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电流多鱼眼连接端子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3233560 阅读:20 留言:0更新日期:2022-04-27 17:31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一种大电流多鱼眼连接端子,包括依次一体连接的扁形接触板、连接部以及若干鱼眼部;其中:所述连接部的宽度大于扁形接触板的宽度,且所述连接部的两侧均延伸超出扁形接触板的两相应侧,以形成延伸部;所述延伸部的外侧为料带裁切位,使得相邻大电流多鱼眼连接端子通过延伸部依次一体连接充当料带;若干鱼眼部分为第一鱼眼部、第二鱼眼部,所述第一鱼眼部于连接部的端部对应扁形接触板所在区域布置,所述第二鱼眼部连接于延伸部的端部。该大电流多鱼眼连接端子增大插接使用时接触面积,以提升导电性能、降低发热量;同时,该大电流多鱼眼连接端子不需额外料带,利用延伸部依次一体连接充当料带,减少废料产生。减少废料产生。减少废料产生。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大电流多鱼眼连接端子


[0001]本技术涉及鱼眼连接端子领域技术,尤其是指一种大电流多鱼眼连接端子。

技术介绍

[0002]大电流连接器,广泛应用于广泛应用于电动汽车、电动叉车、通用电源、医疗设备、太阳能及新能源等领域。大电流连接器需要传输较高的电流,因此,大电流连接器的端子需要承载更大的电流,以免端子被击穿、烧毁,保证电子产品的充电或数据连接稳定。
[0003]目前,大电流使用的连接端子多采用压接技术使鱼眼端子与PCB板电性连接,具体而言,利用鱼眼端子的两弹性部受挤压发生弹性收缩,使鱼眼端子插装在PCB板的插接孔内。传统技术中,大电流连接器采用的鱼眼端子的接触部与插接部为上下连接布置,并且其插接部大多设置有一个鱼眼结构,但是,在对接使用时,鱼眼端子的导电量小,发热量大。因此,现有技术用也出现了新型的鱼眼端子,其鱼眼结构设置于旁侧,从而使布置的鱼眼结构数量增加。较前者而言,后者的鱼眼结构数量多,然而,后者的鱼眼结构设置于旁侧,鱼眼端子间距式设置于料带上,进行生产时,相邻鱼眼端子之间产生的废料占用面积较大。还有,该种新型的鱼眼端子,其鱼眼部的弹性保持力不太理想,通常鱼眼部插装在PCB板的插接孔内后,还需焊接辅助加强固定,导致工序多、加工效率较低。
[0004]因此,需要研究一种新的技术方案来解决上述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0005]有鉴于此,本技术针对现有技术存在之缺失,其主要目的是提供一种大电流多鱼眼连接端子,其在连接部两侧分别增设有延伸部,并且,在连接部的端部对应扁形接触板间距设置有第一鱼眼部,在延伸部的端部设置有第二鱼眼部,从而增加大电流多鱼眼连接端子的鱼眼结构,以增大插接使用时接触面积,以提升导电性能、降低发热量;同时,该种端子不需额外料带,利用延伸部依次一体连接充当料带,减少废料产生。
[0006]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采用如下之技术方案:
[0007]一种大电流多鱼眼连接端子,包括依次一体连接的扁形接触板、连接部以及若干鱼眼部;其中:
[0008]所述连接部的宽度大于扁形接触板的宽度,且所述连接部的两侧均延伸超出扁形接触板的两相应侧,以形成延伸部;所述延伸部的外侧为料带裁切位,使得相邻大电流多鱼眼连接端子通过延伸部依次一体连接充当料带;若干鱼眼部分为第一鱼眼部、第二鱼眼部,所述第一鱼眼部于连接部的端部对应扁形接触板所在区域布置,所述第二鱼眼部连接于延伸部的端部。
[0009]作为一种优选方案,所述扁形接触板为矩形带状结构,并且,所述扁形接触板之远离连接部的端部两侧分别设置有凸弧边,使得:所述扁形接触板之远离连接部的端部形成U型结构。
[0010]作为一种优选方案,所述鱼眼部包括依次设置的插入段、压接段,其中,所述插入
段两侧分别设置有导引面;所述压接段贯穿设置有通孔,所述通孔的两侧分别设置有弹性臂;所述通孔贯穿设置于压接段上,并且,所述通孔贯穿延伸至连接部上端。
[0011]作为一种优选方案,所述弹性臂的外侧边沿为弧形结构设置。
[0012]作为一种优选方案,所述压接段与连接部的连接处还设置有凹弧边。
[0013]作为一种优选方案,所述通孔为中间大两端渐小结构,且,在通孔的一端朝向连接部延伸有第一直形延伸孔,所述第一直形延伸孔延伸至连接部或延伸部所在区域内部,在通孔的另一端朝向插入段延伸有第二直形延伸孔,所述第二直形延伸孔延伸至插入段所在区域内部。
[0014]作为一种优选方案,所述第一鱼眼部与第二鱼眼部为相同结构设置。
[0015]作为一种优选方案,所述第一鱼眼部设置有两个以上。
[0016]本技术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明显的优点和有益效果,具体而言,由上述技术方案可知,其主要是在连接部两侧分别增设有延伸部,并且,在连接部的端部对应扁形接触板间距设置有第一鱼眼部,在延伸部的端部设置有第二鱼眼部,从而增加大电流多鱼眼连接端子的鱼眼结构,以增大插接使用时接触面积,以提升导电性能、降低发热量;同时,该种端子不需额外料带,利用延伸部依次一体连接充当料带,减少废料产生。
[0017]其次是,鱼眼部的结构设计巧妙,所述通孔为中间大两端渐小结构,且,在通孔的一端朝向连接部延伸有第一直形延伸孔,所述第一直形延伸孔延伸至连接部或延伸部所在区域内部,在通孔的另一端朝向插入段第二直形延伸孔,所述第二直形延伸孔延伸至插入段所在区域内部;这样,使得弹性臂的弹性保持力更好,鱼眼部插装在PCB板的插接孔内后,即可形成可靠连接,可以不再进行焊接辅助加强固定。
[0018]为更清楚地阐述本技术的结构特征和功效,下面结合附图与具体实施例来对本技术进行详细说明。
附图说明
[0019]图1是本技术之实施例一的正视图;
[0020]图2是本技术之实施例一的侧视图;
[0021]图3是本技术之实施例一的局部示图;
[0022]图4是图3中A

A处截面示图;
[0023]图5是本技术之实施例一的鱼眼部局部示图;
[0024]图6是本技术之实施例二的正视图;
[0025]图7是本技术之实施例二的局部示图。
[0026]附图标识说明:
[0027]10、鱼眼部11、第一鱼眼部
[0028]12、第二鱼眼部13、插入段
[0029]14、导引面15、压接段
[0030]16、通孔161、第一直形延伸孔
[0031]162、第二直形延伸孔17、弹性臂
[0032]18、凹弧边20、扁形接触板
[0033]21、凸弧边30、连接部
[0034]40、延伸部50、料带。
具体实施方式
[0035]在本技术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对于方位词,如有术语“上”、“下”、“前”、“后”、“左”、“右”等指示方位和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叙述本技术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方位构造和操作,不能理解为限制本技术的具体保护范围。
[0036]请参照图1至图7所示,其显示出了本技术之实施例的具体结构。
[0037]一种大电流多鱼眼连接端子,包括依次一体连接的扁形接触板20、连接部30以及若干鱼眼部10;其中:所述连接部30的宽度大于扁形接触板20的宽度,且所述连接部30的两侧均延伸超出扁形接触板20的两相应侧,以形成延伸部40;所述延伸部40的外侧为料带裁切位,使得:相邻大电流多鱼眼连接端子通过延伸部40依次一体连接充当料带50;若干鱼眼部10分为第一鱼眼部11、第二鱼眼部12,所述第一鱼眼部11于连接部30的端部对应扁形接触板20所在区域布置,所述第二鱼眼部12连接于延伸部40的端部。并且,所述大电流多鱼眼连接端子为扁形结构。优选地,所述第一鱼眼部11与第二鱼眼部12为相同结构设置。
[0038]图1所示,其展示了大电流多鱼眼连接端子的实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大电流多鱼眼连接端子,其特征在于:包括依次一体连接的扁形接触板、连接部以及若干鱼眼部;其中:所述连接部的宽度大于扁形接触板的宽度,且所述连接部的两侧均延伸超出扁形接触板的两相应侧,以形成延伸部;所述延伸部的外侧为料带裁切位,使得相邻大电流多鱼眼连接端子通过延伸部依次一体连接充当料带;若干鱼眼部分为第一鱼眼部、第二鱼眼部,所述第一鱼眼部于连接部的端部对应扁形接触板所在区域布置,所述第二鱼眼部连接于延伸部的端部。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大电流多鱼眼连接端子,其特征在于:所述扁形接触板为矩形带状结构,并且,所述扁形接触板之远离连接部的端部两侧分别设置有凸弧边,使得:所述扁形接触板之远离连接部的端部形成U型结构。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大电流多鱼眼连接端子,其特征在于:所述鱼眼部包括依次设置的插入段、压接段,其中,所述插入段两侧分别设置有导引面;所述压接段贯穿设置有通孔,...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吴晓峰谢国良
申请(专利权)人:东莞市辅金精密组件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