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蒋霆辉专利>正文

采用免疫磁吸附原理捕获目标物的捕获装置和捕获导管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27362725 阅读:13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2-19 13:45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采用免疫磁吸附原理捕获目标物的捕获装置和捕获导管,捕获装置包含:用于与目标物结合的免疫磁性吸附剂、以及用于吸附结合有免疫磁性吸附剂的目标物的捕获导管;捕获导管包含:磁性捕获篮、外套管、引导导丝和控制部;磁性捕获篮包含:2~15根带磁捕获丝;在带磁捕获丝伸出外套管后,带磁捕获丝自动撑开并基本上等间距排列,使磁性捕获篮呈梭形。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还提供了上述捕获装置中的捕获导管。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还另提供一种捕获导管,这种捕获导管具有单根带磁捕获丝,初始形状为螺旋形或波浪形,捕获丝可以被拉伸,从而收纳于外套管内。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的捕获导管具有较大的捕获截面,可以获得更多的血液或体液中的目标物。目标物。目标物。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采用免疫磁吸附原理捕获目标物的捕获装置和捕获导管


[0001]本技术涉及医疗器械
和液体活检领域,具体涉及一种采用免疫磁吸附原理捕获目标物的捕获装置和捕获导管。

技术介绍

[0002]癌症的转移很大程度上是由于肿瘤原发灶脱落的癌细胞经过血液的途径转移到其它器官,形成新的转移性肿瘤。目前,对于大量癌症相关研究都是基于此类具有转移潜能的异常细胞:循环肿瘤细胞(Circulating Tumor Cell,CTCs)。将该异常细胞捕获后进行检测已经被用于液体诊断方法中,通过对此类异常细胞的检测,能够获取更多转移相关的信息,同时能够追踪癌症转移的方向及预测治疗的预后效果。其次,肿瘤穿刺活检依然存在诸多难以完全克服的困难,在患者整个病程中不断穿刺活检更不现实,因此以CTCs为主的液体活检将成为一种高效的替代方法,同时也包括血液或体液中的其他肿瘤标记物。该方法也可用于其他良性疾病的血液微量标记物的富集与检测。此外,目前国内外的CTCs检测都还局限于局部采血的检验医学模式,很难反映肿瘤患者的全身情况和肿瘤的异质性,我们需要在全身血液必经之路的大血管中,或是肿瘤下游血管中,从大量的经流血液中系统地富集CTCs或标记物。
[0003]磁性脂质体以脂质体为高分子基质,将磁性纳米颗粒(Fe3O4)包封在脂质体内部,能够实现磁共振成像示踪及快速磁分离。脂质体表面连接某种抗体或抗原,制备成的免疫磁性脂质体,就具有对靶细胞分子水平上的识别能力,可提高脂质体的专一靶向性。血液中CTCs含量非常少。如何突破标本量的限制,又能富集更多CTCs,这对肿瘤血行转移的动态监测和液体活检技术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技术实现思路

[0004]本技术的目的是提供在体内采用免疫磁吸附原理捕获目标物的捕获装置和捕获导管,以改善利用现有产品获得的循环肿瘤细胞数量过少的问题。
[0005]为了达到上述目的,本技术提供了一种采用免疫磁吸附原理捕获目标物的捕获装置,其包含:用于与目标物结合的免疫磁性吸附剂、以及用于吸附结合有所述的免疫磁性吸附剂的目标物的捕获导管;所述的捕获导管包含:磁性捕获篮、外套管、引导导丝和控制部;所述的磁性捕获篮包含:2~15 根带磁捕获丝、连接头和连接柱;所述的带磁捕获丝的两端分别与所述的连接头和所述的连接柱固定连接;所述的引导导丝套设于所述的外套管内;所述的引导导丝的两端分别连接所述的连接柱和所述的控制部;所述的控制部控制所述的带磁捕获丝伸出或收纳于所述的外套管内;在所述的带磁捕获丝伸出所述的外套管后,所述的带磁捕获丝自动撑开并基本上等间距排列,使所述的磁性捕获篮呈梭形。
[0006]较佳地,所述的带磁捕获丝呈直形、螺旋形或波浪形。
[0007]较佳地,所述的目标物包含:异常细胞和生物标记物;所述的异常细胞包含:循环肿瘤细胞和脱落细胞,所述的生物标记物包含:肿瘤标记物、肿瘤外泌体、抗原或核酸。
[0008]较佳地,所述的带磁捕获丝的直径为0.5~1.2mm。
[0009]较佳地,所述的磁性捕获篮还包含:具有磁性的中心捕获丝,其第一端与所述的连接头固定连接,第二端穿入所述的连接柱;所述的带磁捕获丝环绕所述的中心捕获丝排列;所述的中心捕获丝为直线形、螺旋形或波浪形。
[0010]较佳地,所述的带磁捕获丝为2~6根,所述的带磁捕获丝的长度为 5~15cm;所述的磁性捕获篮撑开后最大直径为10~20mm。
[0011]较佳地,所述的控制部为伸缩驱动杆,其通过所述的引导导丝带动所述的带磁捕获丝伸出或收回于所述的外套管内。
[0012]较佳地,所述的免疫磁性吸附剂包含:磁性纳米颗粒、脂质体层和特异性抗体;所述的磁性纳米颗粒包封于所述的脂质体层的内部;所述的特异性抗体修饰所述的脂质体层的表面;所述的免疫磁性吸附剂能够通过所述的特异性抗体与所述的目标物的特异性抗原结合,使所述的目标物具有磁性。
[0013]本技术还提供了上述的采用免疫磁吸附原理捕获目标物的捕获装置中采用的捕获导管。
[0014]本技术另提供一种采用免疫磁吸附原理捕获目标物的捕获导管,其包含:1根带磁捕获丝、连接头、连接柱、外套管、引导导丝和控制部;其中,所述的带磁捕获丝的两端分别与所述的连接头和所述的连接柱固定连接;所述的引导导丝套设于所述的外套管内;所述的引导导丝的两端分别连接所述的连接柱和所述的控制部;所述的控制部控制所述的带磁捕获丝伸出或收纳于所述的外套管内;所述的带磁捕获丝伸出所述的外套管后,所述的带磁捕获丝回复为螺旋形或波浪形;所述的带磁捕获丝收纳于所述的外套管内时,所述的带磁捕获丝被拉伸呈近直线型。
[0015]相对于现有技术,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是:
[0016](1)本技术的采用免疫磁吸附原理捕获异常细胞的捕获装置,首次用于大血管;是将捕获导管引入到人体内血液必经之路的大血管或肿瘤下游血管,对于异常细胞捕获的系统性和液体活检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0017](2)本技术的捕获导管,借鉴了临床胆道取石网篮和腔静脉滤器等技术,设置了由多根捕获丝组成的立体捕获网篮,有较大的捕获截面。
[0018](3)捕获导管采用单根捕获丝时,螺旋形或波浪形的捕获丝具有更大的捕获范围,可以富集更多的循环肿瘤细胞,且操作方便。
附图说明
[0019]图1为本技术的一种捕获导管的结构示意图。
[0020]图2A为一些实施例中的磁性捕获篮的结构示意图。
[0021]图2B为图2A所示的磁性捕获篮的截面图。
[0022]图3为采用单根捕获丝的捕获导管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23]以下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技术的技术方案做进一步的说明。
[0024]本技术的采用免疫磁吸附原理捕获目标物的捕获装置,包含免疫磁性吸附剂
和捕获导管。本技术的捕获装置用于捕获血液或体液中目标物,其中以循环肿瘤细胞(CTCs)为主要目标细胞,也可以是其他可被免疫磁性吸附剂吸附的生物标记物。
[0025]图1为本技术提供的一种捕获导管的结构示意图。如图1所示,捕获导管包含:磁性捕获篮1(Interventional Magnetic Collecting Basket,IMCB)、外套管2、引导导丝3和控制部4。图2A为一些实施例中的磁性捕获篮1的结构示意图。图2B为图2A所示的磁性捕获篮1的截面图。如图1、图2A 和图2B所示,磁性捕获篮1包含:2~15根带磁捕获丝12、连接头11和连接柱13;带磁捕获丝12的两端分别与连接头11和连接柱13固定连接;带磁捕获丝12平时收纳于外套管2。引导导丝3套设于外套管2内;引导导丝 3的两端分别连接连接柱13和控制部4。控制部4控制带磁捕获丝12伸出或收纳于外套管2内;在带磁捕获丝12伸出外套管2后,带磁捕获丝12自动撑开并基本上等间距排列,使磁性捕获篮1呈梭形。
[0026]带磁捕获丝12可以是图2A所示的直形,也可以是螺旋形或波浪形等具有螺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采用免疫磁吸附原理捕获目标物的捕获装置,其特征在于,包含:用于与目标物结合的免疫磁性吸附剂、以及用于吸附结合有所述的免疫磁性吸附剂的目标物的捕获导管;所述的捕获导管包含:磁性捕获篮(1)、外套管(2)、引导导丝(3)和控制部(4);所述的磁性捕获篮(1)包含:2~15根带磁捕获丝(12)、连接头(11)和连接柱(13);所述的带磁捕获丝(12)的两端分别与所述的连接头(11)和所述的连接柱(13)固定连接;所述的引导导丝(3)套设于所述的外套管(2)内;所述的引导导丝(3)的两端分别连接所述的连接柱(13)和所述的控制部(4);所述的控制部(4)控制所述的带磁捕获丝(12)伸出或收纳于所述的外套管(2)内;在所述的带磁捕获丝(12)伸出所述的外套管(2)后,所述的带磁捕获丝(12)自动撑开并基本上等间距排列,使所述的磁性捕获篮(1)呈梭形。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采用免疫磁吸附原理捕获目标物的捕获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带磁捕获丝(12)呈直形、螺旋形或波浪形。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采用免疫磁吸附原理捕获目标物的捕获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目标物包含:异常细胞和生物标记物;所述的异常细胞包含:循环肿瘤细胞和脱落细胞,所述的生物标记物包含:肿瘤标记物、肿瘤外泌体、抗原或核酸。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采用免疫磁吸附原理捕获目标物的捕获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带磁捕获丝(12)的直径为0.5~1.2mm。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采用免疫磁吸附原理捕获目标物的捕获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磁性捕获篮(1)还包含:具有磁性的中心捕获丝(121),其第一端与所述的连接头(11)固定连接,第二端穿入所述的连接柱(13);所述的带磁捕获丝(12)环绕所述的中心捕获丝(121)排列;所述的中心捕获丝(121)为直线形、螺旋形或波浪形。6...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蒋霆辉梁晓飞蒋世成宋萍陆珺刘艳李秋营
申请(专利权)人:蒋霆辉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