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军用可折叠蝠群自杀型无人机收纳设备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3268229 阅读:23 留言:0更新日期:2022-04-30 23:24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一种无人机收纳设备,尤其涉及一种军用可折叠蝠群自杀型无人机收纳设备。本发明专利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方便人们使用的军用可折叠蝠群自杀型无人机收纳设备。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了这样一种军用可折叠蝠群自杀型无人机收纳设备,包括有底座、支撑台、菱形柱、菱形板、收纳框等,底座的顶部设有支撑台,支撑台的顶部中间设有菱形柱,菱形柱的顶部设有菱形板,菱形板外侧间隔转动式设有七个用于收纳无人机的收纳框。本发明专利技术通过伺服电机作为驱动力,能够驱动收纳框往上转动展开,然后人工将无人机放置在收纳框上,再通过转动卡板,即可使得卡板卡住无人机,且该设备能够一次性收纳较多的无人机,方便人们的使用。方便人们的使用。方便人们的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军用可折叠蝠群自杀型无人机收纳设备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无人机收纳设备,尤其涉及一种军用可折叠蝠群自杀型无人机收纳设备。

技术介绍

[0002]无人机在不使用时,一般需要人工对其进行收纳,其中,蝠群自杀型无人机一般数量庞大,而且携带炸弹,所以更要小心的进行收纳。
[0003]专利申请CN213503495U,公开日为20210622,公开了一种便携式无人机收纳盒,包括收纳盒本体,所述收纳盒本体的内部固定安装有海绵,所述海绵的内部开设有无人机收纳腔,所述海绵的底部设置有箱体,所述箱体的内壁固定连接有一号滑轨,所述一号滑轨的内部滑动连接有横杆,所述横杆的右侧与底座的左侧固定连接,所述底座的顶部活动连接有无人机支撑腿,所述底座的右侧与连接杆的左侧固定连接。该便携式无人机收纳盒,设置长杆、滑杆、活动杆、底座,一号弹性组件,该结构使得操作人员只需简单的操作即可将无人机本体从收纳盒中顶起,便于操作人员直接将无人机从收纳盒中拿起,同时该收纳盒内部结构简单制作成本低,实用性高。上述专利虽然方便人工将无人机取出,但是无法一次性收纳多个无人机,不方便人们的使用。
[0004]综上所述,故现在迫切需要一种方便人们使用的军用可折叠蝠群自杀型无人机收纳设备,用来解决上述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0005]为了克服现有的无人机收纳盒一般无法一次性收纳多个无人机,不方便人们使用的缺点,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方便人们使用的军用可折叠蝠群自杀型无人机收纳设备。
[0006]本专利技术通过以下技术途径实现:
[0007]一种军用可折叠蝠群自杀型无人机收纳设备,包括有底座、支撑台、菱形柱、菱形板、收纳框、转轴、卡板、展开机构和动力机构,底座的顶部设有支撑台,支撑台的顶部中间设有菱形柱,菱形柱的顶部设有菱形板,菱形板外侧间隔转动式设有七个用于收纳无人机的收纳框,收纳框上均转动式设有十组转轴,转轴上部均设有用于卡住无人机的卡板,支撑台的顶部设有用于驱动收纳框往上转动展开的展开机构,支撑台的顶部设有用于驱动展开机构工作的动力机构。
[0008]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展开机构包括有大缸体、活塞块、小缸体、活塞杆、导液管和升降杆,支撑台的顶部中间设有大缸体,大缸体位于菱形柱内侧,大缸体的内侧上部滑动式设有活塞块,菱形柱的外侧下部间隔转动式设有七个小缸体,小缸体上部均滑动式设有活塞杆,活塞杆上部均与相邻的收纳框转动式连接,小缸体与大缸体之间均设有导液管并连通,大缸体上部滑动式设有升降杆,升降杆底部与活塞块连接。
[0009]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动力机构包括有伺服电机、螺杆、导管、内螺纹管、连接杆、
移动块和第一弹性绳,支撑台的顶部中间设有伺服电机,伺服电机位于大缸体右侧,伺服电机的输出轴上设有螺杆,菱形柱内侧的上部右侧设有导管,导管内滑动式设置有内螺纹管,螺杆与内螺纹管螺纹式连接,升降杆的右侧上部设有连接杆,内螺纹管顶部设有移动块,移动块与连接杆之间设有第一弹性绳。
[0010]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还包括有用于辅助驱动卡板转动的开闭机构,开闭机构包括有转杆、大齿轮和小齿轮,收纳框的底部均间隔转动式设有十根转杆,转杆的上部均设有大齿轮,转轴的下部均设有小齿轮,小齿轮均与相邻的大齿轮啮合。
[0011]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还包括有同步机构,同步机构包括有有齿带轮和有齿皮带,转杆的下部均设有有齿带轮,同侧的十个有齿带轮之间均绕有有齿皮带。
[0012]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还包括有用于自动驱动卡板转动的传动机构,传动机构包括有第二弹性绳、连接板、连接轴、涡卷弹簧、绕线轮和绳套,菱形柱的外侧下部间隔设有七根第二弹性绳,收纳框的底部外侧均设有连接板,连接板下部均转动式设有连接轴,连接轴均与相邻的转杆连接,连接轴与相邻的连接板之间均设有涡卷弹簧,连接轴下部均设有绕线轮,第二弹性绳的上端均绕接在相邻的绕线轮上,连接轴下部均设有绳套,第二弹性绳均穿过相邻的绳套。
[0013]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还包括有用于保护无人机的防护机构,防护机构包括有定位框、防护框、限位环、导向管和压缩弹簧,菱形板的顶部设有定位框,定位框上滑动式设有防护框,收纳框均与防护框接触,定位框外侧设有限位环,限位环与防护框接触,防护框顶部设有导向管,移动块在导向管内滑动,移动块顶部与导向管的内顶部之间设有压缩弹簧。
[0014]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底座的底部设有防滑垫。
[0015]本专利技术对比现有技术来讲,具备以下优点:
[0016]1、本专利技术通过伺服电机作为驱动力,能够驱动收纳框往上转动展开,然后人工将无人机放置在收纳框上,再通过转动卡板,即可使得卡板卡住无人机,且该设备能够一次性收纳较多的无人机,方便人们的使用。
[0017]2、本专利技术通过转动一个卡板,即可在大齿轮和小齿轮的配合下,带动同组的其他卡板转动,同时,通过有齿带轮和有齿皮带的配合,能够带动同一个收纳框上的卡板转动,从而不需要人工依次转动所有的卡板,省时省力。
[0018]3、本专利技术的防护框能够罩住收纳框的外侧,从而能够对无人机进行防护,起防潮和防尘的作用。
附图说明
[0019]图1为本专利技术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0020]图2为本专利技术的第一种局部立体结构示意图。
[0021]图3为本专利技术的第二种局部立体结构示意图。
[0022]图4为本专利技术A处的局部放大图。
[0023]图5为本专利技术的第一种局部剖视图。
[0024]图6为本专利技术局部结构的仰视图。
[0025]图7为本专利技术B处的局部放大图。
[0026]图8为本专利技术的第三种局部立体结构示意图。
[0027]图9为本专利技术C处的局部放大图。
[0028]图10为本专利技术的第二种局部剖视图。
[0029]图11为本专利技术的第四种局部立体结构示意图。
[0030]图12为本专利技术未展开状态的立体图。
[0031]图13为本专利技术未展开状态的剖视图。
[0032]图中标记为:1

底座,2

支撑台,20

无人机,3

菱形柱,4

菱形板,5

收纳框,6

转轴,7

卡板,8

展开机构,81

大缸体,82

活塞块,83

小缸体,84

活塞杆,85

导液管,86

升降杆,9

动力机构,91

伺服电机,92

螺杆,93

导管,94

内螺纹管,95

连接杆,96

移动块,97

第一弹性绳,10

开闭机构,101

转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军用可折叠蝠群自杀型无人机收纳设备,包括有底座(1)、支撑台(2)、菱形柱(3)、菱形板(4)、收纳框(5)、转轴(6)和卡板(7),底座(1)的顶部设有支撑台(2),支撑台(2)的顶部中间设有菱形柱(3),菱形柱(3)的顶部设有菱形板(4),菱形板(4)外侧间隔转动式设有七个用于收纳无人机(20)的收纳框(5),收纳框(5)上均转动式设有十组转轴(6),转轴(6)上部均设有用于卡住无人机(20)的卡板(7),其特征在于,还包括有展开机构(8)和动力机构(9),支撑台(2)的顶部设有用于驱动收纳框(5)往上转动展开的展开机构(8),支撑台(2)的顶部设有用于驱动展开机构(8)工作的动力机构(9)。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军用可折叠蝠群自杀型无人机收纳设备,其特征在于,展开机构(8)包括有大缸体(81)、活塞块(82)、小缸体(83)、活塞杆(84)、导液管(85)和升降杆(86),支撑台(2)的顶部中间设有大缸体(81),大缸体(81)位于菱形柱(3)内侧,大缸体(81)的内侧上部滑动式设有活塞块(82),菱形柱(3)的外侧下部间隔转动式设有七个小缸体(83),小缸体(83)上部均滑动式设有活塞杆(84),活塞杆(84)上部均与相邻的收纳框(5)转动式连接,小缸体(83)与大缸体(81)之间均设有导液管(85)并连通,大缸体(81)上部滑动式设有升降杆(86),升降杆(86)底部与活塞块(82)连接。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军用可折叠蝠群自杀型无人机收纳设备,其特征在于,动力机构(9)包括有伺服电机(91)、螺杆(92)、导管(93)、内螺纹管(94)、连接杆(95)、移动块(96)和第一弹性绳(97),支撑台(2)的顶部中间设有伺服电机(91),伺服电机(91)位于大缸体(81)右侧,伺服电机(91)的输出轴上设有螺杆(92),菱形柱(3)内侧的上部右侧设有导管(93),导管(93)内滑动式设置有内螺纹管(94),螺杆(92)与内螺纹管(94)螺纹式连接,升降杆(86)的右侧上部设有连接杆(95),内螺纹管(94)顶部设有移动块(96),移动块(96)与连接杆(95)之间设有第一弹性绳(97)。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军用可折叠蝠群自杀型无人机收纳设备,其特征在于,还包括有用于辅助驱动卡板(7)转动的开闭机构(10),开闭...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胡中强孙建峰李涛柳占
申请(专利权)人:厦门恒远智能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