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送餐机器人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3247145 阅读:29 留言:0更新日期:2022-04-27 18:01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送餐机器人,包括由头部组件、上身组件与下身组件构成的机器人整体。本发明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通过餐盘与机器人本体进行隔断,避免菜品之间发生串味,另外能自动将菜送达指定的餐桌,且准确率高,减少了人工,提高工作效率,能同时为多个餐桌送菜,且送餐车行走平稳,在送菜出菜时,运行平稳,能准确为指定的餐桌送餐。的餐桌送餐。的餐桌送餐。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送餐机器人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机器人
,具体为一种送餐机器人。

技术介绍

[0002]随着科技进步,生活也在不断的发生着变化,机器人可以替代人类做一些危险或者耗费人力的工作,它们能完成一些基本的动作。智能系统的出现,机器人也更加智能化,送餐机器人逐渐进入大众视野,送餐机器人通过其内部的软件和网络连接,实现对餐品的精确配送,增添用户在用餐时的便捷,提高餐饮服务人员工作效率。
[0003]传统的送餐机器人,只能将餐品送达到指定位置,但还需服务人员将菜品从机器人内部取出,由于餐品是放置在机器人内部,拿取较为不便,另外由于送餐机器人内部储物腔里温度较高,加重了分子的活跃度,使菜品串味明显,同时内部的食品在移动配送的过程中,由于颠簸晃动,容易造成食品液汁洒漏的情况,导致其内部比较脏乱,需要人工定时的对送餐机器人内部进行清理,由于储物腔内的残渣容易沾染在其内部,导致其难以清理,也会造成送餐机器人损坏的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0004]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送餐机器人,以解决上述
技术介绍
中提出的问题。
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送餐机器人,包括由头部组件(1)、上身组件(2)与下身组件(3)构成的机器人整体,其特征在于:所述头部组件(1)由头骨架(4)、头部左壳(5)、头部右壳(6)、头部前壳(7)与面罩(8)组成,所述头部左壳(5)、所述头部右壳(6)与所述头骨架(4)之间依次设有左音腔(9)、第一音腔后壳(10)、右音腔(11)与第二音腔后壳(12),所述头骨架(4)与所述面罩(8)之间依次设有点阵灯板(13)、灯板固定板金(14)与灯板转接板(15),所述头骨架(4)下端依次设有与之连接的环形头骨架(16)与头部固定支柱(17);所述上身组件(2)由上身骨架(18)、上身左壳(19)、上身右壳(20)、左臂(21)、右臂(22)、上身前壳(23)与餐盘(24)组成,所述上身左壳(19)与所述上身右壳(20)上下端通过卡环卡接连接,其内侧分别设有与所述上身骨架(18)连接的螺钉,所述左臂(21)与右臂(22)上端一侧均设有与所述上身骨架(18)固定连接的方管,所述左臂(21)与所述右臂(22)远离所述上身骨架(18)的另一端通过螺钉与所述餐盘(24)连接;所述下身组件(3)由所述下身骨架(25)、下身前壳(26)、下身后壳(27)、固定环(28)、多个万向轮(29)与多个驱动轮组件(30)组成,所述下身骨架(25)与所述下身前壳(26)之间由上至下依次设有前壳固定板金(31)、启动按钮(32)、喇叭(33)、喇叭固定板金(34)、超声波固定支架(35)、超声波(36)、电路板限位板金(37)、激光雷达(38)、激光雷达支架(39)、前壳限位板金(40)与激光雷达托座(41),所述下身骨架(25)与所述下身后壳(27)之间由上至下依次设有路由器(42)、路由器固定板金(43)、主控板(44)、主控板固定板金(45)、功放板(46)、安卓板(47)、安卓板固定板金(48)、算法板(49)、IMU(50)、算法板固定板金(51)、电源模块(52)、电源板(53)、电源板固定板金(54)、电池压板(55)、锂电池(56)与配重块(57)。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送餐机器人,其特征在于:所述左音腔(9)与所述第一音腔后壳(10)之间设有第一灯带(58),所述右音腔(11)与所述第二音腔后壳(12)之间设有第二灯带(59),所述第一灯带(58)与所述第二灯带(59)分别与所述左音腔(9)、右音腔(11)内侧弧形内壁粘贴固定。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送餐机器人,其特征在于:所述头部左壳(5)与头部右壳(6)顶部分别设有多个咪头固定座(60),多个所述咪头固定座(60)内均设有咪头(61)。4...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吴焰超李超宋育刚
申请(专利权)人:苏州穿山甲机器人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