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电动出风口及车辆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3258510 阅读:30 留言:0更新日期:2022-04-30 23:04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一种电动出风口及车辆,其包括:壳体,所述壳体用于固定于副仪表板总成,所述壳体内设有出风通道;第一控制电机,其安装于所述壳体;叶片,其安装于所述壳体,且所述叶片位于所述出风通道内,所述叶片与所述第一控制电机连接;以及出风口总成,其用于固定于副仪表板总成,所述出风口总成压接于所述壳体,且所述出风口总成具有与出风通道互相连通的出风开口。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的一种电动出风口及车辆,通过第一控制电机来控制叶片的旋转,不需要人为手动进行调节;在不同的车型或者应用环境中可以保留相同的壳体部分,并开发特有的出风口总成造型,将出风口总成进行更换,从而保证壳体以及壳体内部出风方向调节执行部分的通用化。分的通用化。分的通用化。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电动出风口及车辆


[0001]本技术涉及汽车配件
,特别涉及一种电动出风口及车辆。

技术介绍

[0002]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越来越多的家庭都拥有私家汽车,汽车的使用越来越广泛,并且在购置汽车时更加的注重驾驶时的舒适性;汽车的出风口是车内出风系统的终端元件,其布置位置和结构设计对乘员舱内的温场分布有着直接的影响,进而影响到乘员舱的舒适性。
[0003]相关技术中,一般在出风口外壳体内设置若干格栅状的上叶片、下叶片、风门等结构实现风向调节,当需要打开或者关闭风门、调整风向时,需要手动调节。即通过手动调节上叶片来控制上下风向,通过手动调节下叶片来控制左右风向,且外壳体采用一体化壳体设计。
[0004]这类方案技术简单成熟,但是需要手动调节风向比较繁琐,且出风口通用性较差,不利于目前造型升级换代频繁的通用化设计。
[0005]因此,有必要设计一种新的电动出风口及车辆,以克服上述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0006]本技术实施例提供一种电动出风口及车辆,以解决相关技术中出风口通用性较差且需要手动调节风向比较繁琐的问题。
[0007]第一方面,提供了一种电动出风口,其包括:壳体,所述壳体用于固定于副仪表板总成,所述壳体内设有出风通道;第一控制电机,其安装于所述壳体;叶片,其安装于所述壳体,且所述叶片位于所述出风通道内,所述叶片与所述第一控制电机连接;以及出风口总成,其用于固定于副仪表板总成,所述出风口总成压接于所述壳体,且所述出风口总成具有与所述出风通道互相连通的出风开口。r/>[0008]一些实施例中,所述出风口总成通过泡棉压接于所述壳体的一端,所述泡棉用于对所述出风口总成与所述壳体的相接处进行密封。
[0009]一些实施例中,所述壳体包括上壳体和下壳体,所述上壳体与所述下壳体互相卡接;所述出风口总成包括上出风口总成和下出风口总成,所述上出风口总成压接于所述上壳体,所述下出风口总成压接于所述下壳体。
[0010]一些实施例中,所述壳体包括上壳体和下壳体,所述出风通道包括位于所述上壳体内的上通道和位于所述下壳体内的下通道;所述叶片包括设于所述上通道内的上叶片以及设于所述下通道内的下叶片,所述上叶片通过第一传动件与所述第一控制电机连接,所述下叶片通过第二传动件与所述第一传动件连接,所述第一控制电机通过所述第一传动件驱动所述上叶片和所述下叶片转动。
[0011]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第一传动件为传动齿轮,所述上叶片设有齿轮结构,所述齿轮结构与所述第一传动件的一侧啮合。
[0012]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第二传动件为传动齿轮,所述第二传动件与所述第一传动件的另一侧啮合,且所述第二传动件设有凹槽;所述下叶片设有花键,所述花键插入所述凹槽内。
[0013]一些实施例中,所述上壳体与所述下壳体之间形成空腔,所述第二传动件位于所述空腔内,且所述下叶片伸入所述空腔内与所述第二传动件连接。
[0014]一些实施例中,所述上叶片通过上支架卡接于所述上壳体,且所述下叶片通过下支架卡接于所述下壳体。
[0015]一些实施例中,所述壳体还包括位于所述上壳体后部的后壳体,所述后壳体与所述上壳体和所述下壳体卡接固定,且所述后壳体固设有第二控制电机;所述后壳体上安装有上下调节风门,所述上下调节风门与所述第二控制电机连接,所述上下调节风门位于所述上通道与所述下通道的分叉处。
[0016]第二方面,提供了一种车辆,其包括上述的电动出风口。
[0017]本技术提供的技术方案带来的有益效果包括:
[0018]本技术实施例提供了一种电动出风口及车辆,由于在壳体上设置了第一控制电机,可以通过第一控制电机来控制叶片的旋转,进行风向的调节,不需要人为手动进行调节;出风口总成与壳体分体设置,均可以单独固定在副仪表板总成上,且出风口总成的接口处与壳体压接固定,出风口总成与壳体可拆卸,在不同的车型或者应用环境中可以保留相同的壳体部分,并开发特有的出风口总成造型,将出风口总成进行更换,从而保证壳体以及壳体内部出风方向调节执行部分的通用化。
附图说明
[0019]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技术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0020]图1为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一种电动出风口的剖视示意图;
[0021]图2为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一种电动出风口的部分立体结构示意图;
[0022]图3为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上壳体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0023]图4为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下壳体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0024]图5为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上叶片的分解结构示意图;
[0025]图6为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上下调节风门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0026]图7为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第一控制电机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0027]图8为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后壳体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0028]图9为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上支架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0029]图10为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上出风口总成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0030]图11为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下出风口总成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0031]图12为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上出风口总成安装泡棉的结构示意图;
[0032]图13为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下出风口总成安装泡棉的结构示意图;
[0033]图14为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第一传动件与第二传动件的结构示意图;
[0034]图15为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下叶片的分解结构示意图。
[0035]图中:
[0036]1、壳体;11、上壳体;12、下壳体;13、出风通道;131、上通道;132、下通道;14、后壳体;
[0037]2、第一控制电机;
[0038]3、叶片;31、上叶片;311、齿轮结构;312、上支架;32、下叶片;321、花键;322、下支架;
[0039]4、出风口总成;41、上出风口总成;42、下出风口总成;
[0040]5、泡棉;6、第一传动件;7、第二传动件;71、凹槽;8、上下调节风门。
具体实施方式
[0041]为使本技术实施例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本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技术的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技术保护的范围。
[0042]本技术实施例提供了一种电动出风口及车辆,其能解决相关技术中出风口通用性较差且需要手动调节风向比较繁琐的问题。<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电动出风口,其特征在于,其包括:壳体(1),所述壳体(1)用于固定于副仪表板总成,所述壳体(1)内设有出风通道(13);第一控制电机(2),其安装于所述壳体(1);叶片(3),其安装于所述壳体(1),且所述叶片(3)位于所述出风通道(13)内,所述叶片(3)与所述第一控制电机(2)连接;以及出风口总成(4),其用于固定于副仪表板总成,所述出风口总成(4)压接于所述壳体(1),且所述出风口总成(4)具有与所述出风通道(13)互相连通的出风开口。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动出风口,其特征在于:所述出风口总成(4)通过泡棉(5)压接于所述壳体(1)的一端,所述泡棉(5)用于对所述出风口总成(4)与所述壳体(1)的相接处进行密封。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动出风口,其特征在于:所述壳体(1)包括上壳体(11)和下壳体(12),所述上壳体(11)与所述下壳体(12)互相卡接;所述出风口总成(4)包括上出风口总成(41)和下出风口总成(42),所述上出风口总成(41)压接于所述上壳体(11),所述下出风口总成(42)压接于所述下壳体(12)。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动出风口,其特征在于:所述壳体(1)包括上壳体(11)和下壳体(12),所述出风通道(13)包括位于所述上壳体(11)内的上通道(131)和位于所述下壳体(12)内的下通道(132);所述叶片(3)包括设于所述上通道(131)内的上叶片(31)以及设于所述下通道(132)内的下叶片(32),所述上叶片(31)通过第一传动件(6)与所述第一控制电机(2)连接,所述下叶片(32)通过第二传动件(7)与所述第一传动件(6)连接,所述第一...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李浩李成苌占波陈婧
申请(专利权)人:岚图汽车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