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大型三段式变螺距螺杆型线结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3259947 阅读:18 留言:0更新日期:2022-04-30 23:07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大型三段式变螺距螺杆型线结构,包括转轴,所述转轴的表面固定连接有螺旋叶片,所述螺旋叶片包括第一等距段、变距段和第二等距段,所述变距段固定连接于第一等距段的一端表面,所述第二等距段固定连接于变距段的表面,所述螺旋叶片包括单摆线段、齿根圆线段、渐开线段和齿顶圆线段,所述单摆线段、齿根圆线段、渐开线段和齿顶圆线段形成连续闭合弧线结构,在进气段保证以最短的节距获得最大的有效抽速,在压缩段以合理的压缩比保证迅速达到排气压力并释放压缩热,在排气段得以更多的节距增加密封面积、减少泵内返流,得到更高的真空及抽气效率,适合大抽速螺杆真空泵的设计,利于生产加工和使用。利于生产加工和使用。利于生产加工和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大型三段式变螺距螺杆型线结构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螺杆型线
,尤其涉及一种大型三段式变螺距螺杆型线结构。

技术介绍

[0002]在变螺距螺杆真空泵是由一对互相啮合的变螺距转子在由泵体、进气侧中壁、排气侧中壁等组成的泵腔内同步反向高速旋转,从而形成吸气、压缩和排气作用的抽真空设备。
[0003]变螺距螺杆真空泵由于设计和加工装备的限制,抽气速率大型化一直很难突破,国内目前变螺距螺杆真空泵的最大抽气速率一般做到1500m3/h以内,这也限制了变螺距螺杆真空泵的推广应用,特别是在基础化工、精细化工、石油石化等行业,工艺装置抽真空均需要满足大的抽气速率,传统采用多台并联的方式导致成本增加、设备数量及故障点增加、占地面积增加等一系列的问题。同时由于设计和加工装备的限制,国内大部分变螺距螺杆型线采用两段式渐变螺距型线结构,即“进气压缩段—排气段”两段式结构,分别对应螺距型线为“变螺距—等螺距”,此种渐变式螺距结构同三段式变螺距结构相比,同体积抽速低,效率低。

技术实现思路

[0004]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是为了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缺点,而提出的一种大型三段式变螺距螺杆型线结构。
[0005]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采用了如下技术方案:
[0006]一种大型三段式变螺距螺杆型线结构,包括转轴,所述转轴的表面固定连接有螺旋叶片,所述螺旋叶片包括第一等距段、变距段和第二等距段,所述变距段固定连接于第一等距段的一端表面,所述第二等距段固定连接于变距段的表面,所述螺旋叶片包括单摆线段、齿根圆线段、渐开线段和齿顶圆线段,所述单摆线段、齿根圆线段、渐开线段和齿顶圆线段形成连续闭合弧线结构;
[0007]所述单摆线段的直角坐标方程为:
[0008][0009][0010][0011]所述渐开线段的坐标方程为:
[0012][0013][0014][0015]其中,D—齿顶圆直径,d—齿根圆直径,A—渐开线基圆半径,P0—螺距。
[0016]优选的,所述第一等距段为进气段,且螺旋导程210,节距数1.5。
[0017]优选的,所述变距段为压缩段,且设计采用变螺距型线,螺旋导程由210 变到100,节距数1,压缩比2.1。
[0018]优选的,所述第二等距段为排气段,且采用等螺距型线,螺旋导程100,节距数2.5。
[0019]优选的,所述螺旋叶片和转轴为一体化加工成型。
[0020]优选的,所述第一等距段、变距段和第二等距段为连续螺旋结构,且均固定连接于转轴的表面。
[0021]本专利技术提供的一种大型三段式变螺距螺杆型线结构,采用大型三段式变螺距螺杆型线结构设计,即“进气段—压缩段—排气段”,分别对应螺杆型线为“等螺距—变螺距—等螺距”,在进气段保证以最短的节距获得最大的有效抽速,在压缩段以合理的压缩比保证迅速达到排气压力并释放压缩热,在排气段得以更多的节距增加密封面积、减少泵内返流,得到更高的真空及抽气效率,适合大抽速螺杆真空泵的设计,利于生产加工和使用。
附图说明
[0022]图1为本专利技术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0023]图2为本专利技术的螺旋叶片端面型线结构图。
[0024]图中:1转轴、11螺旋叶片、12第一等距段、13变距段、14第二等距段、 15单摆线段、16齿根圆线段、17渐开线段、18齿顶圆线段。
具体实施方式
[0025]为了使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技术方案及优点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结合具体实施例,对本专利技术进行进一步详细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用以解释本专利技术,并不用于限定本专利技术。
[0026]一种大型三段式变螺距螺杆型线结构,包括转轴1,转轴1的表面固定连接有螺旋叶片11,螺旋叶片11包括第一等距段12、变距段13和第二等距段 14,变距段13固定连接于第一等距段12的一端表面,第二等距段14固定连接于变距段13的表面,螺旋叶片11包括单摆线段15、齿根圆线段16、渐开线段17和齿顶圆线段18,单摆线段15、齿根圆线段16、渐开线段17和齿顶圆线段18形成连续闭合弧线结构;
[0027]单摆线段15的直角坐标方程为:
[0028][0029][0030][0031]渐开线段的坐标方程为:
[0032][0033][0034][0035]其中,D—齿顶圆直径,d—齿根圆直径,A—渐开线基圆半径,P0—螺距。
[0036]作为优选的,第一等距段12为进气段,且螺旋导程210,节距数1.5。
[0037]作为优选的,变距段13为压缩段,且设计采用变螺距型线,螺旋导程由 210变到100,节距数1,压缩比2.1。
[0038]作为优选的,第二等距段14为排气段,且采用等螺距型线,螺旋导程100,节距数2.5。
[0039]作为优选的,螺旋叶片11和转轴1为一体化加工成型。
[0040]作为优选的,第一等距段12、变距段13和第二等距段14为连续螺旋结构,且均固定连接于转轴1的表面。
[0041]实施例
[0042]大型三段式变螺距螺杆型线结构,按照功能可分为“进气段—压缩段—排气段”,分别对应螺杆型线为“等螺距—变螺距—等螺距”。
[0043]进气段需要保证足够的进气面积,以获取最大的抽气速率,设计采用大导程等螺距型线,螺旋导程210,节距数1.5;压缩段需要对被抽气体快速压缩,瞬间释放压缩热,以便增加泵体冷却面积,置换压缩热量,降低排气温升,压缩段设计采用变螺距型线,螺旋导程由210变到100,节距数1,压缩比2.1;排气段需要保证泵内密封,防止泵内气体返流导致的抽速衰减、真空度降低,尽量增加与泵体配合的密封面积,同时通过泵体夹套水冷释放压缩热量,排气段设计采用等螺距型线,螺旋导程100,节距数2.5。
[0044]其中,齿顶圆直径D=324毫米,齿根圆直径d=96毫米,节圆直径de=210 毫米,并且适配8字形泵腔,且总横截面积为:
[0045][0046]A
s
=1453.67cm2。
[0047]同时,吸气段导程L
in
=210毫米,旋转圈数1.5,长度315毫米(预留了100 毫米的进气口长度),压缩段初始导程为100毫米,终止导程为210毫米,螺旋圈数为1周,长度155毫米,排气段导程L
out
=100毫米,旋转圈数2.5,长度为250毫米,转子总长度L=720毫米,总螺旋圈数n=5;
[0048]内部几何压缩比为: V
in

双螺杆转子的齿间有效吸气容积,单位取为m3,可表示为:
[0049]V
in
=(A
s

2A
e
)L
in
=(1453.67

2*389.56)*21=14165.55cm3=14.17L;
[0050]当转子转速n=2950r/min(频率50Hz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大型三段式变螺距螺杆型线结构,包括转轴(1),其特征在于:所述转轴(1)的表面固定连接有螺旋叶片(11),所述螺旋叶片(11)包括第一等距段(12)、变距段(13)和第二等距段(14),所述变距段(13)固定连接于第一等距段(12)的一端表面,所述第二等距段(14)固定连接于变距段(13)的表面,所述螺旋叶片(11)包括单摆线段(15)、齿根圆线段(16)、渐开线段(17)和齿顶圆线段(18),所述单摆线段(15)、齿根圆线段(16)、渐开线段(17)和齿顶圆线段(18)形成连续闭合弧线结构;所述单摆线段(15)的直角坐标方程为:方程为:方程为:所述渐开线段(17)的坐标方程为:所述渐开线段(17)的坐标方程为:所述渐开线段(17)的坐标方程为:其中,D—齿顶圆直径,d—齿根圆直径,A—渐开线基圆半径,P0—螺距。2.根据权利要求...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孙猛燕文奇贺红霞肖海峰胡玉玲
申请(专利权)人:山东博科真空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