受热后会收缩且具有形状记忆功能之特性,来驱动第一作用件以及第二作用件,省去了传统技术之马达、减速箱等复杂机构及电控,只需控制通电、断电,有效降低了成本,适于推广应用。
[0019]以及,通过对基板、第一作用件、第二作用件的具体结构设计,利用第一滑轨、第二滑轨、止挡勾槽、延伸边的设置,使得第一作用件、第二作用件的位移精准可靠,而且,第一作用件、第二作用件位移时的摩擦阻力小,记忆金属丝不会因阻力过大而受损,使用寿命长。
[0020]为更清楚地阐述本技术的结构特征和功效,下面结合附图与具体实施例来对本技术进行详细说明。
附图说明
[0021]图1是本技术之实施例的应用状态的俯视图;
[0022]图2是本技术之实施例的应用状态的分解图;
[0023]图3是本技术之实施例的组装立体图;
[0024]图4是本技术之实施例的另一组装立体图;
[0025]图5是本技术之实施例的分解图;
[0026]图6是本技术之实施例的另一分解图;
[0027]图7是本技术之实施例中基板的立体图;
[0028]图8是本技术之实施例中基板的另一立体图;
[0029]图9是本技术之实施例中第一作用件的立体图;
[0030]图10是本技术之实施例中第一作用件的另一立体图;
[0031]图11是本技术之实施例中第二作用件的立体图;
[0032]图12是本技术之实施例中第二作用件的另一立体图;
[0033]图13是本技术之实施例中齿轮的立体图。
[0034]附图标识说明:
[0035]基板10、记忆金属丝20、齿轮30、第一作用件40、第二作用件50、板件60、连接器70、第三挂勾部101、第四挂勾部102、齿轮安装柱103、第一接触凸点104、第二接触凸点105、分隔条11、过线槽12、第一滑轨13、第二滑轨14、止挡勾槽15、延伸边A、内侧边B、第一线体部21、弯折部22、第二线体部23、电性连接端201、内孔31、周边齿32、齿圈部301、齿轮基板部302、第一齿条41、第一复位弹簧42、第一作用部43、第五挂勾部44、限位板441、限位槽442、第一挂勾部401、第二齿条51、第二复位弹簧52、第二作用部53、第二挂勾部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连动控制机构,其特征在于:包括有基板、记忆金属丝、齿轮、第一作用件以及第二作用件,其中:所述第一作用件具有第一齿条,所述第二作用件具有第二齿条,所述第一齿条、第二齿条分别啮合于齿轮的两相对侧;所述第一作用件与基板之间设置有第一复位弹簧,所述第二作用件与基板之间设置有第二复位弹簧;所述记忆金属丝包括有依次一体连接构成U形的第一线体部、弯折部以及第二线体部,所述第一线体部、第二线体部的端部各自位于基板且相对基板位置固定;所述弯折部设置于第一作用件上。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连动控制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作用件的端部设置有第一作用部,所述第二作用件的端部设置有第二作用部,所述第一作用部远离电性连接端所在侧并靠近弯折部而设置,所述第二作用部远离弯折部所在侧并靠近电性连接端而设置。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连动控制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齿轮设置于基板的正面,所述记忆金属丝位于基板的背面。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连动控制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基板的背面设置有分隔条和分别位于分隔条两对侧的过线槽,所述第一线体部、第二线体分别位于分隔条的两对侧,且,第一线体部、第二线体穿过相应侧的过线槽。5.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连动控制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基板的正面设置有第一滑轨和第二滑轨,所述第一作用件、第二作用件分别穿过相应的第一滑轨和第二滑轨,且沿相应的第一滑轨和第二滑轨可平移设置。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一种连动控制...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吴晓峰谢国良
申请(专利权)人:东莞市辅金精密组件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