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芯堆端板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3245789 阅读:9 留言:0更新日期:2022-04-27 17:57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一种电芯堆端板,包括用于朝向电芯堆的电芯的内侧面和用于背向电芯的外侧面,所述外侧面上设有导向限位结构,所述导向限位结构用于与动力电池总成的下箱体上的导槽配合,所述导向限位结构垂直于所述电芯堆端板的顶边和底边设置。本发明专利技术实施例的电芯堆端板中,通过导向限位结构的设置,一方面可引导电芯堆放入箱体内,便于自动化装配,另一方面可在电芯堆组装至箱体后对电芯堆进行横向定位,避免电芯堆在箱体内左右晃动,提高动力电池总成的安全性。池总成的安全性。池总成的安全性。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电芯堆端板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动力电池
,特别是涉及一种电芯堆端板。

技术介绍

[0002]在国家的支持和市场的利好下,动力锂电池行业发展非常迅速,其应用已经扩展到了电动大巴、电动小汽车、微公交和储能等领域,而随着动力锂电池的大规模应用,日益凸显的问题也越来越多,总的来说,包括了固定、散热、电连接、采样和模组的正负极输出几方面。
[0003]目前,动力电池总成一般包括多个电芯堆,电芯堆设于动力电池总成的箱体内,每个电芯堆包括多个电芯,多个电芯的外侧包覆有端板、侧板、顶板和底板。现有电芯堆直接放置在箱体内,为了方便放置,通常在电芯堆的端板和箱体的内侧壁之间留有一定的间隙,然而这样可能导致电芯堆在箱体内晃动,可能导致爆炸等安全事故。

技术实现思路

[0004]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提高动力电池总成安全性的电芯堆端板。
[0005]本专利技术提供一种电芯堆端板,包括用于朝向电芯堆的电芯的内侧面和用于背向电芯的外侧面,所述外侧面上设有导向限位结构,所述导向限位结构用于与动力电池总成的下箱体上的导槽配合,所述导向限位结构垂直于所述电芯堆端板的顶边和底边设置。
[0006]其中一实施例中,两个所述导向限位结构间隔平行设置。
[0007]其中一实施例中,所述导向限位结构的截面为三角形或梯形;或者,所述导向限位结构的靠近所述电芯堆端板的底边的一端为斜面。
[0008]其中一实施例中,所述电芯堆端板的所述外侧面上还设有第一凸起,所述第一凸起的高度小于所述导向限位结构的高度。
[0009]其中一实施例中,所述第一凸起垂直于所述电芯堆端板的顶边和底边,所述第一凸起为平板状。
[0010]其中一实施例中,所述电芯堆端板的所述外侧面上还设有第二凸起,所述第二凸起垂直于所述第一凸起,连接于相邻所述第一凸起之间或所述第一凸起与所述导向限位结构之间,所述第二凸起的高度小于所述导向限位结构的高度。
[0011]其中一实施例中,所述电芯堆端板的外侧面上还设有朝远离所述内侧面一侧延伸的护套,所述护套上内嵌有导电的连接件。
[0012]其中一实施例中,所述护套设于靠近所述电芯堆端板的顶边的位置。
[0013]其中一实施例中,所述护套包括两个间隔设置的平板和两个侧板,两个所述平板通过连接部连接,两个所述侧板设于更靠近所述电芯堆端板的顶边的所述平板两端,两个所述侧板之间形成容纳槽。
[0014]其中一实施例中,所述电芯堆端板为塑料板。
[0015]本专利技术实施例的电芯堆端板中,通过导向限位结构的设置,一方面可引导电芯堆
放入箱体内,便于自动化装配,另一方面可在电芯堆组装至箱体后对电芯堆进行横向定位,避免电芯堆在箱体内左右晃动,提高动力电池总成的安全性。
附图说明
[0016]图1为本专利技术一实施例的电芯堆端板的结构示意图。
[0017]图2为图1所示电芯堆端板的另一角度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18]为更进一步阐述本专利技术为达成预定专利技术目的所采取的技术方式及功效,以下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专利技术的具体实施方式、结构、特征及其功效,详细说明如后。
[0019]图1为本专利技术一实施例的电芯堆端板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图1所示电芯堆端板的另一角度示意图。请参照图1和图2,在本实施例的电芯堆端板13包括用于朝向电芯堆的电芯的内侧面和用于背向电芯的外侧面,外侧面上设有导向限位结构132,导向限位结构132用于与动力电池总成的下箱体上的导槽配合。导向限位结构132的设置一方面可引导电芯堆放入箱体内,便于自动化装配,另一方面可在电芯堆组装至箱体后对电芯堆进行横向定位,避免电芯堆在箱体内左右晃动,提高动力电池总成的安全性。
[0020]本实施例中,导向限位结构132垂直于电芯堆端板13的顶边和底边设置,也就是说,导向限位结构132沿电芯堆端板13的高度方向设置。具体地,两个导向限位结构132间隔平行设置。具体地,导向限位结构132的截面为三角形或梯形。具体地,导向限位结构132的靠近电芯堆端板13的底边的一端为斜面。
[0021]本实施例中,电芯堆端板13的外侧面上还设有第一凸起134,第一凸起 134的高度小于导向限位结构132的高度。具体地,第一凸起134为多个。更具体地,第一凸起134垂直于电芯堆端板13的顶边和底边,也就是平行于导向限位结构132。多个第一凸起134间隔平行设置。通过设置第一凸起134,可方便将电芯堆端板组装至电池包时,方便机械式抓取电芯堆端板,同时,第一凸起134还可用于与动力电池总成的箱体贴合,实现电芯堆的前后限位,避免电芯堆前后晃动,提高动力电池总成的安全性。第一凸起134具体可为平板状,以便于电芯堆端板13通过第一凸起134与动力电池总成的箱体的内壁贴合。
[0022]本实施例中,电芯堆端板13的外侧面上还设有第二凸起136,第二凸起 136垂直于第一凸起134,连接于相邻第一凸起134之间或第一凸起134与导向限位结构132之间。通过设置第二凸起136,可进一步加强电芯堆端板13 的强度。第二凸起136的高度也小于导向限位结构132的高度。更具体地,第二凸起136的高度和第一凸起134的高度一致。
[0023]本实施例中,电芯堆端板13的外侧面上还设有朝远离内侧面一侧延伸的护套138,护套138上内嵌有连接件139,连接件139用于方便电芯堆端板的极柱与外部铜排连接。连接件139为导电部件。通过在电芯堆端板13的外侧面上设置连接件139,可将电芯堆的极柱引出到电芯堆的外端,可方便其与外部铜排的连接,同时方便动力电池总成中铜排的空间布置,无需像现有技术中将极柱设置在电芯堆的顶部,从而减小了电芯堆在高度方向的尺寸。
[0024]具体地,电芯堆端板13上设有两个间隔设置的护套138,以分别引出两个极柱。
[0025]具体地,护套138设于靠近电芯堆端板13的顶边的位置。这样,从电芯堆顶部的绝缘隔离板上引出的极柱可直接伸出至护套138,并与连接件139 电连接,方便与外部铜排的
连接。
[0026]具体地,护套138包括两个间隔设置的平板1382和两个侧板1384,两个平板1382通过连接部连接,两个侧板1384设于更靠近电芯堆端板13的顶边的平板1382两端,两个侧板1384之间形成容纳槽。从电芯堆顶部的绝缘隔离板引出的极柱可容纳在容纳槽内,既方便定位,也避免其随意移动。通过设置两个间隔平板1382,连接件139嵌入两个间隔的平板1382内,可使连接件139牢固固定,又不需要将平板1382设置得过厚。
[0027]具体地,连接件139可为内嵌螺母,将外部螺栓落入内嵌螺母内即可实现电连接。
[0028]本实施例中,电芯堆端板13为塑料板,可大大减轻电芯堆端板的重量,从而提高了电芯堆的集成度和能量密度;同时,避免采用金属端板,可起到良好的防热失控的效果,也能防止拉弧现象的发生。具体地,电芯堆端板13 可采用注塑成型方式制成。可以理解,电芯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电芯堆端板,其特征在于,包括用于朝向电芯堆的电芯的内侧面和用于背向电芯的外侧面,所述外侧面上设有导向限位结构(132),所述导向限位结构(132)用于与动力电池总成的下箱体上的导槽配合,所述导向限位结构(132)垂直于所述电芯堆端板(13)的顶边和底边设置。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芯堆端板,其特征在于,两个所述导向限位结构(132)间隔平行设置。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芯堆端板,其特征在于,所述导向限位结构(132)的截面为三角形或梯形;或者,所述导向限位结构(132)的靠近所述电芯堆端板(13)的底边的一端为斜面。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芯堆端板,其特征在于,所述电芯堆端板(13)的所述外侧面上还设有第一凸起(134),所述第一凸起(134)的高度小于所述导向限位结构(132)的高度。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电芯堆端板,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凸起(134)垂直于所述电芯堆端板(13)的顶边和底边,所述第一凸起(134)为平板状。6.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电芯堆端板,其特征在于,所述电芯堆端板(13)的所...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史智宏肖聪刘安龙徐鹏韩海滨
申请(专利权)人:广州小鹏汽车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