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板材叠合设备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3262940 阅读:16 留言:0更新日期:2022-04-30 23:13
本申请实施例公开一种板材叠合设备,包括:架体;第一传输机构,设置在所述架体下侧的一端,所述第一传输机构配置为用于传入第一板材至第一位置;第二传输机构,设置在所述架体下侧的另一端,所述第二传输机构配位为用于传入第二板材至第二位置;以及上料机构,所述架体相对的两侧上均设置有所述上料机构,两所述上料机构均能够在所述第一位置上方和所述第二位置上方之间来回移动,用于将所述第一板材从所述第一位置移动至所述第二位置,以将所述第一板材叠合在所述第二板材上形成板材组件。本申请通过两侧上料机构交替运送第一板材至第二板材上叠合,极大提高了工作效率以及加快了生产节拍。了生产节拍。了生产节拍。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板材叠合设备


[0001]本申请涉及自动化生产设备
,尤其涉及一种板材叠合设备。

技术介绍

[0002]双玻太阳能电池组件具有使用寿命长、发电效率高等优点,在太阳能组件市场占有率较高,因此,在不增加设备的情况下,提升玻璃板材叠合设备的工作效率可以有效提高太阳能电池组件的产量,增加收益,而目前的玻璃板材叠合设备工作效率无法进一步提高,不能满足客户的对生产的要求。

技术实现思路

[0003]有鉴于此,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一种板材叠合设备,以解决现有技术中的工作效率低问题。
[0004]为了达到上述目的,本技术的技术方案是这样实现的:一种板材叠合设备,包括:
[0005]架体;
[0006]第一传输机构,设置在所述架体下侧的一端,所述第一传输机构配置为用于传入第一板材至第一位置;
[0007]第二传输机构,设置在所述架体下侧的另一端,所述第二传输机构配置为用于传入第二板材至第二位置;以及
[0008]上料机构,所述架体相对的两侧上均设置有所述上料机构,两所述上料机构均能够在所述第一位置上方和所述第二位置上方之间来回移动,用于将所述第一板材从所述第一位置移动至所述第二位置,以将所述第一板材叠合在所述第二板材上形成板材组件。
[0009]进一步地,所述上料机构包括:
[0010]移动座,能够在所述第一位置上方和所述第二位置上方之间来回移动地设置在所述架体上;以及
[0011]吸盘组件,用于吸取所述第一板材,能够沿所述移动座上下方向移动地设置在所述移动座上。
[0012]进一步地,所述架体包括:
[0013]框架,形成有相对设置的至少两个立面;
[0014]第一滑轨,所述框架相对设置的两个立面上均设置有所述第一滑轨,每侧所述上料机构滑动设置在所述第一滑轨上;以及
[0015]支撑梁,所述支撑梁位于所述第一滑轨下方,所述第一传输机构和所述第二传输机构分别设置在所述支撑梁上。
[0016]进一步地,所述板材叠合设备还包括:
[0017]防护罩,罩设在所述架体的周侧,以将所述第一传输机构、所述第二传输机构和所述上料机构围设在所述防护罩围设的空间内。
[0018]进一步地,所述防护罩上形成有第一缺口和第二缺口,所述第一缺口用于传入所述第一板材至所述第一位置,所述第一缺口与所述第一板材的通过尺寸匹配,所述第二缺口用于传入所述第二板材至所述第二位置,所述第二缺口与所述第二板材的通过尺寸匹配。
[0019]进一步地,所述第二传输机构还配置为将所述板材组件从所述第二位置传出,所述防护罩上形成有用于传出所述板材组件的第三缺口,所述第三缺口与所述板材组件的通过尺寸匹配。
[0020]进一步地,所述防护罩上形成有至少一个透明窗口。
[0021]进一步地,所述第一传输机构和/或所述第二传输机构配置为同步带传动机构;
[0022]进一步地,所述第一传输机构的传送方向与所述第二传输机构的传送方向垂直或平行。
[0023]进一步地,所述第一传输机构和所述第二传输结构均与所述架体连接;
[0024]所述板材叠合设备还包括设置在所述架体上部的用于吊装的挂耳;和/或,所述板材叠合设备还包括设置在所述架体底部周侧可调高度的安装件,用于将所述板材叠合设备整体安装。
[0025]进一步地,所述安装件包括:
[0026]调整螺栓,与所述架体螺纹连接;以及
[0027]垫板,用于垫设在所述架体下方,所述垫板上形成有与所述调整螺栓适配的定位孔。
[0028]本申请实施例公开的板材叠合设备,通过第一传输机构传送第一板材至第一位置,第二传输机构传送第二板材至第二位置,上料机构运送第一板材至第二板材上叠合形成板材组件。由于架体相对的两侧上均设置有上料机构,两侧的上料机构均能在第一位置上方和第二位置上方之间来回移动,所以两侧的上料机构可以循环运动,连续接替将第一板材传送至第二板材上,依次完成叠合作业,提高了工作效率,加快生产节奏。
附图说明
[0029]图1为本申请实施例中提供的一种板材叠合设备的结构示意图;
[0030]图2为图1的另一种视角下的结构示意图;
[0031]图3为图1中上料机构的结构示意图;
[0032]图4为图1的另一种视角下的结构示意图;
[0033]图5为图1带防护罩的结构示意图;
[0034]图6为图1中两侧的上料机构运动路线示意图;
[0035]图7为图1的另一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其中省略了一侧的上料机构。
[0036]附图标记说明
[0037]板材叠合设备1;架体11;框架111;第一横梁1111;第一滑轨112;轨道 112a;第一齿条112b;支撑梁113;挂耳114;第一传输机构12;第一位置12a;第一板材121;第二传输机构13;第二位置13a;第二板材131;板材组件132;上料机构14;移动座141;座体1411;第一滑槽1412;第二滑轨1413;第一齿轮1414;第二齿条1415;吸盘组件142;支撑架1421;吸盘1422;第二滑槽1423;第二齿轮1424;防护罩15;第一缺口15a;第二缺口15b;第三缺口 15c;
透明窗口15d;罩板151;安装件16;调整螺栓161;垫板162。
具体实施方式
[0038]需要说明的是,在不冲突的情况下,本申请中的实施例及实施例中的技术特征可以相互组合,具体实施方式中的详细描述应理解为本申请宗旨的解释说明,不应视为对本申请的不当限制。
[0039]下面结合附图及具体实施例对本申请再做进一步详细的说明。本申请实施例中的“第一”、“第二”等描述,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其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地包括至少一个特征。在本申请实施例的描述中,“多个”的含义是至少两个,例如两个、三个等,除非另有明确具体的限定。
[0040]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了一种板材叠合设备,可应用于板材叠合的自动化生产
,例如双玻太阳能组件、双层玻璃墙、显示器触摸屏、面板装饰玻璃、叠合玻璃写字板或其他板材叠合等。
[0041]请参阅图1和图6,本申请实施例的板材叠合设备,包括架体11、第一传输机构12、第二传输机构13以及上料机构14。第一传输机构12设置在架体 11下侧的一端,用于传入第一板材121至第一位置12a;第二传输机构13设置在架体11下侧的另一端,用于传入第二板材131至第二位置13a;架体11相对的两侧上均设置有上料机构14,上料机构14能够在第一位置12a上方和第二位置13a上方之间来回移动,用于将第一板材121从第一位置12a移动至第二位置13a,以将第一板材121叠合在第二板材131上形成板材组件132。
[0042]本实施例中通过采用两侧的上料机构14交替运送第一板材121至第二板材 131上形成板材组件132,这种循环运动极大提高了工作效率,节省了时间。两侧的上料机构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板材叠合设备,其特征在于,包括:架体;第一传输机构,设置在所述架体下侧的一端,所述第一传输机构配置为用于传入第一板材至第一位置;第二传输机构,设置在所述架体下侧的另一端,所述第二传输机构配置为用于传入第二板材至第二位置;以及上料机构,所述架体相对的两侧上均设置有所述上料机构,两所述上料机构均能够在所述第一位置上方和所述第二位置上方之间来回移动,用于将所述第一板材从所述第一位置移动至所述第二位置,以将所述第一板材叠合在所述第二板材上形成板材组件。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板材叠合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上料机构包括:移动座,能够在所述第一位置上方和所述第二位置上方之间来回移动地设置在所述架体上;以及吸盘组件,用于吸取所述第一板材,能够沿所述移动座上下方向移动地设置在所述移动座上。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板材叠合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架体包括:框架,形成有相对设置的至少两个立面;第一滑轨,所述框架相对设置的两个立面上均设置有所述第一滑轨,每侧所述上料机构滑动设置在所述第一滑轨上;以及支撑梁,所述支撑梁位于所述第一滑轨下方,所述第一传输机构和所述第二传输机构分别设置在所述支撑梁上。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板材叠合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板材叠合设备还包括:防护罩,罩设在所述架体的周侧,以将所述第一传输机构、所述第二传输机构和所述上料机构围设在所述防护罩围设的空间内。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姜杨孙旭唐吉君
申请(专利权)人:营口金辰机械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