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铁路线下方位于框架桥底部的地下管廊施工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33248656 阅读:16 留言:0更新日期:2022-04-27 18:05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铁路线下方位于框架桥底部的地下管廊施工方法,主要包括以下施工步骤:把框架桥顶进就位;回填铁路路基恢复原有铁路线;框架桥底部施工水平向钢管;框架桥底部土体中打入钢桩;开挖框架桥底部土体至设计标高;铺设水泥找平层;组装施工各节地下管廊;向地下管廊的外围注入浆体。本发明专利技术具有下列优点:地下管廊的施工对恢复铁路线的工期无影响,对既有铁路线的影响可以忽略不计;由水泥土搅拌墙、钢管、钢桩形成的支护体系具有较大的强度,为地下管廊的施工提供了安全、稳定的空间;基于注浆孔向地下管廊的外围注入浆体,使地下管廊与四周土体之间充满注浆体,保障了施工质量。施工质量。施工质量。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铁路线下方位于框架桥底部的地下管廊施工方法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地下工程施工
,具体而言,涉及一种铁路线下方位于框架桥底部的地下管廊施工方法。

技术介绍

[0002]基于城市道路发展与既有铁路的提速要求,道路与公路交叉道口从平面逐渐改为立交。道路下穿既有铁路,以顶进框架桥的方式在既有铁路下修建立交桥,占地小、干扰小,在下穿施工中无需中断运营,对于铁路运营的影响较小,下穿框架的占地面积较小,有利于提高城市土地的利用率,也更加符合城市景观要求。
[0003]同时,为了减少后续的重复开挖,可将地下管廊(主要是支线综合管廊或缆线管廊)与框架桥同步设计、同步施工。城市地下管道综合走廊是将电力、通信,燃气、供热、给排水等各种工程管线集于一体,设有专门的检修口、吊装口和监测系统,实施统一规划、统一设计、统一建设和管理,是保障城市运行的重要基础设施和“生命线”。综合管廊分为干线综合管廊、支线综合管廊及缆线管廊。
[0004]若框架桥两侧的空间有限,比如说受到高铁桩基础或便梁桩基础的限制,地下管廊的设置就成了施工的难题。首先,需要做到地下管廊的设置不影响既有铁路通行;其次,做到确保地下管廊外周具有较高的支护稳定性;此外,需要保证提高安全性的同时具有一定的经济性。
[0005]目前,尚未发现有解决上述问题系统性的文献报道。本专利技术彻底解决了上述问题,满足了城市道路发展与既有铁路的提速要求。

技术实现思路

[0006]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是为了弥补已有技术的缺陷,提供一种铁路线下方位于框架桥底部的地下管廊施工方法,对于框架桥两侧的空间有限,地下管廊设置于框架桥底部,施工简便、对不影响既有铁路运行,且地下管廊四周土体支护稳定性高,整个施工方法具有经济、安全的特征。
[0007]为了达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所采用的技术方案为:
[0008]一种铁路线下方位于框架桥底部的地下管廊施工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施工步骤:
[0009]1)、常规施工工作坑防护桩、后背桩,开挖工作坑,施工底板,在底板上预制框架桥,施工隔离桩;
[0010]在既有铁路路基拟施工框架桥的位置两侧施工桩基础与条形基础,每侧桩基础上端设置条形基础,两侧条形基础顶部搭建承担施工范围内既有铁路线的便梁;
[0011]2)、逐段开挖每次顶程范围内土体,并在框架桥两排桩位孔外侧的底部土体中施工构成两排水泥土搅拌桩,两排水泥土搅拌桩无间隙构成两堵防渗墙,再基于动力设备把框架桥顶进,行进长度为一个顶程;再进行下一次开挖、施工水泥土搅拌桩与顶进,如此循
环,直至把框架桥顶进就位;
[0012]3)、在框架桥外部防水措施完成后,按要求对框架桥四周的空间进行分层回填,最终使回填修复后的铁路路基满足使用要求;拆除便梁,恢复原有铁路线;
[0013]4)、在两排水泥土搅拌桩的内侧施工水平向钢管,使钢管位于邻近的水泥土搅拌桩与桩位孔之间;
[0014]5)、基于框架桥的桩位孔向框架桥底部土体中打入钢桩,钢桩的桩顶嵌于框架桥的底板中;
[0015]6)、开挖框架桥底部位于两排钢桩之间的土体至设计标高;
[0016]7)、在上一步开挖土体的底部铺设水泥找平层;
[0017]8)、把各节地下管廊相继顶入、组装施工在找平层上方;
[0018]9)、各节地下管廊组装完成后,基于框架桥底部的注浆孔向地下管廊的外围注入浆体,硬化形成注浆体,使地下管廊与四周土体之间充满注浆体,由此完成地下管廊的施工。
[0019]所述的铁路线下方位于框架桥底部的地下管廊施工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框架桥截面呈矩形状,底板中心线上设置一排注浆孔,注浆孔两侧对称设置间隔分布的桩位孔。
[0020]所述的铁路线下方位于框架桥底部的地下管廊施工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注浆孔与桩位孔提前预制在框架桥底板上,其中每侧桩位孔的数量为2~4个。
[0021]所述的铁路线下方位于框架桥底部的地下管廊施工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四中水平向钢管布置:
[0022]当铁路股道不超过3股时,在路基的一侧用水平螺旋钻进法进行钻孔钻透至另一侧,再把钢管压入钻孔中,钢管为贯穿布置,每侧钢桩的数量不少于2根,钢桩靠近钢管的两端;
[0023]当铁路股道超过3股时,在路基的两侧用水平螺旋钻进法进行钻孔,钻孔的水平长度超过铁路路基宽度的一半,两侧钢管的搭接长度不小于1.0m,每侧钢桩的数量不少于3根,在铁路路基中部两侧钢管搭接处分别设置一根钢桩。
[0024]所述的铁路线下方位于框架桥底部的地下管廊施工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四中水平向钢管布置:无地下水影响、土体强度相对较高时,钢管的竖向间距大于3倍管径;若地下水位较高、土体强度较大,钢管的竖向间距应取小值不大于2倍管径。
[0025]所述的铁路线下方位于框架桥底部的地下管廊施工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九注浆时,基于注浆孔向地下管廊的外围注入浆体,注浆压力应根据土压、水压、框架桥强度、地下管廊强度与浆液特性综合判断决定。
[0026]与现有技术相比,本专利技术具有如下优点:
[0027]1、本专利技术受到高铁桩基础或便梁桩基础的限制时,框架桥两侧的空间有限,通过将地下管廊设置于框架桥的下方,不影响既有铁路通行,进一步提高安全性,表现在地下管廊外周具有较高的支护稳定性,可操作性强。
[0028]2、本专利技术地下管廊设置于框架桥的下方,在框架桥顶进就位、原有铁路线恢复正常运行后再施工地下管廊,故地下管廊的施工对恢复铁路线的工期无影响,对既有铁路线的影响基本可以忽略不计;
[0029]3、本专利技术由水泥土搅拌墙、钢管、钢桩形成的支护体系具有较大的强度,能有效维护后续土体开挖形成的空间,为地下管廊的施工提供了稳定的空间,安全性、可靠性高;
[0030]4、本专利技术地下管廊顶进施工就位后,基于注浆孔向地下管廊的外围注入浆体,使地下管廊与四周土体之间充满注浆体,既有利于地下管廊的外部防水,又对地下管廊的结构形成了有效保护,提高了施工质量。
[0031]5、地下管廊是在框架桥、钢桩的保护下逐段开挖与顶入施工,与传统放坡开挖相比,土方开挖量大大降低,后续回填量也非常小,故总体上造价更低,具有经济性与合理性。
附图说明
[0032]图1为本专利技术框架桥三维示意图。
[0033]图2为本专利技术框架桥桩位孔与注浆孔位置分布示意图。
[0034]图3为本专利技术框架桥顶进就位示意图。
[0035]图4为本专利技术拆除便梁铁路线恢复正常示意图。
[0036]图5为本专利技术施工水平向钢管示意图。
[0037]图6为本专利技术施工钢桩示意图。
[0038]图7为本专利技术开挖地下管廊位置处土体示意图。
[0039]图8为本专利技术施工地下管廊底部的找平层示意图。
[0040]图9为本专利技术地下管廊施工就位示意图。
[0041]图10为本专利技术基于注浆孔向地下管廊四周注浆形成注浆体示意图。
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铁路线下方位于框架桥底部的地下管廊施工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施工步骤:1)、常规施工工作坑防护桩、后背桩,开挖工作坑,施工底板,在底板上预制框架桥,施工隔离桩;在既有铁路路基拟施工框架桥的位置两侧施工桩基础与条形基础,每侧桩基础上端设置条形基础,两侧条形基础顶部搭建承担施工范围内既有铁路线的便梁;2)、逐段开挖每次顶程范围内土体,并在框架桥两排桩位孔外侧的底部土体中施工构成两排水泥土搅拌桩,两排水泥土搅拌桩无间隙构成两堵防渗墙,再基于动力设备把框架桥顶进,行进长度为一个顶程;再进行下一次开挖、施工水泥土搅拌桩与顶进,如此循环,直至把框架桥顶进就位;3)、在框架桥外部防水措施完成后,按要求对框架桥四周的空间进行分层回填,最终使回填修复后的铁路路基满足使用要求;拆除便梁,恢复原有铁路线;4)、在两排水泥土搅拌桩的内侧施工水平向钢管,使钢管位于邻近的水泥土搅拌桩与桩位孔之间;5)、基于框架桥的桩位孔向框架桥底部土体中打入钢桩,钢桩的桩顶嵌于框架桥的底板中;6)、开挖框架桥底部位于两排钢桩之间的土体至设计标高;7)、在上一步开挖土体的底部铺设水泥找平层;8)、把各节地下管廊相继顶入、组装施工在找平层上方;9)、各节地下管廊组装完成后,基于框架桥底部的注浆孔向地下管廊的外围注入浆体,硬化形成注浆体,使地下管廊与四周土体之间充满注浆体,由此完成地下管廊的施工。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铁路线下...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陈卫东杨继绪陆敬松王洁民方升东张汉吴小平黄博涛郑伟张梦为宋子景许光浩刘金龙
申请(专利权)人:安徽铁建工程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