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基于建筑钢结构用稳定性强的支撑梁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3240492 阅读:13 留言:0更新日期:2022-04-27 17:44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一种基于建筑钢结构用稳定性强的支撑梁。所述基于建筑钢结构用稳定性强的支撑梁包括梁架,所述梁架底部的左右两侧对称设置有支撑架,两个所述支撑架的底部对称固定连接有固定座,两个所述固定座的顶部对称固定连接有连接板,两个所述连接板的底部对称设置有主稳定座,两个所述支撑架的顶部对称固定连接有加固座。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的基于建筑钢结构用稳定性强的支撑梁具有提高支撑架与梁架之间的连接强度,从而提高了梁架与支撑架连接处的稳定性,进一步的避免梁架产生晃动,通过连接板与主稳定座、缓冲套筒、固定板、连接压板的配合,可以实现吸收整体支撑结构的内应力,从而进一步的提高梁架的稳定性,避免梁架产生晃动,大大提高了支撑架的抗震缓冲性能。大大提高了支撑架的抗震缓冲性能。大大提高了支撑架的抗震缓冲性能。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基于建筑钢结构用稳定性强的支撑梁


[0001]本技术涉及建筑工程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基于建筑钢结构用稳定性强的支撑梁。

技术介绍

[0002]在进行建筑工程施工时,大都需要支撑装置与其配合使用,钢结构是由钢制材料组成的结构,是主要的建筑结构类型之一,结构主要由型钢和钢板等制成的梁钢、钢柱和钢桁架等构件组成。
[0003]现有的建筑工程用支撑装置在实际的使用过程中存在以下几点不足:1.现有的支撑装置在支撑时,容易产生晃动,造成其支撑的不牢固,从而导致支撑的效果较差;2.且现有的支撑装置安装与拆卸时较为繁琐与不便,且抗震缓冲性能差。
[0004]因此,有必要提供一种基于建筑钢结构用稳定性强的支撑梁解决上述技术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0005]本技术提供一种基于建筑钢结构用稳定性强的支撑梁,解决了支撑的效果较差,安装与拆卸时较为繁琐与不便的问题。
[0006]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技术提供的基于建筑钢结构用稳定性强的支撑梁包括梁架,所述梁架底部的左右两侧对称设置有支撑架,两个所述支撑架的底部对称固定连接有固定座,两个所述固定座的顶部对称固定连接有连接板,两个所述连接板的底部对称设置有主稳定座,两个所述支撑架的顶部对称固定连接有加固座,两个所述加固座底部的四周对称设置有活动铰座,两个所述加固座底部的四周对称设置有加强杆,两个所述主稳定座顶端的中部对称固定连接有缓冲套筒,两个所述缓冲套筒的顶部对称设置有固定板,两个所述主稳定座顶部的左右两侧对称设置有连接压板,两个所述缓冲套筒的左右两侧对称设置有支撑板,两个所述支撑板的顶部对称固定连接有限位滑杆,两个所述限位滑杆的表面对称设置有第一弹簧,两个所述连接压板的顶部对称设置有限位块,两个所述固定座左右两侧的前后两端对称设置有第一铰接座,四个所述第一铰接座的内部对称设置有加固杆,四个所述加固杆的底部对称设置有第二铰接座,两个所述主稳定座左右两侧的前后两端对称设置有副稳定座,两个所述缓冲套筒内腔的底部对称设置有第二弹簧,两个所述缓冲套筒的内腔对称设置有滑动板,两个所述滑动板的顶部对称固定连接有支撑柱。
[0007]优选的,所述两个加固座的顶部固定连接于梁架底部的左右两侧,四个所述活动铰座的顶部固定连接于加固座底部的四周。
[0008]优选的,所述四个加强杆的相对一侧固定连接于支撑架顶部左右两侧的前后两端,四个所述加强杆的内部铰接于四个活动铰座的底部。
[0009]优选的,所述固定板的左右两侧对称固定连接于两个连接压板的相对一侧,两个所述支撑板的底部固定连接于主稳定座顶部的左右两侧,两个所述限位滑杆的表面滑动连接于两个连接压板的内壁。
[0010]优选的,所述两个第一弹簧的底部固定连接于两个支撑板的顶部,两个所述第一弹簧的顶部固定连接于两个连接压板的底部,两个所述限位块的底部固定连接于两个限位滑杆的顶部。
[0011]优选的,所述四个第一铰接座的相对一侧固定连接于固定座左右两侧的前后两端,四个所述加固杆的顶部铰接于四个第一铰接座的内部,四个所述第二铰接座的内部铰接于四个加固杆的底部。
[0012]优选的,所述四个副稳定座的顶部固定连接于四个第二铰接座的底部,两个所述第二弹簧的底部固定连接于两个缓冲套筒内腔的底部,两个所述第二弹簧的顶部固定连接于两个滑动板的底部。
[0013]优选的,所述两个滑动板的表面与两个缓冲套筒的内壁紧密贴合,两个所述支撑柱的底部固定连接于两个滑动板的顶部,两个所述支撑柱的顶部固定连接于两个连接板的底部。
[0014]与相关技术相比较,本技术提供的基于建筑钢结构用稳定性强的支撑梁具有如下有益效果:
[0015]本技术提供一种基于建筑钢结构用稳定性强的支撑梁,通过设置的支撑架与加固座、活动铰座、加强杆的配合,可以实现提高支撑架与梁架之间的连接强度,从而提高了梁架与支撑架连接处的稳定性,进一步的避免梁架产生晃动,通过连接板与主稳定座、缓冲套筒、固定板、连接压板的配合,可以实现吸收整体支撑结构的内应力,从而进一步的提高梁架的稳定性,避免梁架产生晃动,大大提高了支撑架的抗震缓冲性能,通过固定座与第一铰接座、加固杆、第二铰接座、副稳定座的配合,可以实现提高主稳定座与地面之间的连接强度,从而提高支撑架与地面之间的稳定性,避免支撑架上端的梁架产生晃动,提高整体的稳定性。
附图说明
[0016]图1为本技术提供的基于建筑钢结构用稳定性强的支撑梁的一种较佳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0017]图2为图1所示支撑架的结构示意图;
[0018]图3为图1所示主稳定座的结构示意图;
[0019]图4为图1所示固定座的结构示意图;
[0020]图5为图3所示缓冲套筒的剖视图。
[0021]图中标号:1、梁架;2、支撑架;3、固定座;4、连接板;5、主稳定座;6、加固座;7、活动铰座;8、加强杆;9、缓冲套筒;10、固定板;11、连接压板;12、支撑板;13、限位滑杆;14、第一弹簧;15、限位块;16、第一铰接座;17、加固杆;18、第二铰接座;19、副稳定座;20、第二弹簧;21、滑动板;22、支撑柱。
具体实施方式
[0022]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方式对本技术作进一步说明。
[0023]请结合参阅图1、图2、图3、图4和图5,其中,图1为本技术提供的基于建筑钢结构用稳定性强的支撑梁的一种较佳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图1所示支撑架的结构示意
图;图3为图1所示主稳定座的结构示意图;图4为图1所示固定座的结构示意图;图5为图3所示缓冲套筒的剖视图。一种基于建筑钢结构用稳定性强的支撑梁包括梁架1,梁架1底部的左右两侧对称设置有支撑架2,两个支撑架2的底部对称固定连接有固定座3,两个固定座3的顶部对称固定连接有连接板4,两个连接板4的底部对称设置有主稳定座5,两个支撑架2的顶部对称固定连接有加固座6,两个加固座6底部的四周对称设置有活动铰座7,两个加固座6底部的四周对称设置有加强杆8,两个主稳定座5顶端的中部对称固定连接有缓冲套筒9,两个缓冲套筒9的顶部对称设置有固定板10,两个主稳定座5顶部的左右两侧对称设置有连接压板11,两个缓冲套筒9的左右两侧对称设置有支撑板12,两个支撑板12的顶部对称固定连接有限位滑杆13,两个限位滑杆13的表面对称设置有第一弹簧14,两个连接压板11的顶部对称设置有限位块15,两个固定座3左右两侧的前后两端对称设置有第一铰接座16,四个第一铰接座16的内部对称设置有加固杆17,四个加固杆17的底部对称设置有第二铰接座18,两个主稳定座5左右两侧的前后两端对称设置有副稳定座19,两个缓冲套筒9内腔的底部对称设置有第二弹簧20,两个缓冲套筒9的内腔对称设置有滑动板21,两个滑动板21的顶部对称固定连接有支撑柱22。
[0024]两个加固座6的顶部固定连接于梁架1底部的左右两侧,四个活动铰座7的顶部固定连接于加固座6底部的四周。
[0025]四个加强杆8的相对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基于建筑钢结构用稳定性强的支撑梁,包括梁架(1),其特征在于:所述梁架(1)底部的左右两侧对称设置有支撑架(2),两个所述支撑架(2)的底部对称固定连接有固定座(3),两个所述固定座(3)的顶部对称固定连接有连接板(4),两个所述连接板(4)的底部对称设置有主稳定座(5),两个所述支撑架(2)的顶部对称固定连接有加固座(6),两个所述加固座(6)底部的四周对称设置有活动铰座(7),两个所述加固座(6)底部的四周对称设置有加强杆(8),两个所述主稳定座(5)顶端的中部对称固定连接有缓冲套筒(9),两个所述缓冲套筒(9)的顶部对称设置有固定板(10),两个所述主稳定座(5)顶部的左右两侧对称设置有连接压板(11),两个所述缓冲套筒(9)的左右两侧对称设置有支撑板(12),两个所述支撑板(12)的顶部对称固定连接有限位滑杆(13),两个所述限位滑杆(13)的表面对称设置有第一弹簧(14),两个所述连接压板(11)的顶部对称设置有限位块(15),两个所述固定座(3)左右两侧的前后两端对称设置有第一铰接座(16),四个所述第一铰接座(16)的内部对称设置有加固杆(17),四个所述加固杆(17)的底部对称设置有第二铰接座(18),两个所述主稳定座(5)左右两侧的前后两端对称设置有副稳定座(19),两个所述缓冲套筒(9)内腔的底部对称设置有第二弹簧(20),两个所述缓冲套筒(9)的内腔对称设置有滑动板(21),两个所述滑动板(21)的顶部对称固定连接有支撑柱(22)。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基于建筑钢结构用稳定性强的支撑梁,其特征在于,两个所述加固座(6)的顶部固定连接于梁架(1)底部的左右两侧,四个所述活动铰座(7)的顶部固定连接于加固座(6)底部的四周。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基于建筑钢结构用稳定性强的支撑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马凤玲黎红红
申请(专利权)人:山东德丰重工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