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用于负浮力沉管运输卸驳的半潜驳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3217141 阅读:20 留言:0更新日期:2022-04-27 16:57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一种用于负浮力沉管运输卸驳的半潜驳,包括半潜驳本体,半潜驳本体包括甲板和位于甲板的四个角部的塔楼,甲板的左右两侧顶面均设有限位结构,限位结构沿甲板的纵向设置,两侧的限位结构之间用于设置负浮力沉管,所述限位结构与所述负浮力沉管对应侧的间距小于所述安装驳与对应侧所述塔楼的间距,限位结构顶部高度大于或等于负浮力沉管高度的1/3,限位结构面向负浮力沉管的一面具有防撞结构。通过在甲板上设置限位结构,来限制负浮力沉管的横向移动,进而限定安装驳的横向移动,避免安装驳与塔楼碰撞造成损伤;而限位结构面向负浮力沉管的防撞结构能够减轻负浮力沉管与限位装置的冲撞损伤,其保证负浮力沉管的正常卸驳。的正常卸驳。的正常卸驳。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用于负浮力沉管运输卸驳的半潜驳


[0001]本技术涉及负浮力沉管运输和卸驳
,特别是一种用于负浮力沉管运输卸驳的半潜驳。

技术介绍

[0002]沉管有自浮沉管和负浮力沉管两种。在水域沉管施工过程中,现有沉管为自浮沉管,自浮沉管在水中的浮力大于沉管重力,能够实现自浮,自浮沉管在安装过程通过管内压载水箱加水满足对应环节要求的抗浮系数;而新型的负浮力沉管通过本身预制时的质量控制,预制后就能满足沉放环节要求的抗浮系数。自浮沉管因在水中能够实现自浮,运送时可以采用水上浮运的方式,无需采用半潜驳等运输设施进行运输,而负浮力沉管不能够像自浮沉管一样实现自浮,故需要采用半潜驳等运输设施来运送,而因现有半潜驳左右两侧塔楼的间距与负浮力沉管的宽度相差较小,运送负浮力沉管时塔楼与管节侧面的间距较小,如沉管每侧与对应侧的塔楼内侧的间距仅为4.5m,而负浮力沉管无法自浮,需要安装驳进入半潜驳内为负浮力沉管出驳提供动力,且安装驳的横向宽度大于负浮力沉管,当负浮力沉管进入半潜驳连接负浮力沉管后,安装驳两侧与半潜驳两侧塔楼的间距约为1m,在负浮力沉管从半潜驳上沿纵向卸驳时,安装驳存在与半潜驳塔楼碰撞的可能,这容易导致半潜驳的塔楼、安装驳和负浮力沉管造成损伤,危害沉管工程质量。

技术实现思路

[0003]本技术的目的在于:针对现有技术中半潜驳左右两侧的塔楼与负浮力沉管之间的间距较小,在负浮力沉管从半潜驳上卸驳时,存在负浮力沉管与半潜驳的塔楼碰撞的可能,容易导致半潜驳的塔楼和负浮力沉管造成损伤的问题,提供一种用于负浮力沉管运输卸驳的半潜驳。
[0004]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采用的技术方案为:
[0005]一种用于负浮力沉管运输卸驳的半潜驳,包括半潜驳本体,所述半潜驳本体包括甲板和位于所述甲板的四个角部的塔楼,所述甲板的左右两侧顶面均设有限位结构,所述限位结构沿所述甲板的纵向设置,两侧的所述限位结构之间用于设置负浮力沉管,所述限位结构与所述负浮力沉管对应侧的间距小于所述安装驳与对应侧所述塔楼的间距,所述限位结构顶部高度大于或等于所述负浮力沉管高度的1/3,所述限位结构面向所述负浮力沉管的一面具有防撞结构。
[0006]安装驳设置在负浮力沉管顶部,其两侧超出负浮力沉管的两侧。防撞结构为具有缓冲能力的结构,其用于缓冲撞击力,降低碰撞所造成的损伤。本方案中的用于负浮力沉管运输卸驳的半潜驳,其包括半潜驳本体,即包括现有半潜驳的结构,如甲板和四个塔楼等。本方案中的用于负浮力沉管运输卸驳的半潜驳,限位结构设置在甲板顶面上,甲板的左右两侧均沿所述甲板的纵向设有限位结构,且限位结构位于横向两个所述塔楼的内侧,当负浮力沉管设置在半潜驳上时,负浮力沉管位于左右两侧的限位结构之间,而每侧的限位结
构位于对应侧的塔楼和负浮力沉管的对应侧的横向间距之间,限位结构与负浮力沉管一侧的间距小于安装驳与对应侧所述塔楼的间距,且限位结构的顶部高度应该大于或等于所述负浮力沉管的高度的1/3,使得能够限制负浮力沉管从半潜驳卸驳时的横向移动,进而限制安装驳的横向移动,避免安装驳与塔楼相撞;若负浮力沉管的卸驳出现偏移,负浮力沉管会优先和限位装置碰撞,而限位结构面向负浮力沉管的一面具有防撞结构,防撞结构能够缓冲负浮力沉管与限位装置的冲撞力,使得能够减轻负浮力沉管的损伤。除外,便于引导调整负浮力沉管的绞移方向,进而避免安装驳与塔楼的碰撞,保证塔楼、安装驳和负浮力沉管的使用安全,保证负浮力沉管的正常卸驳。
[0007]优选的,所述限位结构包含若干个限位桩,每侧的所有所述限位桩沿所述甲板的纵向间隔分布,同侧相邻两个所述限位桩的间距为8

12m。
[0008]限位桩的数量根据实际限位强度确定,使每侧的相邻两个所述限位桩间距为8

12m,能够较好的对沉管进行限位。通过设置限位桩为限位结构,相比于设置限位墙等限位结构,其结构更加简单,用料更少、成本更低,且对半潜驳本体的荷载更小。
[0009]优选的,所述限位桩包括立柱和两个斜撑,两个所述斜撑之间具有夹角,两个所述斜撑均朝所述甲板的外侧设置,两个所述斜撑的顶部均连接所述立柱的中部,两个斜撑的底部均连接所述甲板,所述立柱的底部连接所述甲板,所述防撞结构沿所述立柱的竖向设置。
[0010]所述限位桩设置为立柱加两个斜撑的方式,斜撑位于横向的外侧、立柱位于横向的内侧,斜撑对立柱进行向内的支撑,当负浮力沉管偏移较大时,负浮力沉管会与立柱上的防撞结构相撞,在斜撑向内的支撑下,立柱能够更好的抵抗负浮力沉管的横向撞击。上述结构的限位桩,其稳定性高,抗横向撞击能力强。
[0011]优选的,每个所述斜撑的底部和对应的所述立柱的底部之间还通过平撑连接。
[0012]通过平撑将斜撑的底部与对应的立柱的底部连接,使得立柱的下部、斜撑和平撑形成三角结构,利用三角形具有稳定性,能够更好的对立柱进行支撑,进一步提高限位桩的稳定性和抗横向撞击能力。
[0013]优选的,所述立柱、所述斜撑和所述平撑均为中空的钢结构。节约材料,降低成本,并降低荷载,便于运输。
[0014]优选的,每个所述限位桩的两个所述斜撑之间的夹角为45
°
,每个所述限位桩的两个所述斜撑的轴线所在直线的交叉点位于所述立柱的中心。
[0015]通过上述设置,使得限位桩的稳定性最好,更大效率利用结构受力特点来节省斜向支撑的用料。
[0016]优选的,所有所述立柱和所有所述斜撑分别通过螺栓连接所述甲板,方便安装、拆卸和重复利用。
[0017]优选的,所述立柱的下部还设有水平设置的叉杆,所述叉杆用于配合叉车使用。因为该限位桩通过吊机不好调至指定安装位置,通过设置水平的叉杆,便于通过叉车进行移动。
[0018]优选的,所述防撞结构为橡胶结构。采用橡胶结构,更够较好的防止负浮力沉管与限位桩碰撞时损害负浮力沉管。橡胶结构根据限位结构的结构设置,可以采用橡胶垫等,橡胶垫的厚度根据可能承受最大的撞击力进行计算和调整。
[0019]优选的,所述限位结构与所述负浮力沉管的对应侧间距为0.75

1.25m,所述限位结构设于所述半潜驳本体纵向两个所述塔楼之间。
[0020]在负浮力沉管从半潜驳卸驳时,需要借用安装驳来提供浮力,安装驳需要进入到半潜驳内的横向两个塔楼之间,通过上述设置,使得限位结构对沉管能够很好的限位,且能够防止沉管、安装驳分别与塔楼之间存在碰撞。且每侧的所述限位结构设于所述半潜驳本体的纵向的两个所述塔楼之间,能够在沉管从半潜驳卸驳的整个过程中对沉管进行限位,无需沿所述甲板的纵向通长设置,能够降低限位结构的设置成本。
[0021]综上所述,由于采用了上述技术方案,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是:
[0022]1、本方案中的用于负浮力沉管运输卸驳的半潜驳,通过在左右两侧均沿所述甲板的纵向设有限位结构,每侧的限位结构位于对应侧的塔楼和负浮力沉管的对应侧的横向间距之间,所述限位结构与负浮力沉管一侧的间距小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用于负浮力沉管运输卸驳的半潜驳,包括半潜驳本体(1),所述半潜驳本体(1)包括甲板(11)和位于所述甲板(11)的四个角部的塔楼(12),其特征在于,所述甲板(11)的左右两侧顶面均设有限位结构,所述限位结构沿所述甲板(11)的纵向设置,两侧的所述限位结构之间用于设置负浮力沉管(3),所述限位结构与所述负浮力沉管(3)对应侧的间距小于安装驳(4)与对应侧所述塔楼(12)的间距,所述限位结构顶部高度大于或等于所述负浮力沉管(3)高度的1/3,所述限位结构面向所述负浮力沉管(3)的一面具有防撞结构。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用于负浮力沉管运输卸驳的半潜驳,其特征在于,所述限位结构包含若干个限位桩(2),每侧的所有所述限位桩(2)沿所述甲板(11)的纵向间隔分布,同侧相邻两个所述限位桩(2)的间距为8

12m。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用于负浮力沉管运输卸驳的半潜驳,其特征在于,所述限位桩(2)包括立柱(21)和两个斜撑(22),两个所述斜撑(22)之间具有夹角,两个所述斜撑(22)均朝所述甲板(11)的外侧设置,两个所述斜撑(22)的顶部均连接所述立柱(21)的中部,两个斜撑(22)的底部均连接所述甲板(11),所述立柱(21)的底部连接所述甲板(11),所述防撞结构沿所述立柱(21)的竖向设置。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用于负浮力沉管运输卸驳的半潜...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杨武马亿光明肖阳春陈猛甘利卢建明甘世行姜政遥刘锦宁张宽黄梓雄杨光彩李文昌
申请(专利权)人:中交第四航务工程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