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塑成型产品的测试件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3252602 阅读:23 留言:0更新日期:2022-04-30 22:51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一种注塑成型产品的测试件,测试件具有呈板状的基底部,测试件在基底部的第一侧具有至少一个主壁厚区域,测试件在基底部的与第一侧相反的第二侧具有至少一个表面处理工艺区域,主壁厚区域与表面处理工艺区域相交叠,在每个主壁厚区域中设置有至少一组加强筋,每组加强筋均包括多个加强筋,每组加强筋均对应于上述至少一个主壁厚区域中的一个主壁厚区域和上述至少一个表面处理工艺区域中的一个表面处理工艺区域。根据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的注塑成型产品的测试件能够方便地研究不同的表面处理工艺对熔接线的肉眼可见性以及不同主壁厚在注塑成型产品的外观表面产生缩印或缩痕的敏感程度等。印或缩痕的敏感程度等。印或缩痕的敏感程度等。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注塑成型产品的测试件


[0001]本技术涉及注塑成型领域。特别地,本技术涉及注塑成型产品的测试件。

技术介绍

[0002]本部分提供了与本申请相关的背景信息,这些信息并不必然构成现有技术。
[0003]注塑成型产品的缺陷例如缩印及毛刺不仅会影响产品的机械性能,还会影响产品的最终外观,因此往往会受到非常大的关注。由于需要满足产品的功能要求,不可避免地需要在产品上设计孔口或加强筋等。这些设计会导致注塑成型产品的外观表面上普遍存在诸如熔接线和缩印之类的缺陷。这种缺陷会导致注塑成型产品的用户的不满。为了弱化注塑成型产品的外观表面上的上述缺陷,在现有技术中,常常在产品表面进行皮纹处理。皮纹处理是指在注塑成型产品的表面上形成所需纹理、花色的技术,能够遮盖注塑件表面的抛光不均匀、轻微划伤、熔接线或缩印等缺陷。在设计注塑成型产品时,需要研究产品上不同粗细的皮纹处理对熔接线的可见性以及产品的不同的主壁厚对缩印的敏感程度。在现有技术中,缺乏能够迅速而便捷地进行上述研究的测试件。
[0004]因此,需要一种能够解决本领域相关技术中存在的上述问题的改进的注塑成型产品的测试件。

技术实现思路

[0005]总体而言,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注塑成型产品的测试件,可以同时研究注塑成型产品表面上的熔接线在不同处理工艺下的肉眼可见性,以及注塑成型产品表面上形成的缩印或缩痕对于产品壁厚的敏感程度等,为注塑成型产品的设计提供指引,从而能够更准确地设计出美观的产品。
[0006]根据本技术的一个方面,提供了一种注塑成型产品的测试件,测试件具有呈板状的基底部,测试件在基底部的第一侧具有至少一个主壁厚区域,测试件在基底部的与第一侧相反的第二侧具有至少一个表面处理工艺区域,主壁厚区域与表面处理工艺区域相交叠,在每个主壁厚区域中设置有至少一组加强筋,每组加强筋均包括多个加强筋,每组加强筋对应于上述至少一个主壁厚区域中的一个主壁厚区域和上述至少一个表面处理工艺区域中的一个表面处理工艺区域。
[0007]根据本技术的一个方面,测试件具有多个主壁厚区域,各个主壁厚区域具有彼此不同的壁厚。
[0008]根据本技术的一个方面,在每组加强筋的附近均设置有孔口。
[0009]根据本技术的一个方面,孔口是阶梯孔。
[0010]根据本技术的一个方面,在测试件的一端处在基底部的第二侧还布置有附加的表面处理工艺区域。
[0011]根据本技术的一个方面,在附加的表面处理工艺区域中设置有镂空区域。
[0012]根据本技术的一个方面,在测试件的基底部的第一侧上设置有沿着表面处理
工艺的延伸方向呈阶梯状延伸的分隔壁。
[0013]根据本技术的一个方面,测试件具有多个表面处理工艺区域,各个表面处理工艺区域进行不同的表面处理。
[0014]根据本技术的一个方面,在每组加强筋中,各个加强筋的壁厚不同。
[0015]根据本技术的一个方面,在各组加强筋中,相应位置处的加强筋的壁厚与该加强筋所在的主壁厚区域的壁厚的比值相同。
[0016]综上可知,根据本技术所设计的测试件能够在保持加强筋的壁厚与主壁厚区域的壁厚相同比值的条件下,研究注塑成型产品不同的主壁厚区域的壁厚或加强筋的壁厚在注塑成型产品表面产生缩印或缩痕的敏感程度;同时,可以通过对注塑成型产品的外观表面进行不同表面处理工艺、例如粗细皮纹处理或镜面抛光处理等,研究熔接线在不同外观表面处理工艺下的肉眼可见性,从而能够更准确地设计出美观的产品。在该测试件的端部区域,还能够切取测试样条,用来测试熔接线的拉伸强度。
附图说明
[0017]根据以下参照附图的详细描述,本申请的前述及另外的特征和特点将变得更加清楚,这些附图仅作为示例并且不一定是按比例绘制。在附图中采用相同的附图标记指示相同的部件,在附图中:
[0018]图1A为根据本技术的测试件的第一侧的立体示意图。
[0019]图1B为根据本技术的测试件的与第一侧相反的第二侧的立体示意图。
[0020]图2为根据本技术的测试件的侧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21]现在将结合附图对本技术的优选实施方式进行详细描述。以下的描述在本质上只是示例性的而非意在限制本技术及其应用或用途。
[0022]根据本技术的测试件1具有呈板状的基底部10。在图1A所示的实施方式中,基底部10呈矩形。本文中,将与测试件1的较长边平行的方向称为纵向方向,将与测试件1的较短边平行的方向称为横向方向。测试件1在基底部10的第一侧具有至少一个主壁厚区域。如图1A所示,测试件1具有主壁厚区域A、主壁厚区域B和主壁厚区域C。图1A所示的多个主壁厚区域沿着纵向方向布置。每个主壁厚区域沿横向方向延伸。测试件1在基底部10的与第一侧相反的第二侧具有至少一个表面处理工艺区域。如图1B所示,测试件1具有表面处理工艺区域I、表面处理工艺区域II和表面处理工艺区域III。图1B所示的多个表面处理工艺区域沿着横向方向布置。每个表面处理工艺区域沿着纵向方向延伸。也就是说,主壁厚区域A、主壁厚区域B和主壁厚区域C与表面处理工艺区域I、表面处理工艺区域II和表面处理工艺区域III相交叠。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了解,主壁厚区域A、主壁厚区域B和主壁厚区域C的延伸方向与表面处理工艺区域I、表面处理工艺区域II和表面处理工艺区域III的延伸方向不必彼此垂直,只要能够对各个交叠区域的特性进行对比即可。附加地,在测试件1的一端处还布置有沿着横向方向延伸的附加的表面处理工艺区域IV。
[0023]根据注塑成型部件的设计需要,各个主壁厚区域具有彼此不同的壁厚。例如,参见下文表格1中的壁厚分布。主壁厚区域A、主壁厚区域B和主壁厚区域C的壁厚分别为3.0mm、
1.5mm与0.8mm。
[0024]在每个主壁厚区域中设置有至少一组加强筋。每组加强筋均包括多个加强筋。例如,每组加强筋均包括三个加强筋。图1A所示的多组加强筋中的每组加强筋均对应于主壁厚区域中的一个主壁厚区域和表面处理工艺区域中的一个表面处理工艺区域。例如,加强筋112、114、116对应于主壁厚区域A和表面处理工艺区域I;加强筋122、124、126对应于主壁厚区域A和表面处理工艺区域II;加强筋132、134、136对应于主壁厚区域A和表面处理工艺区域III;加强筋212、214、216对应于主壁厚区域B和表面处理工艺区域I;加强筋222、224、226对应于主壁厚区域B和表面处理工艺区域II;加强筋232、234、236对应于主壁厚区域B和表面处理工艺区域III;加强筋312、314、316对应于主壁厚区域C和表面处理工艺区域I;加强筋322、324、326对应于主壁厚区域C和表面处理工艺区域II;加强筋332、334、336对应于主壁厚区域C和表面处理工艺区域III。
[0025]在各组加强筋中,各个加强筋的壁厚不同。特别地,在各组加强筋中,相应位置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注塑成型产品的测试件,其特征在于,所述测试件具有呈板状的基底部,所述测试件在所述基底部的第一侧具有至少一个主壁厚区域,所述测试件在所述基底部的与所述第一侧相反的第二侧具有至少一个表面处理工艺区域,所述主壁厚区域与所述表面处理工艺区域相交叠,在每个所述主壁厚区域中设置有至少一组加强筋,每组加强筋均包括多个加强筋,每组加强筋对应于所述至少一个主壁厚区域中的一个主壁厚区域和所述至少一个表面处理工艺区域中的一个表面处理工艺区域。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注塑成型产品的测试件,其特征在于,所述测试件具有多个所述主壁厚区域,各个所述主壁厚区域具有彼此不同的壁厚。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注塑成型产品的测试件,其特征在于,在每组所述加强筋的附近均设置有孔口。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注塑成型产品的测试件,其特征在于,所述孔口是阶梯孔。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注塑成型产...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张罗
申请(专利权)人:艾曼斯苏州工程塑料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