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单驳船式植桩系统技术方案

技术编号:32009046 阅读:24 留言:0更新日期:2022-01-22 18:25
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一种单驳船式植桩系统,其技术方案要点是单驳船式植桩系统包括驳船、支撑架、配重装置、钻机和浮吊,所述支撑架、配重装置和钻机设置于所述驳船上,所述支撑架和所述配重装置分别对应设于驳船相对的两侧,所述支撑架用于为钢管桩提供定位导向作用,所配重装置用于对驳船进行配重并使驳船保持平衡,所述钻机用于沿着支撑架向下进行钻孔,所述浮吊用于悬吊钢管桩并将钢管桩沿着支撑架下放。通过在单个驳船上的一侧设置支撑架,为钢管桩下方和钢管桩的浇筑提供定位导向,并在驳船的另一侧设置配重装置来使驳船保持平衡,确保钢管桩的垂直度,仅需要采用单个驳船便可实现植桩,充分利用了驳船空间,减少了设备,实现了节约资源的目的。资源的目的。资源的目的。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单驳船式植桩系统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桥墩施工
,尤其涉及一种单驳船式植桩系统。

技术介绍

[0002]目前,在深水裸岩地区进行主墩的施工过程中,需要搭设栈桥及钻孔平台至墩位处,作为材料运输及人员通道,为施工提供工作面,钢管桩无法直接插打。现有采用的植桩方法有两种,其中一种方法是采用两艘驳船通过型钢连接成整体,把钻机摆放在两艘驳船中间,冲孔,但是此方法剩余空间很大,不利于节约资源,设备成本高;另一种方法是采用标准式钢浮箱,但是钢浮箱结构尺寸偏小,需要多个连接成整体,连接后,同步性较差,此方法不利于钢管桩垂直度控制,精度不高。

技术实现思路

[0003]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旨在提供一种可确保钢管桩垂直度,而且满足节约资源目的的单驳船式植桩系统。
[0004]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提供以下技术方案:
[0005]一种单驳船式植桩系统,包括驳船、支撑架、配重装置、钻机和浮吊,所述支撑架、配重装置和钻机设置于所述驳船上,所述支撑架和所述配重装置分别对应设于驳船相对的两侧,所述支撑架用于为钢管桩提供定位导向作用,所述配重装置用于对驳船进行配重并使驳船保持平衡,所述钻机用于沿着支撑架向下进行钻孔,所述浮吊用于悬吊钢管桩并将钢管桩沿着支撑架下放。
[0006]进一步设置:所述驳船于其一侧间隔地设有多个所述支撑架。
[0007]进一步设置:所述配重装置包括多块配重块,多个所述配重块设置于所述驳船上远离支撑架的一侧且沿支撑架的排布方向进行排布。
[0008]进一步设置:所述配重块由混凝土制成。
[0009]进一步设置:所述单驳船式植桩系统还包括卷扬机和船锚,所述卷扬机固定安装于驳船上,卷扬机借助绳索与船锚连接从而对驳船进行定位。
[0010]进一步设置:所述卷扬机于所述驳船的四个角端位置处各设有一个,四个所述卷扬机借助绳索与驳船连接。
[0011]进一步设置:所述单驳船式植桩系统还包括导向架,所述导向架包括承重梁、桁架立柱、平联和限位装置,所述承重梁与支撑架连接固定,所述桁架立柱设有多根并与所述承重梁连接,相邻两根桁架立柱通过平联进行连接,所述桁架立柱和平联共同围合形成导向通道,所述限位装置设于所述导向通道内并用于为钢管桩提供定位作用。
[0012]进一步设置:所述限位装置包括多根限位梁,所述限位梁的两端连接于相邻的两根平联上,多根限位梁共同围合形成限位通道。
[0013]进一步设置:所述限位梁上连接有抵接件,所述抵接件用于抵接在钢管桩的外壁上。
[0014]进一步设置:所述钻机为冲击钻。
[0015]相比现有技术,本专利技术的方案具有以下优点:
[0016]1.本专利技术涉及的单驳船式植桩系统中,通过在单个驳船上的一侧设置支撑架,为钢管桩下方和钢管桩的浇筑提供定位导向,并在驳船的另一侧设置配重装置来使驳船保持平衡,防止钻机在钻孔时驳船产生较大的晃动,确保钢管桩的垂直度,而且此植桩系统仅需要采用单个驳船便可实现植桩,充分利用了驳船上的空间,减少了设备,实现了节约资源的目的。
[0017]2.本专利技术涉及的单驳船式植桩系统中,利用承重梁与驳船上的支撑架进行连接,平联和桁架立柱搭建形成框架,并为限位结构提供支撑,限位结构为钢管桩提供了定位,避免钢管桩发生晃动,确保钢管桩的垂直度,而且整体结构较为简单,便于加工成型。
[0018]本专利技术附加的方面和优点将在下面的描述中部分给出,这些将从下面的描述中变得明显,或通过本专利技术的实践了解到。
附图说明
[0019]本专利技术上述的和/或附加的方面和优点从下面结合附图对实施例的描述中将变得明显和容易理解,其中:
[0020]图1为本专利技术的一种实施例中单驳船式植桩系统的平面示意图;
[0021]图2为本专利技术的一种实施例中导向架的平面示意图;
[0022]图3为本专利技术的一种实施例中导向架的立面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23]下面详细描述本专利技术的实施例,所述实施例的示例在附图中示出,其中自始至终相同或类似的标号表示相同或类似的元件或具有相同或类似功能的元件。下面通过参考附图描述的实施例是示例性的,仅用于解释本专利技术,而不能解释为对本专利技术的限制。
[0024]如图1所示,本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单驳船式植桩系统,包括驳船1、支撑架2、配重装置、钻机3和浮吊(图中未示出),所述支撑架2、配重装置和钻机3设置于所述驳船1上,所述支撑架2和所述配重装置分别对应设于驳船1相对的两侧,所述支撑架2用于为钢管桩提供定位导向作用,所述配重装置用于对驳船1进行配重并使驳船1保持平衡,所述钻机3用于沿着支撑架2向下进行钻孔,所述浮吊用于悬吊钢管桩并将钢管桩沿着支撑架2下放。
[0025]通过在单个驳船1上的一侧设置支撑架2,为钢管桩下方和钢管桩的浇筑提供定位导向,并在驳船1的另一侧设置配重装置来使驳船1保持平衡,防止钻机3在钻孔时驳船1产生较大的晃动,确保钢管桩的垂直度,而且此植桩系统仅需要采用单个驳船1便可实现植桩,充分利用了驳船1上的空间,减少了设备,实现了节约资源的目的。
[0026]在本实施例中,所述驳船1采用一艘400t甲板货驳,尺寸为42m
×
12m
×
2.4m,所述浮吊采用100t浮吊设备。
[0027]进一步地,所述驳船1上于其一侧间隔地设有多个支撑架2,在本实施例中,所述驳船1上间隔地设有5个支撑架2,且支撑架2为等距分布,支撑架2的安装位置根据桩中心的分布位置来确定,在本实施例中,相邻两个桩中心的距离为8m,即相邻两个支撑架2中心位置的距离也为8m。
[0028]进一步地,所述配重装置包括多块配重块4,多个所述配重块4设置于所述驳船1上远离支撑架2的一侧且沿支撑架2的排布方向进行排布。优选地,所述配重块4由混凝土制成。配重块4的尺寸为2m
×
2m
×
1m,数量根据实际需要来进行确定。
[0029]通过在驳船1上添加配重块4,使驳船1保持平衡,防止驳船1在钻孔过程中发生大幅度晃动,提高驳船1稳定性。
[0030]进一步地,所述单驳船式植桩系统还包括卷扬机5和船锚(图中未示出),所述卷扬机5固定安装于驳船1上,卷扬机5借助绳索与船锚连接从而对驳船1进行定位。优选地,所述卷扬机5于所述驳船1的四个角端位置处各设有一个,四个所述卷扬机5借助绳索与驳船1连接。
[0031]借助船锚对驳船1进行定位,同时通过配重块4来保持驳船1船体的平衡,确保钢管桩在深水中的垂直度。四个卷扬机5分别安装于驳船1的四个角度,最大程度地对驳船1进行定位,使驳船1保持水平。
[0032]优选地,所述船锚采用霍尔锚,针对裸岩地区,效果更好,便于查找,提供了具体可靠的参照。所述卷扬机5通过钢丝绳与霍尔锚连接,通过收紧钢丝绳,对驳船1进行定位。
[0033]进一步地,所述钻机3采用冲击钻,优选为CK1500型钻机3,针对岩面倾斜,坚硬的特点,冲击钻的钻孔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单驳船式植桩系统,其特征是:包括驳船、支撑架、配重装置、钻机和浮吊,所述支撑架、配重装置和钻机设置于所述驳船上,所述支撑架和所述配重装置分别对应设于驳船相对的两侧,所述支撑架用于为钢管桩提供定位导向作用,所述配重装置用于对驳船进行配重并使驳船保持平衡,所述钻机用于沿着支撑架向下进行钻孔,所述浮吊用于悬吊钢管桩并将钢管桩沿着支撑架下放。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单驳船式植桩系统,其特征是:所述驳船于其一侧间隔地设有多个所述支撑架。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单驳船式植桩系统,其特征是:所述配重装置包括多块配重块,多个所述配重块设置于所述驳船上远离支撑架的一侧且沿支撑架的排布方向进行排布。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单驳船式植桩系统,其特征是:所述配重块由混凝土制成。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单驳船式植桩系统,其特征是:还包括卷扬机和船锚,所述卷扬机固定安装于驳船上,卷扬机借助绳索与船锚连接从而对驳船进...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刁先觉王斌罗红波董辉孟志强
申请(专利权)人:中交路桥华南工程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