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于线缆的终端部件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325221 阅读:189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一种用于线缆(58)的终端部件(90),其用于将输入或输出运动相对于一个固定体(24a)轴向传递至或传出于一个可运动体,所述终端部件具有一个与一卡扣部分(82)间隔开的支点部分(76),所述支点部分可以与所述固定体的一个支点区域(39)相接合而允许所述终端部件绕着所述支点部分旋转,从而使所述卡扣部分与所述固定体的卡扣区域(35)可旋转地接合,由此将所述线缆固定至所述固定体。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用于线缆的终端部件,特别地但不是仅仅涉及一种用于与车门闩锁控制相关的鲍登线缆(Bowden cable)的终端部件。
技术介绍
用于车辆的线缆联接机构的一个例子涉及轻型商用车辆,例如厢式货车(即载运空间封闭的有篷货车)。这些车辆通常包括一个相当大的后部开口,且该后部开口可由两扇铰接至货车各侧最后部边缘的后门封闭。一个闩锁通常设置在后门之一的关闭面(shut-face)的中部(part way up)。该闩锁设置成在所述两门关闭时与设置在另一后门关闭面上的配合锁扣相闭锁。通常,所述闩锁也可以通过鲍登线缆连接来操作装配至装有该闩锁的门的上部和下部边缘处的辅助闩锁。经常所述线缆必须“看不见地(blind)”连接到闩锁内部的闩锁机构,即所述闩锁机构封闭在一个壳体内且只有一个小的开口用于插入所述线缆。这会使得装配工艺难以进行、耗时并且因此成本高并容易出错。另外,如果不能拆卸所述连接,在不损坏所述线缆、部件或闩锁的情况下进行维修也是困难的。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寻求克服或至少减轻现有技术的这些问题。相应地,本专利技术的一个方面提供一种用于线缆的终端部件,用于将输入或输出运动相对于一个固定体轴向传递至或传出于一个可运动体,所述终端部件具有一个与一卡扣部分间隔开的支点部分,所述支点部分可以与所述固定体的一个支点区域相接合而允许所述终端部件绕着所述支点部分旋转,从而将所述卡扣部分可旋转地与所述固定体的卡扣区域接合,由此将所述线缆固定至所述固定体。本专利技术的另一方面提供一种将线缆终端部件安装至一个固定体的方法,所述终端部件包括一个与一卡扣部分间隔开的支点部分,所述方法包括以下步骤a)使所述部件的支点部分与所述固定体的配合支点区域接合;b)绕所述支点部分枢转所述终端部件;以及c)使所述卡扣部分与所述固定体的卡扣区域接合。附图说明现在将参考附图仅以示例的方式描述本专利技术的具体实施例。在所述附图中图1是货车或轻型商用车后门的视图,该图示出一个手柄、闩锁和连接线缆的配置;图2A和2B分别是现有技术中的线缆终端部件以及用于安装该终端部件的零部件的分解图与装配图;图3和图4是固定至一个闩锁的本专利技术终端部件从闩锁内部看的立体图;图5是图3中的终端部件从闩锁外部看的立体图;图6是一个在装配所述终端部件的过程中对图3至图5中闩锁的局部剖视图;图7是闩锁另一部分的立体图,示出了其上固定线缆的杆;图8是所述闩锁的立体图,示出了两个位于适当位置的本专利技术的终端部件。具体实施例方式参见图1,一辆轻型商用车,例如一辆有篷货车,整体上用标号10指示。仅仅该货车的后部是可见的,所述后部包括通过铰链16枢转安装至门围(door surround)15的第一后门12和第二后门14。在使用中,第一后门12先打开,第二后门14后打开,从而打开通向车辆载运区域的整个通道。一个主闩锁18靠近门12的关闭面安装以接合并可释放地保持一个设置在门14的相对关闭面上的配合锁扣(未示出)。闩锁18可以锁定以提供一定的保护防止未经许可对车辆载运区域的存取。鲍登线缆形式的联接机构19从闩锁18的顶部和底部延伸而将主闩锁18和靠近门12的顶部和底部安装的辅助闩锁20连接起来。所述辅助闩锁20的位置设置成与安装至车辆10的门围15的配合锁扣(未示出)相接合。这样,当门12关闭时,其同时与门14和门围15闭锁,籍此牢固地将门12和14相对于门围15保持在关闭位置。当闩锁18解锁时,拉动外部释放手柄23同时释放主闩锁18和辅助闩锁20(借助于鲍登线缆19)。再看图2A和2B,图中示出一根带有现有技术的终端部件的鲍登线缆158,该终端部件包括外鞘套163的一个扩大的端部161以及内部线缆的一个“L”形的端部159。为了通过鲍登线缆158致动杆152,该线缆必须在第一方向卡扣至固定支撑件124的凹槽125内,并且同时沿第二方向卡扣至一个所述杆的端部处的“C”形保持件157中,并在第三方向插至杆152的一个孔156内。因此可以理解需要高度的技巧来以此方式成功地装配鲍登线缆连接,在“看不见”的条件下进行此装配几乎是不可能的。参见图3至图6,示出了根据本专利技术一个具体实施例的终端部件90,及闩锁18的闩锁壳体24的一个配合的壳体部分24a。可以看到,终端部件90包括一个大致为细长形的基本上为刚性的本体75,该本体75通过注塑或类似工艺制造。从本体75的自由端向内沿着本体的纵向轴线,所述终端部件90包括一个轴向延伸的偏置肋76形式的支点部分,偏置肋76设置成与壳体部分24a的内表面39的一个边缘接合。一个加宽的遮盖部分74构造成在沿终端部件90的大部分长度上接触壳体部分24a的外表面37。一个止挡86从所述遮盖部分74突出。一个包括一轴向孔55和一槽57的线缆引导部分78设置成伸入壳体24的内部,并且具有一对位于其表面上的保持肋80,所述保持肋构造成将所述终端部件90在轴向方向上维持在适当位置。一个卡扣82形式的卡扣部分设置成与壳体部分24a的齿35接合(下面将更详细地描述),并且一个卡扣脱开突起84从卡扣82伸出并与其基本上轴向对齐。鲍登线缆58通过卡扣82上的一个开口进入引导部分78,并且包括一个外鞘套63和一根内线缆53,外鞘套63终止于引导部分78内,内线缆53延伸穿过引导部分78的孔55,并终止于一放大的端部59。外鞘套相对于线缆引导部分78轴向固定,例如通过胶接、焊接或夹紧的方式。所述内线缆53能够相对于终端部件90轴向滑动。另外,壳体部分24a构造成用于将终端部件90固定其上。在相同的方向上,这包括一个从壳体部分24a的外表面37伸出的导引件29,引导件29带有一个放大的嘴部31以帮助装配偏置肋76。壳体部分24a靠近引导件29的内表面39形成一个可由偏置肋76接合的支点区域。一个细长形的开口23从嘴部延伸至壳体部分24a的边缘,通过该细长形的开口23终端部件90的本体75可以装配。一个“U”形保持件27横跨孔23延伸并伸入壳体24的内部,从而由于与肋80相配合而将所述终端部件维持在轴向上的适当位置。一个包括一个齿35的卡扣区域靠近壳体部分24a内的端部开口33安装并定位成与卡扣82配合,从而当装配完成时防止终端部件90枢转离开壳体部分24a。图7示出了闩锁壳体24的第二壳体部分24b,第二壳体部分24b沿着其自由边缘与壳体部分24a相配合并且还另外含有一个整体上以标号72指示的闩锁机构。该闩锁机构包括一个掣子(未示出),该掣子构造成可释放地保持一个爪型闩锁闩(未示出),从而接合一个锁扣(未示出)以使所述门保持关闭,如同所公知的。所述机构72进一步包括第一和第二辅助闩锁释放臂54和36,释放臂54和36分别包括齿轮齿60和50,从而一个臂运动导致另一臂在相反方向上同时运动。臂54和36可以响应于一个动作而运动,所述动作还使所述锁扣从与所述闩锁闩的接合状态释放,所述动作是一个来自门手柄的手动输入,或者一个来自电动马达或其它致动器的输入。第一和第二臂54和36各包括一个靠近其自由端的杯形凹槽56,所述凹槽56的尺寸构造为内线缆53的增大端部59可以接合在其中,并且对第一臂54来说,其逆时针的运动(从图7中看)导致内线缆53在从左向右的方向上(从图6中看)作轴向运动。特别地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用于线缆(58)的终端部件(90),其用于将输入或输出运动相对于一个固定体(24a)轴向传递至或传出于一个可运动体,所述终端部件具有一个与一卡扣部分(82)间隔开的支点部分(76),所述支点部分可以与所述固定体的一个支点区域(39)相接合而允许所述终端部件绕着所述支点部分旋转,从而使所述卡扣部分与所述固定体的卡扣区域(35)可旋转地接合,由此将所述线缆固定至所述固定体。

【技术特征摘要】
EP 2004-9-8 04255441.01.一种用于线缆(58)的终端部件(90),其用于将输入或输出运动相对于一个固定体(24a)轴向传递至或传出于一个可运动体,所述终端部件具有一个与一卡扣部分(82)间隔开的支点部分(76),所述支点部分可以与所述固定体的一个支点区域(39)相接合而允许所述终端部件绕着所述支点部分旋转,从而使所述卡扣部分与所述固定体的卡扣区域(35)可旋转地接合,由此将所述线缆固定至所述固定体。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终端部件,其中所述支点部分进一步包括一个支座(76),该支座(76)构造成与所述固定体接合并且限制其在至少一个横交于轴向的方向上作相对运动。3.如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终端部件,其中所述支点部分进一步包括一个支座(86),该支座(86)构造成与所述固定体接合并且限制其在至少一个轴向方向上作运动。4.如前述权利要求中任一项所述的终端部件,其中所述卡扣区域包括一个卡合配合式(snap fitting)卡扣(82)用以通过枢转运动自动地接合所述固定体。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终端部件,其进一步包括一个突起(84),可手动操作该突起(84)而释放所述卡合配合式卡扣。6.如前述权利要求中任一项所述的终端部件,其进一步包括一个盖部分(74),以防止杂质进入所述固定体。7.如前述权利要求中任一项所述的终端部件,该终端部件构造成将线缆的端...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保罗卡林顿杰罗姆P鲁塞尔
申请(专利权)人:英国阿文美驰轻型车系统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GB[英国]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
相关领域技术
  • 暂无相关专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