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蒋霆辉专利>正文

一种动静脉血管循环肿瘤细胞捕获网篮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6161948 阅读:26 留言:0更新日期:2020-10-31 12:49
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动静脉血管循环肿瘤细胞捕获网篮,用于捕获从实体瘤脱离进入动、静脉血管中的循环肿瘤细胞,包括:捕获导丝件,具有导丝部、连接块以及连接柱;捕获导管,套设在导丝部和连接柱的外部;以及伸缩驱动杆,一端伸入捕获导管并与连接柱固定连接,另一端用于被推拉从而驱动导丝部伸出或缩进捕获导管。其中,导丝部上由多个呈波浪状且具有一定的弹性的导丝构成,每个导丝的一端固定设置在连接块上,另一端固定设置在连接柱上,每个导丝上均孵有多靶向抗体层,当捕获导丝件被伸缩驱动杆推动从而伸出捕获导管时,导丝部依靠其自身的弹性张开呈网状让多靶向抗体层捕获循环肿瘤细胞。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动静脉血管循环肿瘤细胞捕获网篮
本专利技术属于医疗器材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动静脉血管循环肿瘤细胞捕获网篮。
技术介绍
循环肿瘤细胞是从原生癌细胞组织上脱落下来进入人体外周血液中的循环癌细胞,此类循环肿瘤细胞对于癌症的早期诊断、治疗效果的评估以及患者分子基因组学的检测有极其重要的意义。由于大部分此类循环肿瘤细胞脱落实体瘤进入血液后都会被消灭,所以其数量极其稀少(每10mL血液可能仅含几个到几十个此类循环肿瘤细胞),因此,如何有效获取更多的循环肿瘤细胞来获知患者更多的患病信息,成为了一大难点及关注点。通过对患者血液中循环肿瘤细胞的抓捕,可用于直接检测下游分析,包括基因突变、表面标志物等,也可用于体外培养,获得大量活细胞,以求获取更多的信息,同时也可用于新药研发等。对于循环肿瘤细胞的获取,在过去的几十年间,人们开发了很多种用以捕获癌细胞的技术,如荧光免疫法、磁性免疫法等。然而,这些技术所需的仪器昂贵,获取效率不高,存在局限性。因此,研发能够实现高效、快速、较全面的抓捕体内各种循环肿瘤细胞的医疗器械具有必要性。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是为解决上述缺点或不足,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动静脉血管循环肿瘤细胞捕获网篮,能够捕获从实体瘤脱离进入动、静脉血管中的循环肿瘤细胞,且结构简单,操作方便。本专利技术采用了如下技术方案:<结构一>本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动静脉血管循环肿瘤细胞捕获网篮,用于捕获从实体瘤脱离进入动、静脉血管中的循环肿瘤细胞,其特征在于,包括:捕获导丝件,具有导丝部、固定设置在导丝部的一端的连接块以及固定设置在导丝部的另一端的连接柱;捕获导管,套设在导丝部和连接柱的外部;以及伸缩驱动杆,一端伸入捕获导管并与连接柱固定连接,另一端用于被推拉从而驱动导丝部伸出或缩进捕获导管,其中,导丝部上由多个呈波浪状且具有一定的弹性的导丝构成,每个导丝的一端固定设置在连接块上,另一端固定设置在连接柱上,每个导丝上均孵有多靶向抗体层,当捕获导丝件被伸缩驱动杆推动从而伸出捕获导管时,导丝部依靠其自身的弹性张开呈网状让多靶向抗体层捕获循环肿瘤细胞。本专利技术提供的动静脉血管循环肿瘤细胞捕获网篮,还可以具有这样的特征:其中,多靶向抗体层含有EpCAM抗体、Vimentin抗体、EGFR抗体、HER2抗体、GFAP抗体、MUC-1抗体、P53抗体、转铁蛋白、叶酸中的至少一种。本专利技术提供的动静脉血管循环肿瘤细胞捕获网篮,还可以具有这样的特征:其中,多靶向抗体层的制备过程如下:步骤Ⅰ,按照预聚物:固化剂=8~9:1的质量比,将预聚物和固化剂混合加入烧杯中,用玻璃棒在常温下搅拌15~20分钟制得聚二甲基硅氧烷胶状物;步骤II,将聚二甲基硅氧烷胶状物放入玻璃干燥器中并通过真空泵抽取真空直至观察到聚二甲基硅氧烷胶状物中气泡完全放出,真空状态下静置预定时间得到混合物;步骤III,将导丝部放入混合物中使得在导丝部上形成薄膜后对导丝部在60-70℃干燥预定时间;步骤IV,配置抗体溶液,浓度为300μg/mL;步骤V,对形成薄膜后的导丝部进行冷却后将其置于稀释后的EpCAM抗体溶液中,冷藏孵育过夜即可在导丝部上形成多靶向抗体层。本专利技术提供的动静脉血管循环肿瘤细胞捕获网篮,还可以具有这样的特征:其中,连接块呈圆锥形,导丝部的一端固定设置在连接块具有较大端面的一端上。<结构二>本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动静脉血管循环肿瘤细胞捕获网篮,用于捕获从实体瘤脱离进入动、静脉血管中的循环肿瘤细胞,其特征在于,包括:捕获导丝件,具有连接块、导丝部以及连接管;捕获导管,套设在导丝部和连接管的外部;以及驱动件,具有用于驱动导丝部伸出或缩进捕获导管的伸缩驱动杆以及安装在该伸缩驱动杆的一端上的旋转驱动块,其中,导丝部由多个周围导丝以及设置在多个周围导丝的中间位置的中心导丝构成,多个周围导丝和中心导丝上均孵有多靶向抗体层,每个周围导丝的一端均固定在连接块上,另一端均固定在连接管的一端上,伸缩驱动杆远离旋转驱动块的另一端伸入捕获导管并固定设置在连接管远离周围导丝的另一端上,伸缩驱动杆上形成有沿其长度方向设置的通孔,中心导丝的一端固定在连接块上,另一端依次穿过连接管的管孔、通孔后固定在旋转驱动块上,旋转驱动块通过螺纹连接安装在伸缩驱动杆上,用于在导丝部伸出捕获导管后被逐渐旋出伸缩驱动杆从而拉动中心导丝和连接块朝向捕获导管移动,进而使得多个周围导丝弯曲共同形成篮状让多靶向抗体层捕获循环肿瘤细胞。本专利技术提供的动静脉血管循环肿瘤细胞捕获网篮,还可以具有这样的特征:其中,连接块呈圆锥形,周围导丝和中心导丝的一端固定设置在连接块具有较大端面的一端上,连接块的直径大于捕获导管的内径,当伸缩驱动杆被拉动使导丝部向捕获导管移动时,连接块用于推动动、静脉血管中的少量血液进入捕获导管。本专利技术提供的动静脉血管循环肿瘤细胞捕获网篮,还可以具有这样的特征:其中,捕获导管的内壁上设置有在导丝部位于捕获导管内时与周围导丝远离连接块的一端相对应的凹槽,该凹槽上粘附有抗凝剂。本专利技术提供的动静脉血管循环肿瘤细胞捕获网篮,还可以具有这样的特征:其中,中心导丝为镍钛记忆合金弯曲微导丝。专利技术的作用与效果根据本专利技术提供的动静脉血管循环肿瘤细胞捕获网篮,因为捕获导丝件具有导丝部、固定设置在导丝部的一端的连接块以及固定设置在导丝部的另一端的连接柱,导丝部上由多个呈波浪状且具有一定的弹性的导丝构成,每个导丝的一端固定设置在连接块上,另一端固定设置在连接柱上,捕获导管套设在导丝部和连接柱的外部;伸缩驱动杆的一端伸入捕获导管并与连接柱固定连接,所以,本专利技术的捕获导管进入血管后,能够通过推动伸缩驱动杆使导丝部伸出捕获导管并依靠其自身的弹性张开呈网状与血管中血液具有较大的接触面积。同时,因为每个导丝上均孵有多靶向抗体层,所以导丝部能够通过多靶向抗体层准确、快速、高效地捕获循环肿瘤细胞,而不需要抽取血管中的血液再捕获循环肿瘤细胞,结构简单,操作方便,且成本低,易于推广。附图说明图1是本专利技术的实施例一中动静脉血管循环肿瘤细胞捕获网篮的结构示意图;图2是本专利技术的实施例一中的导丝部部分伸出捕获导管的示意图;图3是本专利技术的实施例一中导丝的局部放大图;图4是图1中A部分的局部剖视图;图5是本专利技术的实施例一中的导丝部张开时的捕获导丝件的结构示意图;图6是本专利技术的实施例二中动静脉血管循环肿瘤细胞捕获网篮的结构示意图;图7是本专利技术的实施例二中B部分的局部剖视图;图8是本专利技术的实施例二中的导丝部的剖面图;图9是本专利技术的实施例二中C部分的局部剖视图;图10是本专利技术的实施例二中的导丝部伸出捕获导管的示意图;图11是本专利技术的实施例二中的导丝部张开呈篮状的局部示意图;图12是本专利技术的实施例二中的导丝部张开为篮状后的剖面图;以及图13是本专利技术的实施例二中动静脉血管循环肿瘤细胞捕获网篮进入血管中的模拟效果图。具体实施方式为了使本专利技术实现的技术手段、创作特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动静脉血管循环肿瘤细胞捕获网篮,用于捕获从实体瘤脱离进入动、静脉血管中的循环肿瘤细胞,其特征在于,包括:/n捕获导丝件,具有导丝部、固定设置在所述导丝部的一端的连接块以及固定设置在所述导丝部的另一端的连接柱;/n捕获导管,套设在所述导丝部和所述连接柱的外部;以及/n伸缩驱动杆,一端伸入所述捕获导管并与所述连接柱固定连接,另一端用于被推拉从而驱动所述导丝部伸出或缩进所述捕获导管,/n其中,所述导丝部上由多个呈波浪状且具有一定的弹性的导丝构成,每个所述导丝的一端固定设置在所述连接块上,另一端固定设置在所述连接柱上,/n每个所述导丝上均孵有多靶向抗体层,当所述捕获导丝件被所述伸缩驱动杆推动从而伸出所述捕获导管时,所述导丝部依靠其自身的弹性张开呈网状让所述多靶向抗体层捕获所述循环肿瘤细胞。/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动静脉血管循环肿瘤细胞捕获网篮,用于捕获从实体瘤脱离进入动、静脉血管中的循环肿瘤细胞,其特征在于,包括:
捕获导丝件,具有导丝部、固定设置在所述导丝部的一端的连接块以及固定设置在所述导丝部的另一端的连接柱;
捕获导管,套设在所述导丝部和所述连接柱的外部;以及
伸缩驱动杆,一端伸入所述捕获导管并与所述连接柱固定连接,另一端用于被推拉从而驱动所述导丝部伸出或缩进所述捕获导管,
其中,所述导丝部上由多个呈波浪状且具有一定的弹性的导丝构成,每个所述导丝的一端固定设置在所述连接块上,另一端固定设置在所述连接柱上,
每个所述导丝上均孵有多靶向抗体层,当所述捕获导丝件被所述伸缩驱动杆推动从而伸出所述捕获导管时,所述导丝部依靠其自身的弹性张开呈网状让所述多靶向抗体层捕获所述循环肿瘤细胞。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动静脉血管循环肿瘤细胞捕获网篮,其特征在于:
其中,所述多靶向抗体层含有EpCAM抗体、Vimentin抗体、EGFR抗体、HER2抗体、GFAP抗体、MUC-1抗体、P53抗体、转铁蛋白、叶酸中的至少一种。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动静脉血管循环肿瘤细胞捕获网篮,其特征在于:
其中,所述多靶向抗体层的制备过程如下:
步骤Ⅰ,按照预聚物:固化剂=8~9:1的质量比,将预聚物和固化剂混合加入烧杯中,用玻璃棒在常温下搅拌15~20分钟制得聚二甲基硅氧烷胶状物;
步骤II,将所述聚二甲基硅氧烷胶状物放入玻璃干燥器中并通过真空泵抽取真空直至观察到所述聚二甲基硅氧烷胶状物中气泡完全放出,真空状态下静置预定时间得到混合物;
步骤III,将所述导丝部放入所述混合物中使得在所述导丝部上形成薄膜后对所述导丝部在60-70℃干燥预定时间;
步骤IV,配置EpCAM抗体溶液,浓度为300μg/mL;
步骤V,对形成所述薄膜后的所述导丝部进行冷却后将其置于稀释后的所述抗体溶液中,冷藏孵育过夜即可在所述导丝部上形成所述多靶向抗体层。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动静脉血管循环肿瘤细胞捕获网篮,其特征在于:
其中,所述连接块呈圆锥形,所述导丝部的一端固...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蒋霆辉梁晓飞宋萍陆珺邓海巨孙剑玥茅爱武孙贤俊
申请(专利权)人:蒋霆辉梁晓飞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上海;3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