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蒋霆辉专利>正文

一种循环回输透析式循环肿瘤细胞体外磁过滤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33250191 阅读:17 留言:0更新日期:2022-04-27 18:10
一种循环回输透析式循环肿瘤细胞体外磁过滤装置,包括磁分离管、第一磁铁方阵和第二磁铁方阵,磁分离管的两端通过拆卸阀分别与第一三通阀和第二三通阀相连接,磁分离管设置为扁圆柱形结构;第一磁铁方阵和第二磁铁方阵可以是简单的两大块磁铁;亦或由多块磁铁组合的方阵,第一磁铁方阵和第二磁铁方阵平行间隔设置,所述磁分离管位于第一磁铁方阵和第二磁铁方阵之间。本发明专利技术突破了现有CTCs检测的各大瓶颈,整个过程操作简单,并能够大量捕获CTCs;比采血检验捕获量多得多,比体内捕获技术简单得多,相比感应检测能获得数量可观的活细胞,与病理活检相比,不仅可避免穿刺创伤,也明显降低假阴性率,也更能反映肿瘤的异质性。也更能反映肿瘤的异质性。也更能反映肿瘤的异质性。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循环回输透析式循环肿瘤细胞体外磁过滤装置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物理领域,尤其涉及测量技术,具体是一种循环回输透析式循环肿瘤细胞(CTCs)体外磁过滤装置。

技术介绍

[0002]传统的肿瘤穿刺病理活检存在如下问题:1)穿刺存在风险和创伤;2)无法排除假阴性可能,3)穿刺组织局限,不能反映肿瘤异质性;4)某些脏器穿刺困难,譬如胰腺癌;5)肿瘤变化需要跟踪,而反复穿刺显然不可能。因此,现有技术的局限提出了液体活检,以克服上述缺点。另外,大部分肿瘤患者最终死亡的原因是肿瘤转移,尤其是血行转移。而CTCs恰好就是液体活检和血行转移监控这两个方面目前最直接最重要的环节。
[0003]目前CTCs检测技术大致可分为抽血检验、体内感应检测、体外循环等几种方式,技术包括物理特性分离、免疫靶标分离、磁性分离、荧光分离、流控分离等方面。而主要缺陷在于:抽血则样本量少,体内感应检测获取不了细胞,而对于循环肿瘤细胞簇这类极其稀有的目标物,这些缺陷就更为突出。

技术实现思路

[0004]针对现有技术的瓶颈与不足,本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循环回输透析式循环肿瘤细胞体外磁过滤装置,整个过程操作简单,并能够获得足够多的数据量;比采血检验捕获CTCs数量多得多,比体内捕获技术简单得多,相比感应检测能获得数量可观的活细胞,与病理活检相比,不仅可避免穿刺创伤,也明显降低假阴性率,更能反映肿瘤的异质性,还能反复跟踪检测。
[0005]为实现以上目的,本专利技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予以实现:一种循环回输透析式循环肿瘤细胞体外磁过滤装置,包括磁分离管、一个第一磁铁方阵和一个第二磁铁方阵,所述磁分离管为两端开口结构,且所述磁分离管的两端通过拆卸阀分别与第一三通阀和第二三通阀相连接,所述磁分离管设置为扁圆柱形结构;所述第一磁铁方阵和第二磁铁方阵平行间隔设置,所述磁分离管位于第一磁铁方阵和第二磁铁方阵之间,所述第一磁铁方阵包括第一框架和偶数个第一磁铁块,第一框架中均匀排列设置有复数个方格,任意一个第一磁铁块均各自固定设置在一个方格内,其中二分之一数目的第一磁铁块的磁极方向与其余数目的第一磁铁块的磁极方向相反,所述第二磁铁方阵包括第二框架和偶数个第二磁铁块,第二框架中均匀排列设置有复数个方格,任意一个第二磁铁块均各自固定设置在一个方格内,其中二分之一数目的第二磁铁块的磁极方向与其余数目的第二磁铁块的磁极方向相反,所述第一框架与第二框架均各自通过铰链与整体结构架活动连接,所述第一框架上设置有磁分离管固定架;第一磁铁方阵中的任意一个第一磁铁块均各自与第二磁铁方阵中的一个第二磁铁块极面相向设置,二分之一数目的第一磁铁块的磁极与二分之一数目的
第二磁铁块的磁极相斥,其余数目的第一磁铁块的磁极与其余数目的第二磁铁块的磁极相吸,使第一磁铁方阵和第二磁铁方阵总体上不呈现相互吸引或相互排斥。
[0006]优选地,所述第一三通阀通过连接管与蠕动泵的出口端相连接。
[0007]优选地,所述磁分离管两端活动连接有肝素帽。
[0008]优选地,第一磁铁方阵和第二磁铁方阵之间固定连接有磁分离管固定架,所述磁分离管安装在磁分离管固定架内。
[0009]本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循环回输透析式循环肿瘤细胞体外磁过滤装置。具备以下有益效果:通过磁分离管、第一磁铁方阵和第二磁铁方阵可快速高通量捕获CTCs,并且经流血样本可全部回输,整个过程操作简单,适合反复多次检验或周期性检验,并能够大量捕获CTCs;比采血检验捕获CTCs数量多得多,比体内捕获技术简单得多,相比感应检测能获得数量可观的活细胞,与病理活检相比,不仅可避免穿刺创伤,也明显降低假阴性率,更能反映肿瘤的异质性,还能反复跟踪检测。
附图说明
[0010]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专利技术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
[0011]图1 本专利技术中的磁分离管的结构正面示意图;图2 本专利技术的结构示意图;图3 本专利技术中磁分离管与磁铁方阵工作时的结构原理图;图4 本专利技术中的磁分离管侧面与蠕动泵的结构示意图;图5 本专利技术中的磁铁方阵的结构示意图;图6 本专利技术中的磁分离管的一端的局部示意图;图中标号说明:1、磁分离管;2、第一磁铁方阵;3、拆卸阀;4、第一三通阀;5、第二三通阀;6、连接管;7、蠕动泵;8、第二磁铁方阵;9、整体结构架;21、第一框架;22、第一磁铁块;81、第二框架;82、第二磁铁块。
具体实施方式
[0012]为使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本专利技术中的附图,对本专利技术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
[0013]如图1

6所示,一种循环回输透析式循环肿瘤细胞体外磁过滤装置,包括磁分离管1、一个第一磁铁方阵2和一个第二磁铁方阵8,磁分离管1为两端开口结构,且磁分离管1的两端通过拆卸阀3分别与第一三通阀4和第二三通阀5相连接,磁分离管1设置为扁圆柱形结构;第一磁铁方阵2和第二磁铁方阵8平行间隔设置,磁分离管1位于第一磁铁方阵2和第二磁铁方阵8之间,第一磁铁方阵2包括第一框架21和偶数个第一磁铁块22,第一框架21中均匀排列设置有复数个方格,任意一个第一磁铁块22均各自固定设置在一个方格内,其中二分之一数目的第一磁铁块22的磁极方向与其余数目的第一磁铁块22的磁极方向相反,
第二磁铁方阵8包括第二框架81和偶数个第二磁铁块82,第二框架81中均匀排列设置有复数个方格,任意一个第二磁铁块82均各自固定设置在一个方格内,其中二分之一数目的第二磁铁块82的磁极方向与其余数目的第二磁铁块82的磁极方向相反,第一框架21与第二框架81均各自通过铰链与整体结构9活动连接,第一框架21上设置有磁分离管固定架;在安装时,将磁分离管1固定在第一框架21上的磁分离管固定架上,再通过铰链合上第二框架81,开始磁分离;完成后,打开第二框架81,取下磁分离管1,磁分离过程结束;第一磁铁方阵2中的任意一个第一磁铁块22均各自与第二磁铁方阵8中的一个第二磁铁块82相向设置,二分之一数目的第一磁铁块22的磁极与二分之一数目的第二磁铁块82的磁极相斥,其余数目的第一磁铁块22的磁极与其余数目的第二磁铁块82的磁极相吸。从而使第一磁铁方阵2和第二磁铁方阵8之间的吸引力与排斥力能够相互抵消。在本实施例中,第一磁铁方阵2和第二磁铁方阵8可以各自由两大块磁极面相对的大磁铁块组成,且第一磁铁方阵2上的两块大磁铁块与第二磁铁方阵8上的两块大磁铁块的吸引力与排斥力能够相互抵消。
[0014]体外CTCs免疫靶向磁过滤步骤如下:先将免疫磁性纳米脂质体作为靶向磁吸附剂注入体内,与循环肿瘤细胞(CTCs)靶向结合,30

60min后进行全身血液肝素化,以防止凝血和血栓形成,在上臂近肘段绑置动脉止血带或水银血压计,将压力加至收缩压和舒张压之间,并停留在该压力;在血压计近段上臂穿刺头静脉,留置套管打开静脉通路,为回输端;在前臂穿刺表浅静脉,留置套管打开静脉通路,为输出端;将磁分离管1树立固定在第一磁铁方阵2和第二磁铁方阵8之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循环回输透析式循环肿瘤细胞体外磁过滤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磁分离管(1)、一个第一磁铁方阵(2)和一个第二磁铁方阵(8),所述磁分离管(1)为两端开口结构,且所述磁分离管(1)的两端通过拆卸阀(3)分别与第一三通阀(4)和第二三通阀(5)相连接,所述磁分离管(1)设置为扁圆柱形结构;所述第一磁铁方阵(2)和第二磁铁方阵(8)平行间隔设置,所述磁分离管(1)位于第一磁铁方阵(2)和第二磁铁方阵(8)之间,所述第一磁铁方阵(2)包括第一框架(21)和偶数个第一磁铁块(22),第一框架(21)中均匀排列设置有复数个方格,任意一个第一磁铁块(22)均各自固定设置在一个方格内,其中二分之一数目的第一磁铁块(22)的磁极方向与其余数目的第一磁铁块(22)的磁极方向相反,所述第二磁铁方阵(8)包括第二框架(81)和偶数个第二磁铁块(82),第二框架(81)中均匀排列设置有复数个方格,任意一个第二磁铁块(82)均各自固定设置在一个方格内,其中二分之一数目的第二磁铁块(82)的磁极方向与其...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蒋霆辉张慧欣朱宏彬梁晓飞沈天皓刘艳陆珺
申请(专利权)人:蒋霆辉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