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电复合型的岸电卷筒电缆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3257129 阅读:16 留言:0更新日期:2022-04-30 23:01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电缆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光电复合型的岸电卷筒电缆。该岸电卷筒电缆中导电线束包括导电线芯。导电线芯的外壁上沿径向依次设置有内屏蔽层、绝缘层、半导电包带和外屏蔽层。多股导电线束并列排布形成线缆结构。半导电绕包卷绕在线缆结构的外侧。内护套包覆在半导电绕包的外侧。外护套包覆在内护套的外侧。监视线中监视线线芯的外壁上包裹有监视线绝缘层。多股监视线并列排布形成缆芯结构。缆芯结构的外侧依次包裹有监视线屏蔽层和护套层。光纤线束被置于设置有橡皮条的光纤线束腔内。该岸电卷筒电缆中内屏蔽层和外屏蔽层形成双层屏蔽结构,大大提升了卷筒电缆的屏蔽性能,保证了码头运转的稳定性,提高了码头作业的安全性。业的安全性。业的安全性。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光电复合型的岸电卷筒电缆


[0001]本技术涉及电缆
,具体涉及一种光电复合型的岸电卷筒电缆。

技术介绍

[0002]岸电技术是一种用于船舶在港口码头停航补给或装卸货物时,停止使用船舶的发电机,而采用陆上码头电网实施供电的技术。岸电技术在船只靠岸时为人员继续在船上工作生活提供了清洁的电力能源,明显降低使用成本的同时避免了环境污染问题。其中,卷筒电缆是主要连接船只和岸上供电箱的部件之一。例如,当船只在码头靠岸时,电缆卷筒驱动卷盘将卷筒电缆释放,进而实现船只与码头电网的连接。
[0003]目前,为了进一步提升码头的自动化和信息化的程度,现有的卷筒电缆中除了输电线缆外,还设置有控制电缆和通信电缆,用以在实现高信息量传输的同时,减少各个线缆铺设的工作量。但是,上述复合型卷筒电缆在使用过程中,其内部的各条线缆之间容易发生电磁干扰,进而造成电控系统的紊乱,影响了码头的正常运转,存在安全隐患。

技术实现思路

[0004]本技术的目的在于,为码头实施岸电技术的过程中,提供一种卷筒电缆,用以提升现有电缆的屏蔽性能,进而保证码头运转的稳定性,提高码头作业的安全性。
[0005]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采用如下方案:提出一种光电复合型的岸电卷筒电缆,包括导电线束、监视线、光纤线束、半导电绕包、内护套和外护套;
[0006]所述导电线束包括导电线芯,所述导电线芯的外壁上包裹有内屏蔽层,所述内屏蔽层的外壁上挤包有绝缘层,所述绝缘层的外侧卷绕有半导电包带,所述半导电包带的外壁上设置有外屏蔽层,多股导电线束并列排布形成线缆结构;
[0007]所述半导电绕包卷绕在线缆结构的外侧,所述半导电绕包与线缆结构之间具有监视线腔和光纤线束腔;
[0008]所述内护套包覆在半导电绕包的外侧,所述外护套包覆在内护套的外侧;
[0009]所述监视线被置于监视线腔内,所述监视线包括监视线线芯,所述监视线线芯的外壁上包裹有监视线绝缘层,多股监视线并列排布形成缆芯结构,所述缆芯结构的外侧包裹有监视线屏蔽层,所述监视线屏蔽层的外侧包覆有护套层;
[0010]所述光纤线束被置于光纤线束腔内,所述光纤线束腔内设置有橡皮条。
[0011]作为优选,内屏蔽层和外屏蔽层均为丝状编织结构。如此设置,内屏蔽层用于防止内部的导电线芯产生的电磁场向内屏蔽层的外侧扩散,外屏蔽层用于将相邻导电线束产生的电磁场屏蔽,由此对导电线芯形成双层屏蔽结构,丝状编织结构利用编织机将金属丝内外交错覆盖编织而成,有利于进一步提升导电线束的屏蔽效果。
[0012]作为优选,绝缘层与半导电包带之间设置有可剥离型绝缘屏蔽层,可剥离型绝缘屏蔽层由含有超导电炭黑和石墨颗粒的丙烯酸酯橡胶挤制而成。如此设置,便于在中压岸电接线过程中,可剥离型绝缘屏蔽层能够完全从绝缘层上分离,进而保证了绝缘层的表面
干净且无损伤,从而提升了卷筒电缆的使用安全性。
[0013]作为优选,内护套和外护套之间设置有加强层,加强层中填充有凯夫拉丝结构。如此设置,凯夫拉丝结构用于提高内护套与外护套之间的连接强度,同时提高了卷筒电缆沿轴向的拉伸强度,进而有利于延长卷筒电缆的使用寿命。
[0014]作为优选,线缆结构的中部设置有半导电填充条,半导电填充条的外壁与导电线束的外壁相连。如此设置,半导电填充条分别对相邻的导电线束形成径向支撑,进而提高了卷筒电缆的径向承载能力。
[0015]作为优选,半导电绕包与内护套之间设置有无纺布绕包,无纺布绕包沿线缆结构的轴向呈螺旋状缠绕在半导电绕包的外壁上。如此设置,无纺布绕包用于对线缆结构起到包扎作用,防止导电线束的松动,便于后道工序的加工,有利于提高内护套挤包成型的圆度。
[0016]作为优选,导电线芯由镀锡铜丝绞合而成。如此设置,多股镀锡铜丝绞合在一起,增加了镀锡铜丝之间的接触面积,再结合镀锡铜丝的物理特性,大大降低了接触电阻的数值,减少了导电线芯在使用过程中产生的热量,进而避免了镀锡铜丝的氧化,进一步提高了电缆的使用安全性。
[0017]作为优选,凯夫拉丝结构包括凯夫拉线束,多根凯夫拉单丝绞合形成凯夫拉线束。
[0018]本技术提供的一种光电复合型的岸电卷筒电缆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如下实质性特点和进步:
[0019]1、本技术技术提出的光电复合型的岸电卷筒电缆,通过在导电线束中设置内屏蔽层和外屏蔽层,形成双层屏蔽结构,内屏蔽层防止内部的导电线芯产生的电磁场向内屏蔽层的外侧扩散,外屏蔽层用于将相邻导电线束产生的电磁场屏蔽,大大提升了卷筒电缆的屏蔽性能,避免了因电磁干扰而造成的电控系统的紊乱,进而保证了码头运转的稳定性;同时,双层屏蔽结构还可以对导电线束起到接地保护作用,导电线束泄漏出的故障电流可通过内屏蔽层和外屏蔽层流入接地网,进一步提高了码头作业的安全性;
[0020]2、该光电复合型的岸电卷筒电缆中设置有监视线,监视线用于对导电线束起到保护作用,可预先报告线缆的损坏情况,避免导电线束中的导电线束外露,提高了码头作业的安全性。
附图说明
[0021]图1是本技术实施例中一种光电复合型的岸电卷筒电缆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0022]图2是图1中光电复合型的岸电卷筒电缆的截面示意图。
[0023]附图标记:导电线芯1、内屏蔽层2、绝缘层3、可剥离型绝缘屏蔽层4、半导电包带5、外屏蔽层6、半导电绕包7、无纺布绕包8、内护套9、加强层10、外护套11、监视线线芯12、监视线绝缘层13、监视线屏蔽层14、护套层15、光纤线束16、半导电填充条17、橡皮条18。
具体实施方式
[0024]下面结合附图对本技术的具体实施方式进行详细描述。
[0025]如图1

2所示的一种光电复合型的岸电卷筒电缆,用于在实施岸电技术的过程中,提升现有电缆的屏蔽性能。该光电复合型的岸电卷筒电缆通过在导电线束中设置内屏蔽层
和外屏蔽层,形成双层屏蔽结构。内屏蔽层防止内部的导电线芯产生的电磁场向内屏蔽层的外侧扩散,外屏蔽层用于将相邻导电线束产生的电磁场屏蔽,大大提升了卷筒电缆的屏蔽性能,避免了因电磁干扰而造成的电控系统的紊乱,进而保证了码头运转的稳定性。同时,双层屏蔽结构还可以对导电线束起到接地保护作用,导电线束泄漏出的故障电流可通过内屏蔽层和外屏蔽层流入接地网,进一步提高了码头作业的安全性。
[0026]如图1所示,一种光电复合型的岸电卷筒电缆包括导电线束、监视线、光纤线束16、半导电绕包7、内护套9和外护套11。导电线束包括导电线芯1。导电线芯1的外壁上包裹有内屏蔽层2。内屏蔽层2的外壁上挤包有绝缘层3。绝缘层3的外侧卷绕有半导电包带5。半导电包带5的外壁上设置有外屏蔽层6。多股导电线束并列排布形成线缆结构。线缆结构中导电线束的股数可选为2

5。如图2所示,线缆结构中以3股导电线束为例进行说明
[0027]半导电绕包7卷绕在线缆结构的外侧。半导电绕包7与线缆结构之间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光电复合型的岸电卷筒电缆,其特征在于,包括导电线束、监视线、光纤线束、半导电绕包、内护套和外护套;所述导电线束包括导电线芯,所述导电线芯的外壁上包裹有内屏蔽层,所述内屏蔽层的外壁上挤包有绝缘层,所述绝缘层的外侧卷绕有半导电包带,所述半导电包带的外壁上设置有外屏蔽层,多股导电线束并列排布形成线缆结构;所述半导电绕包卷绕在线缆结构的外侧,所述半导电绕包与线缆结构之间具有监视线腔和光纤线束腔;所述内护套包覆在半导电绕包的外侧,所述外护套包覆在内护套的外侧;所述监视线被置于监视线腔内,所述监视线包括监视线线芯,所述监视线线芯的外壁上包裹有监视线绝缘层,多股监视线并列排布形成缆芯结构,所述缆芯结构的外侧包裹有监视线屏蔽层,所述监视线屏蔽层的外侧包覆有护套层;所述光纤线束被置于光纤线束腔内,所述光纤线束腔内设置有橡皮条。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光电...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周志浩刘家朝冯耀才何明涛王凤勤
申请(专利权)人:无锡市明珠电缆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