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新型电芯结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3219420 阅读:10 留言:0更新日期:2022-04-27 17:02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一种新型电芯结构,包括上壳体和下壳体,并围合成一容纳腔,该容纳腔内设有隔膜,所述上壳体和所述下壳体相向的两内侧面设有凸起部,且所述上壳体的凸起部与所述下壳体的凸起部间隔错开,使得所述容纳腔呈波浪状,所述隔膜包括多孔膜段和复合层段,所述复合层段的上表层或下表层设有活性材料层,且所述活性材料层位于波浪状隔膜的波峰面上,每两个所述复合层段之间设有一个所述多孔膜段。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的新型电芯结构降低了成本,减轻质量,通过隔膜两侧上壳体和下壳体相对面的凸起部,使得正极和负极之间的间距缩小,锂离子在正负极之间穿梭的距离较短,从而实现电芯内部锂离子充分电解,充电速度更快,能量密度更高。能量密度更高。能量密度更高。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新型电芯结构


[0001]本技术涉及锂电池领域,具体的说,是涉及一种新型电芯结构。

技术介绍

[0002]锂电池是一类由锂金属或锂合金为正/负极材料、使用非水电解质溶液的电池,锂电池具有多种优势,如能量比比较高,具有高储存能量密度,使用寿命长,且绿色环保,不含有、也不产生任何铅、汞、镉等有毒有害重金属元素和物质,故锂电池深受市场青睐。
[0003]现有锂电池内部设有集流体,包括正极集流体和负极集流体,为了保证集流体在电池内部的稳定性,二者纯度都要求在98%以上;另一方面,集流体的表面性能对电池的品质也有较大影响,加工工艺要求较高,导致现有锂电池的制造成本高。
[0004]以上问题,值得解决。

技术实现思路

[0005]为了克服现有技术的问题,本技术提供一种新型电芯结构。
[0006]本技术技术方案如下所述:
[0007]一种新型电芯结构,包括上壳体和下壳体,所述上壳体和所述下壳体围合成一容纳腔,该容纳腔内设有隔膜,其特征在于,所述上壳体和所述下壳体相向的两内侧面设有凸起部,且所述上壳体的凸起部与所述下壳体的凸起部间隔错开,使得所述容纳腔呈波浪状,所述隔膜包括多孔膜段和复合层段,所述复合层段的上表层或下表层设有活性材料层,且所述活性材料层位于波浪状隔膜的波峰面上,每两个所述复合层段之间设有一个所述多孔膜段。
[0008]根据上述方案的本技术,其特征在于,每个所述复合层段的两侧只有一侧设有所述多孔膜段。
[0009]根据上述方案的本技术,其特征在于,所述复合层段包括隔膜本体、导电层和位于导电层上的所述活性材料层,且所述隔膜本体的其中一面上的所述导电层为铜,另一面上的所述导电层为铝。
[0010]根据上述方案的本技术,其特征在于,所述隔膜的铜导电层上的活性材料层为石墨、中间相碳微球、硬碳、硅、氧化亚硅、锡、四氧化三钴或四氧化三铁。
[0011]根据上述方案的本技术,其特征在于,所述隔膜的铝导电层上的所述活性材料层为钴酸锂、磷酸铁锂、尖晶石锰酸锂或镍锰酸锂。
[0012]根据上述方案的本技术,其特征在于,所述上壳体和所述下壳体均设有外露的极耳,所述凸起部连接对应的所述极耳。
[0013]根据上述方案的本技术,其特征在于,所述上壳体和所述下壳体的内部均设有汇流条,所述汇流条连接所述极耳和所述凸起部。
[0014]根据上述方案的本技术,其特征在于,所述凸起部的表面呈弧面。
[0015]根据上述方案的本技术,其特征在于,所述多孔膜段的两侧设有垫层,防止多
孔膜段的孔洞被遮挡。
[0016]根据上述方案的本技术,其有益效果在于:
[0017]本技术的新型电芯结构相比现有技术,取消了集流体,大大降低了成本,且减轻质量,通过隔膜两侧上壳体和下壳体相对面的凸起部,使得正极和负极之间的间距缩小,锂离子在正负极之间穿梭的距离较短,从而实现电芯内部锂离子充分电解,充电速度更快,能量密度更高;进一步的,本技术的活性材料层设于隔膜上,利于提升电池的电流汇聚能力。
附图说明
[0018]图1为本技术的结构示意图;
[0019]图2为本技术中隔膜和凸起部的局部放大图;
[0020]图3为本技术一优选实施例的局部结构示意图。
[0021]在图中,1、上壳体;2、下壳体;3、极耳;4、凸起部;5、隔膜;51、多孔膜段;52、复合层段;521、活性材料层;522、导电层;53、垫层;6、汇流条。
具体实施方式
[0022]为了更好地理解本技术的目的、技术方案以及技术效果,以下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技术进行进一步的讲解说明。同时声明,以下所描述的实施例仅用于解释本技术,并不用于限定本技术。
[0023]术语“上”、“下”、“左”、“右”、“前”、“后”、“顶”、“底”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仅是为了便于描述,不能理解为对本技术方案的限制。“若干”的含义是两个或两个以上,除非另有明确具体地限定。
[0024]实施例一
[0025]如图1和图2所示,一种新型电芯结构,包括上壳体1和下壳体2,上壳体1和下壳体2围合成一容纳腔,该容纳腔内设有隔膜5,上壳体1和下壳体2相向的两内侧面设有凸起部4,且上壳体1的凸起部4与下壳体2的凸起部4间隔错开,即上壳体1的凸起部4对应下壳体2两个凸起部4中间的空隙,使得容纳腔呈波浪状,隔膜5包括多孔膜段51和复合层段52,多孔膜段51为具有多个微小孔洞的薄膜,具有能使电解质离子通过的功能;而复合层段52的上表层或下表层设有活性材料层521,且活性材料层521位于波浪状隔膜5的波峰面上,使得邻近的两个活性材料层521及其下方的导电层522间隔开,且分别位于隔膜5的两侧上,将两侧的正负极活性物质分隔开,防止两极直接接触而短路。
[0026]在本实施例中,每两个复合层段52之间设有一个多孔膜段51,优选地,每个复合层段52的两侧只有一侧设有多孔膜段51,利于节省造价成本。本技术的电芯结构相比现有技术,取消了集流体,大大降低了成本,且减轻质量,通过隔膜5两侧上壳体1和下壳体2相对面的凸起部4,使得正极和负极之间的间距缩小,锂离子在正负极之间穿梭的距离较短,从而实现电芯内部锂离子充分电解,充电速度更快,能量密度更高。而活性材料层设于隔膜上,利于提升电池的电流汇聚能力。
[0027]在本实施例中,上壳体1和下壳体2均设有外露的极耳3,凸起部4连接对应的极耳3,即上壳体1的凸起部4与上壳体1的极耳3连接,下壳体2的凸起部4与下壳体2的极耳3连
接。锂电池的锂离子在活性材料上失去或得到电子,放出电能,电能通过凸起部4传导到对应的极耳3上输出。
[0028]上壳体1和下壳体2的内部均设有汇流条6,汇流条6连接极耳3和凸起部4,使得放出的电能先传导到汇流条6上,再由汇流条6将电能汇聚到相应的极耳3上输出。
[0029]在一个优选实施例中,凸起部4的表面呈弧面,凸起部4圆弧面设计不仅使得上、下壳体2夹紧隔膜5、有效结合,还能防止隔膜5受损,影响正负极活性物质之间的物理隔离及各自的电解反应。
[0030]在本实施例中,复合层段52包括隔膜本体、导电层522和位于导电层522上的活性材料层521,且隔膜本体的其中一面上的导电层522为铜,另一面上的导电层522为铝。当靠近上壳体1一侧的隔膜5面上导电层522为铝,则靠近下壳体2一侧的隔膜5面上导电层522为铜,此时上壳体1的凸起部4将铜导电层522顶入下壳体2两个凸起部4之间,下壳体2的凸起部4将铝导电层522顶入上壳体1两个凸起部4之间,上壳体1一侧作为电芯的正极,下壳体2一侧作为电芯的负极。
[0031]可见,本实施例的波浪状隔膜5的波峰包括朝向上壳体1的上波峰和朝向下壳体2的下波峰,上波峰设有第一复合层段,第一复合层段包括隔膜本体,以及设于隔膜5上表面的铝导电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新型电芯结构,包括上壳体和下壳体,所述上壳体和所述下壳体围合成一容纳腔,该容纳腔内设有隔膜,其特征在于,所述上壳体和所述下壳体相向的两内侧面设有凸起部,且所述上壳体的凸起部与所述下壳体的凸起部间隔错开,使得所述容纳腔呈波浪状,所述隔膜包括多孔膜段和复合层段,所述复合层段的上表层或下表层设有活性材料层,且所述活性材料层位于波浪状隔膜的波峰面上,每两个所述复合层段之间设有一个所述多孔膜段。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新型电芯结构,其特征在于,每个所述复合层段的两侧只有一侧设有所述多孔膜段。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新型电芯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复合层段包括隔膜本体、导电层和位于导电层上的所述活性材料层,且所述隔膜本体的其中一面上的所述导电层为铜,另一面上的所述导电层为铝。4.根据权利要求...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臧世伟
申请(专利权)人:重庆金美新材料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